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3001U - 一种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3001U
CN210943001U CN201920087673.3U CN201920087673U CN210943001U CN 210943001 U CN210943001 U CN 210943001U CN 201920087673 U CN201920087673 U CN 201920087673U CN 210943001 U CN210943001 U CN 210943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cover
groove
main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76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876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3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3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3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盖,包括掀盖(2),所述掀盖(2)上设置有连接带(3),所述掀盖(2)和所述连接带(3)的相对中心的对角位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掀盖(2)的圆周方向并靠近连接带(3)的侧壁位置设置有按压部件(10),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45°到135°,所述按压部件凸出的高度不少于2M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省去了两只手去开瓶盖的复杂,并且规避了液体沾染到手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和使用上都非常适合模具的制作和高速的生产,更加卫生便捷,方便生活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瓶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便携程度提高的需求,瓶盖在日常生活的容器组成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必须品,现在市场上所正在使用的一些瓶盖,如食用油瓶、调味瓶、酒瓶、饮料瓶、口香糖瓶等的瓶盖,其结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通过卡合成一体的掀盖打开示意图;图3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掀盖打开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图中的瓶盖由单独一个掀盖2与瓶子配合,或者由独立的掀盖2通过和独立的主盖1卡合成一整体后与瓶子配合,或者掀盖2和主盖1一体成型通过主盖1与瓶子配合,主盖1的作用是为了配合瓶子形成倾倒口,市面上部分主盖1上设置有打开倾倒口的拉环结构5,掀盖2的作用是保护主盖1的倾倒口或瓶口不被外界污染。由于是掀开打开的,所以以上瓶盖的掀开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都设置有连接带3,连接带3有直接设置在掀盖2上的,也有设置在掀盖2和主盖1之间的,同时在掀盖连接带3的相对中心的对角位的周侧一般会设置第一凸起4为了便于操作者打开掀盖的时候手指能卡住并具有着力点。操作者在使用时的打开方式是首先手指卡住第一凸起4处然后往掀开方向使力直到掀盖打开,掀盖打开是绕连接带3上的某一点为旋转点旋转掀开的,打开后的掀盖可以使用手指按压掀盖顶部使其关闭。
正常使用上述瓶盖时,使用者会一手把持瓶身,一手掀开掀盖后倾倒瓶内物,或者瓶子立于桌面一手掀开掀盖然后再重新把持瓶子倾倒瓶内物,使用完毕后使用手指按压掀盖顶部使其关闭。
市场上现有的以上产品的掀盖掀开方式一般都需要两只手协同操作或者单只手分两个步骤操作,两种方式的步骤都相对比较繁杂。由于需要用力掀开掀盖,掀盖的外侧第一凸起4一般都位于远离或者和连接带3对角线的位置,这也就是瓶内物体倾倒出口的位置,如果瓶内是装液体的,往往此处是最容易被液体所粘染的,一旦被粘染那后续使用时手指在接触这个位置的时候也会被粘染。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瓶盖,用来克服上述瓶盖掀开掀盖然后倾倒瓶内物的过程比较繁琐并且手指容易被粘染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盖,能够省去两只手去开瓶盖的复杂,并且规避了液体沾染到手的弊端。
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掀盖2,所述掀盖2上设置有连接带3,所述掀盖2和所述连接带3的相对中心的对角位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掀盖2的圆周方向并靠近连接带3的侧壁位置设置有按压部件10,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45°到135°,所述按压部件凸出的高度不少于2MM。
优选地,所述瓶盖还包括主盖1,所述掀盖2和所述主盖1通过卡合的方式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所述掀盖2和所述主盖1设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带3设置于所述掀盖2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掀盖2和主盖1之间。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件为环状结构,所述按压部件为空心状,所述按压部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按压部件相对于所述掀盖2的外侧侧壁凸出的高度为3MM。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时,所述按压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相平,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与所述掀盖2的下表面相平,所述按压部件为空心环状;
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90°时,所述掀盖2的上顶面从中间到外壁设置有一个用于放手指的凹槽,所述按压部件从凹槽位于掀盖2外壁侧的一端向上垂直凸出,所述用于放手指的凹槽的深度不少于2MM。
