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1486U -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 Google Patents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1486U
CN210901486U CN201822197197.9U CN201822197197U CN210901486U CN 210901486 U CN210901486 U CN 210901486U CN 201822197197 U CN201822197197 U CN 201822197197U CN 210901486 U CN210901486 U CN 210901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neck
cutting
safety sheath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71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平
管家洪
梁昊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NJIU SPORTING PRODUC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njiu Sporting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njiu Sporting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njiu Sporting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71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1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1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1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采用质轻超薄弹性又透气耐割耐刺织品制作护套,再将其以快速重叠缠绕或全封闭包裹方式佩戴在头、颈、臂、腿、手上,可在社会维稳人员外出执行任务与歹徒进行搏斗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持刀歹徒割伤或刺伤维稳人员的风险。其包括至少一层使用锋利尖刀以突袭方式对其划割或锥刺而不破损的防割刺层,该防割刺层的厚度在0.75mm‑2.50mm,重量在280g/m2‑600g/m2,在该安全护套上设有与人体相关部位具有的外凸结构相对应的避让空位或者涉及视听嗅发声器官所需的网眼或窗孔。不会产生动作僵硬和较强的因隔层造成的不舒服的肌肤异物感,其重量轻、体积小、柔软且可折叠或卷绕,便于外出执勤携带。

Description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用器,特别涉及一种缠绕或包裹人的肢体上的防护套。
背景技术
社会维稳是国之大事、民之大事,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顺利,更谈不上飞速发展。
公安、武警和众多治安等维稳人员在执勤过程中,每当遇到一些危害社会的恶性案件,他们都会勇敢的面对手持凶器的歹徒,为保护国家、企业、百姓的生命财产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些恶性案件中,上述维稳人员在与歹徒搏斗中躲避歹徒袭击时,身体各部位的反应速度和防护程度会不同,通常,头部、手、臂、腿和腰部的反应速度较快,而脖颈、胸部和腹部通常躲避突袭的反应速度较慢。为了使动作灵敏,通常要求头部、臂部、腿部和手佩戴的防护装置的负荷要小。目前,针对包含生命重要器官的胸部和腹部已经有专门的防护装置,而针对头部、脖颈、臂部、腿部和手的防护还没有便携、有效的防护装置(主要是针对歹徒用锋利刀具快速对这些部位进行刺、划割或砍的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采用质轻超薄弹性又透气耐割耐刺织品制作护套,再将其以快速重叠缠绕或全封闭包裹方式佩戴在头、颈、臂、腿、手上,可在社会维稳人员外出执行任务与歹徒进行搏斗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持刀歹徒割伤或刺伤维稳人员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护套采用质轻超薄弹性又透气的织布品所制,其形状为以缠绕或包裹方式适度紧绷在头、颈、上肢、下肢或手上且可单独使用并使相应部位的肌肤遮蔽于内的护套类产品,该安全护套包括至少一层使用锋利尖刀以突袭方式对其划割或锥刺而不破损的防割刺层,该防割刺层的厚度在0.75mm-2.50mm,重量在280g/m2-600g/m2,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在该安全护套上设有与人体相关部位具有的外凸结构相对应的避让空位或者涉及视听嗅发声器官所需的网眼或窗孔;在该安全护套上还设有将其快速固定在对应部位的紧固结构。
