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1245U - 支承部件及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支承部件及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1245U
CN210921245U CN201921758857.4U CN201921758857U CN210921245U CN 210921245 U CN210921245 U CN 210921245U CN 201921758857 U CN201921758857 U CN 201921758857U CN 210921245 U CN210921245 U CN 210921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rotating reflector
light source
support membe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88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松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1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1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将能够旋转地支承旋转反射器的支承部件节省空间化的技术。支承部件(40)具有:支承部,其能够旋转地支承将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旋转反射器;固定部(40b、40c),其相对于与搭载光源的搭载部件一体化的被固定部而被固定。固定部(40b、40c)具有相对于被固定部定位的定位面(41b)。定位面(41b)相对于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R)倾斜地形成。

Description

支承部件及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承旋转反射器的支承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有如下装置,即,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车辆前方进行反射,通过用该反射光在车辆前方的区域扫描而形成规定的配光图案。例如,已知有光学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该光学单元具备:边反射从光源射出的光边以旋转轴为中心单向旋转的旋转反射器、和由发光元件构成的光源,旋转反射器设有反射面以使边旋转边反射的光源的光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另外,该光学单元为了倾斜地反射从光源射出的光并使其朝向投影透镜,使得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相对于投影透镜的光轴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8-6752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将上述旋转反射器安装于其他部件的情况下,有必要经由将旋转反射器能够旋转地支承的壳体来进行。另外,在壳体的固定方向与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相同的情况下,有必要在比旋转反射器的直径大的壳体的外周部进一步设置固定部,导致壳体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示例性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能够旋转地支承旋转反射器的支承部件节省空间化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某一方式的支承部件具备:支承部,其能够旋转地支承将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旋转反射器;固定部,其相对于与搭载光源的搭载部件一体化的被固定部而被固定。固定部具有相对于被固定部定位的定位面。定位面相对于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倾斜地形成。
根据该方式,能够在从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将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比旋转反射器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
固定部也可以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支承部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由此,由于直线地配置支承部与固定部,因此各部相对于重心均衡地配置,降低旋转反射器旋转时的振动以及因振动引起的噪音等。
也可以还具备在中心设有支承部的壳体。固定部也可以设于夹着壳体与旋转反射器存在的区域相反一侧的区域即壳体的背侧。由此,能够在从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将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壳体的背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是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具备:光源、搭载光源的搭载部件、上述支承部件、支承于支承部件的旋转反射器、将被旋转反射器反射的光向前方投影的投影透镜。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也可以相对于投影透镜的光轴倾斜。由此,能够实现紧凑的光学单元。
搭载部件也可以具有:搭载光源的搭载面;被固定部,其设于从搭载面离开的区域,且供固定部固定。将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旋转反射器的反射面相对于投影透镜的光轴倾斜地配置于搭载面和被固定部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以及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的表达的内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也有效。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支承部件节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水平剖面概要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与图3不同方向观察的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后视图,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
图6(a)是从A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支承部件的侧视图,图6(b)是从B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7(a)是从C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7(b)是从D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散热器主视图,图7(c)是从E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将散热器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情形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前照灯、18光学单元、20第一光源、22旋转反射器、22a叶片、22c外缘部、22d反射面、26凸透镜、32散热器、32a被固定部、32c搭载面、40支承部件、40a支承部、40b、40c固定部、40d壳体、40e凹部区域、41b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构件、处理中标注相同的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而是示例,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全部特征及其组合未必一定是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性的内容。
