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8570U - 一种断桥平开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桥平开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8570U CN210888570U CN201921495601.9U CN201921495601U CN210888570U CN 210888570 U CN210888570 U CN 210888570U CN 201921495601 U CN201921495601 U CN 201921495601U CN 210888570 U CN210888570 U CN 2108885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frame
- window
- filling groove
- sa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桥平开窗,包括窗框,在所述窗框中设有第一固定窗扇(1)、活动窗扇(3)、第二固定窗扇(2)、第一中挺(4)和第二中挺(5);在所述窗框与活动窗扇(3)外侧的一端铰接连接,在该活动窗扇(3)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扣线框(31),在所述第二扣线框(31)内设有第二窗玻璃(32)。本实用新型中,外框、第一中挺以及第二中挺上均安装扣线来压装玻璃形成两个固定窗的位置,在第二固定窗的上方安装活动窗,活动窗处设置外开扇或内开扇,结合使用方向的不同,在外框、外开扇、内开扇以及转向框上对应的填充槽内设置密封条或密封垫,以提高在窗户关闭时候的密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桥平开窗。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窗户的样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人们对窗户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建筑物的窗普遍应用铝型材推拉窗或者铝型材平开窗,然而,一般铝合金平开窗型材结构单一,通常没有专门的防水设计,导致铝合金平开窗的整体水密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防水浸透的断桥平开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断桥平开窗,包括窗框,在所述窗框中设有第一固定窗扇,在所述第一固定窗扇一侧设有活动窗扇,该第一固定窗扇的同一侧还设有第二固定窗扇,所述活动窗扇位于第二固定窗扇的正上方,所述活动窗扇和第二固定窗扇的同一侧,连接有固设在固定窗扇上的第一中挺,该活动窗扇和第二固定窗扇之间,设有固定在第二固定窗扇上端的第二中挺;在所述窗框与活动窗扇外侧的一端铰接连接,在该活动窗扇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扣线框,在所述第二扣线框内设有第二窗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窗扇包括第一窗玻璃以及嵌设在窗框上的第一扣线框,所述第一扣线框包括四个合围成矩形的第一扣线,所述窗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外框,所述外框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平行嵌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条,在所述第一型腔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设有朝向第一窗玻璃方向的开口,该开口处邻近第一窗玻璃且第一填充槽内填充有玻璃胶;所述第二型腔的一侧与对应端的第一扣线连接,该第一扣线的一侧设有第二填充槽,所述第二填充槽设有朝向第一窗玻璃方向的开口,该开口处邻近第一窗玻璃且第二填充槽内填充有玻璃胶。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窗扇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转向框,上端和左端的所述转向框与窗框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下端的所述转向框与第二中挺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右端的所述转向框与第一中挺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框内设有开扇框,所述开扇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开扇,在所述开扇框内设有第二扣线框,在所述第二扣线框内设有第二窗玻璃;该转向框一端的内侧与对应端的开扇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挺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平行嵌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条,在所述第三型腔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三填充槽;所述转向框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五型腔和第六型腔,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三密封条,在所述第五型腔的一侧设有第一伸出部,另一侧抵接在第四型腔对应位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伸出部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防水垫,所述第六型腔一侧的外侧壁与对应端的第三填充槽粘接固定,另一端的第三填充槽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一窗玻璃的对应位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扇为外开扇,所述外开扇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七型腔和第八型腔,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四密封条,在所述第七型腔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为平直段,另一端设有弯折段,在所述弯折段和平直段上各设有一个第四填充槽;一端的所述第四填充槽与第二窗玻璃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另一端的所述第四填充槽嵌设有第五密封条,所述第五密封条与第六型腔外侧的对应位置抵接;所述第八型腔的一侧与第二扣线框扣合,所述第七型腔的外侧与转向框内侧壁的对应位置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窗扇包括内开扇框,所述内开扇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内开扇,左端的所述内开扇与对应位置的外框铰接固定;所述内开扇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九型腔和第十型腔,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五密封条,在所述第九型腔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段,在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设有第五填充槽,所述第五填充槽嵌设有第六密封条,所述第六密封条与第四型腔外侧的对应位置抵接,该第九型腔的一侧与第二扣线框卡接固定,所述第九型腔外侧的一端与外框内侧壁的对应位置铰接连接;所述第十型腔的一侧设有台阶段,另一侧设有弯折段,所述台阶段的低处端邻近外框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填充槽,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填充槽内