在所述安全护套上设有防止该安全护套随着对应部位活动而严重扭曲、自由转动或向下滑落的约束结构。
在所述安全护套上设有针对相关部位粗细、宽窄或长短不同穿戴者适用的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
所述防割刺层为凯芙拉纤维、玻璃纤维和聚脂纤维三者结合所制的针织品。
所述安全护套为对脖颈进行保护的护颈套,所述避让空位为设置在护颈套上与脖颈的咽喉部位的软骨突起相对应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约束结构为设置在该护颈套的颈后项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定位片,或者设置在该护颈套的颈后项两侧斜方肌之间及两个颈外侧区后侧的定位片。
所述安全护套为对上肢进行保护的胳臂套,或者为对下肢进行保护的护腿套,所述胳臂套与护腿套均由一体连接的套筒部与后封部构成;胳臂套的套筒部可套接在肘部至肱二头肌上端之间,其后封部为介于肘部至手腕之间且为敞开式的护片,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以重叠方式将该护片紧固在前臂上;护腿套的套筒部可套接在膝盖髌骨至股直肌上端之间,其后封部为介于膝盖髌骨至脚踝之间且为敞开式的护片,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以重叠方式可将该护片紧固在小腿上。
所述避让空位为设置在所述胳臂套上与所述肘部的肱骨下端、桡骨和尺骨上端结合部形成的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约束结构为设置在胳臂套套筒上端的定位带;或者,所述避让空位为设置在所述护腿套上与所述膝盖髌骨的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约束结构为设置在护腿套套筒上端的定位带。
所述安全护套为对头部进行保护的护头套,该护头套由一体连接的主套和侧套构成,主套依次由下颌骨、上颌骨、额骨、顶骨延伸至枕骨下端;侧套为左右两片,其上端部与主套连接,其下端部延伸至下颌骨并将枕骨、顶骨、额骨上主套未遮蔽的部分和位于头颅侧面的颞骨、蝶骨和颧骨遮蔽住;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以重叠方式将侧套固接在主套上;所述避让空位为设置在该护头套上分别与鼻骨、颧骨和下颌骨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网眼分别设置在与耳朵相对位置的侧套上和与嘴部相对位置的主套上,所述窗孔分别设置在与眼睛和鼻孔相对位置的主套上。
所述安全护套为对手部进行保护的手套,该手套由一体连接的指筒、前掌片和后背片构成;指筒可套接在对应的手指上,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以重叠方式将前掌片固接在后背片上;在前掌片的尾端侧与该尾端侧相对的后背片之间设有可将该手套紧固在手上的紧固结构。
所述的紧固结构为尼龙粘贴连接结构、纽扣连接结构或卡扣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可分别为对头部、颈部、臂部(即上肢)、腿部(即下肢)和手进行保护的防护套,其可单独使用。其主要采用重量轻、厚度薄、弹性好、又透气和耐刀割刀刺性能高的布类织品制作。将其佩戴在对应的人体部位上,其可因轻薄弹性好而适度紧绷在使用者身上,使其不会产生动作僵硬和较强的因隔层造成的不舒服的肌肤异物感;采用可耐锋利刀刃砍割而不破损的防护套可有效降低维稳人员与歹徒搏斗中受伤的风险;该防护套重量轻、体积小、柔软且可折叠或卷绕,便于外出执勤携带。该防护套也适用于普通民众,如野外旅游时,防蛇、防虫叮咬,收割小麦时,防止麦芒扎刺等用途中对皮肤的保护。其根据人体相关部位的结构特点,在该安全护套上设置避让空位和/或约束结构,使该安全护套既紧贴人体肌肤好似自己的皮肤可以自由活动,又对人体外凸结构不会造成过大的压迫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安全护套实例1(护头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全护套实例2(护颈套)的示意图。