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光学单元可以用于各种车辆用灯具。首先,对能够将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搭载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概略进行说明。
(车辆用前照灯)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水平剖面概要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省略了一部分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在汽车的前端部的右侧搭载的右侧前照灯,除左右对称以外,与在左侧搭载的前照灯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10进行详细说明,关于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省略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前照灯10具备灯体12,该灯体12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凹部。灯体12的前表面开口被透明的前表面罩14覆盖而形成灯室16。灯室16作为一个收纳光学单元18的空间而起作用。光学单元18是以能够照射可变远光的方式构成的灯单元。可变远光是指,以使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的远光,例如,能够使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产生非照射区域(遮光部)。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8具备:第一光源20;聚光用透镜24,其作为使从第一光源20射出的第一光L1的光路发生变化而朝向旋转反射器22的叶片22a的一次光学系统(光学部件);旋转反射器22,其边反射第一光L1边以旋转轴R为中心旋转;凸透镜26,其作为将被旋转反射器22反射后的第一光L1向光学单元的光照射方向(图1的右方)投影的投影透镜;第二光源28,其配置于第一光源20和凸透镜26之间;扩散用透镜30,其作为使从第二光源28射出的第二光L2的光路发生变化而朝向凸透镜26的一次光学系统(光学部件);散热器32,其搭载有第一光源20及第二光源28。
各光源使用LED、EL、L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就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光源20而言,在电路基板33上以阵列状配置有多个LED20a。各LED20a构成为能够单独地点亮熄灭。
就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光源28而言,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成阵列状地配置有两个LED28a,各LED28a构成为能够单独地点亮熄灭。另外,第二光源28以第二光L2不被旋转反射器22反射地入射到凸透镜26的方式配置。由此,就从第二光源28射出的第二光L2而言,能够不考虑被旋转反射器22反射地选择光学特性。因此,例如,通过使从第二光源28射出的光被扩散用透镜30扩散后入射到凸透镜26,而能够照射更大的范围,因此,能够将第二光源28作为照射车辆外侧的区域的光源使用。
旋转反射器22利用电机34等驱动源以旋转轴R为中心单向旋转。另外,就旋转反射器22而言,形状相同的两枚叶片22a设于筒状旋转部22b的周围。叶片22a作为反射面起作用,该反射面构成为利用边旋转边反射从第一光源20射出的光而成的光来扫描前方,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
旋转反射器22的旋转轴R相对于光轴Ax倾斜,设于包含光轴Ax和第一光源20在内的平面内。换言之,旋转轴R设置为与利用旋转而在左右方向上扫描的LED20a的光(照射光束)的扫描平面大致平行。由此,实现光学单元的薄型化。在此,扫描平面是指,例如可以看作是通过使扫描光即LED20a的光的轨迹连续相连而形成的扇形平面。
凸透镜26的形状只要根据所要求的配光图案或照度分布等配光特性而适当选择即可,但也可以使用非球面透镜或自由曲面透镜。例如,就本实施方式的凸透镜26而言,通过对各光源及旋转反射器22的配置加以设计,而能够形成沿垂直方向切掉了外周的一部分而成的缺口部26a。因此,能够抑制光学单元18的车宽方向上的大小。
另外,由于存在缺口部26a,从而旋转反射器22的叶片22a难以与凸透镜26发生干涉,能够使凸透镜26和旋转反射器22接近。另外,在从前方观察车辆用前照灯10的情况下,由于在凸透镜26的外周形成非圆形(直线)的部分,从而能够实现如下新颖外观设计的车辆用前照灯,即,在从车辆的正面观察时具有组合曲线和直线而成的外形的透镜。
(光学单元)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与图3的不同的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8具备:第一光源20;第二光源28;散热器32,其作为搭载第一光源20及第二光源28的搭载部件;旋转反射器22;支承部件40,其支承旋转反射器22;凸透镜26,其作为将被旋转反射器反射后的光向前方投影的投影透镜;保持架42,其保持凸透镜26以及扩散用透镜30;遮光罩44,其用于避免太阳光经由凸透镜26入射到叶片22a表面。
图5(a)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后视图,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图6(a)是从A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支承部件40的侧视图,图6(b)是从B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支承部件40的侧视图。图7(a)是从C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散热器32的侧视图,图7(b)是从D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散热器32的主视图,图7(c)是从E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40具有:支承部40a,其能够旋转地支承将从第一光源20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旋转反射器22;固定部40b、40c,其相对于与搭载第一光源20的散热器32一体化的臂状的被固定部32a、32b而固定。固定部40b、40c具有相对于被固定部32a、32b定位的定位面41b、41c。如图6(a)所示,定位面41b(41c)相对于旋转反射器22的旋转轴R倾斜地形成。具体而言,旋转轴R与定位面41b、41c所成的角在45°±5°的范围内。
臂状的被固定部32a具有:第一被固定部32a1、32b1,其分别沿与搭载面32c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被固定部32a2、32b2,其从前端向灯具前方弯曲地伸出。第二被固定部32a2、32b2相对于固定部40b、40c定位且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臂状的被固定部32a、32b(更具体而言,一对第一被固定部32a1、32b1)以比旋转反射器22的外缘部22c短的间隔(图7(b)的上下方向的间隔G)设于散热器32。第二被固定部32a2、32b2向灯具前方延伸,因此,壳体40d能够将固定部40b、40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旋转反射器22的外缘部22c更靠内侧的区域。
另外,通过加长第二被固定部32a2、32b2的间隔,而也能够加长固定部40b、40c的间隔。因此,在旋转轴R和固定部40b、40c被配置于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由于在旋转轴附近配置有重量物(例如,电机34),因此,支承部件40能够重量均衡性良好地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状的被固定部32a、32b为一对的结构,但也可以将一根第一被固定部的前端分支成多根(2根、3根、4根等),而支承且固定支承部件40。这样,通过增加固定部位,而能够牢固地固定包含电机的支承部件40。
由此,如图5(a)、图5(b)所示,从旋转反射器22的旋转轴R的方向观察,能够将固定部40b、40c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比旋转反射器22的外缘部22c更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支承部件40的支承部40a配置于固定部40b和固定部40c之间。由此,由于将支承部40a和固定部40b、40c直线地配置,因此,各部相对于支承部件40的重心均衡性良好地被配置,降低旋转反射器22旋转时的振动及因振动引起的噪音等。
