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76742U -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76742U
CN210876742U CN201921734402.9U CN201921734402U CN210876742U CN 210876742 U CN210876742 U CN 210876742U CN 201921734402 U CN201921734402 U CN 201921734402U CN 210876742 U CN210876742 U CN 210876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lue gas
communicated
water
que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44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洪
谭竹
张明
曾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44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76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76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76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密闭大棚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粉碎处理中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净化子系统处理后排放,不污染环境。间接热脱附装置采用二段二层螺旋推进+梯度间接加热方式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实现有机污染物土壤的净化。热脱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土壤经冷却装置冷却处理后填埋原场地,产生的高温脱附烟气通过烟气净化子系统净化处理后再排放。高温脱附烟气净化处理过程产生的洗涤废水通过废水净化子系统净化处理。脱除有机污染物后产生的清水排放至烟气净化子系统的降温装置中,为降温装置中的热交换提供冷却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能够节省给降温装置提供的给水设备,节约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过高而导致被污染的土壤。有机污染主要包括化学农药污染、焦化类有机污染物污染以及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污染等。被有机污染物的土壤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透性,同时,该土壤产出的农作物中含有有机物,被人食用后,容易引起造血组织、神经系统等的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原位热脱附技术能够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净化,其中,该技术是指将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通过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的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使目标污染物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的技术。目前,原位热脱附技术主要包括电阻热脱附技术、热传导脱附技术、蒸汽热脱附技术、热水热脱附技术以及高频热脱附技术等,且上述方法均能够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与净化。
上述原位热脱附方法虽然能够省去土壤的挖掘和运输,减少部分挖掘和运输费用,但处理时间较长,且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土壤的多样性以及蓄水层的特性,上述几种原位热脱附方法很难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较深层次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以解决现有设备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包括:土壤净化子系统、烟气净化子系统、废水净化子系统以及尾气净化子系统;其中,
所述土壤净化子系统按照污染土壤的流向包括密闭大棚、污染料仓、传送装置、间接热脱附装置、燃烧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密闭大棚与所述尾气净化子系统相连通;
所述烟气净化子系统按照烟气的流向包括脱附烟气引风机、除尘装置、降温装置以及排气筒;所述脱附烟气引风机与所述间接热脱附装置相连通;所述除尘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所述降温装置与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间接热脱附装置包括通过脱附室连接腔相连通的上层热脱附室和下层热脱附室;