优选地,所述掀盖2和主盖1之间设置有弹性带,所述主盖1周侧设置大于2个的第二凸起,所述掀盖2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卡在所述主盖1的第二凸起上,所述弹性带的中间部分则卡入所述掀盖2的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掀盖2的连接带处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体,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2上。
优选地,所述主盖1的侧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按压部件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的两端同时插入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三凹槽和所述按压部件上设置的第四凹槽并且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的中间部分为U型的具备弹性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件为设置在所述主盖1上的拉环结构体。
优选地,所述掀盖2的外侧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体为至少带一个凸出的环形结构,在所述凸出的部分上设置有带弹性的薄片,所述薄片的一端在所述弹性结构体安装到掀盖2上后抵住主盖1。
优选地,所述拉环结构体在使用时,用手扳开掀盖2然后拉开拉环结构体,然后将拉出的拉环结构体插入掀盖2的顶端后卡住拉环结构体的槽内
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瓶盖,是一种可以便捷开启瓶盖掀盖的瓶盖,由于掀盖上的连接带一侧设置增加了能让手指勾住的按压部件,所以针对小瓶子,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先用手握住瓶颈部位,然后用食指勾到掀盖上按压部件的凸出的那部分结构上,用力勾就能直接使掀盖以连接带上其中一个点为旋转点而掀开,对瓶内物倾倒完成后可以直接用食指推掀盖上凸出结构以使掀盖关闭。针对大瓶子,在大瓶子处于竖立状态下,可以直接用手指去按压掀盖的按压部件,直接使掀盖以连接带上其中一个点为转轴而掀开,瓶内物倾倒完成后重新让瓶子竖立,然后用手指勾掀盖按压部件结构以使掀盖关闭,并且使用弹性材料使连接带具有弹性功能,则在使用的时候只要用手指一直勾住掀盖上按压部件的那部分结构上使掀盖处于掀开状态的时候倾倒瓶子,倾倒结束后手指离开,则掀盖会自动靠弹性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结构上和使用上都非常适合模具的制作和高速的生产,更加卫生便捷,方便生活使用,省去两只手去开瓶盖的复杂,并且规避了液体沾染到手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打开示意图;
图3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掀盖打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配合瓶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顶部多个环状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顶部多段圆环凸起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顶部整个圆环凸起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用手指打开掀盖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用手指打开掀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用手指推回掀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用手指打开掀盖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用手指打开掀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用手指推回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利用主盖的拉环结构体与掀盖的顶部凹槽进行卡合的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利用主盖的拉环结构体与掀盖顶部凹槽进行卡合固定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利用主盖的拉环结构体与掀盖顶部凹槽进行卡合固定并打开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弹性带和掀盖及主盖的结构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安装好弹性带的掀盖及主盖的结构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安装好弹性带的掀盖及主盖并打开的结构体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并打开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包括掀盖2,掀盖2的作用是保护主盖1的倾倒口或瓶口不被外界污染。由于是掀开打开的,所述掀盖2上设置有连接带3,连接带3有直接设置在掀盖2上的,也有设置在掀盖2和主盖1之间的,所述掀盖2和所述连接带3的相对中心的对角位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凸起4,为了便于操作者打开掀盖的时候手指能卡住并具有着力点。操作者在使用时的打开方式是首先手指卡住第一凸起4处然后往掀开方向使力直到掀盖打开,掀盖打开是绕连接带3上的某一点为旋转点旋转打开的,打开后的掀盖可以使用手指按压掀盖顶部使其关闭。