CN210947093U -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 Google Patents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7093U
CN210947093U CN201921841988.9U CN201921841988U CN210947093U CN 210947093 U CN210947093 U CN 210947093U CN 201921841988 U CN201921841988 U CN 201921841988U CN 210947093 U CN210947093 U CN 210947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umbrella cover
top surface
floor drain
can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19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Songyuan Metal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Songyuan Metal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Songyuan Metal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Songyuan Metal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19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7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7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7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属于排水领域。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包括伞盖、导向柱、至少一枚第一磁铁和至少一枚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固定且当为多枚时平行固定,第一磁铁随导向柱运动,伞盖具有密封状态位和复位状态位,第一磁铁底面与第二磁铁顶面为同极,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第一磁铁底部具有凸出第二磁铁底面且与第二磁铁底面有吸附趋势的吸附部,第一磁铁的顶面位于第二磁铁顶面和底面之间,当伞盖为复位状态位时,相较于密封状态位,吸附部更凸出第二磁铁底面,第一磁铁的顶面更靠近于第二磁铁底面且第一磁铁顶面与第二磁铁底面相斥。本总成有利于增强伞盖密封性能,减少伞盖复位时间。

Description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领域,涉及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通排水系统与地面的重要连接接口,是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而地漏的防臭性是衡量地漏性能的重要考量指标,目前的防臭地漏中的防臭结构一般包括伞盖总成和磁铁总成,利用磁铁的同极相斥原理,实现伞盖的启闭。
如我公司在2018年申请了一项申请号为201821188915X,申请日为2018年7月26日,名称为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该地漏芯子由上盖、下壳体组成,上盖带有进水口及出水口,下壳体上设置有出水端,且上盖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在出水口设置有一个弧形盖,弧形盖下端固定设置有中空的导向柱Ⅰ,在下壳体上设置有下盖体,下盖体上设置有导向柱Ⅱ,导向柱Ⅰ延伸至下盖体的导向柱Ⅱ内;在弧形盖下端设置有密封盖,在密封盖内设置有环形磁铁,在下盖体下端设置有三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部,在每个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设置有饼形磁铁,并通过与安装部相适配的底盖将饼形磁铁固定在安装槽内;环形磁铁与三个饼形磁铁之间的排斥力使弧形盖紧贴出水口而将出水口密封。
如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图7所示,图7是上述专利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专利中分为两处磁铁,一处磁铁是位于下盖体内固定的饼状磁铁,另一处是密封盖内的环形磁铁,环形磁铁随导向柱Ⅰ的运动而运动,弧形盖与上盖形成密封时,环形磁铁位于三个饼状磁铁的上方,环形磁铁底面和饼状磁铁顶面为同极,依靠同极相斥原理实现弧形盖上顶密封;当弧形盖排污完毕复位时,同样也是依靠同极相斥原理形成上顶复位。上述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密封和复位均是只利用磁铁的单面和单级实现驱动,结果导致密封不严、复位不迅速等问题,因此,目前的基于磁铁密封复位原理的启闭结构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有利于增强伞盖密封性能,减少伞盖复位时间。解决了现有方案密封性差、复位不迅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包括伞盖、导向柱、至少一枚第一磁铁和至少一枚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且当为多枚时平行固定,所述第一磁铁随导向柱运动,所述伞盖具有密封状态位和复位状态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底面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为同极,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所述第一磁铁底部具有凸出所述第二磁铁底面且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有吸附趋势的吸附部,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和底面之间,当所述伞盖为复位状态位时,相较于所述密封状态位,所述吸附部更凸出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面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且所述第一磁铁顶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相斥。
