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3360U - 配送箱 - Google Patents

配送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3360U
CN210883360U CN201920880374.5U CN201920880374U CN210883360U CN 210883360 U CN210883360 U CN 210883360U CN 201920880374 U CN201920880374 U CN 201920880374U CN 210883360 U CN210883360 U CN 210883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x body
magnetic structure
cove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03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培明
杨茜
刘丽
席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03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3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3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3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送箱,所述配送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多个容纳空间,且所述多个容纳空间间隔设置;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箱体侧壁以及至少两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柔性布或刚性板形成;所述箱体具有至少一处固定连接位置,用于与所述箱盖固定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不但能够方便用户开合配送箱,从中取放物品;同时增加了箱体和箱盖扣合的紧闭性,使得配送箱密闭性更好,保冷或保温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配送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送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通过APP平台订餐和外卖送餐行业应运而生。饮品和冰镇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箱体内部无法放置制冷物体或者需要保温的物品,保冷或保温效果差,导致冷品或者热品口感变差,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箱体为了实现全防水、全密封,使用气密性拉链完全密封,不易于配送员随时开合箱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送箱。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配送箱,包括:箱体和箱盖,其中:
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多个容纳空间,且所述多个容纳空间间隔设置;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箱体侧壁以及至少两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柔性布或刚性板形成;所述箱体具有至少一处固定连接位置,用于与所述箱盖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箱体空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两个所述容纳空间之间的间隔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内部的底板上还设置有能够取出的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所述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具有刚性外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刚性外壳上设置有插接所述隔板的凹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具有朝向所述箱体的开口的第一开口。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还具有背向所述箱体的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扣合结构,其中:所述扣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的第一磁性结构和位于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位置处的第二磁性结构,在所述箱盖盖合于所述箱体时,所述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吸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外层、保温层和内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箱盖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磁性结构位于所述平板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的位置处,或者,
所述箱盖中间部位具有突起结构,所述第二磁性结构位于所述突起结构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的位置处;或者,
所述箱盖的四周具有侧壁,所述第二磁性结构位于所述侧壁内侧或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的位置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配送箱通过采用扣合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密性拉链不易于随时开合箱体的问题,方便在配送过程中能够高效的取出食品,扣合结构包括箱体的第一磁性结构和箱盖的第二磁性结构,在箱盖盖合于箱体上时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紧密吸附连接,能够增加箱体与箱盖扣合的紧闭性。本公开实施例不但能够方便用户开合配送箱,从中取放物品;同时增加了箱体和箱盖扣合的紧闭性,使得配送箱密闭性更好,保冷或保温效果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箱的内部细节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箱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箱的另一内部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无关的部分。
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本公开提出一种配送箱。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配送箱包括:箱体1、箱盖2和扣合结构3,其中:
所述扣合结构3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的第一磁性结构31和位于所述箱盖2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位置处的第二磁性结构32,在所述箱盖2盖合于所述箱体1时,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吸附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配送箱用于存放饮品、食品及其他需要配送的物品。箱体1可以为由四周侧壁形成一开口的结构,箱体1具有一定的容积。箱体1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图1所示实施例以长方形为例进行描述。在一实施例中,箱体1的四周侧壁可以一体成型,并与箱体1的底板焊接形成无缝隙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箱体1的四周侧壁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相关工艺与箱体1的底板缝制在一起形成无缝隙结构。