所述掀盖2的圆周方向并靠近连接带3的侧壁位置设置有按压部件10,按压部件10与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45°到135°,本实施例的按压部件10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或者90°,所述按压部件10凸出的高度不少于2MM,所述按压部件10为环状结构,所述按压部件10为空心状,所述按压部件10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10,瓶盖由单独一个掀盖2与瓶子配合,或者由独立的掀盖2通过和独立的主盖1卡合成一整体后与瓶子配合,或者掀盖2和主盖1一体成型通过主盖1与瓶子配合,所述瓶盖还包括主盖1,主盖1的作用是为了配合瓶子形成倾倒口,所述掀盖2和所述主盖1通过卡合的方式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所述掀盖2和所述主盖1设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带3设置于所述掀盖2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掀盖2和主盖1之间,为能使掀盖2便捷的打开,在掀盖2周侧或顶部圆周方向靠近连接带3的位置设置按压部件10,所述按压部件10相对于所述掀盖2的外侧侧壁凸出的高度为3MM,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按压部件10相对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为水平凸出(按压部件10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时)的示意情况见图5-图6,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按压部件10相对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为垂直凸出(按压部件10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90°时)的示意情况见图7-图10。
具体的,图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配合瓶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6中按压部件10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所述按压部件10的上表面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相平,所述按压部件10的下表面与所述掀盖2的下表面相平,所述按压部件10为空心环状,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重量;图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顶部多个环状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顶部多段圆环凸起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顶部整个圆环凸起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7-10中按压部件10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90°,所述掀盖2的上顶面从中间到外壁设置有一个手指状凹槽,所述按压部件10从凹槽位于掀盖2外壁侧的一端向上垂直凸出,所述手指状凹槽的深度不少于2MM,所述按压部件10为实心弧状,本实施例中在掀盖2的顶部周侧设置有环状凸起,环状凸起的高度不小于2MM,此环状凸起可以是整个圆环也可以是单段或多段圆环。
结合附图11-图16,图1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用手指打开掀盖前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用手指打开掀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一体成型的用手指推回掀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用手指打开掀盖前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用手指打开掀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掀盖和主盖卡合成一体的掀盖用手指推回的立体示意图;使用时操作者需用手指勾住此按压部件10后用力勾直到掀盖2绕连接带3上的某点旋转并掀开,直接用手指推压掀盖2上的按压部件10直到掀盖绕连接带3上的某点旋转并关闭;所以针对小瓶子,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先用手握住瓶颈部位,然后用食指勾到掀盖上按压部件的凸出的那部分结构上,用力勾就能直接使掀盖以连接带上其中一个点为旋转点而掀开,对瓶内物倾倒完成后可以直接用食指推掀盖上凸出结构以使掀盖关闭;针对大瓶子,在大瓶子处于竖立状态下,可以直接用手指去按压掀盖的按压部件,直接使掀盖以连接带上其中一个点为转轴而掀开,瓶内物倾倒完成后重新让瓶子竖立,然后用手指勾掀盖按压部件结构以使掀盖关闭,并且使用弹性材料使连接带具有弹性功能,则在使用的时候只要用手指一直勾住掀盖上按压部件的那部分结构上使掀盖处于掀开状态的时候倾倒瓶子,倾倒结束后手指离开,则掀盖会自动靠弹性复位。
结合附图17-图19所示,图1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利用主盖的拉环结构体与掀盖的顶部凹槽进行卡合的掀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利用主盖的拉环结构体与掀盖顶部凹槽进行卡合固定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利用主盖的拉环结构体与掀盖顶部凹槽进行卡合固定并打开的示意图;图中在掀盖2顶部设置第一凹槽22,使用时操作者先拉开主盖1中的拉环结构体20,然后将此拉环结构体20插入掀盖顶部的第一凹槽22内,使用时操作者可以直接用手指用力勾住拉环结构体20直到掀盖2绕连接带3上的某点旋转并掀开。
参照图20-图22所示,图2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弹性带和掀盖及主盖的结构体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安装好弹性带的掀盖及主盖的结构体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安装好弹性带的掀盖及主盖并打开的结构体示意图;图中掀盖2和主盖1之间设置有弹性带40,所述主盖1周侧设置大于2个的第二凸起41,所述掀盖2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42,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卡在所述主盖1的第二凸起41上,所述弹性带的中间部分则卡入所述掀盖2的第二凹槽42内;具体地,利用弹性带40使掀盖2具有自动回弹关闭功能,实施例中主盖1侧面设置不少于2个的第二凸起41,此第二凸起41的作用是能卡住弹性带40,在掀盖2顶部设置第二凹槽42,此第二凹槽42的作用是卡住弹性带40使其不会滑出掀盖2顶部,弹性带40一端套入主盖1侧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凸起41,然后绕过掀盖2顶端并卡人顶端的第二凹槽42内,弹性带40的另一端套入主盖1的另一个第二凸起41上,使用时操作者需用手指勾住按压部件10后用力勾,直到克服弹性带40的拉力直到掀盖2绕连接带3上的某点旋转并掀开,手指一直用力勾住按压部件10使掀盖处于打开状态并倾倒瓶内物,倾倒完成后手指放开,掀盖2会在弹性带40的拉力约束下绕连接带3上的某点旋转并复位关闭。