伞盖与导向柱为一体,一般情况下,第一磁铁安装于导向柱上,第二磁铁安装在地漏芯的下壳体内且实现固定,导向柱插设于下壳体内。第一磁铁底面和第二磁铁顶面同极,第一磁铁顶面和第二磁铁底面同极。
伞盖的状态分为密封状态位和复位状态位,密封状态位指的是伞盖未开启状态,此时第一磁铁底部具有凸出第二磁铁底面的吸附部,吸附部与第二磁铁底面具有相吸作用,因第二磁铁为固定,因此在吸附部作用下第一磁铁具有上顶力,而第一磁铁的顶部位于第二磁铁顶面和底面之间(不包括位于第二磁铁中间部位的状态),因此第二磁铁会使第一磁铁顶部产生上顶力,与吸附部上顶力共同实现实现伞盖的上顶,第一磁铁顶部在第二磁铁不同的位置所形成的上顶力基理不同,后续再进行详细阐述;
复位状态位指的是伞盖开启排污完成后即将复位的临界状态,这种状态下吸附部远离第二磁铁底面,第一磁铁的顶面更靠近于第二磁铁的底面同时形成相斥力,排污完成后,依靠相斥力第一磁铁上升,与此同时吸附部与第二磁铁底面距离缩短直至吸附部与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吸,此过程中第一磁铁顶部向第二磁铁顶部运动,期间第一磁铁顶部与第二磁铁之间形成使第一磁铁顶部上顶的上顶力,双力共同实现伞盖的快速密封复位,再次形成密封状态位,第一磁铁顶部在第二磁铁不同的位置所形成的上顶力基理不同,后续再进行详细阐述。
不管是密封状态位时的密封基理还是复位状态位时的复位基理,均是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在不同位置的双极双区原理来实现,来回转换,实现密封和复位,颠覆了传统中仅仅依靠同极相斥的工作基理,极大程度增强了伞盖的复位速度和密封效果。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相较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所述第一磁铁顶面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所述第一磁铁底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吸作用,所述第一磁铁顶面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发生相吸作用。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伞盖为密封状态时,第一磁铁顶面位于第二磁铁的上半段,此时第一磁铁顶面与第二磁铁顶面为相吸作用,在“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弧形盖密封是依靠两磁铁相斥力实现,且两磁铁在伞盖密封时所形成的力具有相互远离趋势,越远离,斥力越差,从而导致对伞盖上顶力越低,进而导致密封性能越差,反观本技术方案中,吸附部与第二磁铁底面为相吸力,第一磁铁顶部与第二磁铁顶部同为相吸力,不仅仅形成了双极双区驱动,并且巧妙借助异极距离越近时吸力越强原理,使伞盖处的密封压紧力不断增大趋近最大值,从而形成更加牢固的密封性能。伞盖打开后,第一磁铁下移直至顶部位于第二磁铁下半段,此时第一磁铁顶部和第二磁铁底部相斥,排污完成后伞盖重新复位,第一磁铁顶部不断上移,由相斥力重新转换为相吸力,最后重新实现密封。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相较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所述第一磁铁顶面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所述第一磁铁底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吸作用,所述第一磁铁顶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斥作用。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伞盖为密封状态时,第一磁铁的顶面位于第二磁铁的下半段,此时吸附部与第二磁铁底部为相吸力,第一磁铁顶面与第二磁铁底部为相斥力,因此第一磁铁同样形成两个区域的上顶力,实现有效密封。当排污时,第一磁铁下移,吸附部远离第二磁铁,此时依靠第一磁铁顶部与第二磁铁底部之间的相斥力实现复位,本技术方案适用于伞盖启闭行程短的地漏芯,由于启闭行程短,因此在实际达到复位临界值时吸附部依然与第二磁铁底部形成相吸力。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第一磁铁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磁铁的长度。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呈圆柱状。
圆柱形磁铁为优选方案。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长方体。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第一磁铁为一枚,所述第二磁铁为三枚且呈等边三角分布。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第一磁铁插设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处。
第一磁铁插设在三枚第二磁铁形成的等边三角中心,受力均匀,使运动平稳。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导向柱底部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磁铁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第一插孔用于第一磁铁的插设。
上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汝铁硼材料制成。
汝铁硼具有优秀磁性,满足性能所需。
现有技术相比,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具有以下优点:
1、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通过双极双区驱动设计,颠覆传统中仅仅依靠同极相斥的工作基理,极大程度增强了伞盖的复位速度和密封效果。
2、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通过异极结构设计,巧妙借助异极距离越近时吸力越强原理,使伞盖处的密封压紧力不断增大趋近最大值,从而形成更加牢固的密封性能。