图3为图2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安全护套实例3(胳臂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安全护套实例4(护腿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护头套1、主套11、侧套12、头部13、护颈套2、颈前区21、颈外侧区22、颈后项23、胳臂套3、护腿套4、套筒部51、后封部52、避让空位6、约束结构7、面层81、夹层(防割刺层)82、内层83、紧固结构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以下简称为安全护套)主要用于社会维稳人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佩戴,其采用新型高耐磨纤维布制作,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弹性好、可卷绕、又透气和耐刀割耐锥刺等优点。
该安全护套可制作成用于分别保护头部13、颈部、上肢、下肢和手的护头套1、护颈套2、胳臂套3、护腿套4和护手套。这些安全护套为单独使用的护套,在每类安全护套上均设置快速将其佩戴在对应部位上的紧固结构9(图中未示出),该紧固结构9可将其以缠绕或包裹方式适度紧绷在头、颈、上肢、下肢或手上,由此,将保护部位的肌肤遮蔽于该安全护套内。
所述的新型高耐磨纤维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聚脂纤维三者结合构成的织品(如深圳市富利达布行销售的品牌为“坎芙拉”、型号为LD系列的防割防刺面料);也可为凯芙拉纤维布(凯芙拉纤维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一种芳纶复合材料,英文名为Kevlar,凯夫拉纤维材料的特质在于高延展性以及极其强大的韧性,还有受到剧烈冲击时能够保持结构连接完整性的纤维特性)。
凯芙拉纤维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抗火性,抗化学性,绝缘性,以及高强度及模数,将Kevlar品牌芳纶纤维的物性与其它纤维作一比较,Kevlar品牌纤维是石棉的2-11倍强度;是高强度石墨的1.6倍强度;是玻璃纤维的3倍强度;是相同重量下钢纤维的5倍强度。且Kevlar品牌芳纶纤维密度非常低,几乎只有石棉密度的一半。
以下将所述新型高耐磨纤维布简称为防割刺层。
防割刺层能耐受锋利刀具采用突袭方式多次对其划割、磨蹭和砍击而不破裂,该防割刺层在静止状态使用锋利刀具反复对其固定位置划割,需要至少6-8次才可略见其表面破损,但仍无割穿现象产生。
采用锥刺方式对该防割刺层进行攻击,不见刀尖刺穿。
安全护套可以由一层所述的防割刺层采用缝制或热压制作,或者采用缝制与热压相结合的方式制作。
防割刺层的厚度在0.75mm-2.50mm,重量在280g/m2-600g/m2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在该安全护套上针对人体相关部位具有的外凸结构设置相对应的避让空位6,如头部13的下颌骨突起、额骨突起,脖颈上的咽喉部位的软骨突起(又称喉结),上肢的肘部突起,下肢的膝盖髌骨突起和手关节的伸展或弯曲发生的突起等。也就是说,在与这些突起相对位置的安全护套上设置适度容纳这些突起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在防割刺层上采用热压工艺直接形成;也可以是:在突起对应位置的防割刺层上开孔,之后,再将用防割刺层布料事先做好的可形成凹坑空间的配件采用缝制或热压固定封接在该开孔上。所述配件可以是单片防割刺层布料制成(该方式需要形成突起显现时所需的容纳空间),也可以是皱褶带松紧结构的防割刺层布料制成(该方式无需太大的空间,其为模仿手关节、肘部或膝盖髌骨对应部位人体表皮的皱褶,突起显现时,该处的皱褶被拉展)。
采用避让空位6有如下优点:其一,佩戴者不会有采用平面绷紧式的防割刺层对这些突起进行压迫的不适感(即模仿人体皮肤对自身的突起无压迫感的效果);其二,当这些突起随对应部位活动时,这些突起不会与防割刺层产生过大的摩擦(即模仿人体突起随对应部位活动时与皮肤无摩擦的感觉);其三,由于防割刺层具有质轻、超薄、弹性好和又透气的特点,使佩戴者对应部位对触碰身外物体的触觉感较灵敏(即模仿人体真皮具有的弹性、透气且对外界物体触碰的敏感性,也可以说是,无隔层感觉)。以上三个优点可使该防割刺层体现仿真皮肤的效果。
根据需要,可在安全护套上设置网眼或窗孔,如在头套上眼睛、鼻孔和嘴对应位置的安全护套上设置开孔,以满足看、呼吸和说话的需要;在头套上耳朵对应位置的安全护套上设置网眼,以满足听的需要。
网眼和窗孔均可采用直接在防割刺层上开设,也可采用先在对应位置开孔,再将事先制作好的配件固接在对应的位置上。
人体皮肤是一个全身完整体,而安全护套是有边界的,因此,为了使其在对应部位活动(左右、上下或前后活动)时,不会随对应部位的活动发生严重扭曲、自由转动和向下滑落等不适现象,本发明参考人体结构,在安全护套上对应的人体部位的特殊位置设置约束结构7,以防止前述不适现象的发生。