箱体1四周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其顶端无缝连接形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可以是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该闭合结构的顶面可以是平整的,扣合结构3的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位于该闭合结构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31位于该闭合结构的顶面,并与箱盖2底面的第二磁性结构32相配合,能够在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紧密吸附在一起,形成密闭结构。第一磁性结构31的位置与第二磁性结构32的位置相对,也即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能够紧密吸附在一起,第一磁性结构31的位置可以基于箱体1的形状、箱盖2的形状以及第二磁性结构32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磁性结构32的位置也可以基于箱体1的形状、箱盖2的形状的不同以及第一磁性结构31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做限制。箱盖2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此时箱体1四周侧壁的顶端形成的闭合结构的形状与箱盖2的形状相适应。
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是较薄的一层结构,设置于闭合结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也可以是较厚的一块结构,可以突出设置在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基于箱体1和箱盖2的形状以及盖合方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形状的第一磁性结构31,并选择不同的位置(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置第一磁性结构31。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形状而同时位于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顶面、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至少一个上。
第二磁性结构32的位置和/或形状与第一磁性结构31的位置和/或形状相关,也与箱盖2的形状相关。例如,第一磁性结构31位于闭合结构顶面、内侧面和外侧面时,第二磁性结构32分别位于箱盖2底面与其相对的位置处。再例如,箱盖2为具有侧壁的结构时,第二磁性结构32还可以根据第一磁性结构31的位置位于箱盖2的底面和/或侧壁上。
第一磁性结构31也可以是多块结构组合而成的,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分布在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对应地,第二磁性结构32同样也可以是多块结构组合而成,位置箱盖2与第一磁性结构31相对位置处。
第一磁性结构31、第二磁性结构32的形状、位置等可以根据配送箱的具体结构进行选择和设计,只要能够使得箱盖2盖合于箱体1的情况下,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紧密吸附连接,并且使得配送箱密闭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所述配送箱通过采用扣合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密性拉链不易于随时开合箱体的技术问题,方便在配送过程中能够高效的取出食品,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使其吸附连接,增加了箱体与箱盖扣合的紧闭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和所述第二磁性结构32均为磁铁。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磁铁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所对应的磁铁的形状及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两者配合使用能使配送箱密闭且容易开合箱盖即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具有至少一处固定连接位置4,用于与所述箱盖2固定连接。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箱体1和箱盖2可以有一处固定连接位置4,使得箱盖2打开后,不从箱体1脱落,能够方便配送箱的开合。在一实施例中,箱体1为规则的四方体结构,箱体1的四周具有侧壁,且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中一侧壁可以与箱盖2的一边固定连接,例如通过铰接轴固定连接,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设置在箱体1的四周侧壁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在一实施例中,箱体1的一侧壁的外层与箱盖2的一边固定连接,且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设置在箱体1的四周侧壁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如图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箱体1的一侧壁整体上(包括内层、外层和保温层)与箱盖2的一边固定连接,第一磁性结构31设置在除该侧壁之外的其他三个侧壁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第二磁性结构32可以设置在箱盖2底面的相对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位置4处可以通过铰接轴固定连接箱体1箱盖2。
在本实施例另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箱体1与箱体2可以通过相应工艺连接为一体,相关工艺包括焊接、缝制等,基于箱体1和箱盖2的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所有可使双方相连的连接件均落入本公开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箱体1、第一磁性结构31与第二磁性结构32的大小来确定第一磁性结构31与第二磁性结构32的接触面积,该接触面积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能够吸附连接,并且能够使得配送箱密闭。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具有开口5,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位于形成所述开口5的侧壁顶面、内侧面或外侧面。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开口5可以向箱体1内存取物品。开口5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开口5的大小可以根据箱体1的大小以及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可以根据箱体1的大小将开口5设置成最大,以方便存取物品。
下文以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为长方形为例作为说明,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应当理解为是对于本公开的限制。当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为长方形时,所述开口5也为长方形时,箱体1的一侧壁的外层与所述箱盖2固定连接,箱体1四周侧壁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磁性结构31,第一磁性结构31在四周侧壁得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形成环状结构。箱体1的四周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该厚度方向上来说,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铺满四周侧壁的整个顶端,也可以仅设置在整个顶端的部分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箱体1的四周侧壁的整个顶端可以包括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顶面、内侧面和外侧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31也可以仅设置在箱体1的一个或多个侧壁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第一磁性结构31的覆盖面积越广,箱体1与箱盖2扣合的紧闭性越好。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盖2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所述平板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相对的位置处。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箱盖1可以为平板结构,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设置在箱体1的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顶面、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第一磁性结构31设置在闭合结构顶面时,箱体1的一侧壁外层与箱盖2的一边固定连接,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为层状结构,且位于其他三个侧壁顶面以及该侧壁顶面上除外层之外的位置处,箱盖2底面相对位置处设置层状结构的第二磁性结构32,这样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吸附连接时,能够保证配送箱密闭。