所述上层热脱附室内设有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所述下层热脱附室内设有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所述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和所述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通过物料连接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的一端设有脱附室进料口和回流烟气出口,另一端设有脱附烟气出口;所述脱附室进料口与所述传送装置相连接,所述回流烟气出口与所述燃烧装置相连通;所述脱附烟气出口与所述脱附烟气引风机相连通;
所述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的一端设有脱附室出料口和热风进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燃烧装置相连通;所述脱附室出料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通过气流调节孔板相连接的电除尘区和袋式除尘区;
所述电除尘区内部设有烟气进口、收尘极板和放电极,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收尘极板相连通,所述收尘极板上设有放电极,所述收尘极板位于振动器上;
所述电除尘区外部设有高压电源和电除尘灰斗,所述高压电源与所述放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除尘灰斗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
所述袋式除尘区的内部设有滤袋,外部设有烟气室和袋式除尘灰斗,所述烟气室与所述降温装置相连接,所述袋式除尘灰斗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相连通的预降温塔、急冷喷淋塔以及冷凝降温塔,且所述预降温塔、所述急冷喷淋塔以及所述冷凝降温塔均分别连通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
所述预降温塔与所述除尘装置相连通,所述冷凝降温塔与所述排气筒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预降温塔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变压喷嘴、导流挡雾孔板、减压百叶、气体分配孔管以及预降温集水槽;
所述预降温塔外部设有预降温进水管、预降温出气管、预降温进气管和预降温排水管;所述预降温进水管和所述预降温出气管均位于所述预降温进气管和所述预降温排水管的上方;
所述预降温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喷嘴相连通,所述预降温进气管与所述除尘装置相连通,所述预降温出气管与所述急冷喷淋塔相连通,所述预降温排水管分别连通所述预降温集水槽、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
优选地于,所述急冷喷淋塔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急冷出气口、除雾器、穿孔配水管、冷却水分配器、急冷填料、急冷填料板以及急冷集水槽;
所述急冷喷淋塔外部设有急冷进水管、急冷进气管和急冷排水管,所述急冷进气管和所述急冷排水管位于所述急冷进水管的下方;
所述急冷出气口与所述冷凝降温塔相连通,所述急冷进水管与所述穿孔配水管相连通,所述急冷进气管分别与所述预降温塔、所述急冷集水槽相连通,所述急冷排水管分别连通所述急冷集水槽、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
优选地,所述冷凝降温塔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冷凝出气口、收水器、第二变压喷嘴、过滤网、换热器、冷凝填料、冷凝填料板和冷凝集水槽;
所述冷凝降温塔外部设有冷凝进水管、冷凝进气管和冷凝排水管,所述冷凝进气管和所述冷凝排水管位于所述冷凝进水管的下方;
所述冷凝出气口与所述排气筒相连接,所述冷凝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喷嘴相连通,所述冷凝进气管分别与所述急冷喷淋塔、所述冷凝集水槽相连通,所述冷凝排水管分别连通所述冷凝集水槽、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
优选地,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折流反应室、微生物好氧反应室、沉淀池、过滤池以及清水储存池;所述厌氧折流反应室和所述清水储存池分别与所述降温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尾气净化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布袋除尘器、吸附器以及尾气排气装置,所述布袋除尘器与所述密闭大棚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土壤净化子系统、烟气净化子系统、废水净化子系统以及尾气净化子系统,其中,所述土壤净化子系统按照污染土壤的流向包括密闭大棚、污染料仓、传送装置、间接热脱附装置、燃烧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密闭大棚与所述尾气净化子系统相连通;所述烟气净化子系统按照烟气的流向包括脱附烟气引风机、除尘装置、降温装置以及排气筒;所述脱附烟气引风机与所述间接热脱附装置相连通;所述除尘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所述降温装置与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相连通。在本申请提供的系统中,密闭大棚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粉碎处理,且粉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净化子系统处理后排放,不污染环境。