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0942U - 车载出风口支架 - Google Patents

车载出风口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0942U
CN210890942U CN201921862517.6U CN201921862517U CN210890942U CN 210890942 U CN210890942 U CN 210890942U CN 201921862517 U CN201921862517 U CN 201921862517U CN 210890942 U CN210890942 U CN 210890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lamping plate
plate
ho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25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actory Wi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625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0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0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0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包括支座、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车载夹持装置,还包括导向件和调节件,支座设有凹槽,支座设有第一孔位,第一孔位连通凹槽,第一夹持板凸设有螺柱,螺柱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夹持板的一端活动置于凹槽内,第二夹持板的一端置于凹槽内,导向件包括抵接部和设有抵接部的连接部,连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置于凹槽内,并连接第二夹持板,调节件设有与螺柱相适配的螺纹通孔,调节件套设于螺柱置于支座外的部分,调节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部和支座对应的表面,调节件旋转带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相对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调节更稳定,使用更方便,与汽车出风口片连接也更稳固。

Description

车载出风口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车载出风口支架进行夹持在汽车出风口片上,再通过车载出风口支架上的车载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手机等,以便于使用,但是现有的车载出风口支架的夹持件是一种不能调节的夹持件,使车载出风口支架夹持在汽车出风口片上时容易脱落,另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的夹持件可进行调节,但是调节时不稳定,调节也不是很方便,当车载夹持装置夹持的物件过重时,仍然会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旨在调节更稳定,使用更方便,与汽车出风口片连接也更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该车载出风口支架包括支座、设于所述支座一端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及设有所述支座另一端的车载夹持装置,还包括导向件和调节件,所述支座远离车载夹持装置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支座的侧面设有第一孔位,所述第一孔位连通所述凹槽,
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个表面的一端凸设有螺柱,所述螺柱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由螺柱远离第一夹持板的端面延伸至第一夹持板远离螺柱的表面,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活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孔位置于支座外部,
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内,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相对设置,
所述导向件包括抵接部和设有所述抵接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置于凹槽内,并连接第二夹持板,
所述调节件设有与螺柱相适配的螺纹通孔,所述调节件套设于所述螺柱置于支座外的部分,调节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部和支座对应的表面,所述调节件旋转带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相对靠近或远离。
优选地,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夹持板置于凹槽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座远离第一孔位的表面设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二孔位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应设置,所述连接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支座的表面,另一端穿过第二孔位和第二通孔连接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杆,所述连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一面设有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位于所述支座外部,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面设有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支座外部,所述第一抵接板与第二抵接板反向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位于支座外部的一端均为梯形结构,第一夹持板远离支座的一端小于第一夹持板靠近第一抵接板的一端,第二夹持板远离支座的一端小于第二夹持板靠近第二抵接板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支座包括底板、弯折设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有所述第一孔位,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底板围成所述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支座远离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一端的万向接头组件,所述万向接头组件连接于车载夹持装置。
优选地,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旋转调节件,所述万向接头组件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的球头,所述底座通过旋转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支座。
