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6791U -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6791U
CN210946791U CN201921544733.6U CN201921544733U CN210946791U CN 210946791 U CN210946791 U CN 210946791U CN 201921544733 U CN201921544733 U CN 201921544733U CN 210946791 U CN210946791 U CN 210946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inner tube
outer tubular
base
tubular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47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447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6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6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6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外管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多组所述加强槽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内侧壁与外管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基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该建筑工程用复合桩,通过第一内管和外管桩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轴向压力的能力较高,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槽、加强筋和护圈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径向压力的能力较高,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使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地基均需要由地基桩构成,其通常结构是由几根深入大地的柱体桩共同支承起一个承台,构成建筑物的一个支承单元。一般的地桩通过将桩孔打至足够深后,通过灌注或预制桩的方式在桩孔内成桩。现有的地桩抗震性能较弱,且受径向力时较易于造成地桩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解决了现有的地桩抗震性能较弱,且受径向力时较易于造成地桩的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外管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多组所述加强槽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内侧壁与外管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基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加强筋的外侧设置有护圈,所述护圈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内侧壁与加强筋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护圈的底部与加强筋的外表面焊接,所述外管桩的顶部与盖板的外侧焊接,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中部与固定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与第一内管的顶端卡接,所述第一内管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一引导块,两组所述第一引导块分别与限位座外表面的左侧和限位座内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的底部与基座内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内管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与两组第一引导块中位于右侧的第一引导块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内管外表面的底部与限位座的内侧壁焊接,所述第一内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引导槽,所述第三引导槽与限位座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内管的底部与基座内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内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内管,第三内管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基座内底部和盖板下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管和外管桩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所述第一内管的长度略大于外管桩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管和第三内管的长度均等于第一内管的长度,所述第二内管为多孔陶瓷管,所述第三内管为弹性橡胶管。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圆形,且盖板的直径与外管桩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盖板与外管桩之间为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为圆台形,且基座底部的直径大于其顶部的直径,所述外管桩的外径等于基座顶部的直径。
优选的,多组所述加强筋和加强槽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加强筋的长度略大于外管桩的长度,所述加强槽的长度略小于外管桩的长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用复合桩,通过第一内管和外管桩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轴向压力的能力较高,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槽、加强筋和护圈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径向压力的能力较高,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使用的稳定性。
2、该建筑工程用复合桩,通过第二内管为多孔陶瓷管,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耐压能力,通过第三内管为弹性橡胶管,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能够对震动起到缓冲作用,通过基座与外管桩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固定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中:1、基座;2、外管桩;3、加强槽;4、加强筋;5、护圈;6、第一引导槽;7、盖板;8、固定管;9、第一内管;10、第二引导槽;11、引导块;12、限位座;13、第二内管;14、第三引导槽;15、第三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与外管桩2的底部固定连接,基座1为圆台形,且基座1底部的直径大于其顶部的直径,外管桩2的外径等于基座1顶部的直径,通过基座1与外管桩2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固定较为稳定,外管桩2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3,多组加强槽3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3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4,加强筋4的内侧壁与外管桩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4的底部与基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组加强筋4和加强槽3 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加强筋4的长度略大于外管桩2的长度,加强槽3的长度略小于外管桩2的长度,多组加强筋4的外侧设置有护圈5,护圈5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引导槽6,第一引导槽6的内侧壁与加强筋4的外侧壁相接触,护圈5的底部与加强筋4的外表面焊接,通过加强槽3、加强筋4和护圈5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径向压力的能力较高,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使用的稳定性,外管桩2的顶部与盖板7的外侧焊接,盖板7的形状为圆形,且盖板7的直径与外管桩2的外径相适配,盖板7与外管桩2之间为密封连接,盖板7下表面的中部与固定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管8的外表面与第一内管9的顶端卡接,第一内管9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一引导块 11,两组第一引导块11分别与限位座12外表面的左侧和限位座12内左侧固定连接,限位座12的底部与基座1内底部焊接,第一内管9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引导槽10,第二引导槽10与两组第一引导块11中位于右侧的第一引导块11顶部相接触,第一内管9外表面的底部与限位座12的内侧壁焊接,第一内管9和外管桩2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2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第一内管9的长度略大于外管桩2的长度,通过第一内管9和外管桩2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2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轴向压力的能力较高,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使用寿命,第一内管9 