在第一磁性结构31设置在箱体1的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时,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是突出的块状结构,并设置在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距离开口5靠下的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而第二磁性结构32可以为从箱盖2底面向下突出的块状结构,这样能够两者吸附连接时,保证配送箱的密闭性。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箱盖2底面的中间部位具有突起结构6,所述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所述突起结构6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相对的位置处。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箱盖2的中间部位与箱体1开口相对的部位具有突起结构6,第二磁性结构32可以位于箱盖2底面的突起结构6的外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性结构32围绕在突起结构6周围形成环状结构。该突起结构6可以与箱体1的开口相适应,使得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突起结构2正好伸入箱体1的开口5中,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配送箱的密闭性。突起结构6的突起程度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设置,不宜过大,在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在不减少箱体1的容积的前提下,能够增加配送箱的密闭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箱盖2的突起结构6的外侧,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位于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顶面,这种情况下突起结构6的大小可以小于或等于箱体1开口的大小,在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突起结构6伸入箱体1内;而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突起结构6外侧侧面,第一磁性结构31可以位于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内侧面,这种情况下突起结构6与箱体1开口大小基本一致,在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突起结构6的外侧面与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内侧面相接触,使得第一磁性结构31和第二磁性结构32紧密吸附。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盖2的四周具有侧壁,所述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所述侧壁内侧或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相对的位置处。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箱盖2除去与箱体1固定连接位置处外,其他位置都可以具有侧壁。使得箱盖2盖合于箱体1时,侧壁正好被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包围,能够增加配送箱的密闭性。这种情况下,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箱盖2四周侧壁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相对的位置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箱盖2盖合于箱体1上时,箱盖2四周侧壁包围在箱体1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外部,第二磁性结构32位于箱盖2四周侧壁内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1相对的位置处。
于第二磁性结构32可以位于侧壁内的箱盖2底面,与位于箱体1的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顶面上设置的第一磁性结构31相配合;第二磁性结构32也可以位于箱盖2的侧壁的内侧面上,与位于箱体1的四周侧壁形成的闭合结构的外侧面上的第一磁性结构31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外层、保温层和内层,所述箱体外层和内层采用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所述箱体保温层采用EPE(Expandable Polyethylene,可发性聚乙烯)保温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箱体外层采用TPU材料,并使用高频焊接无缝工艺及部分缝制工艺,以实现内腔的保冷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箱体内层采用TPU材料,并使用高频焊接工艺,以实现内腔的全防水功能,便于清洗箱体内部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配送箱的所述箱体外层和内层采用TPU材料,能够使箱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弹性,相同容积情况下具有更多的尺寸适应度,同时在箱体运输过程中对内部食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箱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产生共振现象,导致食品出现外洒的事故。同时箱体保温层采用EPE保温棉,可以保护箱内内部温度恒定,从而很好的保持冷饮食品的口感。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容纳空间7,所述容纳空间7包括卡槽和/或布袋。