对比结合图23-图27所示,图2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连接掀盖和主盖的组合好并打开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中掀盖2的连接带处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体30,所述弹性结构体30卡合在掀盖2上。中主盖1的侧面设置有凸出部31,所述凸出部31上设置有第三凹槽32,所述按压部件10上也设置有第三凹槽33,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30的两端同时插入凸出部31上设置的第三凹槽32和所述按压部件10上设置的第四凹槽33并且卡合固定,所述弹性结构体的中间部分为U型的具备弹性的结构的是利用第一弹性结构体30使掀盖2具有自动回弹关闭功能,具体地,主盖1侧面设置凸出部31,并在凸出部31上设置第三凹槽32,在掀盖2的按压部件10上也设置第四凹槽33,第一弹性结构体30的两端可以同时插入主盖1的第三凹槽32和掀盖2的凹槽33上并卡合固定(图24,图25),第一弹性结构体30除两端插入部分外中间部分为一U型的具备弹性的结构,此结构既能让掀盖2绕第一弹性结构体30中间U型段上的某一点旋转(图26,图27),也能让掀盖依靠弹性体的弹力复位。
参照图28-图32,图2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掀盖2的外侧设置有第五凹槽63,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体60为至少带一个凸出62的环形结构,在所述凸出62的部分上设置有带弹性的薄片61,所述薄片61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体60安装到掀盖2上后抵住主盖1;具体地,图中所示的是利用第二弹性结构体60使掀盖2具有自动回弹关闭功能,其特征在于掀盖2的外侧设置第五凹槽63,第二弹性结构体60为至少带一个凸出62的环形结构,能依靠自身弹性卡合在第五凹槽63上,在凸出部分上设置一带弹性的薄片61,此薄片61在第二弹性结构体60安装到掀盖上后其中一端抵住主盖1(图29-32),使用时用力勾第二弹性结构体60凸起的那部分62,直到克服弹性片61的弹性而使掀盖2绕连接带上的某一点旋转打开,此时弹性片61会发生弹性变形(图31,图32),直至手指不在用力勾住第二弹性结构体60凸起的部分62,掀盖2会在弹性片61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弹关闭。
如图33-37所示的是利用第三弹性结构体50使掀盖2具有自动回弹关闭功能,图3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结构示意图;图3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3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另一种形式通过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上的组合好并打开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中掀盖2的按压部件10上中间镂空的位置设置一横杠53,在掀盖2的周侧连接带3下方设置第三凸起54,第三弹性结构体50的其中一端具有凹槽结构51,另一端为凸起结构52,中间为U型弹性结构,安装方式为掀盖2上的第三凸起54和第三弹性结构体50上的凹槽51卡合,另一端凸起结构52卡在掀盖按压部件10上,中间U型绕过按压部件10上的横杠53(图33-37),此第三弹性结构体50是单独的安装在掀盖2上的,但他能使掀盖具有独立的回弹能力。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瓶盖,是可以便捷开启瓶盖掀盖的瓶盖,由于掀盖上的连接带一侧设置增加了能让手指勾住的按压部件,所以针对小瓶子,操作者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先用手握住瓶颈部位,然后用食指勾到掀盖上凸出的那部分结构上,用力勾就能直接使掀盖以连接带上其中一个点为旋转点而掀开,对瓶内物倾倒完成后可以直接用食指推掀盖上按压部件以使掀盖关闭。针对大瓶子,在大瓶子处于竖立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直接用手指去按压掀盖按压部件上,直接使掀盖以连接带上其中一个点为转轴而掀开,瓶内物倾倒完成后重新让瓶子竖立,然后用手指勾掀盖凸起部分结构以使掀盖关闭。
本实施例中国主盖是带拉环结构的情况下,对拉环结构进行加厚和增加加强筋的强度增加处理,使用时可以先以原先方式用手扳开掀盖然后拉开拉环,然后将拉出的拉环结构体插入掀盖顶端可以卡住拉环的槽内,可以直接用手指勾住拉环而使掀盖掀开。
本实施例中采用弹性材料使连接带具有弹性功能,则在使用的时候只要用手指一直勾住掀盖上凸起的那部分结构上使掀盖处于掀开状态的时候倾倒瓶子,倾倒结束后手指离开,则掀盖会自动靠弹性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结构上和使用上都非常适合模具的制作和高速的生产,更加卫生便捷,方便生活使用,省去两只手去开瓶盖的复杂,并且规避了液体沾染到手的弊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掀盖(2),所述掀盖(2)上设置有连接带(3),所述掀盖(2)和所述连接带(3)的相对中心的对角位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掀盖(2)的圆周方向并靠近连接带(3)的侧壁位置设置有按压部件(10),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45°到135°,所述按压部件凸出的高度不少于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还包括主盖(1),所述掀盖(2)和所述主盖(1)通过卡合的方式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所述掀盖(2)和所述主盖(1)设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带(3)设置于所述掀盖(2)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掀盖(2)和主盖(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为环状结构,所述按压部件为空心状,所述按压部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按压部件相对于所述掀盖(2)的外侧侧壁凸出的高度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时,所述按压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相平,