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管13,第二内管13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引导槽14,第三引导槽14与限位座12的顶部相接触,第二内管13的底部与基座1内底部粘接,第二内管13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内管15,第三内管15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基座1内底部和盖板7下表面相接触,第二内管13和第三内管15的长度均等于第一内管9的长度,第二内管13为多孔陶瓷管,通过第二内管13为多孔陶瓷管,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耐压能力,第三内管15为弹性橡胶管,通过第三内管15为弹性橡胶管,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能够对震动起到缓冲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基座1向下伸入到桩孔内,然后够对桩孔内的缝隙处浇注混凝土,外管桩2外侧的加强槽3和加强筋4能够对外管桩2提供径向的受力加强,第三内管15、第一内管9和外管桩2能够承受轴向的外部压力,并且第二内管13为多孔陶瓷管能够耐高压,圆台形的基座1能够使外管桩2的放置较为稳定。
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用复合桩,通过第一内管9和外管桩2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2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轴向压力的能力较高,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槽3、加强筋4和护圈5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径向压力的能力较高,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使用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内管13为多孔陶瓷管,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耐压能力,通过第三内管15为弹性橡胶管,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能够对震动起到缓冲作用,通过基座1与外管桩2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固定较为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与外管桩(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2)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3),多组所述加强槽(3)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3)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内侧壁与外管桩(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4)的底部与基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加强筋(4)的外侧设置有护圈(5),所述护圈(5)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引导槽(6),所述第一引导槽(6)的内侧壁与加强筋(4)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护圈(5)的底部与加强筋(4)的外表面焊接,所述外管桩(2)的顶部与盖板(7)的外侧焊接,所述盖板(7)下表面的中部与固定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8)的外表面与第一内管(9)的顶端卡接,所述第一内管(9)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一引导块(11),两组所述第一引导块(11)分别与限位座(12)外表面的左侧和限位座(12)内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12)的底部与基座(1)内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内管(9)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引导槽(10),所述第二引导槽(10)与两组第一引导块(11)中位于右侧的第一引导块(11)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内管(9)外表面的底部与限位座(12)的内侧壁焊接,所述第一内管(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管(13),所述第二内管(13)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引导槽(14),所述第三引导槽(14)与限位座(12)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内管(13)的底部与基座(1)内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内管(13)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内管(15),第三内管(15)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基座(1)内底部和盖板(7)下表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9)和外管桩(2)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2)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所述第一内管(9)的长度略大于外管桩(2)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13)和第三内管(15)的长度均等于第一内管(9)的长度,所述第二内管(13)为多孔陶瓷管,所述第三内管(15)为弹性橡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的形状为圆形,且盖板(7)的直径与外管桩(2)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盖板(7)与外管桩(2)之间为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为圆台形,且基座(1)底部的直径大于其顶部的直径,所述外管桩(2)的外径等于基座(1)顶部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加强筋(4)和加强槽(3)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加强筋(4)的长度略大于外管桩(2)的长度,所述加强槽(3)的长度略小于外管桩(2)的长度。
CN201921544733.6U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Active CN210946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4733.6U CN210946791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4733.6U CN210946791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6791U true CN210946791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1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4733.6U Active CN210946791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6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1974A (zh) 一种柱形钢筋笼的加工方法
CN21094679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CN211338050U (zh) 一种卸货平台
CN206052522U (zh) 一种钢架路平台
CN202733214U (zh) Pe缠绕结构壁管
CN21529060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减震梁柱
CN213065152U (zh) 直埋式热力管道专用橡胶外套顶撑机构
CN210238576U (zh) 一种复合缠绕的偏口井
CN210326945U (zh) 一种电力输送用海缆抗压管
CN212616824U (zh) 一种耐用的水泥管结构
CN214738015U (zh) 一种高质量端头板防变形结构
CN21430220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
CN220330456U (zh) 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分段翻身工装
CN210315578U (zh) 一种带内部支撑的大吨位钢管
CN212710764U (zh) 建筑工程用管道件整理装置
CN218670949U (zh) 一种玻璃钢排水管结构
CN216345354U (zh) 一种层叠式波纹缠绕管
CN218562337U (zh) 一种可周转使用的phc桩端卡固钢盖板
CN220132891U (zh) 一种应用于软土地区的组合桩基
CN217974405U (zh) 一种抗撞击能力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8757569U (zh) 基坑用沉箱结构
CN213900276U (zh) 一种专用于弯折对接的聚乙烯管材连接件
CN210216443U (zh) 一种连续墙用刷壁器
CN214644685U (zh) 一种具有新型安装结构的管桩钢模
CN215319516U (zh) 一种高强度的管桩钢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