间接热脱附装置采用二段二层螺旋推进+梯度间接加热方式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实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脱除到高温脱附烟气中,进而实现有机污染物土壤的净化。间接热脱附装置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过程中产生高温土壤和高温脱附烟气,该高温土壤经过冷却装置冷却处理后运输至原场地填埋,高温脱附烟气通过烟气净化子系统进行净化、降温处理并达到国家标准后再排放。烟气净化子系统对高温脱附烟气进行净化、降温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有机污染物的洗涤废水。该洗涤废水通过废水净化子系统进行净化处理,以脱除洗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除有机污染物后产生的清水排放至烟气净化子系统的降温装置中,进而为降温装置中预降温塔、急冷喷淋塔以及冷凝降温塔的热交换提供冷却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能够节省给降温装置提供的给水设备,节约设备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接热脱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急冷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降温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水净化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气净化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符号表示:
01-土壤净化子系统,02-烟气净化子系统,03-废水净化子系统,04-尾气净化子系统;
1-密闭大棚,101-预处理区,102-粉碎筛分机,103-铲车,104-摊料区,105-储料区;
2-污染料仓;
3-传送装置,301-槽式给料机,302-电子皮带秤,303-除铁器,304-密闭输送带;
4-间接热脱附装置,401-脱附室连接腔,402-上层热脱附室,403-下层热脱附室,404-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5-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6-物料连接腔,407-脱附室进料口,408-回流烟气出口,409-脱附烟气出口,410-脱附室出料口,411-热风进口;
5-燃烧装置,501-热风炉,502-燃烧器,503-助燃风机;
6-冷却装置,7-脱附烟气引风机;
8-除尘装置,801-气流调节孔板,802-电除尘区,803-袋式除尘区,804-烟气进口,805-收尘极板,806-放电极,807-振动器,808-高压电源,809-电除尘灰斗,810-滤袋,811-烟气室,812-袋式除尘灰斗,813-气流分配板;
9-降温装置,91-预降温塔,92-急冷喷淋塔,93-冷凝降温塔;
9101-第一变压喷嘴,9102-导流挡雾孔板,9103-减压百叶,9104-气体分配孔管,9105-预降温集水槽,9106-预降温进水管,9107-预降温出气管,9108-预降温进气管,9109-预降温排水管;
9201-急冷出气口,9202-除雾器,9203-穿孔配水管,9204-冷却水分配器,9205-急冷填料,9206-急冷填料板,9207-急冷集水槽,9208-急冷进水管,9209-急冷进气管,9210-急冷排水管;
9301-冷凝出气口,9302-收水器,9303-第二变压喷嘴,9304-过滤网,9305-换热器,9306-冷凝填料,9307-冷凝填料板,9308-冷凝集水槽,9309-冷凝进水管,9310-冷凝进气管,9311-冷凝排水管;
10-排气筒;
11-厌氧折流反应室,1101-进水调节槽,1102-折流反应室,1103-调节槽进水管,1104-调节槽出水孔,1105-挡流板,1106-弹性立体填料,1107-厌氧折流出水孔;
12-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01-钢丝网,1202-曝气管,1203-曝气机,1204-聚氨酚填料,1205-反应室出水孔;
13-沉淀池,1301-斜管,1302-排泥管,1303-沉淀池出水孔;
14-过滤池,1401-滤板组合件,1402-承托层,1403-滤料层,1404-过滤池出水口;
15-清水储存池;
16-布袋除尘器,1601-柱状滤袋,1602-集尘斗,1603-尾气进口,1604-集尘斗出口,1605-集气室,1606-集气室出管;
17-吸附器,1701-吸附器出口,1702-进气柜,1703-过滤室,1704-吸附室,1705-贮气柜;
18-尾气排气装置,19-挖掘机,20-运输汽车,21-提升机,22-土壤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附图1,附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附图1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包括土壤净化子系统01、烟气净化子系统02、废水净化子系统03以及尾气净化子系统04,其中,土壤净化子系统01、烟气净化子系统02和废水净化子系统03依次相连接,且土壤净化子系统01和尾气净化子系统04相连接。下面根据附图对上述各个子系统进行具体描述。
