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4577U -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4577U
CN210904577U CN201920905943.7U CN201920905943U CN210904577U CN 210904577 U CN210904577 U CN 210904577U CN 201920905943 U CN201920905943 U CN 201920905943U CN 210904577 U CN210904577 U CN 210904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guide wire
outer sleeve
lock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59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莱
孙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W MEDICATH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W MEDICAT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W MEDICATH Ltd filed Critical SCW MEDICATH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59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4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4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4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包括外套筒、导丝套锁套和外导丝锁件,导丝套锁套套设在外套筒的端部上并能以外套筒的轴向为轴相对外套筒转动,外导丝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套筒内,并能够沿外套筒的轴向移动;外导丝锁件与导丝套锁套之间设置有抓紧结构,用以夹紧固定导丝外套。与现有技术对比,通过导丝套锁套和外导丝锁件可实现对导丝外套的紧固,利用导丝套锁套相对外套筒转动预定角度,来使导丝外套转动,以实现导丝外套的端头的转向,提高了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生体力和精力消耗。

Description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微创介入手术中,操作人员一般会穿戴手套来操作导丝进行转向和前进后退,由于导丝很细,直径只有1mm不到,故,穿戴手套操作非常不方便,且容易导致误操作,从而延长手术时间;且手术时需要精力非常集中,从而会过多消耗体力和精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人手来对导丝进行转向操作,难度过大,不易操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用于带动导丝组件中的导丝外套转动,其中,该转向结构包括:
外套筒;
导丝套锁套,其端面形成有供所述导丝外套穿过的导丝接收口,所述导丝套锁套套设在所述外套筒的端部上并能以所述外套筒的轴向为轴相对所述外套筒转动;
外导丝锁件,其具有供所述导丝外套滑入和滑出的外导丝通槽,所述外导丝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并能够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移动;所述外导丝锁件与所述导丝套锁套之间设置有抓紧结构,用以夹紧固定所述导丝外套。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侧壁凸设形成有锁扣环,所述导丝套锁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锁扣环配合卡合的锁扣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导丝套锁套之间设置有转向定位结构,以对转动后的所述导丝套锁套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导丝套锁套上的转向定位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套筒上并供所述转向定位凸部滑入和滑出的至少一个转向定位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凸设形状有装配凸缘,所述转向定位凹部位于所述装配凸缘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定位凹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向定位凹部沿所述外套筒的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抓紧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导丝锁件的端部上且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弹性卡爪和形成在所述导丝套锁套上的夹紧腔;所述夹紧腔用以供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卡爪置入,并在至少两个弹性卡爪置入后顶压弹性卡爪在所述外套筒的径向上向内