3、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充分利用磁铁两极特性,在第一磁铁上升下降过程中实现相吸或相斥力的快速转换,从而实现有效密封和快速复位,结构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有实施例一方案的地漏芯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应用有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的地漏芯的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有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的地漏芯的下壳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伞盖处于密封状态位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伞盖处于复位状态位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伞盖处于密封状态位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伞盖处于复位状态位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中弧形盖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中弧形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
1、伞盖;
1a、密封状态位;
1b、复位状态位;
2、导向柱;
2a、第一插孔;
3、第一磁铁;
3a、吸附部;
4、第二磁铁;
5、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包括伞盖1、导向柱2、一枚第一磁铁3和三枚第二磁铁4,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均呈圆柱状且由汝铁硼制成,三枚第二磁铁4平行固定且呈等边三角分布,第一磁铁3插设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处。第一磁铁3插设在三枚第二磁铁4形成的等边三角中心,受力均匀,使运动平稳。导向柱2底部开设有第一插孔2a,第一磁铁3插设于第一插孔2a内,第一磁铁3随导向柱2运动。伞盖1与导向柱2为一体,第一磁铁3安装于导向柱2上,第二磁铁4安装在地漏芯的下壳体5内且实现固定,导向柱2插设于下壳体5内。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磁铁3底面和第二磁铁4顶面同极,第一磁铁3顶面和第二磁铁4底面同极,本实施例以第一磁铁3底面和第二磁铁4顶面均为N极为例,则第一磁铁3顶面和第二磁铁4底面均为S极。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伞盖1具有密封状态位1a和复位状态位1b,密封状态位1a指的是伞盖1未开启状态。当伞盖1为密封状态位1a时,第一磁铁3底部具有凸出第二磁铁4底面且与第二磁铁4底面有吸附趋势的吸附部3a,第一磁铁3的顶面位于第二磁铁4顶面和底面之间,相较于第二磁铁4底面,第一磁铁3顶面更靠近于第二磁铁4顶面,第一磁铁3底面与第二磁铁4底面分别是N极和S极,发生相吸作用,第一磁铁3顶面与第二磁铁4顶面分别是S和N极,同样发生相吸作用,因第二磁铁4为固定,因此在吸附部3a作用下第一磁铁具有上顶力,而第一磁铁3的顶部与第一磁铁3顶部相吸也产生上顶力,与吸附部3a上顶力共同实现伞盖1的上顶,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第一磁铁3顶面位于第二磁铁4的上半段且第一磁铁3顶面距离第二磁铁4顶面为3mm。如说明书附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弧形盖密封是依靠两磁铁的两S极相斥力实现,且两磁铁在伞盖密封时所形成的力具有相互远离趋势,越远离,斥力越差,从而导致对伞盖上顶力越低,进而导致密封性能越差。反观本技术方案中,吸附部3a与第二磁铁4底面为一N极一S极形成相吸力,第一磁铁3顶部与第二磁铁4顶部同为相吸力,不仅仅形成了双极双区驱动,并且巧妙借助异极距离越近时吸力越强原理,使伞盖1处的密封压紧力不断增大趋近最大值,从而形成更加牢固的密封性能。
如图5所示,复位状态位1b指的是伞盖1开启排污完成后即将复位的临界状态。伞盖1打开后,第一磁铁3下移直至顶部位于第二磁铁4下半段,吸附部3a远离第二磁铁4底面,形成复位状态位1b,相较于密封状态位1a,吸附部3a更凸出第二磁铁4底面,第一磁铁3顶面距离第二磁铁4底面3mm,此时第一磁铁3顶部和第二磁铁4底部相斥,排污完成后,依靠相斥力第一磁铁3上升,与此同时吸附部3a与第二磁铁4底面距离缩短直至吸附部3a与第二磁铁4底面发生相吸,此过程中第一磁铁3顶部向第二磁铁4顶部运动,期间第一磁铁3顶部与第二磁铁4顶部相吸形成上顶力,双力共同实现伞盖1的快速密封复位,再次形成密封状态位1a。
不管是密封状态位1a时的密封基理还是复位状态位1b时的复位基理,均是通过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在不同位置的双极双区原理来实现,来回转换,实现密封和复位,颠覆了传统中仅仅依靠同极相斥的工作基理,极大程度增强了伞盖1的复位速度和密封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在于:当伞盖1为密封状态位1a时,相较于第二磁铁4顶面,第一磁铁3顶面更靠近于第二磁铁4底面,第一磁铁3底面与第二磁铁4底面发生相吸作用,第一磁铁3顶面与第二磁铁4底面发生相斥作用。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第一磁铁3的长度短于第二磁铁4的长度,伞盖1为密封状态时,第一磁铁3的顶面位于第二磁铁4的下半段,此时吸附部3a与第二磁铁4底部为相吸力,第一磁铁3顶面与第二磁铁4底部为相斥力,因此第一磁铁3同样形成两个区域的上顶力,实现有效密封。当排污时,第一磁铁3下移,吸附部3a远离第二磁铁4,此时依靠第一磁铁3顶部与第二磁铁4底部之间的相斥力实现复位,本技术方案适用于伞盖1启闭行程短的地漏芯,由于启闭行程短,因此在实际达到复位临界值时吸附部3a依然与第二磁铁4底部形成相吸力。