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台阶段的低处端端面抵接;在所述弯第二窗玻璃折段设有一个第六填充槽,所述第六填充槽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二窗玻璃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窗扇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第二扣线,所述第二中挺包括第十一型腔和第十二型腔,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七密封条,在所述第十一型腔的一侧设有第四连接段,在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七填充槽,一端的所述第七填充槽的外侧壁与第六型腔对应端的外侧壁粘接固定,另一端的所述第七填充槽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三窗玻璃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左端和下端的所述第二扣线与第二型腔外侧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右端的所述第二扣线与第一中挺内第四型腔外侧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上端的所述第二扣线与第十二型腔下端卡接固定。
有益效果:外框、第一中挺以及第二中挺上均安装扣线来压装玻璃形成两个固定窗的位置,在第二固定窗的上方安装活动窗,活动窗处设置外开扇或内开扇,结合使用方向的不同,在外框、外开扇、内开扇以及转向框上对应的填充槽内设置密封条或密封垫,以提高在窗户关闭时候的密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开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向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C向视图。
图5为图1中的D-D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开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E-E向视图。
图8为图6中的F-F向视图。
图9为外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中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中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转向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外开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内开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转向中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角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窗框等组成,在所述窗框中设有第一固定窗扇1,在所述第一固定窗扇1一侧设有活动窗扇3,该第一固定窗扇1的同一侧还设有第二固定窗扇2,所述活动窗扇3位于第二固定窗扇2的正上方,所述活动窗扇3和第二固定窗扇3的同一侧,连接有固设在固定窗扇1上的第一中挺4,该活动窗扇3和第二固定窗扇2之间,设有固定在第二固定窗扇2上端的第二中挺5。
如图1、图5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窗扇1包括第一窗玻璃 12以及嵌设在窗框上的第一扣线框11,所述第一扣线框11包括四个合围成矩形的第一扣线111,所述窗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外框,所述外框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型腔131和第二型腔13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平行嵌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条14,在所述第一型腔13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15,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设有第一填充槽161,所述第一填充槽161设有朝向第一窗玻璃12方向的开口,该开口处邻近第一窗玻璃12且第一填充槽161内填充有玻璃胶;所述第二型腔132的一侧与对应端的第一扣线111连接,该第一扣线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填充槽162,所述第二填充槽162设有朝向第一窗玻璃12 方向的开口,该开口处邻近第一窗玻璃12且第二填充槽162内填充有玻璃胶。
如图1、图2、图4、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活动窗扇3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转向框33,上端和左端的所述转向框33与窗框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下端的所述转向框33与第二中挺 5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右端的所述转向框33与第一中挺4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框33内设有开扇框,所述开扇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开扇,在所述开扇框内设有第二扣线框31,在所述第二扣线框31内设有第二窗玻璃32;该转向框33一端的内侧与对应端的开扇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中挺4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三型腔431和第四型腔43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平行嵌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条44,在所述第三型腔 43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段41,在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三填充槽411;所述转向框33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五型腔331和第六型腔33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三密封条333,在所述第五型腔331的一侧设有第一伸出部334,另一侧抵接在第四型腔432对应位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伸出部334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防水垫,所述第六型腔332一侧的外侧壁与对应端的第三填充槽 411粘接固定,另一端的第三填充槽411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一窗玻璃12的对应位置连接。
所述开扇为外开扇34,所述外开扇34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七型腔 341和第八型腔34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四密封条346,在所述第七型腔34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段343,在所述第二连接段 343的一端为平直段,另一端设有弯折段,在所述弯折段和平直段上各设有一个第四填充槽344;一端的所述第四填充槽344与第二窗玻璃32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另一端的所述第四填充槽344嵌设有第五密封条345,所述第五密封条345与第六型腔332外侧的对应位置抵接;所述第八型腔342的一侧与第二扣线框31扣合,所述第七型腔341的外侧与转向框33内侧壁的对应位置铰接连接。