移动并压紧所述导丝外套,所述夹紧腔与所述导丝接收口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卡爪沿外导丝锁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套锁套上形成有夹紧套,所述夹紧腔位于所述夹紧套中,所述夹紧套与所述外导丝锁件之间设置有外导防松脱结构,以在所述外套筒的轴向上限制两者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外导防松脱结构包括凸设在所述外导丝锁件的侧壁上的外导凸部,和形成在所述夹紧套内壁上且与所述外导凸部配合卡合的外导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内设置有内套部件,所述外导丝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套部件上,外导丝锁件具有位于其端部的法兰端,所述内套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法兰端置入的法兰限位槽。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包括外套筒、导丝套锁套和外导丝锁件,导丝套锁套套设在外套筒的端部上并能以外套筒的轴向为轴相对外套筒转动,外导丝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套筒内,并能够沿外套筒的轴向移动;外导丝锁件与导丝套锁套之间设置有抓紧结构,用以夹紧固定导丝外套,这样,通过导丝套锁套和外导丝锁件可实现对导丝外套的紧固,利用导丝套锁套相对外套筒转动预定角度,来使导丝外套转动,以实现导丝外套的端头的转向,提高了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生体力和精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P-P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Q-Q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D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处第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处第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处第三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和导丝组件处第四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导丝操作器 10a:抓紧结构
10b:锁紧结构 10c:外导防松脱结构
10d:转向定位结构 10e:内导防松脱结构
10f:防脱限位结构
10:外套筒 11:锁扣环
12:转向定位凹部 13:装配凸缘
14:导轨滑槽 15:外套锁止槽
16:外套过渡槽
20:导丝套锁套 21:导丝接收口
22:夹紧腔 23:夹紧套
24:外导凹部 25:锁扣槽
26:转向定位凸部
30:外导丝锁件 31:外导丝通槽
32:弹性卡爪 33:外导凸部
34:法兰端
40:内套部件 41:导丝接收槽
42:凹腔 43:法兰限位槽
44:凸包安装孔 45:导向限位槽
46:轨道滑槽 47:内套过渡槽
48:内套锁止槽
50:内导丝锁套 51:内锁套部
52:导丝过槽 53:操作部
54:连接部 55:锁紧腔
56:内导凹部 57:容置槽
60:内导丝锁件 61:内导丝通槽
62:弹性卡臂 63:内导凸部
64:锁附柱部
71:推杆 72:套筒端盖
73:内套栓 731:凸包
74:限位销 75:套筒栓
200:导丝组件 201:内导丝
202:导丝外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方向“前”“后”是基于产品的方向,附图中朝向导丝操作器前方的方向为“前”,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参见图1至13,本实施例的导丝操作器100,用于对导丝组件200进行内外层夹紧固定、内层的前后移动、外层旋转运动都等操作,该导丝组件200包括位于外层的导丝外套202和设置在该导丝外套202之内的内导丝201,导丝外套202、内导丝201均由金属材质制成,优选不锈钢材料,特别的是,导丝外套202采用螺旋结构缠绕而成,使得其具有自由变形的功能。
参见图1至13,本实施例的导丝操作器100,其包括外套筒10、导丝套锁套20、外导丝锁件30、内套部件40、内导丝锁套50、内导丝锁件60和推杆71,上述部件均为但不局限于塑胶件。
参见图1至13,外套筒10,大致呈中空的圆筒状,其包括前端(为导丝组件200进出的一端)和后端,导丝套锁套20安装在外套筒10的前端上,推杆71内置于外套筒10,且从外套筒10的后端伸出,外套筒10的后端连接有套筒端盖72,套筒端盖72与外套筒10之间可采用螺纹、焊接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连接固定。
参见图1至13,导丝套锁套20,可固定地套设在外套筒10的前端、也可以活动安装在外套筒10的前端,导丝套锁套20的端面形成有供导丝外套202穿过的导丝接收口21。