土壤净化子系统01为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净化的子系统。土壤净化子系统01对有机污染土壤净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尾气以及脱附烟气,该尾气以及脱附烟气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因而土壤净化子系统01净化后产生的尾气以及脱附烟气需要通过烟气净化子系统02和尾气净化子系统04对其进行处理,以防止再次产生有机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土壤净化子系统01按照污染土壤的流向包括密闭大棚1、污染料仓2、传送装置3、间接热脱附装置4、燃烧装置5和冷却装置6。具体的,密闭大棚1为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的部件。通过挖掘机19将受到含氯有机物、半挥发有机物、石油烃类、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以及农药污染的土壤挖掘、清理,并通过运输汽车20将其运送至密闭大棚1中,以通过密闭大棚1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密闭大棚1包括预处理区101、粉碎筛分机102、铲车103、摊料区104以及储料区105,如附图2所示。预处理区101和粉碎筛分机102用于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粉碎处理,且粉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尾气,该尾气被排入到尾气净化子系统04中进行处理。较为优选地,粉碎筛分机102将有机物污染土壤粉碎至直径≤3cm。经过粉碎后的有机物污染土壤通过铲车103运送至摊料区104进行风干晾晒,以使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含水量降低至20%以下后通过储料区105进行存储。
在储料区105的有机物污染土壤通过污染土壤皮带输送机4传输至污染料仓2进行集中存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污染料仓2为矩形漏斗料仓,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制成,表面涂覆有富锌环氧防腐材料。污染料仓2中配置有料斗、筒体、吸尘器、安全阀、料位计、振动器、人孔、爬梯、降温设施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3包括顺次连接的槽式给料机301、电子皮带秤302、除铁器303以及密闭输送带304。其中,槽式给料机301用于将污染料仓2中储存的预处理后的有机物污染土壤给出到电子皮带秤302,通过电子皮带秤302称量后传输至除铁器303处。由于有机物污染土壤可能会存在铁,而铁的存在会影响间接热脱附装置4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处理,因而通过除铁器303将有机物污染土壤中的铁去除。经过除铁器303除铁之后的有机物污染土壤密闭输送带304传送至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
请参考附图3,附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间接热脱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3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间接热脱附装置4为采用二段二层螺旋推进+梯度间接加热方式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间接热脱附装置4包括通过脱附室连接腔401相连通的上层热脱附室402和下层热脱附室403。
具体的,上层热脱附室402内设有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且该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的一端设有脱附室进料口407和回流烟气出口408,另一端设有脱附烟气出口409。另外,脱附室进料口407还与传送装置3相连接,以便于传送装置3将有机物污染土壤传送至脱附室进料口407处。传送装置3传送过来的有机物污染土壤通过脱附室进料口407进入上层热脱附室402的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中,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中的螺旋推进器以固定速率由脱附室进料口407方向向脱附烟气出口409方向推进,进而由物料连接腔406进入下层热脱附室403中。
下层热脱附室403内设有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且该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的一端设有脱附室出料口410和热风进口411,另一端通过物料连接腔406相连通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和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另外,脱附室出料口410还与冷却装置6相连接,以使下层热脱附室403处理后的有机物污染土壤通过脱附室出料口410排入至冷却装置6中。有机物污染土壤通过物料连接腔406进入下层热脱附室403中的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中,由此,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中的螺旋推进器以固定速率由物料连接腔406方向向脱附室出料口410方向推进,进而由脱附室出料口410排入至冷却装置6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热风进口411与燃烧装置5相连通,以使燃烧装置5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热风进口411进入下层热脱附室403内。由于上层热脱附室402和下层热脱附室403通过脱附室连接腔401相连通,因而进入下层热脱附室403的高温烟气还会通过脱附室连接腔401进入上层热脱附室402中,进而由脱附烟气出口409排出。进一步,脱附烟气出口409与脱附烟气引风机7相连通,因而脱附烟气出口409排出的脱附烟气进入脱附烟气引风机7中。