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与所述掀盖(2)的下表面相平,所述按压部件为空心环状;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掀盖(2)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90°时,所述掀盖(2)的上顶面从中间到外壁设置有一个用于放手指的凹槽,所述按压部件从凹槽位于掀盖(2)外壁侧的一端向上垂直凸出,所述用于放手指的凹槽的深度不少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盖(2)和主盖(1)之间设置有弹性带,所述主盖(1)周侧设置大于2个的第二凸起,所述掀盖(2)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卡在所述主盖(1)的第二凸起上,所述弹性带的中间部分则卡入所述掀盖(2)的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盖(2)的连接带处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体,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卡合在掀盖(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1)的侧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按压部件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的两端同时插入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三凹槽和所述按压部件上设置的第四凹槽并且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体的中间部分为U型的具备弹性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为设置在所述主盖(1)上的拉环结构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盖(2)的外侧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体,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体为至少带一个凸出的环形结构,在所述凸出的部分上设置有带弹性的薄片,所述薄片的一端在所述弹性结构体安装到掀盖(2)上后抵住主盖(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结构体在使用时,用手扳开掀盖(2)然后拉开拉环结构体,然后将拉出的拉环结构体插入掀盖(2)的顶端后卡住拉环结构体的槽内。
CN201920087673.3U 2019-01-20 2019-01-20 一种瓶盖 Active CN210943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7673.3U CN210943001U (zh) 2019-01-20 2019-01-20 一种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7673.3U CN210943001U (zh) 2019-01-20 2019-01-20 一种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3001U true CN210943001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7673.3U Active CN210943001U (zh) 2019-01-20 2019-01-20 一种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30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5601A (zh) * 2019-01-20 2019-06-04 徐勇 一种瓶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5601A (zh) * 2019-01-20 2019-06-04 徐勇 一种瓶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586B2 (en) Easy open container closure
EP2402256A1 (en) Push button flip top with attached second container
KR20120002205U (ko) 스포이드형 화장품 용기
CN106829173B (zh) 一种按压打开的盖子
US20140305942A1 (en) Closing Element and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Such a Closing Element
US20230348155A1 (en) Spouted pouch and a closure assembly
CN210943001U (zh) 一种瓶盖
EP0112306B1 (en) Cap for the temporary hermetic closure of cylindrical tin cans with pull-off opening tab
CN210747807U (zh) 内杯可替换的化妆品罐
US20030116574A1 (en)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self-contained straw
WO2020147808A1 (zh) 一种瓶盖
US20070163985A1 (en) Capsule incorporating a doser and openable security cap, in particular for single-dose flagons
EP3564148B1 (en) Storage jar
KR20140067401A (ko) 파우더 화장품 용기
JP2013129430A (ja) ピルファープルーフキャップ
JP3904788B2 (ja) 飲料容器
CN209757955U (zh) 一种瓶盖及应用该瓶盖的瓶子
CN214987318U (zh) 一种物料瓶盖
CN218056532U (zh) 一种使用便捷的化妆品套瓶
CN209667628U (zh) 一种保持拉片卫生的易开盖
JP4015373B2 (ja) 固液分離容器及び蓋体
CN210883127U (zh) 一种新型盛装瓶
CN218199829U (zh) 一种翻盖式胶水瓶
CN216970348U (zh) 油瓶盖
RU52383U1 (ru) Пластиковая крышка для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бан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