参见图1至13,外导丝锁件30,设置在外套筒10内,并能够沿外套筒10的轴向移动,外导丝锁件30具有供导丝外套202滑入和滑出的外导丝通槽31。外导丝锁件30与导丝套锁套20之间设置有抓紧结构10a,用于在外导丝锁件30向导丝套锁套20移动时夹紧固定导丝外套202,并在外导丝锁件30与导丝套锁套20分离时松开导丝外套202。容易理解的是,导丝组件200从导丝操作器100的前端,即导丝套锁套20的导丝接收口21进入产品内部,顺序穿过外导丝锁件30的外导丝通槽31,推动外导丝锁件30向前移动,抓紧结构10a将导丝外套202夹紧固定,在外导丝锁件30与导丝套锁套20之间,从而实现了导丝操作器100对导丝外套202的固定;通过推动外导丝锁件30向后移动,外导丝锁件30与导丝套锁套20分离,同时导丝外套202松脱,这样,导丝外套202的抓紧和松脱方便,仅需单手操作即可实现,从而简化了操作难度,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参见图1至13,抓紧结构10a包括形成在外导丝锁件30的端部上且沿外套筒10的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弹性卡爪32和形成在导丝套锁套20上的夹紧腔22;夹紧腔22用以供至少两个弹性卡爪32置入,并在至少两个弹性卡爪32置入后顶压弹性卡爪32在外套筒10的径向上使弹性卡爪32向内移动并压紧导丝外套202,夹紧腔22与导丝接收口21连通,至少两个弹性卡爪32沿外导丝锁件30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爪3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弹性卡爪32从外导丝锁件30的前端沿外套筒10的轴向向前延伸,两个弹性卡爪32具有预定的形变间隙,与外导丝通槽31连通并供导丝外套202穿过,形变间隙的断面面积尺寸大于导丝外套202的断面面积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在外导丝锁件30向前移动时,通过夹紧腔22的腔壁的挤压,弹性卡爪32的前端在外套筒10的径向上向内移动并夹紧固定导丝外套202;在向后移动时,施加在弹性卡爪32上的挤压力消除,弹性卡爪32前端向外弹性复位,以松脱导丝外套202。
在又一实施例中,弹性卡爪32形成在导丝套锁套20上,外导丝锁件30的端部形成有上述夹紧腔22,以供弹性卡爪32置入后挤压其变形。
参见图1至13,在本实施例中,夹紧腔22的内壁具有由后向前直径呈减缩的锥形端,弹性卡爪32的前端外沿设置有倒角部,这样,随着外导丝锁件30向前移动,夹紧腔22的内径越来越小,倒角部可引导弹性卡爪32移动。
参见图1至13,导丝套锁套20上形成有夹紧套23,夹紧腔22位于夹紧套23中,容易理解的是,夹紧套23的外壁与导丝套锁套20的内壁之间形成供外套筒10前端置入的空间。
在又一实施例中,导丝套锁套20嵌设于外套筒10,夹紧腔22形成在其后端面的中部。
参见图1至13,夹紧套23与外导丝锁件30之间设置有外导防松脱结构10c,以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限制两者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外导防松脱结构10c包括凸设在外导丝锁件30的侧壁上的外导凸部33,和形成在夹紧套23内壁上且与外导凸部33配合卡合的外导凹部24,在外导凸部33与外导凹部24卡合后,导丝套锁套20与外导丝锁件30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位置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外导防松脱结构10c的位置设置在导丝外套202的于夹紧时所处位置处,也就是说,当导丝外套202被夹紧固定后,外导凸部33与外导凹部24之间配合卡合,通过外导防松脱结构10c来保持夹紧套23与外导丝锁件30的位置,这样,导丝外套202被夹紧固定不会随意松脱,此时则可对内导丝201进行拖拉、导丝外套202转向等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紧套23内壁上形成有外导凸部33,外导丝锁件30的侧壁上形成与外导凸部33配合卡合的外导凹部24。
参见图1至13,在本实施例中,外导凸部33沿外导丝锁件30的整个周向延伸设置,外导凹部24亦沿夹紧套23的整个周向延伸,这样,导丝套锁套20与外导丝锁件30可相对旋转,即便转动,也能在轴向上对保持夹紧套23与外导丝锁件30的位置进行保持。
参见图1至13,在本实施例中,导丝套锁套20套设在外套筒10的端部上并能以外套筒10的轴向为轴相对外套筒10转动,值得一提的是,导丝外套202在生产过程中将其制作成预定的弯钩形状,再装入内导丝201后,通过内导丝201的支撑,使导丝外套202的前端呈直线状;在导丝外套202被抓紧结构10a夹持固定后,将内导丝201向后拉动预设距离,这样,导丝外套202的前端内的因内导丝201的抽离而形变呈该预定的弯钩形状,以勾住患者的手术部位,由于导丝套锁套20与外套筒10之间可相对转动,且外导丝锁件30被压紧在导丝套锁套20上,从而可通过旋转导丝套锁套20,使导丝外套202的弯钩形状的前端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更好地勾住该部位,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手术的正常实施。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丝套锁套20可以通过螺纹方式固定在外套筒10的端部上,或者卡合固定在外套筒10的端部上。
参见图1至13,外套筒10的侧壁凸设形成有锁扣环11,导丝套锁套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锁扣环11配合卡合的锁扣槽25,在本实施例中,锁扣环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锁扣环11分别沿外套筒10的整个周向延伸,且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间隔布置。容易理解的是,通过锁扣环11卡入外套筒10的锁扣槽25内,以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锁附外套筒10与外套筒10,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