本公开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通过在箱体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容纳空间7,获得全包围式的保冷或保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容纳空间7的数量设置可以根据箱体大小来确定,容纳空间7的大小及形状设置可以根据市场上常见的制冷媒介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所述容纳空间7中包括卡槽和/或布袋,即容纳空间7可以都设置为卡槽,也可以都设置为布袋,还可以部分设置为卡槽,部分设置为布袋。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存放数量,容纳空间可以全部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也可以部分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冷媒介包括冰板和/或冰膜。可以提前购买好冰板和/或冰膜存放在冰箱中,需要使用的时候将冷冻好的冰板和/或冰膜放置于箱体内层的容纳空间中,冷冻好的冰板和/或冰膜具备低温特效,在箱体内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能够对箱体内的冷饮食品低温保存,便于运输。同时,运输完成之后,能够将冰板和/或冰膜进行回收存放在冰箱内冷冻,进行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同时,这样能够对冰板和/或冰膜进行限位,防止冰板和/或冰膜的移动,对运输的冷饮食品造成损坏,也能够减小运输过程中晃动或振动对冰板和/或冰膜的损坏,延长冰板和/或冰膜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显示屏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箱体1内部的温度,温度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这样操作人员能够实时的观察到箱体1内部的温度,便于了解箱体1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防止箱体1内部由于制冷媒介失效,而导致温度过高,配送需冷藏或冷冻的食品饮料时,会导致食品饮料丧失凉爽口感或化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箱盖2的中间位置处可以设置透明窗口,用于观察箱体内部食品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盖2与固定连接位置4平行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一个牵引绳,方便手握打开箱盖。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箱体1至少有两个相对侧面上可以设置有把手,用于手握搬运配送箱。
根据本公开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配送箱。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配送箱包括:箱体301和箱盖302,其中:
所述箱体301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多个容纳空间303,且所述多个容纳空间303间隔设置;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箱体侧壁以及至少两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柔性或刚性材料形成。
本实施例中,箱体301和箱盖302的整体结构细节、形状等与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相关实施例中的配送箱相同,具体细节可参见上述对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相关实施例中的配送箱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3仅以箱体301为长方体为例说明,实际应用中箱体301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体,在此不做限制。箱体301的四周侧壁与箱体301的底板无缝连接,形成具有一定容积的结构。箱体301内壁设置有多个容纳空间303,容纳空间303中可以插入制冷媒介,如冰袋、冰板等,也可以插入制热媒介,如热水袋、自发热材料等。多个容纳空间303间隔设置在箱体301内壁侧壁上,使得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放置于容纳空间303后,能够包裹在箱体301的四周,使得箱体301的各个方面保持低温或者高温。容纳空间303由箱体301侧壁以及至少两端固定在箱体301侧壁上的柔性或刚性材料形成,柔性或刚性材料可以是柔性布或刚性板;该柔性布或刚性板形成的容纳空间303在置入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情况下,容积能够最大化;此时,柔性布或刚性板从所述箱体301侧壁突起,且呈扁平状。柔性布或刚性板的大小可根据容纳空间303的大小确定,而容纳空间303的大小可以根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尺寸、以及箱体301侧壁的面积大小来共同确定。如图3所示,箱体301为长方体,其箱体301内侧较大面积一侧设置了三个间隔排列的容纳空间303,而较小面积一侧设置了两个间隔排列的容纳空间303,可以分别插入三个和两个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布或柔性板还可以很好地将制冷媒介产生的水凝气阻隔在容纳空间中,而避免了水凝气直接凝结到箱体301中放置的物品上,提高了用户体验。柔性布或柔性板可以采用密度较高的防水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凝气的阻隔能力。
通过本公开该实施例中箱体301内部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配送箱全包围式保冷或保温效果,并且通过在箱体301的内壁设置容纳空间的方式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使得箱体301的空间得到合理布置,得到最大箱体容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301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箱体301空间的隔板304,所述隔板304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两个所述容纳空间303之间的间隔处。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通过隔板304将箱体301的整个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的空间,使得各个空间可以分别放置不同的物品,或者放置不同买家的物品,能够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
隔板304可以是刚性板,可以选用树脂材料。隔板304的两端可以分别插接在箱体301两相对侧壁上由相邻两个容纳空间303之间形成的间隔处。容纳空间303中置入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后,柔性布或刚性板从侧壁上突起,并在两容纳空间之间的间隔处形成第一凹槽,隔板304的两端可以分别插接在箱体301两个相对侧壁上形成的第一凹槽内,起到固定隔板304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301内侧的底部还设置有能够取出的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所述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具有刚性外壳。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箱体301由四周侧壁和底板通过焊接或缝制工艺形成无缝连接的空间结构。底板上可以设置一具有刚性外壳的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此外底板上设置的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还能够进一步起到制冷或保温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箱体301内部的保冷或保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刚性外壳上设置有插接所述隔板304的凹槽。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刚性外壳上设置第二凹槽,使得隔板304的底端插接在第二凹槽内,进一步起到了固定隔板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303具有朝向所述箱体301开口的第一开口305。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容纳空间303具有第一开口305,第一开口305朝上,也即朝向箱体301的开口,这样可以从第一开口305方便地插入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303具有背向所述箱体301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开口305连通的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容纳空间303还具有第二开口(图3中未示出),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305连通,且朝下,也即背向箱体301的开口。容纳空间303具有第一开口305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305和第二开口连通,使得容纳空间303形成上下贯通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插入箱体301的最底部,形成容纳空间303的柔性布或刚性板起到固定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作用,并且放置制冷媒介形成的冷凝水打湿箱体301内部放置的物品。