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7248U -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7248U
CN210927248U CN201922419752.2U CN201922419752U CN210927248U CN 210927248 U CN210927248 U CN 210927248U CN 201922419752 U CN201922419752 U CN 201922419752U CN 210927248 U CN210927248 U CN 210927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copper bar
clamping
connecting wire
sta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97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义兵
吴磊
贺彪
孙厚朝
米义鹏
邵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224197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7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7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7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设置有引出部,且所述定子绕组内连接有连接线;铜排,所述铜排与所述引出部相连;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铜排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连接线固定相连,以将所述连接线和所述铜排固定。由此,通过固定件分别对铜排和连接线进行固定,以将铜排和连接线二者固定,提升铜排和连接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铜排发生变形等问题,从而提升定子组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机中对于三相引出线,根据电磁设计方案的不同,主要有一路引出和多路(两路,三路,四路等)并联引出。
相关技术中,引出线采用焊接的形式与铜排相连,铜排与引出线的连接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定子组件,以使得定子组件中的多个部件连接更加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设置有引出部,定子绕组内连接有连接线;铜排,所述铜排与所述引出部相连;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铜排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连接线固定相连,以将所述连接线和所述铜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且所述铜排适于夹设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相对设置,且所述连接线适于夹设在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所述第三夹板和所述第四夹板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一夹持槽,所述铜排适于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所述第三夹板、所述第四夹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二夹持槽,所述连接线适于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槽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以防止所述铜排由所述第一夹持槽脱出;所述第二夹持槽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限位部,以防止所述连接线由所述第二夹持槽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倒勾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中至少一个的端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板和所述第四夹板中至少一个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槽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一导向部,以便于所述铜排进入所述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槽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导向部,以便于所述连接线进入所述第二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相对所述第三夹板和所述第四夹板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持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夹持槽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绝缘件且一体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子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固定件分别对铜排和连接线进行固定,以将铜排和连接线二者固定,提升铜排和连接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铜排发生变形等问题,从而提升定子组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组件。
所述电机与上述定子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定子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件与铜排、固定件与连接线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定子组件100、
定子铁芯10、
定子绕组20、连接线21、引出部22、
铜排30、
固定件40、第一固定部41、第一夹板411、第二夹板412、第二固定部42、第三夹板421、第四夹板422、连接部43、第一夹持槽44、第一限位部441、第一导向部442、第二夹持槽45、第二限位部451、第二导向部45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1-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组件100包括:定子铁芯10、定子绕组20、铜排30和固定件40。
具体地,定子绕组20的端部设置有引出部22,而且定子绕组内连接有连接线21,铜排30与引出部22相连,而且铜排30与引出部22电连接。固定件40包括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相连,第一固定部41与铜排30固定相连,第二固定部42与连接线21固定相连,以将连接线21和铜排30固定。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固定部41和铜排30固定相连,第二固定部42和连接线21固定相连,从而通过固定件40可以将铜排30和连接线21固定,防止铜排30变形等问题的发生,提升铜排30和连接线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定子组件100中,需要将铜排30和定子绕组20的端部相连,固定件40可以对铜排30和与其对应的连接线21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从而可以将铜排30可以地固定在定子组件100的端部,提升铜排30与定子绕组20配合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组件100,通过固定件40分别对铜排30和连接线21进行固定,以将铜排30和连接线21二者固定,提升铜排30和连接线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铜排30发生变形等问题,从而提升定子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41具有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相对设置,而且铜排30夹设在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之间,从而通过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可以对铜排30夹紧,以将铜排30与第一固定部41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部42具有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相对设置,而且连接线21适于夹设在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之间,从而通过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可以对铜排30夹紧,以将连接线21与第二固定部42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固定件40还包括:连接部43,第一夹板411、第二夹板412、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均与连接部43相连,从而通过设置连接部43将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相连。由此,当第一固定部41与铜排3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42与连接线21固定连接时,可以将铜排30与连接线21固定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6,第一夹板411、第二夹板412和连接部43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一夹持槽44,铜排30可以固定在第一夹持槽44内,第一夹持槽44对铜排30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以便于将铜排30固定在第一夹持槽44内。
第三夹板421、第四夹板422和连接部43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二夹持槽45,连接线21可以固定在第二夹持槽45内,第二夹持槽45对连接线21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以便于将连接线21固定在第二夹持槽45内。
可选地,连接部43可以构造为第一夹持槽44和第二夹持槽45的底壁,以对应封闭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提升固定件40的结构可靠性,同时使得固定件40对铜排30和连接线21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槽44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441,第一限位部441可以与铜排30配合,从而对铜排30在第一夹持槽44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防止铜排30由第一夹持槽44脱出。第二夹持槽45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限位部451,第二限位部451可以与连接线21配合,从而对连接线21在第二夹持槽45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防止连接线21由第二夹持槽45脱出。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限位部441和第二限位部451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夹持槽的端部,从而可以减少第一限位部441和第二限位部451占用夹持槽的空间,而且便于固定件40与铜排30和引出端配合。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441和第二限位部451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倒勾结构,倒勾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同时倒勾结构占用的空间小,限位效果好,可靠性高。
参照图4,第一限位部441设置在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中至少一个的端部,第一限位部441可以设置在第一夹板411的端部;第一限位部441可以设置在第二夹板412的端部;第一限位部441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的端部。由此,使得第一限位部441可以对铜排30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
参照图4,第二限位部451设置在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中至少一个的端部。第二限位部451可以设置在第三夹板421的端部;第二限位部451可以设置在第四夹板422的端部;第二限位部451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的端部。由此,使得第二限位部451可以对连接线21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