参见图1至13,外套筒10与导丝套锁套20之间设置有转向定位结构10d,以对转动后的导丝套锁套20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转向定位结构10d包括形成在导丝套锁套20上的转向定位凸部26,以及形成在外套筒10上并供转向定位凸部26滑入和滑出的转向定位凹部12,转向定位凸部26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转向定位凹部1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外套筒10的周向上间隔布设。
具体地,外套筒10的侧壁上凸设形状有装配凸缘13,转向定位凹部12位于装配凸缘13的端面上,转向定位凸部26凸设在导丝套锁套20的后端面上。容易理解的是,采用转向定位结构10d能够对导丝套锁套20的位置在周向上进行锁定,以防止其在不需要转动时转动,且在转动时,可对转动后的位置进行锁定。
参见图1至13,内套部件40,大致呈圆柱状,用于使外导丝锁件30移动,内套部件40设置在外套筒10内并与外导丝锁件30连接,且能够沿外套筒10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内套部件40与外套筒10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外导丝锁件30可转动地设置在内套部件40上。内套部件40具有供内导丝201穿过的导丝接收槽41和与导丝接收槽41连通的凹腔42,凹腔42位于内套部件40的后半部,且朝后开口设置,内套部件40的前端设置有法兰限位槽43,外导丝锁件30具有位于其后端部的法兰端34,该法兰端34置入法兰限位槽43内,由于法兰限位槽43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对外导丝锁件30的法兰端34进行限位,这样,内套部件40的前后移动,可带动外导丝锁件30前后移动,在导丝外套202被紧固后,导丝套锁套20的转动,可使外导丝锁件30相对内套部件40旋转。值得一提的是,外导丝锁件30、内套部件40、外套筒10同轴设置,且外导丝通槽31、导丝接收槽41、凹腔42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顺序连通。
参见图1至13,内导丝锁套50,包括滑动设置在凹腔42内的内锁套部51,其具有形状为但不局限于圆形的横截面,内锁套部51与内套部件40的凹腔42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内导丝锁套50包括滑动设置在凹腔42内的内锁套部51、位于外套筒10外侧的操作部53以及连接在内锁套部51于操作部53之间的连接部54,这样,可通过人手拨动操作部53,使内导丝锁套50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移动。
参见图1至13,内导丝锁件60,其具有供内导丝201滑入和滑出的内导丝通槽61,内导丝锁套50上开设有与内导丝通槽61对应的导丝过槽52连通,内导丝锁件60滑动设置在内套部件40内;内导丝锁件60与内导丝锁套50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10b,用于在内导丝锁件60向内导丝锁套50移动时夹紧固定内导丝201,并在内导丝锁件60与内导丝锁套50分离时松开内导丝201。值得一提的是,导丝接收口21、外导丝通槽31、导丝接收槽41、导丝过槽52、内导丝通槽61依序连通形成导丝接收通道。
参见图1至13,锁紧结构10b包括形成在内导丝锁件60的端部上且沿外套筒10的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弹性卡臂62和形成在内导丝锁套50的内锁套部51上的锁紧腔55;锁紧腔55用以供至少两个弹性卡臂62置入,并在至少两个弹性卡臂62置入后顶压弹性卡臂62在外套筒10的径向上使弹性卡臂62向内移动并压紧内导丝201,锁紧腔55与导丝过槽52连通,至少两个弹性卡臂62沿内导丝锁件60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臂6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弹性卡臂62从内导丝锁件60的前端沿外套筒10的轴向向前延伸,两个弹性卡臂62具有预定的形变间隙,与内导丝通槽61连通并供内导丝201穿过,形变间隙的断面面积尺寸大于内导丝201的断面面积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在内导丝锁件60向前移动时,通过锁紧腔55的腔壁的挤压,弹性卡臂62的前端在外套筒10的径向上向内移动并夹紧固定内导丝201;在向后移动时,施加在弹性卡臂62上的挤压力消除,弹性卡臂62前端向外弹性复位,以松脱内导丝201。
在又一实施例中,弹性卡臂62形成在内导丝锁套50上,内导丝锁件60的端部形成有上述锁紧腔55,以供弹性卡臂62置入后挤压其变形。
参见图1至13,内锁套部51与内导丝锁件60之间设置有内导防松脱结构10e,以在外套筒10的轴向上限制两者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防松脱结构10e包括凸设在内导丝锁件60的侧壁上的内导凸部63,和形成在内锁套部51内壁上且与内导凸部63配合卡合的内导凹部56,内导凸部63沿内导丝锁件60的整个周向延伸设置,内导凹部56沿内导丝锁套50的整个周向延伸,通过内导凸部63和内导凹部56的卡合,对内导丝锁套50与内导丝锁件60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位置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内导防松脱结构10e的位置设置在内导丝201的于夹紧时所处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当内导丝201被夹紧固定后,内导凸部63与内导凹部56之间配合卡合,通过内导防松脱结构10e来保持内锁套部51与内导丝锁件60的位置,这样,内导丝201被夹紧固定不会随意松脱,此时则可对内导丝201进行前后拉动、导丝外套202转向等操作。特别的是,通过设置在导丝操作器100前端的抓紧结构10a夹紧导丝外套202,锁紧结构10b锁紧内导丝201,这样,拨动内导丝锁套50前后移动,则可带动内导丝锁件60及内导丝201前后移动,从而调整内导丝201相对导丝外套202的位置,以调节导丝外套202前端的变形幅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导凹部56形成在内导丝锁件60的侧壁上,内导凸部63形成在内锁套部51内壁上。