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扣合结构306,其中:所述扣合结构306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的第一磁性结构3061和位于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061相对位置处的第二磁性结构3062,在所述箱盖302盖合于所述箱体301时,所述第一磁性结构3061和第二磁性结构3062吸附连接。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扣合结构306与与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相关实施例中配送箱上的扣合结构33相同,具体细节可参见上述对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相关实施例中的扣合结构3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上述实施方式提出的配送箱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在箱体301内壁四周设置的容纳空间303中插入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并通过扣合结构306使得箱盖302和箱体301密闭结合,形成全包裹、全封闭式的保冷或保温配送箱,大大提高了冷品或热品配送的用户体验。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配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箱盖,其中:
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的多个容纳空间,且所述多个容纳空间间隔设置;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箱体侧壁以及至少两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柔性布或刚性板形成;所述箱体具有至少一处固定连接位置,用于与所述箱盖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箱体空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两个所述容纳空间之间的间隔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底板上还设置有能够取出的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所述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具有刚性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底板上还设置有能够取出的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所述制冷媒介或制热媒介具有刚性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外壳上设置有插接所述隔板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具有朝向所述箱体的开口的第一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还具有背向所述箱体的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合结构,其中:所述扣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的第一磁性结构和位于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位置处的第二磁性结构,在所述箱盖盖合于所述箱体时,所述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吸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外层、保温层和内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磁性结构位于所述平板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的位置处,或者,
所述箱盖中间部位具有突起结构,所述第二磁性结构位于所述突起结构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的位置处;或者,
所述箱盖的四周具有侧壁,所述第二磁性结构位于所述侧壁内侧或外侧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相对的位置处。
CN201920880374.5U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Active CN210883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0374.5U CN210883360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0374.5U CN210883360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CN201821331272.XU CN209127272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1272.XU Division CN209127272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3360U true CN210883360U (zh) 2020-06-30

Family

ID=6722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0374.5U Active CN210883360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CN201821331272.XU Active CN209127272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1272.XU Active CN209127272U (zh) 2018-08-17 2018-08-17 配送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088336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722A (zh) * 2020-12-02 2021-03-12 广东英得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tpu冰箱外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27272U (zh) 2019-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3918B2 (en) Configurable insulated storage container
US105439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temperature within a cooler
US6029457A (en) Wide mouth vacuum-insulated receptacle
US10119741B2 (en) Refrigerant bunker and cooler employing the refrigerant bunker
KR101728767B1 (ko) 수송용 보냉 컨테이너
CN207292812U (zh) 一种具有多个独立区间的保温箱
JP2007191195A (ja) 保冷箱及び保冷箱本体の製造方法
JPH1179261A (ja) 保冷バッグ
CN210883360U (zh) 配送箱
AU752195B2 (en)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 cover
KR20120002901A (ko) 냉장 보관용 포장체
CN211643026U (zh) 一种冷链物流运输保温箱
CN212291211U (zh) 一种低温保鲜包装盒
CN211903482U (zh) 一种具有保鲜功能的冷柜箱储物架
KR200485945Y1 (ko) 삼중차단 보냉팩
US5924304A (en) Insulated holder for lunch boxes
CN208139640U (zh) 一种低温冷藏箱
JP2002243340A (ja) 生鮮食品の輸送宅配方法とこれに用いる生鮮食品保冷用通箱
CN217995273U (zh) 一种冷链运输箱
KR200486593Y1 (ko) 냉장포장상자
CN217779495U (zh) 一种保温箱的支架和保温箱
CN217919355U (zh) 一种保温盒和储物箱
CN217478038U (zh) 便携式保温箱
CN219889834U (zh) 一种可移动储藏转运冷藏箱
CN219383512U (zh) 一种运输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