为了使该安全护套适用于不同体形,如不同身高、胖瘦、头颅大小、脖颈粗细和肢体长短等,本发明参考人体结构,在安全护套上多个位置设置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该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为带有松紧皱褶的条、片或带,其可采用直接在防割刺层上制作,也可先在对应位置开口,再将事先做好的配件固接其上即可。这样,一件安全护套,在自然状态下,对于瘦小形体的人正合适,当体形稍胖大的人佩戴时,所述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则展开以适应所需,由于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设置在一些特殊位置,该特殊位置如头颅的顶骨的两侧,额骨的两侧,顶骨分别与额骨和枕骨的交界处,脖颈颈后项23的两侧等。
为了使佩戴者能够快速将安全护套穿戴在身上,在安全护套上设有将其快速固定在对应部位的紧固结构9,该紧固结构9可为尼龙粘贴连接结构、纽扣连接结构或卡扣连接结构。
为使安全护套佩戴更舒适、外形美观,本发明选择三层结构的安全护套,这三层分别为最外层的面层81、中间的夹层82和与肌肤接触的内层83,可采用上述的缝制、热压或相结合的制作工艺将这三层固接在一起。
面层81为柔性可挠材料所制,如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织品的面料。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天然纤维主要有,棉花,麻类,蚕丝和动物毛。
化学纤维又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其中人造纤维是指以木材等天然纤维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的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硝化纤维,醋酸纤维,黏质纤维等;合成纤维指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统称“六大纶”。
夹层82即为所述的防割刺层,所述的约束结构7可以设置在该夹层82上。
内层83由柔软且对肌肤无害的纤维织品所制,以天然棉花、蚕丝或动物毛为主的针织品,对该内层83的要求是:柔软、与肌肤接触亲和力和舒适度好且对皮肤无害(如无化学刺激和无使人过敏的物质等)。
尽管为三层,其仍可通过折叠或卷绕方式缩小为较小体积的物件,方便携带。
为了使安全护套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可在其上设定部位设置若干个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在1mm-3mm,孔的大小以锋利刀刃压置于该安全护套面层81上时不会使刀刃触及肌肤为宜。
本发明的安全护套涉及如下可单独使用的产品:
1、护头套1
头部13是人的大脑机关,它的小小损伤都会影响人的动作敏捷性。
如图1所示,护头套1由一体连接的主套11和侧套12构成。
主套11依次由下颌骨、上颌骨、额骨、顶骨延伸至枕骨下端;侧套12为左右两片,其上端部与主套11连接,其下端部延伸至下颌骨并将枕骨、顶骨、额骨上主套11未遮蔽的部分和位于头颅侧面的颞骨、蝶骨和颧骨遮蔽住。
在侧套12的周边与主套11相对的位置设置所述的紧固结构9,以侧套12重叠在主套11上的方式将其与主套11固接在一起。
该设计结构,相较现有技术的一些全闭合式的面具套而言,有利于快速将其戴在头上。即,先将主套11扣在头顶,再分别将侧套12与主套11固接即可。
以下为颅骨的注解:
颅骨,由23块骨组成。颅骨以眶上缘至外耳门下缘的连线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脑颅,下部为面颅。
1)脑颅骨,由8块骨构成,围成的腔叫颅腔,脑位于腔中。脑颅骨分别是额骨1块,位于颅前,可分额鳞、眶部及鼻部;顶骨2块,位于额、枕骨之间;枕骨1块,位于颅后;蝶骨1块,位于颅底中部,居枕骨前,因形似蝴蝶而得名,该骨分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颞(nie)骨2块,左右各一,位于蝶骨、顶骨、枕骨之间,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颞骨分为鳞部、乳突部、岩部、鼓部;筛骨1块,位于额骨的前下和颅底的前部,夹在两眼眼眶之间,分为筛板、垂直板及筛骨迷路。
2)面颅骨,由15块骨构成,形成了眶腔、鼻腔、口腔等面部轮廓。
面颅骨分别是犁骨1块,位于两鼻腔之间,为构成鼻中隔下部、后部的扁平薄骨板;下颌(he)骨1块,其关节与脑颅的颞骨相连,它是颅骨中除舌骨以外唯一能够活动的骨,是面颅中最大的骨;舌骨1块,位于颈前,在下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通过韧带和颞骨茎突相连,分为舌骨体、大角、小角;上颌骨2块,分为上颌体、额突、颧突、腭(e)突、牙槽突,构成了口磕上壁、眶下壁、鼻腔的外侧壁;鼻骨2块,位于左右上颌骨、额突之间,为鼻腔上壁一部分;泪骨2块,薄而脆,似指甲大小,前接上颌骨额突,后连筛骨。