有机物污染土壤在由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脱附室连接腔401进入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的过程中,会与由下层热脱附室403、物料连接腔406进入上层热脱附室402的过程中的高温烟气逆向间接接触,进而通过逆向间接热交换的方式将有机物污染土壤加热至500-600℃。由于有机物污染土壤是在无氧环境下,且有机物污染土壤加热至500-600℃,因而,根据污染土壤的性质和类别加热到设定的温度使有机污染物挥发,从而避免了氧化,并使得土壤得到净化。在下层热脱附室403、物料连接腔406和上层热脱附室402所形成的负压条件下,高温烟气通过脱附烟气出口409进入烟气净化子系统02中进行净化。有机物污染土壤与高温烟气间接接触的时间可调控。较为优选地,有机物污染土壤与高温烟气间接接触的时间为30-60min。
进一步,回流烟气出口408与燃烧装置5相连通,因而上层热脱附室402内的40%左右的高温烟气能够通过脱附烟气出口409回流至燃烧装置5内,进而增强下层热脱附室403、物料连接腔406以及上层热脱附室402内的烟气浓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燃烧装置5包括热风炉501以及均与热风炉501相连通的燃烧器502助燃风机503。同时,热风炉501还分别与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的热风进口411以及脱附烟气出口409相连通。燃烧器502中以天然气、柴油或生物质燃料为燃烧材料,在助燃风机503的促进作用下,热风炉501内易产生温度约为500-600℃的高温烟气,进而为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的热交换提供高温热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6为滚筒冷却机。脱附室出料口410排入至冷却装置6中净化土壤在冷却装置6的冷却作用下能够冷却至40℃,进而由提升机21提升至土壤料仓22中。存储在土壤料仓22中的运输至摊料区104进行晾晒,并晾晒至30℃左右。对净化处理后的土壤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后运送至储料区105进行存储,并填回原场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烟气净化子系统02按照烟气的流向包括脱附烟气引风机7、除尘装置8、降温装置9以及排气筒1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脱附烟气引风机7为负压风机,且脱附烟气引风机7与间接热脱附装置4相连通,因而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的脱附烟气出口409排出的脱附烟气进入脱附烟气引风机7中,即热脱附出的含有有机污染物的气体通过脱附烟气出口409进入脱附烟气引风机7中。脱附烟气引风机7与除尘装置8相连接,因而脱附烟气在脱附烟气引风机7的负压作用下被送入除尘装置8中进行除尘。
请参考附图4,附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4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8包括通过气流调节孔板801相连接的电除尘区802和袋式除尘区803。脱附烟气首先通过电除尘区802进行电除尘处理后再进入袋式除尘区803进行再次除尘处理。
具体的,电除尘区802内部设有烟气进口804、收尘极板805和放电极806。烟气进口804与脱附烟气引风机7相连通,且烟气进口804与收尘极板805相连通,因而脱附烟气通过脱附烟气引风机7、烟气进口804进入电除尘区802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烟气进口804呈喇叭状,且烟气进口804内设有气流分配板813,以实现脱附烟气气流的导通。烟气进口804的末端设有收尘极板805和放电极806,且放电极806设置在收尘极板805上。电除尘区802外部设有高压电源808和电除尘灰斗809。高压电源808与放电极806电连接,因而在高压电源808的作用下放电极806放电,进而脱附烟气中的粉尘在收尘极板805上沉积。沉积后的粉尘落入电除尘灰斗809中。进一步,为增强粉尘落入电除尘灰斗809的速度,收尘极板805的底部设有振动器807,由此,在振动器807的振动作用下,粉尘能够快速落入电除尘灰斗809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除尘区802能够将脱附烟气中的粉尘过滤掉90%左右,去除大部分粉尘后的脱附烟气经由气流调节孔板801进入袋式除尘区803。
袋式除尘区803的内部设有滤袋810,外部设有烟气室811和袋式除尘灰斗812。收尘极板805与滤袋810交错排列。进入袋式除尘区803的脱附烟气进入滤袋810中进行过滤,灰尘在滤袋810上沉积,进而由袋式除尘灰斗812排出;除尘后的净化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由烟气室811排入与烟气室811相连接的降温装置9中。
进一步,除尘装置8与冷却装置6相连接,即电除尘灰斗809和袋式除尘灰斗812均与冷却装置6相连接。脱附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因而脱附烟气中所含的粉尘也具有较高的温度。较高温度的粉尘通过电除尘灰斗809和袋式除尘灰斗812排入冷却装置6中冷却,以便于同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净化后的土壤一同回收利用。