如图6、图7、图8、图11和图14所示,所述活动窗扇3包括内开扇框,所述内开扇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内开扇35,左端的所述内开扇35与对应位置的外框铰接固定;所述内开扇35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九型腔351和第十型腔35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五密封条45,在所述第九型腔351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段353,在所述第三连接段353的一端设有第五填充槽354,所述第五填充槽354 嵌设有第六密封条355,所述第六密封条355与第四型腔432外侧的对应位置抵接,该第九型腔351的一侧与第二扣线框31卡接固定,所述第九型腔351外侧的一端与外框内侧壁的对应位置铰接连接;所述第十型腔352的一侧设有台阶段,另一侧设有弯折段,所述台阶段的低处端邻近外框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填充槽161,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填充槽161内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台阶段的低处端端面抵接;在所述弯折段设有一个第六填充槽356,所述第六填充槽356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二窗玻璃32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
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窗扇2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第二扣线21,所述第二中挺5包括第十一型腔51和第十二型腔5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七密封条54,在所述第十一型腔51的一侧设有第四连接段53,在所述第四连接段5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七填充槽531,一端的所述第七填充槽531的外侧壁与第六型腔332对应端的外侧壁粘接固定,另一端的所述第七填充槽531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三窗玻璃13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左端和下端的所述第二扣线21与第二型腔132外侧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右端的所述第二扣线21与第一中挺4内第四型腔432外侧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上端的所述第二扣线21与第十二型腔52下端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十二个所述的型腔中均设有常用的角码(未标示),以提高窗框以及各部件的支撑强度其结构,其截面结构如图16 所示;未标示的铰接或其他的连接位置,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中挺4和第二中挺5,结合使用的需要,也可以用转向中挺(未标示)替代,并与对应的部件相互连接,其截面结构如图15 所示。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断桥平开窗,包括窗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框中设有第一固定窗扇(1),在所述第一固定窗扇(1)一侧设有活动窗扇(3),该第一固定窗扇(1)的同一侧还设有第二固定窗扇(2),所述活动窗扇(3)位于第二固定窗扇(2)的正上方,所述活动窗扇(3)和第二固定窗扇(2)的同一侧,连接有固设在固定窗扇(1)上的第一中挺(4),该活动窗扇(3)和第二固定窗扇(2)之间,设有固定在第二固定窗扇(2)上端的第二中挺(5);在所述窗框与活动窗扇(3)外侧的一端铰接连接,在该活动窗扇(3)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扣线框(31),在所述第二扣线框(31)内设有第二窗玻璃(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桥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窗扇(1)包括第一窗玻璃(12)以及嵌设在窗框上的第一扣线框(11),所述第一扣线框(11)包括四个合围成矩形的第一扣线(111),所述窗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外框,所述外框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型腔(131)和第二型腔(13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平行嵌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条(14),在所述第一型腔(13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15),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设有第一填充槽(161),所述第一填充槽(161)设有朝向第一窗玻璃(12)方向的开口,该开口处邻近第一窗玻璃(12)且第一填充槽(161)内填充有玻璃胶;所述第二型腔(132)的一侧与对应端的第一扣线(111)连接,该第一扣线(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填充槽(162),所述第二填充槽(162) 设有朝向第一窗玻璃(12)方向的开口,该开口处邻近第一窗玻璃(12)且第二填充槽(162)内填充有玻璃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桥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扇(3)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转向框(33),上端和左端的所述转向框(33)与窗框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下端的所述转向框(33)与第二中挺(5)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右端的所述转向框(33)与第一中挺(4)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框(33)内设有开扇框,所述开扇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开扇,在所述开扇框内设有第二扣线框(31),在所述第二扣线框(31)内设有第二窗玻璃(32);该转向框(33)一端的内侧与对应端的开扇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桥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挺(4)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三型腔(431)和第四型腔(43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平行嵌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条(44),在所述第三型腔(43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段(41),在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三填充槽(411);所述转向框(33)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五型腔(331)和第六型腔(33