参见图1至13,推杆71,其一端与内套部件40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外套筒10的端部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推杆71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其前端伸入内套部件40的凹腔42中,且与内导丝锁件60活动连接,后端由外套筒10的后端部穿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导丝组件200置入导丝操作器100后,推动推杆71向前移动,推杆71的前端顶推内导丝锁件60向前移动,内导丝锁件60与内导丝锁套50接触后,在推杆71的推动下带动内导丝锁套50继续向前移动,内导丝锁套50的前端与内套部件40的凹腔42底面接触后,推顶内套部件40及外导丝锁件30向前移动,外导丝锁件30卡入导丝套锁套20后,抓紧结构10a夹紧固定住导丝外套202,同时锁紧结构10b夹紧固定住内导丝201,也就是说,推动推杆71,导丝组件200的导丝外套202和内导丝201可以被同时锁紧,这样,便于导丝的固定,并提高了导丝安装效率。
参见图1至13,内套部件40与推杆71之间设置有防脱限位结构10f,以限制推杆71与内套部件40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防脱限位结构10f包括套设在推杆71上且与内套部件40固定的内套栓73和与内套栓73配合限定的限位销74,限位销74固定在推杆71上。内套栓73具有圆环形的横截面,其内径尺寸与推杆71的外径尺寸相匹配,内套栓73外侧壁上凸设有凸包731,内套部件40上开设有供凸包731置入的凸包安装孔44,通过凸包731嵌入凸包安装孔44内,从而将内套栓73固定在内套部件40的后端内。内套部件40的侧壁上形成有导向限位槽45,导向限位槽45沿外套筒10的轴向延伸至内套部件40的后端面,限位销74的端部置入导向限位槽45中,这样,在其滑动至内套部件40后端时,限位销74与内套栓73相抵,以限制推杆71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内套部件40向前移动,是通过推杆71推顶来实现的,内套部件40向后移动,是由限位销74与内套栓73相抵后,再由推杆71向后拉动。
参见图1至13,外套筒10内设置有套筒栓75,以限制内套部件40滑出外套筒10,套筒栓75通过套筒端盖72保持在外套筒10上,套筒栓75具有圆环形的横截面,其内径尺寸与推杆71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参见图1至13,外套筒10侧壁上开设有用以引导内导丝锁套50的连接部54滑动的导轨滑槽14,该导轨滑槽14从外套筒10的侧壁的中部沿其轴向延伸至后端,内套部件4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轨滑槽14对应的轨道滑槽46,以供连接部54穿过,且轨道滑槽46与导向限位槽45错位设置。外套筒10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接部54滑入和滑出且与导轨滑槽14连通的外套锁止槽15,内套部件40侧壁上开设有与外套锁止槽15对应的且连通轨道滑槽46的内套过渡槽47,在本实施例中,内套过渡槽47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外套锁止槽15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在导丝操作器100前端的抓紧结构10a,该结构对导丝外套202的夹紧和松脱通过内套部件40带动外导丝锁件30的移动来实现的,利用推杆71和防脱限位结构10f带动内套部件40向后移动至预设位置,抓紧结构10a松开导丝外套202。而内导丝锁套50是活动安装于内套部件40中的,通过内导丝锁套50旋转拧入外套锁止槽15后,将内导丝锁套50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位置进行保持,再拉动内导丝锁件60移动,从而将内导丝锁套50与内导丝锁件60分离,锁紧结构10b松开内导丝201。
参见图1至13,在本实施例中,内导丝锁件60具有从其自内导丝锁件60的侧壁沿外套筒1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锁附柱部64,锁附柱部64滑动设置在轨道滑槽46中。