所述的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主套11上分别与鼻骨、颧骨和下颌骨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
所述网眼分别设置在与耳朵相对位置的侧套12上与嘴部相对位置的主套11上(嘴部也可采用窗孔)。
所述窗孔分别设置在与眼睛和鼻孔相对位置的主套11上。
所述约束结构7为分别设置在额骨、顶骨上按照经向和纬向交叉布设的由弹性针织品或者具有一定韧性的橡胶条或硅胶条或者弹性乳胶涂层构成的定型条或涂层。
这些定型条或涂层可通过缝制或热压固接其上,其可有效防止护头套1随头部13活动(左右摆动、上下摇动或歪斜变动)而扭曲。
定型条或涂层也可采用片状,采用片状时,为防止片的两端意外伤到头颅,可将片状的定型条或涂层的两端部制作成向外的圆圈形,圆圈的直径在3mm-5mm。
当然,在采用多片与不同头骨对应形状的防割刺层布特制的护头套1时,可以无需再设置相应的约束结构7。
所述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可设置在颅骨上容易发生大小不一的主要骨的边界对应的护头套1上,如额骨、面颅骨容易有宽窄不一,顶骨容易有前后长短不一,下颌骨容易有上下长短不一等。
当然,在采用专门针对不同体型(包括肥瘦、高低、对应部位长短或宽窄不一)制定的多种规格型号的护头套1时,也可不设该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
紧固结构9除前述的设置在主套11与侧套12之间外,还可在主套11上位于下颌骨两侧与枕骨之间各设一条尼龙粘带,尼龙粘带的前端设置位置以当对该尼龙粘带施以向后的拉力时,主套11的下端仅对下颌骨产生向后的压力,不会对咽喉部产生压力,避免与歹徒搏斗时被歹徒意外利用该尼龙粘带锁喉。
2、护颈套2
脖颈具有人生命体中许多非常重要的器官,如:颈动脉血管、颈静脉血管、气管、食管、颈椎、众多淋巴结、颈丛皮支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等,再加上此处皮肤薄极易被刺或割伤,若受伤严重的话可导致重瘫及死亡,本发明的护颈套2可有效降低脖颈被割被刺伤的风险。
如图2-4所示,护颈套2可展开,展开后为具有设定宽度的带状,使用时,手握一端将其以缠绕或包裹方式佩戴在脖子上,所述紧固结构9设置在护颈套2的两端部,以一端部重叠在另一端部上的方式将该护颈套2套在脖颈上,两个端部重叠位置可以在颈外侧区22,也可在颈后项23上。
为了充分保护脖颈,护颈套2上各区段的宽度以与脖颈相应部分的长度适配。与脖颈的颈后项23和颈外侧区22对应位置的护颈套2的宽度应大于颈前区21护颈套2的宽度,这样可以有效保护颈外侧区22的动、静脉血管和后颈椎。
所述避让空位6设置在护颈套2上与脖颈的咽喉部位的软骨突起(又称喉结)相对应的区域。
由于每个人的脖颈生理参数具有差异性,所以在设计该护颈套2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胖瘦和脖颈的粗细长短,例如,脖颈上的咽喉部位的软骨突起(又称喉结)差别就很大,男性就比女性明显很多,瘦子显得很大很突出,而胖子则不明显。
为了避免产生紧固在脖颈上的护颈套2对喉结外突明显的使用者的压迫感,在护颈套2上与脖颈的喉结相对应的区域设置可避让该喉结的避让腔,即避让腔处的护颈套2为向外鼓出的一个凹坑,当护颈套2戴在脖颈上时,所述喉结以无压迫感的状态置于该凹坑内。
避让腔的深度在5mm-15mm,以个体喉结的大小而定。
为了使护颈套2的长短适应不同粗细的脖颈,可将所述避让腔设计成沿护颈套2长边方向延伸的条形腔体,条形腔体的长度在15mm-60mm,该长短以该护颈套2适用的脖颈粗细而定,其作用是针对不同粗细脖颈的使用者而言,戴上该护颈套2后,其喉结均可落入所述的避让腔内。
所述约束结构7为设置在该护颈套2上的定位片和定型条或涂层。
由于脖颈的形状接近于圆柱形,当护颈套2以纯粹的平带缠绕或包裹其上时,随着脖颈的左右上下活动,该护颈套2有可能以脖颈为轴渐渐的转动,这样,给使用者的感觉是非常不舒服的。
1)定位片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定位片选择以下两种结构:
a.结合脖颈部的特点,在脖颈的颈后项23两侧的斜方肌之间(即颈椎位置)设一片定位片,此处由两侧的斜方肌夹持形成一个凹位,便于定位。
或者,在脖颈的颈后项23两侧的斜方肌之间(即颈椎位置)设一片定位片,再在脖颈的两个颈外侧区22的后侧(大概在两侧的斜角肌的位置)分别设置一片定位片,这样将护颈套2戴在脖颈上时,在三个定位片的夹持下,护颈套2围合的空间以与脖颈的形状接近的形状适配固定在脖颈上,从而,可有效避免护颈套2随脖颈的活动而改变原有位置。
定位片竖直设置,可采用弹性针织品或者具有一定韧性的橡胶条或硅胶条或者弹性乳胶涂层,其宽度可在10mm-15mm,厚度在0.5mm-1.0mm,长度在30mm-60mm。该设置结构有利于护颈套2在不用时折叠或卷绕成体积较小的物件收存。