请参考附图5,附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5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装置9包括相连通的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且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均分别连通废水净化子系统03。预降温塔91与除尘装置8相连通,冷凝降温塔93与排气筒10相连通,以实现高温净化气进入降温装置9以及降温后气体的排出。
具体的,预降温塔91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变压喷嘴9101、导流挡雾孔板9102、减压百叶9103、气体分配孔管9104以及预降温集水槽9105。预降温塔91外部设有预降温进水管9106、预降温出气管9107、预降温进气管9108和预降温排水管9109,且预降温进水管9106和预降温出气管9107均位于预降温进气管9108和预降温排水管9109的上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降温进气管9108与除尘装置8相连通,因而高温脱附烟气易通过预降温进气管9108从预降温塔91的底部进入预降温塔91中。进一步,气体分配孔管9104与预降温进气管9108相连通,因而高温脱附烟气通过气体分配孔管9104进入预降温塔91中。另外,预降温进水管9106与第一变压喷嘴9101相连通,因而冷却水易通过预降温进水管9106从预降温塔91的上方进入预降温塔91中,进而冷却水以喷雾的形式喷淋在导流挡雾孔板9102等部件上。当冷却水喷淋在导流挡雾孔板9102等部件上时,由于高温脱附烟气通过导流挡雾孔板9102上的板孔由下向上流动,因而高温脱附烟气和冷却水在导流挡雾孔板9102处接触,并发生热交换,以此使得高温脱附烟气的温度降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高温脱附烟气的温度能够由150℃降低到130℃。
降温后的脱附烟气通过预降温出气管9107排出至与该预降温出气管9107相连通的急冷喷淋塔92中,以使急冷喷淋塔92进一步降低脱附烟气的温度。发生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则进入到预降温集水槽9105中进行收集,进而通过预降温排水管9109排出。由于预降温排水管9109分别连通预降温集水槽9105和废水净化子系统03,因而预降温集水槽9105收集的废水通过预降温排水管9109排出至废水净化子系统03中进行废水处理。
请参考附图6,附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冷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6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冷喷淋塔92的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急冷出气口9201、除雾器9202、穿孔配水管9203、冷却水分配器9204、急冷填料9205、急冷填料板9206以及急冷集水槽9207,同时,急冷喷淋塔92外部设有急冷进水管9208、急冷进气管9209和急冷排水管9210,且急冷进气管9209和急冷排水管9210位于急冷进水管9208的下方。
具体的,急冷进水管9208与穿孔配水管9203相连通,因而冷却水通过急冷进水管9208进入急冷喷淋塔92后通过穿孔配水管9203喷淋在冷却水分配器9204,进而由上向下落至急冷填料9205以及急冷填料板9206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急冷填料板9206上设有板孔,进而冷水会进一步落至急冷集水槽9207中。急冷进气管9209分别与预降温塔91、急冷集水槽9207相连通,因而预降温塔91排出的处理后的脱附烟气通过急冷进气管9209进入急冷集水槽9207中,进而在急冷集水槽9207中实现脱附烟气的初步降温。脱附烟气进入急冷集水槽9207后,由下往上流动的过程中,与由上向下流动的冷却水发生热交换,完成第二次的降温与蒸发过程。热交换过程后的冷却水通过位于急冷喷淋塔92底部的急冷排水管9210排出。由于急冷排水管9210分别连通急冷集水槽9207和废水净化子系统03,因而急冷集水槽9207收集的废水通过急冷排水管9210排出至废水净化子系统03中进行废水处理。脱附烟气与冷却水在热交换过程中会产生水雾,该水雾在上浮的过程中会通过除雾器9202。除雾器9202能够阻止脱附烟气中含有有机废水的雾滴带出急冷喷淋塔92,仅能使得脱附烟气通过急冷出气口9201排出。由于急冷出气口9201与冷凝降温塔93相连通,因而急冷喷淋塔92降温处理后的脱附烟气通过急冷出气口9201排出至冷凝降温塔93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急冷喷淋塔92能够将脱附烟气的温度由130℃降低到100℃左右。
请参考附图7,附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降温塔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7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降温塔93的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冷凝出气口9301、收水器9302、第二变压喷嘴9303、过滤网9304、换热器9305、冷凝填料9306、冷凝填料板9307和冷凝集水槽9308,同时,冷凝降温塔93的外部设有冷凝进水管9309、冷凝进气管9310和冷凝排水管9311,且冷凝进气管9310和冷凝排水管9311位于冷凝进水管9309的下方。