内套部件40侧壁上开设有供锁附柱部64滑入和滑出且与轨道滑槽46连通的内套锁止槽48,外套筒10侧壁上开设有与内套锁止槽48对应的且连通导轨滑槽14的外套过渡槽16,外套过渡槽16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内套锁止槽48在外套筒10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在外套筒10的前后方向上外套过渡槽16位于外套锁止槽15后方,在内套部件40上内套锁止槽48位于内套过渡槽47的后方,需要说明的是,内套部件40能够在锁止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相对外套筒10移动,锁止位置为外导丝锁件30的外导凸部33与夹紧套23内壁的外导凹部24相卡合时的位置,当内套部件40处于锁止位置时,抓紧结构10a和锁紧结构10b分别夹紧固定导丝外套202和内导丝201,且外套锁止槽15与内套过渡槽47连通,外套过渡槽16与内套锁止槽48连通,内导丝锁套50、内导丝锁件60可独立于内套部件40拉动内导丝201前后移动;在内导丝锁套50带动内导丝锁件60移动至外套锁止槽15对应的位置后,旋转内导丝锁套50以将其拧入外套锁止槽15内,同时将内导丝锁件60拧入内套锁止槽48中,拉动推杆71向后移动向后移动,推杆71带动内套部件40向后移动,内导丝锁件60在内套锁止槽48的作用下随内套部件40一同向后移动,外导丝锁件30松开导丝外套202,同时,内导丝锁件60松开内导丝201,这样,可以实现导丝外套202和内导丝201的同步脱离,方便使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杆71的前端与内导丝锁件60连接固定,这样,可通过推杆71推拉内导丝锁件60前后移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推杆71与内导丝锁件60为一体件,两者一体成型制成。
参见图1至13,在本实施例中,内导丝锁套50的操作部53上开设有供锁附柱部64滑入和滑出的容置槽57,容置槽57沿外套筒10的轴向延伸设置。这样,在拧转内导丝锁套50时,可使内导丝锁件60一同旋转拧入对应的内套锁止槽48内,以保证导丝外套202和内导丝201的同步脱离;此外,也能避免因误触,在不需要分离时将内导丝锁套50的操作部53推入内套锁止槽48内,导致在内导丝锁套50前后移动时与内导丝201脱离。
图10至13分别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100和导丝组件200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处第一状态时,连接在内套部件40前端的外导丝锁件30与导丝套锁套20相结合,内套部件40的凹腔42中的内导丝锁套50与内导丝锁件60相结合,且内导丝锁套50位于凹腔42的前端处,抓紧结构10a、锁紧结构10b同时夹紧导丝外套202和内导丝201;处第二状态时,内导丝锁套50向后移动预定行程,并拉动内导丝201向后移动;处第三状态时,将导丝锁套50和内导丝锁件60分别旋转拧入对应的外套锁止槽15、内套锁止槽48中,使导丝锁套50在外套筒10轴向上被外套筒10所保持,内导丝锁件60在外套筒10轴向上内套部件40所保持;处第四状态时,拉动推杆71向后移动,并通过内套部件40带动外导丝锁件30及内导丝锁件60向后移动,抓紧结构10a、锁紧结构10b同时松脱导丝外套202和内导丝201。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操作器100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导丝组件200的外层的导丝外套202和内层的内导丝201,可被同时抓紧,和/或被同时松脱;
2、内外层的夹紧固定,只需要向前推动该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导丝组件200固定安装方便;
3、内外层的松脱,只需要在导丝锁套50和内导丝锁件60分别旋转拧入对应的外套锁止槽15、内套锁止槽48后,向后推动该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导丝组件200拆卸方便;
4、松脱前必须要旋转,防止误操作导致导丝被拆卸;
5、导丝组件200的内外层可分别独立操作,可实现内层的内导丝201的前后移动;可实现外层导丝外套202旋转运动,转向精确,且定位可重复;
6、导丝的变向和前进后退只需要单手操作,方便使用,且不易出错,并可防误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用于带动导丝组件中的导丝外套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筒;
导丝套锁套,其端面形成有供所述导丝外套穿过的导丝接收口,所述导丝套锁套套设在所述外套筒的端部上并能以所述外套筒的轴向为轴相对所述外套筒转动;
外导丝锁件,其具有供所述导丝外套滑入和滑出的外导丝通槽,所述外导丝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并能够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移动;所述外导丝锁件与所述导丝套锁套之间设置有抓紧结构,用以夹紧固定所述导丝外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侧壁凸设形成有锁扣环,所述导丝套锁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锁扣环配合卡合的锁扣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导丝套锁套之间设置有转向定位结构,以对转动后的所述导丝套锁套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导丝套锁套上的转向定位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套筒上并供所述转向定位凸部滑入和滑出的至少一个转向定位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凸设形状有装配凸缘,所述转向定位凹部位于所述装配凸缘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定位凹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向定位凹部沿所述外套筒的周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紧