b.定位片也可采用横向设置结构,其形状似“U”形,“U”形的凹部在佩戴该护颈套2时正好扣置在脖颈的颈后项23上,可采用弹性针织品或者具有一定韧性的橡胶条或硅胶条或者弹性乳胶涂层,由上至下设置多条。
该设置结构更有利于将护颈套2定位在佩戴者脖颈上,但舒适感稍差些。
2)定型条或涂层
当采用三层结构时,由于面层81、夹层82和内层83均为柔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即佩戴在脖颈上),该护颈套2为竖直状态,长期使用后,护颈套2受重力影响,其上侧部可能会向下侧部松解(即上侧部向下坠落而堆积),导致该护颈套2变形,这样就不能将整个脖颈遮掩住,使保护效果大大降低。
为了防止护颈套2向下堆积,在该护颈套2上由其一端至另一端间隔竖直设置多条定型条或涂层,定型条或涂层可通过缝制或热压固接在夹层82上,再将面层81与内层83相对应的部分与该定型条或涂层固接即可。这样定型条或涂层就可彻底解决软质材料向下坠落的问题。
定型条或涂层采用弹性针织品或者具有一定韧性的橡胶条或硅胶条或者弹性乳胶涂层,其宽度可在3mm-10mm,厚度在0.5mm-1.0mm,长度在60mm-120mm,具体长度视护颈套2的宽度(即护颈套2展开后的宽度,该宽度以使用者的脖颈长度而定)而定。
也可采用塑料材料制作成片状充当定型条或涂层(简称定型片),为防止竖直设置定型片的上下两个端头对使用者脖颈的上方(基本上是下颌骨区域)和下方(基本上是锁骨、肩骨和胸骨区域)产生硬碰撞导致使用者不舒服,可将定型片的上下两端部制作成向脖颈外弯曲的圆圈形,其圆圈的直径在5mm-7mm。
所述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可以竖向设置在颈外侧区22的后侧位置。
3、胳臂套3
胳臂是展现力量和灵敏动作的人体部件,因此,若能加以保护,则会大大提高在搏斗中取胜的概率。
如图5所示,胳臂套3是对上肢进行保护,其由一体连接的套筒部51与后封部52构成。
胳臂套3的套筒部51可套接在肘部至肱二头肌上端之间,采用套筒结构可大大提高佩戴速度。
胳臂套3的后封部52为介于肘部至手腕之间且为敞开式的护片,在护片的两侧设置尼龙粘贴带,将护片包裹在前臂上,护片两侧以重叠压接方式连接,即可将该护片紧固在前臂上。
所述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所述胳臂套3上与所述肘部的肱骨下端、桡骨和尺骨上端结合部形成的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
所述约束结构7为设置在胳臂套3套筒上端的定位带(定位带也可采用尼龙粘贴),该定位带大致对应在肱二头肌的上端(接近上肢的根部)。
定位带设置在肱二头肌上方的末端,一来不会让对应的肌腱在活动时有异物勒紧的感觉,二来肌腱的末端对应的部位周长通常都会缩小,容易将定位带固定,从而,防止胳臂套3在上肢剧烈活动时(搏击时)向下滑落。
4、护腿套4
腿部是展现力量、运动和供血循环大通道的人体部件,因此,若能加以保护,则会大大提高在搏斗中取胜的概率。
如图6所示,护腿套4对下肢进行保护,其由一体连接的套筒部51与后封部52构成。
护腿套4的套筒部51可套接在膝盖髌骨至股直肌上端之间,采用套筒结构可大大提高佩戴速度。
护腿套4的后封部52为介于膝盖髌骨至脚踝之间且为敞开式的护片,在护片的两侧设置尼龙粘贴带,将护片包裹在小腿上,护片两侧以重叠压接方式连接,即可将该护片紧固在小腿上。
所述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所述护腿套4上与所述膝盖髌骨的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
所述约束结构7为设置在护腿套4套筒上端的定位带(定位带也可采用尼龙粘贴),该定位带大致对应在股直肌的上端(接近大腿的根部)。
定位带设置在股直肌上方的末端,一来不会让对应的肌腱在活动时有异物勒紧的感觉,二来肌腱的末端对应的部位周长通常都会缩小,容易将定位带固定,从而,防止护腿套4在下肢剧烈活动时(搏击或快速运动)向下滑落。
约束结构7还可通过在套筒上设置沿腿长方向延伸的所述定型条或涂层,以防止其套筒自由转动。
5、护手套(图中未示出)
手在搏击中体现擒拿的效果和击打的准确性,因此,若能加以保护,则会大大提高在搏斗中取胜的概率。
护手套对手部进行保护,其由一体连接的指筒、前掌片和后背片构成。
指筒可套接在对应的手指上,采用指筒结构可大大提高佩戴速度。
在前掌片与后背片之间设置尼龙粘贴,以重叠方式将前掌片固接在后背片上,即可形成完整手套。
在前掌片的尾端侧与该尾端侧相对的后背片之间不设有可将该手套紧固在手上的紧固结构9。
还可在前掌片上设置耐磨且强度好的塑胶条,以进一步提高其耐刀割能力。
本发明的安全护套追求的是较高的防护性,因此,在形状上可能缺乏美观性。当然也可将其制作成既美观、防护能力又强的防护产品,但相应的需要增加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

Claims (10)