具体的,冷凝填料9306为空间立体网状填料,其填充材质为乙丙共聚。冷凝填料板9307上设有板孔,以便于冷却水穿过冷凝填料板9307。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冷凝进水管9309与第二变压喷嘴9303相连通,因而冷却水能够通过冷凝进水管9309进入冷凝降温塔93内部,进而通过第二变压喷嘴9303以喷雾的形式喷淋在过滤网9304、换热器9305等部件上,实现由上向下的流动。冷凝进气管9310分别与急冷喷淋塔92、冷凝集水槽9308相连通,因而急冷喷淋塔92处理后的脱附烟气通过冷凝进气管9310进入冷凝降温塔93底部的冷凝集水槽9308中,进而通过冷凝填料板9307、冷凝填料9306由下往上流动。在脱附烟气由下往上流动的过程中,与由上向下流动的冷却水发生热交换,完成第三次的降温与蒸发过程。脱附烟气还能够在换热器9305处发生热交换,进一步降低脱附烟气的温度。
热交换过程后的冷却水通过位于冷凝降温塔93底部的冷凝排水管9311排出。由于冷凝排水管9311分别连通冷凝集水槽9308和废水净化子系统03,因而冷凝集水槽9308收集的废水通过冷凝排水管9311排出至废水净化子系统03中进行废水处理。由于冷凝出气口9301与排气筒10相连接,因而热交换后的脱附烟气通过位于冷凝出气口9301排入到排气筒10中。排气筒10中设有栅板和吸附层,且吸附层敷设在栅板上。通过栅板和吸附层处理后的脱附烟气达到国家GB18484-2001标准后变空排放。
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对除尘装置8排入的高温脱附烟气进行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高温脱附烟气所携带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微生物在热交换过程中进入冷却水中,使得冷却水形成含有有机污染物以及微生物的废水。为便于废水的排放,需要对含有有机污染物以及微生物的废水进行再处理。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废水净化子系统03对废水进行再处理。
请参考附图8,附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废水净化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8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废水净化子系统03为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折流反应室11、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沉淀池13、过滤池14以及清水储存池15。厌氧折流反应室11和降温装置9相连接,因而降温装置9中的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热交换后所产生的废水均排入厌氧折流反应室11中,以便于通过废水净化子系统03对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处理。
具体的,厌氧折流反应室11包括进水调节槽1101和折流反应室1102。进水调节槽1101的侧壁上方分别设有调节槽进水管1103和调节槽出水孔1104,且调节槽进水管1103和调节槽出水孔1104分别设在进水调节槽110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降温装置9中的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热交换后所产生的废水通过调节槽进水管1103进入进水调节槽1101内。进水调节槽1101具有调节进入折流反应室1102的水量大小的作用,因而排入进水调节槽1101的废水在进水调节槽1101内积蓄后通过调节槽出水孔1104排出至折流反应室1102中。
折流反应室1102内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挡流板1105,上下间隔设置的挡流板1105沿水流方向形成串联形式的隔室,由此,废水中的微生物能够在隔室内实现产酸和产甲烷菌的分离,进而使得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繁衍。上下间隔设置的挡流板1105之间还设有弹性立体填料1106,该弹性立体填料1106的比表面积为250-300㎡/m³,成膜质量为50-100kg/m³。弹性立体填料1106能够增加隔室内微生物量,进而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折流反应室1102的侧壁上方设有厌氧折流出水孔1107,该厌氧折流出水孔1107连通折流反应室1102和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废水通过厌氧折流出水孔1107排入到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内部设有上下两层钢丝网1201和曝气管1202。曝气管1202贯穿至上下两层钢丝网1201中,并与设置于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外侧的曝气机1203相连接。曝气管1202与曝气机1203的设置能够为进入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的废水中的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溶解氧,进而更好的降解有机污染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钢丝网1201内填充聚氨酚填料1204,该聚氨酚填料1204具有孔隙率高、亲水性优良以及微生物负载量大的特点,因而聚氨酚填料1204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生长的环境,并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好氧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处理的效果。较为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聚氨酚填料1204的微生物负载量≥20g/L,比表面积为4.0×103㎡/m³,窑积负荷为36kgBOD/m³.d,填料率为40%。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的侧壁底部设有反应室出水孔1205,经过微生物降解后的废水通过反应室出水孔1205排出至沉淀池13中,以便于沉淀池13对废水进一步处理。