优选地,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球头的一端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侧壁设有多个档位槽,所述旋转调节件包括设有所述支座的圆盘和设于所述圆盘边沿的凸部,所述圆盘容置于所述圆形槽内,所述凸部可选择地与一个所述档位槽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支座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端部设有卡接槽,所述凸柱的侧面设有连通卡接槽的缺口,所述圆盘容置于卡接槽内,所述凸部穿过所述缺口至少部分置于凸柱外部,所述凸柱容置于所述档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支座、设于所述支座一端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及设有所述支座另一端的车载夹持装置,还包括导向件和调节件,所述支座设有凹槽,所述支座设有第一孔位,所述第一孔位连通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个表面的一端凸设有螺柱,所述螺柱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由螺柱远离第一夹持板的端面延伸至第一夹持板远离螺柱的表面,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活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孔位置于支座外部,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内,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相对设置,所述导向件包括抵接部和设有所述抵接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置于凹槽内,并连接第二夹持板,所述调节件设有与螺柱相适配的螺纹通孔,所述调节件套设于所述螺柱置于支座外的部分,调节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部和支座对应的表面,所述调节件旋转带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相对靠近或远离,以此通过导向件使调节件调节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距离时更稳定,并且调节更方便,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与汽车出风口片连接也更稳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出风口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为分离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出风口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车载夹持装置,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为合并状态;
图3为图2车载出风口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车载出风口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支座 40 车载夹持装置
11 凹槽 50 导向件
12 第一孔位 51 抵接部
13 第二孔位 52 连接部
14 底板 521 螺纹孔
15 第一侧板 60 调节件
16 第二侧板 61 螺纹通孔
17 凸柱 70 连接件
171 缺口 80 万向接头组件
172 卡接槽 81 底座
20 第一夹持板 811 圆形槽
21 螺柱 812 档位槽
22 第一通孔 82 球头
23 第一抵接板 90 旋转调节件
30 第二夹持板 91 圆盘
31 第二通孔 92 凸部
32 第二抵接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车载出风口支架包括支座10、设于所述支座10一端的第一夹持板20和第二夹持板30、及设有所述支座10另一端的车载夹持装置40,还包括导向件50和调节件60,所述支座10远离车载夹持装置40的一端设有凹槽11,所述支座10的侧面设有第一孔位12,所述第一孔位12连通所述凹槽11,
所述第一夹持板20的一个表面的一端凸设有螺柱21,所述螺柱21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由螺柱21远离第一夹持板20的端面延伸至第一夹持板20远离螺柱21的表面,所述第一夹持板20的一端活动置于所述凹槽11内,所述螺柱21穿过所述第一孔位12置于支座10外部,
所述第二夹持板30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11内,第二夹持板30与第一夹持板20相对设置,
所述导向件50包括抵接部51和设有所述抵接部51的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52远离抵接部51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2置于凹槽11内,并连接第二夹持板30,
所述调节件60设有与螺柱21相适配的螺纹通孔61,所述调节件60套设于所述螺柱21置于支座10外的部分,调节件60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部51和支座10对应的表面,所述调节件60旋转带动第一夹持板20与第二夹持板30相对靠近或远离。
其中的车载夹持装置40可为车载手机支架,用于夹持手机,为惯常设计,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调节件60在螺柱21上旋转,调节件60通过导向件50和支座10限制移动,对应的螺柱21进行相对移动,与螺柱21一体的第一夹持板20即可在凹槽11内移动进行远离或靠近第二夹持板30,其中的第二夹持板30可固定安装在凹槽11的内壁。以此通过导向件50使调节件60调节第一夹持板20与第二夹持板30之间的距离时更稳定,并且调节更方便,第一夹持板20和第二夹持板30与汽车出风口片连接也更稳固。
进一步地,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连接件70,所述第二夹持板30置于凹槽11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31,所述支座10远离第一孔位12的表面设有第二孔位13,所述第二孔位13与所述第二通孔31相应设置,所述连接件70一端抵接于所述支座10的表面,另一端穿过第二孔位13和第二通孔31连接所述连接部52。具体地,所述连接件70为螺杆,所述连接部52远离抵接部51的一端设有螺纹孔521,所述螺纹孔521与所述螺杆相适配,以此通过连接件70使第二夹持板30和导向件50与支座10固接,使调节件60调节更稳固,便于该车载出风口支架的组装及拆卸。
参照图1至图3,所述第一夹持板20远离第二夹持板30的一面设有第一抵接板23,所述第一抵接板23位于所述支座10外部,所述第二夹持板30远离第一夹持板20的一面设有第二抵接板32,所述第二抵接板32位于所述支座10外部,所述第一抵接板23与第二抵接板32反向对应设置,以此当该车载出风口支架与外部的汽车出风口片连接时,第一抵接板23和第二抵接板32可抵接于部分汽车出风口片,使其连接更稳固,不易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板20和第二夹持板30位于支座10外部的一端均为梯形结构,第一夹持板20远离支座10的一端小于第一夹持板20靠近第一抵接板23的一端,第二夹持板30远离支座10的一端小于第二夹持板30靠近第二抵接板32的一端。以便于第一夹持板20和第二夹持板30部分置于汽车出风口内,使其便于连接,连接也更稳固。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座10包括底板14、弯折设于所述底板14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所述第一侧板15设有所述第一孔位12,所述第二侧板16设于所述第二孔位13,所述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及底板14围成所述凹槽11。支座10可为钣金件,使其结构更简单,组装及拆卸也更方便快捷。
参照图1和图5,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座10远离第一夹持板20和第二夹持板30一端的万向接头组件80,所述万向接头组件80连接于车载夹持装置40。以使车载夹持装置40便于调节角度,使其使用更方便。
参照图5,优选地,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旋转调节件90,所述万向接头组件80包括底座81和设于所述底座81的球头82,所述底座81通过旋转调节件90活动连接所述支座10。具体地,所述底座81远离所述球头82的一端设有圆形槽811,所述圆形槽811的侧壁设有多个档位槽812,所述旋转调节件90包括设有所述支座10的圆盘91和设于所述圆盘91边沿的凸部92,所述圆盘91容置于所述圆形槽811内,所述凸部92可选择地与一个所述档位槽812相适配。再进一步地,所述支座10设有凸柱17,所述凸柱17的端部设有卡接槽172,所述凸柱17的侧面设有连通卡接槽172的缺口171,所述圆盘91容置于卡接槽172内,所述凸部92穿过所述缺口171至少部分置于凸柱17外部,所述凸柱17容置于所述档位槽812内,以此使车载夹持装置便于调节角度,使其使用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出风口支架,包括支座、设于所述支座一端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及设有所述支座另一端的车载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和调节件,所述支座远离车载夹持装置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支座的侧面设有第一孔位,所述第一孔位连通所述凹槽,