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导丝锁件的端部上且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弹性卡爪和形成在所述导丝套锁套上的夹紧腔;所述夹紧腔用以供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卡爪置入,并在至少两个弹性卡爪置入后顶压弹性卡爪在所述外套筒的径向上向内移动并压紧所述导丝外套,所述夹紧腔与所述导丝接收口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卡爪沿外导丝锁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套锁套上形成有夹紧套,所述夹紧腔位于所述夹紧套中,所述夹紧套与所述外导丝锁件之间设置有外导防松脱结构,以在所述外套筒的轴向上限制两者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防松脱结构包括凸设在所述外导丝锁件的侧壁上的外导凸部,和形成在所述夹紧套内壁上且与所述外导凸部配合卡合的外导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内设置有内套部件,所述外导丝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套部件上,外导丝锁件具有位于其端部的法兰端,所述内套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法兰端置入的法兰限位槽。
CN201920905943.7U 2019-06-14 2019-06-14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Active CN210904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5943.7U CN210904577U (zh) 2019-06-14 2019-06-14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5943.7U CN210904577U (zh) 2019-06-14 2019-06-14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4577U true CN210904577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1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5943.7U Active CN210904577U (zh) 2019-06-14 2019-06-14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4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03128U (zh) 导丝操作器的外套锁紧结构
US5407293A (en) Coupling apparatus for medical instrument
EP1049503B1 (en) Disposable safety syringe
JP3743573B2 (ja) クイック・レリーズ針取外し装置
AU676836B2 (en) Two-part surgical ligation clip and modular ligation clip applicator
US5630832A (en) Tubular-shafted surgical instrument
US10716602B2 (en) Instrument for guiding a rod into an implant receiving area
US20130303330A1 (en) Torquer device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WO1995003000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apable of disassembly
US9949755B2 (en) Surgical access systems, instruments and accessories
CN108697444B (zh) 用于将杆引导到植入物保持器中的器械
CN210904576U (zh) 导丝操作器的内导丝夹紧结构
CN112971995B (zh) 一种可分离机械手装置
US6752821B2 (en) Endoscope pincers with rotary connector
WO2022242638A1 (zh) 一种可拆卸机械手以及包括其的手术机器人
CN107920826B (zh) 具有在内部的且弹簧偏置的旋转固定单元的外科手术握把
EP3045119B1 (en) Reusable biopsy gun and a lockable biopsy needle for use therewith
CN108209848B (zh) 内窥镜摄像头耦合装置
CN210904577U (zh) 导丝操作器的转向结构
CN112672700A (zh) 连发施夹钳和连发施夹钳送料装置
JP2016016508A (ja) 迅速交換機能を有する締付チャック及び締付機構部
CN210904578U (zh) 导丝操作器
CN210904579U (zh) 导丝操作器的定位脱离结构
CN112076378A (zh) 导丝操作器
US10251632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handle, operat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dismantl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