1.一种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护套采用质轻超薄弹性又透气的织布品所制,其形状为以缠绕或包裹方式适度紧绷在头、颈、上肢、下肢或手上且可单独使用并使相应部位的肌肤遮蔽于内的护套类产品,该安全护套包括至少一层使用锋利尖刀以突袭方式对其划割或锥刺而不破损的防割刺层,该防割刺层的厚度在0.75mm-2.50mm,重量在280g/m2-600g/m2,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在该安全护套上设有与人体相关部位具有的外凸结构相对应的避让空位(6)或者涉及视听嗅发声器官所需的网眼或窗孔;在该安全护套上还设有将其快速固定在对应部位的紧固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护套上设有防止该安全护套随着对应部位活动而严重扭曲、自由转动或向下滑落的约束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护套上设有针对相关部位粗细、宽窄或长短不同穿戴者适用的自动紧缩或扩展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刺层为凯芙拉纤维、玻璃纤维和聚脂纤维三者结合所制的针织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护套为对脖颈进行保护的护颈套(2),所述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护颈套(2)上与脖颈的咽喉部位的软骨突起相对应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约束结构(7)为设置在该护颈套(2)的颈后项(23)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定位片,或者设置在该护颈套(2)的颈后项(23)两侧斜方肌之间及两个颈外侧区(22)后侧的定位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护套为对上肢进行保护的胳臂套(3),或者为对下肢进行保护的护腿套(4),所述胳臂套(3)与护腿套(4)均由一体连接的套筒部(51)与后封部(52)构成;胳臂套(3)的套筒部(51)可套接在肘部至肱二头肌上端之间,其后封部(52)为介于肘部至手腕之间且为敞开式的护片,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9)以重叠方式将该护片紧固在前臂上;护腿套(4)的套筒部(51)可套接在膝盖髌骨至股直肌上端之间,其后封部(52)为介于膝盖髌骨至脚踝之间且为敞开式的护片,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9)以重叠方式可将该护片紧固在小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所述胳臂套(3)上与所述肘部的肱骨下端、桡骨和尺骨上端结合部形成的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约束结构(7)为设置在胳臂套(3)套筒上端的定位带;或者,所述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所述护腿套(4)上与所述膝盖髌骨的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约束结构(7)为设置在护腿套(4)套筒上端的定位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护套为对头部(13)进行保护的护头套(1),该护头套(1)由一体连接的主套(11)和侧套(12)构成,主套(11)依次由下颌骨、上颌骨、额骨、顶骨延伸至枕骨下端;侧套(12)为左右两片,其上端部与主套(11)连接,其下端部延伸至下颌骨并将枕骨、顶骨、额骨上主套(11)未遮蔽的部分和位于头颅侧面的颞骨、蝶骨和颧骨遮蔽住;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9)以重叠方式将侧套(12)固接在主套(11)上;所述避让空位(6)为设置在该护头套(1)上分别与鼻骨、颧骨和下颌骨突起相对区域的避让腔,所述网眼分别设置在与耳朵相对位置的侧套(12)上和与嘴部相对位置的主套(11)上,所述窗孔分别设置在与眼睛和鼻孔相对位置的主套(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护套为对手部进行保护的手套,该手套由一体连接的指筒、前掌片和后背片构成;指筒可套接在对应的手指上,采用所述的紧固结构(9)以重叠方式将前掌片固接在后背片上;在前掌片的尾端侧与该尾端侧相对的后背片之间设有可将该手套紧固在手上的紧固结构(9)。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结构(9)为尼龙粘贴连接结构、纽扣连接结构或卡扣连接结构。