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槽44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一导向部442,在将铜排30与第一固定部41配合时,第一导向部442对铜排30进入第一夹持槽44具有导向作用,从而便于铜排30进入第一夹持槽44。
如图6所示,第二夹持槽45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导向部452,在将连接线21与第二固定部42配合时,第二导向部452对连接线21进入第二夹持槽45具有导向作用,从而便于连接线21进入第二夹持槽45。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导向部442形成在第一限位部441远离连接部43的一侧,第二导向部452形成在第二限位部451远离连接部43的一侧。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442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部442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的端部,两个第一导向部442相对设置;第二导向部452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部452分别设置在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的端部,两个第二导向部452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导向部442和第二导向部452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稳定性好,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导向斜面与其所在夹板的端部圆弧过渡。
其中,固定件40的装配方式简单,由于在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部442和第二导向部452,铜排30可以通过按压的方式与第一导向部442配合并进入第一夹持槽44。同理,连接线21可以通过按压的方式与第二导向部452配合并进入第二夹持槽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均相对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垂直设置,而且第一夹持槽44的中心线和第二夹持槽45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平行设置,这样的结构可以提升第一固定部41的夹持稳定性,使得铜排30与第一固定部41的配合可靠性高;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平行设置,这样的结构可以提升第二固定部42的夹持稳定性,使得连接线21与第二固定部42的配合可靠性高。
同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垂直的设置可以提升固定件40的稳定性,以提升固定件40与铜排30和连接线21的连接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0为绝缘件且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保证固定件4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定子组件100中多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固定件40可以为PA6T(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PS(聚苯硫醚)等耐高温材料。可以理解的是,电机在工作时,固定件40所处的环境温度高,由此将固定件40由上述材料加工制成,可以提升固定件40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满足对固定件40结构强度的需求。
可选地,在定子组件100中,铜排30为三相铜排30,铜排30为多个,对应地连接线21为多个,铜排30与连接线21对应设置,每组铜排30和连接线21之间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布置固定件40,以提升铜排30与连接线21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组件100,在定子组件100中,通过固定件40将连接线21和铜排30固定相连,由此在对铜排30和连接线21焊接后,可以防止铜排30变形,而且固定件40可以提升铜排30在定子组件100中的连接可靠性,防止由于电机振动导致铜排30连接松动、焊点失效等问题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铁芯(10);
定子绕组(20),所述定子绕组(20)的端部设置有引出部(22),且所述定子绕组(20)内连接有连接线(21);
铜排(30),所述铜排(30)与所述引出部(22)相连;
固定件(40),所述固定件(40)包括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41)与所述铜排(30)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42)与所述连接线(21)固定相连,以将所述连接线(21)和所述铜排(3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具有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所述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相对设置,且所述铜排(30)适于夹设在所述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之间;
所述第二固定部(42)具有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所述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相对设置,且所述连接线(21)适于夹设在所述第三夹板(421)和第四夹板(4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0)还包括:连接部(43),所述第一夹板(411)、所述第二夹板(412)、所述第三夹板(421)和所述第四夹板(422)均与所述连接部(4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411)、所述第二夹板(412)和所述连接部(43)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一夹持槽(44),所述铜排(30)适于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槽(44)内;所述第三夹板(421)、所述第四夹板(422)和所述连接部(43)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二夹持槽(45),所述连接线(21)适于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槽(4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槽(44)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441),以防止所述铜排(30)由所述第一夹持槽(44)脱出;所述第二夹持槽(45)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限位部(451),以防止所述连接线(21)由所述第二夹持槽(45)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4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51)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倒勾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部(441)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411)和所述第二夹板(412)中至少一个的端部;所述第二限位部(451)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板(421)和所述第四夹板(422)中至少一个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槽(44)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一导向部(442),以便于所述铜排(30)进入所述第一夹持槽(44);所述第二夹持槽(45)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导向部(452),以便于所述连接线(21)进入所述第二夹持槽(4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411)和所述第二夹板(412)均相对所述第三夹板(421)和所述第四夹板(422)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持槽(44)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夹持槽(45)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0)为绝缘件且一体成型。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100)。
CN201922419752.2U 2019-12-27 2019-12-27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Active CN210927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752.2U CN21092724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752.2U CN21092724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7248U true CN210927248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4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9752.2U Active CN21092724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7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592B2 (en) Contacting arrangement between a stator and a circuit board
JP4746353B2 (ja) 電磁コイルのリード線保持構造
CN107318270B (zh) 充电用连接器
JP2004537152A (ja) 密閉圧縮機のモータの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プロセス
JP2013239553A (ja) アルミ電線接続端子ユニット
CN210927248U (zh)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US11908608B2 (en) Coil component
US20140227894A1 (en) Plug connection part
CN113228206B (zh) 变压器
CN102856119B (zh) 一种小型大电流pcb汽车继电器
US6841904B2 (en) Resolver terminal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09564812B (zh) 线圈组装体、电路结构体及电气接线箱
JP642827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177726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124985U (zh) 电连接件、具有该电连接件的电机以及动力工具
JP3897817B2 (ja) 冷却用圧縮機モータに用いる固定子の改良
CN208923460U (zh) 一种电线连接端子
US20190123458A1 (en) Socket
JP5532843B2 (ja) 電流検出装置
EP4114155A1 (en) Busbar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gnetic core device
KR20190131570A (ko) 전기 접속 박스
KR20080096908A (ko) 내진동 커넥터
CN211699895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组件
CN215378601U (zh) 接线端子、定子、电机及电动设备
JP7412122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対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8

Address after: 071000 in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oding R & 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