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包括伞盖、导向柱、至少一枚第一磁铁和至少一枚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且当为多枚时平行固定,所述第一磁铁随导向柱运动,所述伞盖具有密封状态位和复位状态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底面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为同极,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所述第一磁铁底部具有凸出所述第二磁铁底面且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有吸附趋势的吸附部,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和底面之间,当所述伞盖为复位状态位时,相较于所述密封状态位,所述吸附部更凸出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面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且所述第一磁铁顶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相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相较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所述第一磁铁顶面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所述第一磁铁底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吸作用,所述第一磁铁顶面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发生相吸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当伞盖为密封状态位时,相较于所述第二磁铁顶面,所述第一磁铁顶面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所述第一磁铁底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吸作用,所述第一磁铁顶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底面发生相斥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磁铁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呈圆柱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长方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为一枚,所述第二磁铁为三枚且呈等边三角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插设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8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底部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磁铁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8所述的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汝铁硼材料制成。
CN201921841988.9U 2019-10-30 2019-10-30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Active CN210947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1988.9U CN210947093U (zh) 2019-10-30 2019-10-30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1988.9U CN210947093U (zh) 2019-10-30 2019-10-30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7093U true CN210947093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9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1988.9U Active CN210947093U (zh) 2019-10-30 2019-10-30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7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5229B (zh) 一种基于电流变液的定速间歇式家具涂料搅拌装置
CN109356275B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
CN210947093U (zh)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CN110670702A (zh) 地漏芯中伞盖自动启闭结构总成
CN102108724B (zh) 一种电磁排水器及其排水方法
CN106979371A (zh) 一种电磁阀
CN211228823U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
CN209556092U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
CN212670776U (zh) 一种磁悬浮防臭芯
CN108545376A (zh) 永磁体后置杠杆型自动开闭垃圾桶
CN208135213U (zh) 永磁体后置杠杆型自动开闭垃圾桶
CN212427454U (zh) 一种防臭下水装置
CN208718048U (zh) 一种防阻塞自吸式排水阀芯及相关排水设备
CN108589892A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
CN109578361A (zh) 一种新型螺纹插装式旋转直驱电液伺服阀
CN111206667A (zh) 一种磁悬浮防臭芯
CN211816812U (zh) 一种磁悬浮防臭芯
CN207794235U (zh) 一种应用在坐便器上的排污组件
CN219653829U (zh) 一种磁悬浮防臭芯
CN209114583U (zh) 地漏用磁力加强自动密封排水芯
CN208533677U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
CN111779118A (zh) 一种闭管型防臭地漏
CN208438235U (zh) 一种防水型压板式夹具
CN202327286U (zh) 一种磁力自动关闭水嘴
CN213087002U (zh) 一种悬浮式防臭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