另外,支承部件40还具备在中心设有支承部40a的圆筒状的壳体40d。如图5、图6所示,固定部40b、40c设于夹着壳体40d与旋转反射器22存在的凹部区域40e相反一侧的区域40f即壳体的背侧。由此,在从旋转反射器22的旋转轴R的方向观察时,能够将固定部40b、40c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壳体40d的背侧。
图8是用于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安装于散热器的情形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从箭头F方向将支承旋转反射器22的支承部件40安装于搭载且固定有第一光源20、第二光源28、保持架42等的散热器32上,且使固定部40b(40c)与被固定部32a(32b)抵接。通过在该状态下利用螺丝46将支承部件40固定于散热器32,而将支承部件40相对于散热器32安装在规定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旋转反射器22的旋转轴R相对于凸透镜26的光轴Ax倾斜(具体而言,45°±5°)。因此,在将支承部件40安装于散热器32时,支承部件40的一部分(接近散热器32的部分)进入散热器32的一对臂状的被固定部32a、32b之间,支承部件40的其他部分(远离散热器32的部分)不与凸透镜26干涉即可。由此,能够实现紧凑的光学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a)~图7(c)所示,散热器32具有搭载第一光源20的搭载面32c。另外,如图8所示,将从第一光源20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旋转反射器22的反射面22d相对于凸透镜26的光轴Ax倾斜地配置于搭载面32c和被固定部32a之间。
以上,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适当组合或替换了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内容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另外,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也可以进行实施方式的组合、适当切换处理的顺序、或者对实施方式加入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加入了这种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部,其能够旋转地支承将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旋转反射器;
固定部,其相对于与搭载光源的搭载部件一体化的被固定部而被固定;
所述固定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被固定部定位的定位面,
所述定位面相对于所述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倾斜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直线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面与所述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所成的角为45°±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中心设有所述支承部的壳体,
所述固定部设于夹着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反射器存在的区域相反一侧的区域即所述壳体的背侧。
6.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搭载部件,其搭载所述光源;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部件;
旋转反射器,其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
投影透镜,其将被所述旋转反射器反射的光向前方投影;
所述旋转反射器的旋转轴相对于所述投影透镜的光轴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载部件具有:
搭载面,其搭载所述光源;
被固定部,其设于从所述搭载面离开的区域,且供所述固定部固定;
将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所述旋转反射器的反射面相对于所述投影透镜的光轴倾斜地配置于所述搭载面和所述被固定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载部件包括:沿与所述搭载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被固定部、和从所述第一被固定部的前端弯曲地延伸的第二被固定部,
所述第二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固定部为一对,该一对被固定部之间的间隔(G)比所述旋转反射器的外缘部短。
CN201921758857.4U 2018-10-19 2019-10-18 支承部件及光学单元 Active CN2109212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7814 2018-10-19
JP2018197814 2018-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1245U true CN210921245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8857.4U Active CN210921245U (zh) 2018-10-19 2019-10-18 支承部件及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12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137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137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76137B (zh) * 2018-10-19 2023-03-1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59479B1 (en) Vehicle lamp unit
US7607811B2 (en) Lighting unit
KR100570481B1 (ko) 차량용 전조등
JP4264335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EP2039986A2 (en) Light source unit for vehicular lamp
US20070236953A1 (en) Vehicle lamp
US20050162857A1 (en) Lamp unit for vehicle and illumination lamp for vehicle
JP2012059409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05166589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5898937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US10427584B2 (en) Lamp apparatus
US7445366B2 (en) Vehicle lamp with auxiliary lens
JP2015046235A (ja) 車両用灯具
EP2484553B1 (en) Vehicle lamp and optical unit thereof
CN210921245U (zh) 支承部件及光学单元
US20190126808A1 (en) Vehicle lamp
JP2011181421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7188332A (ja) 車両用灯具
CN210860955U (zh) 旋转反射器
CN210921241U (zh) 透镜单元及光学单元
CN210921243U (zh) 光学部件及车辆用灯具
JP4527165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US11353188B2 (en) Optical unit
WO2022210913A1 (ja) ランプユニット
CN219775526U (zh) 照明模块、灯装置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