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个表面的一端凸设有螺柱,所述螺柱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由螺柱远离第一夹持板的端面延伸至第一夹持板远离螺柱的表面,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活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孔位置于支座外部,
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内,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相对设置,
所述导向件包括抵接部和设有所述抵接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置于凹槽内,并连接第二夹持板,
所述调节件设有与螺柱相适配的螺纹通孔,所述调节件套设于所述螺柱置于支座外的部分,调节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部和支座对应的表面,所述调节件旋转带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相对靠近或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夹持板置于凹槽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座远离第一孔位的表面设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二孔位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应设置,所述连接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支座的表面,另一端穿过第二孔位和第二通孔连接所述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杆,所述连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一面设有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位于所述支座外部,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面设有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支座外部,所述第一抵接板与第二抵接板反向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位于支座外部的一端均为梯形结构,第一夹持板远离支座的一端小于第一夹持板靠近第一抵接板的一端,第二夹持板远离支座的一端小于第二夹持板靠近第二抵接板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底板、弯折设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有所述第一孔位,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底板围成所述凹槽。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支座远离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一端的万向接头组件,所述万向接头组件连接于车载夹持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车载出风口支架还包括旋转调节件,所述万向接头组件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的球头,所述底座通过旋转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支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球头的一端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侧壁设有多个档位槽,所述旋转调节件包括设有所述支座的圆盘和设于所述圆盘边沿的凸部,所述圆盘容置于所述圆形槽内,所述凸部可选择地与一个所述档位槽相适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端部设有卡接槽,所述凸柱的侧面设有连通卡接槽的缺口,所述圆盘容置于卡接槽内,所述凸部穿过所述缺口至少部分置于凸柱外部,所述凸柱容置于所述档位槽内。
CN201921862517.6U 2019-10-30 2019-10-30 车载出风口支架 Active CN210890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517.6U CN210890942U (zh) 2019-10-30 2019-10-30 车载出风口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517.6U CN210890942U (zh) 2019-10-30 2019-10-30 车载出风口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0942U true CN210890942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2517.6U Active CN210890942U (zh) 2019-10-30 2019-10-30 车载出风口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0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0753B2 (en) Vehicle headrest structure
CN210890942U (zh) 车载出风口支架
EP3202652A1 (en) Scooter for kids
JP5351968B2 (ja) 特に実用車用外装バックミラーの取り付け台用の保持ヒンジ部品、及びこの保持ヒンジ部品を備える実用車用外装バックミラー
US7290892B2 (en) Angle adjustable mirror support
CN209987845U (zh) 一种车载万向调节支架
CN220974307U (zh) 转向柱及车辆
JP2006033172A (ja) 車載用アンテナ
CN109109772B (zh) 一种双摄像头的角度可调节结构
JP4021282B2 (ja) オイルレベルゲージ
CN215153228U (zh) 一种卷纸挡杆装置及其打印机
CN217805084U (zh) 一种平衡车
CN220047037U (zh) 滑板桥组件及滑板
US7052148B2 (en) Door mirror of automobile
CN219635085U (zh) 一种内后视镜及车辆
CN217673019U (zh) 折叠结构和滑板车
CN220349608U (zh) 一种多自由度调节的车载后枕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CN213228840U (zh) 一种转向调节机构及应用其的叉车
CN218431059U (zh) 安装单元、摄像模组及汽车
CN215155398U (zh) 车轮组件和电动代步车
CN219993962U (zh) 一种双向转动调节的工业风扇
CN217260414U (zh) 代步车座椅多档位角度调节装置及代步车
CN212332552U (zh) 车载摄像头
CN219561018U (zh) 一种角度块调节机构
CN220712889U (zh) 电池杆及电子雾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2

Address after: 518114 workshop 101, No. 3, Juy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lant, Buj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ACTORY WIL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29000 No. 1, unit 3, building 4, No. 12, Jiefu West Road, Chuanshan District,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Y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