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三密封条(333),在所述第五型腔(331)的一侧设有第一伸出部(334),另一侧抵接在第四型腔(432)对应位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伸出部(334)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防水垫,所述第六型腔(332)一侧的外侧壁与对应端的第三填充槽(411)粘接固定,另一端的第三填充槽(411)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一窗玻璃(12)的对应位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桥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扇为外开扇(34),所述外开扇(34)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七型腔(341)和第八型腔(34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四密封条(346),在所述第七型腔(34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段(343),在所述第二连接段(343)的一端为平直段,另一端设有弯折段,在所述弯折段和平直段上各设有一个第四填充槽(344);一端的所述第四填充槽(344)与第二窗玻璃(32)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另一端的所述第四填充槽(344)嵌设有第五密封条(345),所述第五密封条(345)与第六型腔(332)外侧的对应位置抵接;所述第八型腔(342)的一侧与第二扣线框(31)扣合,所述第七型腔(341)的外侧与转向框(33)内侧壁的对应位置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桥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扇(3)包括内开扇框,所述内开扇框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内开扇(35),左端的所述内开扇(35)与对应位置的外框铰接固定;所述内开扇(35)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九型腔(351)和第十型腔(35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五密封条(345),在所述第九型腔(351)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段(353),在所述第三连接段(353)的一端设有第五填充槽(354),所述第五填充槽(354)嵌设有第六密封条(355),所述第六密封条(355)与第四型腔(432)外侧的对应位置抵接,该第九型腔(351)的一侧与第二扣线框(31)卡接固定,所述第九型腔(351)外侧的一端与外框内侧壁的对应位置铰接连接;所述第十型腔(352)的一侧设有台阶段,另一侧设有弯折段,所述台阶段的低处端邻近外框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填充槽(161),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填充槽(161)内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台阶段的低处端端面抵接;在所述弯折段设有一个第六填充槽(356),所述第六填充槽(356)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二窗玻璃(32)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桥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窗扇(2)包括合围成矩形的四个第二扣线(21),所述第二中挺(5)包括第十一型腔(51)和第十二型腔(52),两个所述型腔之间嵌设有两个第七密封条(54),在所述第十一型腔(51)的一侧设有第四连接段(53),在所述第四连接段(5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七填充槽(531),一端的所述第七填充槽(531)的外侧壁与第六型腔(332)对应端的外侧壁粘接固定,另一端的所述第七填充槽(531)内填充有玻璃胶并与第三窗玻璃(13)的对应位置粘接固定;左端和下端的所述第二扣线(21)与第二型腔(132)外侧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右端的所述第二扣线(21)与第一中挺(4)内第四型腔(432)外侧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上端的所述第二扣线(21)与第十二型腔(52)下端卡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95601.9U CN210888570U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一种断桥平开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95601.9U CN210888570U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一种断桥平开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8570U true CN210888570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2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95601.9U Active CN210888570U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一种断桥平开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8570U (zh) |
-
2019
- 2019-09-10 CN CN201921495601.9U patent/CN2108885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03818B (zh) | 一种内平开或外平开的防火安全窗装置 | |
CN207739838U (zh) | 一种幕墙金属套窗 | |
CN210888570U (zh) | 一种断桥平开窗 | |
CN210948237U (zh) | 一种结合转角窗户的内平开窗 | |
CN211623101U (zh) | 一种内置纱窗的平开铝合金门窗 | |
CN212535464U (zh) | 单一型材的框扇系统 | |
CN211623120U (zh) | 一种内置纱窗的推拉铝合金门窗 | |
CN109057643B (zh) | 带排水气压平衡腔铝塑共挤型材 | |
CN207513505U (zh) | 一种高密封性能铝包木门窗 | |
CN219509497U (zh) | 一种幕墙开启结构 | |
CN205558649U (zh) | 一种防渗水铝包木窗 | |
CN217233343U (zh) | 一种下卧室排水嵌入式断桥铝门窗 | |
CN211287258U (zh) | 一种铝合金断桥节能门窗 | |
CN219808891U (zh) | 一种设有转换框的智能窗结构 | |
CN213807251U (zh) | 高密封性系统窗 | |
CN215369424U (zh) | 推拉门复合型材以及推拉门复合结构 | |
CN211287237U (zh) | 一种铝合金断桥节能门窗 | |
CN207739842U (zh) | 一种幕墙金属套窗用连接件 | |
CN214616193U (zh) | 一种平移推拉门结构 | |
CN211342593U (zh) | 一种用于防火窗窗框支架条 | |
CN220353770U (zh) | 一种节能隔热断桥门窗型材 | |
CN221144059U (zh) | 一种极窄平开门窗结构 | |
KR101234282B1 (ko) | 단독창호용 창호프레임 구조 | |
CN2739326Y (zh) | 一种塑料推拉窗 | |
CN210948261U (zh) | 一种多轨推拉门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