CN201822197197.9U 2018-12-16 2018-12-16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Active CN210901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197.9U CN210901486U (zh) 2018-12-16 2018-12-16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197.9U CN210901486U (zh) 2018-12-16 2018-12-16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1486U true CN210901486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7197.9U Active CN210901486U (zh) 2018-12-16 2018-12-16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14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2052A (zh) * 2018-12-16 2019-03-26 东莞市三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2052A (zh) * 2018-12-16 2019-03-26 东莞市三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039321B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снижения черепно-мозговых и иных травм, вызванных ударными или взрывными воздействиями
US20080216211A1 (en) Multi-function headband
US20080104737A1 (en) Protective Article
CN108697429A (zh) 减小震荡或爆炸力对受试者的损害影响的方法和装置
CA2078729C (en) Surgical cap and mask
CN210901486U (zh)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CN109512052A (zh) 警用防割防刺安全护套
CN218682218U (zh) 一种医用套指隔离衣
CN209450751U (zh) 一种约束手套
CN201624180U (zh) 带弹性绷带网的帽子
CN209847518U (zh) 一种改良的约束手套
CN208211519U (zh) 一种防砍伤的防护服
JP6656714B1 (ja) 防具
CN206403241U (zh) 用蚕茧壳制作防伤服饰及床上用品
CN209019114U (zh) 一种适用于感染科的新型约束衣
CN213489664U (zh) 新型的防拔管约束手套
CN212088308U (zh) 一种组合式防护服
CN214342943U (zh) 一种眼部术后外固定器
CN214633436U (zh) 一种消防员灭火防护装备工具服
CN218851984U (zh) 一种防汗透气结构的防护服
CN216147303U (zh) 一种透气防护服
CN213785450U (zh) 一种玉米授粉防护服
CN213045272U (zh) 一种实用便捷的一次性防护服
CN211583485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过肘手套
CN218853450U (zh) 一种刺杀训练用上肢护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4

Address after: 523401 Guangdong city in Dongguan Province town of Liaobu Fushan Greenwood Road No. 10 floor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ANJIU SPORTING PRODUC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401 Guangdong city in Dongguan Province town of Liaobu Fushan Greenwood Road No. 10 floor

Co-patentee before: Guan Jiah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ANJIU SPORTING PRODUCT Co.,Ltd.

Co-patentee before: Liang Ha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