沉淀池13的内部设有放置于支架上的斜管1301,沉淀池13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302,且沉淀池13的侧壁顶部设有沉淀池出水孔1303。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通过反应室出水孔1205排出至沉淀池13中,废水在沉淀池13内积蓄。当沉淀池13内的废水量达到一定斜管1301处时,在斜管1301的过滤作用下,废水发生泥水分离,产生污泥和上清水。污泥通过沉淀池13底部的排泥管1302排出,上清水通过沉淀池出水孔1303排入过滤池14中进行过滤处理。较为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斜管1301的倾斜率为60°。
过滤池14内部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滤板组合件1401、承托层1402以及滤料层1403,且滤板组合件1401的滤头部分位于承托层1402中。废水通过沉淀池出水孔1303进入过滤池14后,沿过滤池14的池壁滑落到过滤池14的底部,进而在过滤池14中积蓄。废水在过滤池14中积蓄的过程中,废水的水位逐渐上移,在此过程中,废水依次和滤板组合件1401、承托层1402以及滤料层1403相接触,实现对废水中悬浮物的过滤。过滤后的清水通过设置于过滤池14侧壁上的过滤池出水口1404排出至清水储存池15中。较为优选地,滤板组合件1401中的滤头为短柄滤头,其长度为70mm,相邻两个短柄滤头之间的间距为80mm。承托层1402为石英砂,粒径为4-8mm,铺设厚度为200mm。滤料层1403为陶粒滤料,粒径为2-4mm,铺设厚度为900mm。
若排入至清水储存池15中的清水达到国家《GB8978-1996》标准,则清水通过管道分别流通至与清水储存池15相连通的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中,以便于为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的热交换提供冷却水。若排入至清水储存池15中的清水未达到国家《GB8978-1996》标准,则清水通过回流管回流至与清水储存池15相连通的厌氧折流反应室11中再次进行处理,直至排至清水储存池15中的清水达到国家《GB8978-1996》标准。
请参考附图9,附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气净化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9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气净化子系统0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布袋除尘器16、吸附器17以及尾气排气装置18,且布袋除尘器16与密闭大棚1相连通,以此,密闭大棚1排出的尾气通过尾气净化子系统04进行处理。
具体的,布袋除尘器16为变压脉冲清灰式除尘器,其内部设有相接触的柱状滤袋1601和集尘斗1602,且柱状滤袋1601位于集尘斗1602的上方。布袋除尘器16的侧壁上设有尾气进口1603,且该尾气进口1603位于柱状滤袋1601的底部位置,以便于尾气从尾气进口1603进入布袋除尘器16后直接进入柱状滤袋1601中。尾气中的大颗粒粉尘在布袋除尘器16中得到初步过滤,粉尘进入集尘斗1602中,进而由位于集尘斗1602上的集尘斗出口1604排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布袋除尘器16与污染料仓2相连通,由此,通过集尘斗出口1604排出的粉尘输送至污染料仓2中进行再处理。柱状滤袋1601的顶部设有集气室1605,该集气室1605上设有集气室出管1606。过滤后的尾气上升至集气室1605中,进而由集气室出管1606排出至吸附器17中进行吸附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吸附器17水平设置,且其一端通过集气室出管1606连通布袋除尘器16,另一端通过吸附器出口1701连通尾气排气装置18。吸附器17的内部由集气室出管1606向吸附器出口1701方向依次设有进气柜1702、过滤室1703、吸附室1704和贮气柜1705,且贮气柜1705上设置吸附器出口1701。过滤室1703内填充聚酚纤维针刺毡覆膜滤料,该滤料的单位面积质量为600g/㎡,厚度2.5mm。吸附室1704内填充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00㎡/g,微孔范围为0.5-1.4mm。除尘后的尾气依次经过进气柜1702、过滤室1703和吸附室1704,通过过滤室1703内的聚酚纤维针刺毡覆膜滤料以及吸附室1704内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对尾气进行过滤和吸附,实现尾气的深度净化和处理。净化后的尾气进入贮气柜1705中,当达到国家《GB18484~2001》标准后,尾气由吸附器出口1701排出至尾气排气装置18中,进而由尾气排气装置18高空排放。
请参考附图10,附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由附图10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使用方法包括:
S01:将有机污染土壤运送至土壤净化子系统,以使所述土壤净化子系统中的密闭大棚、污染料仓、传送装置、间接热脱附装置、燃烧装置和冷却装置对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净化处理,产生尾气、脱附烟气以及净化土壤。
通过挖掘机19将受到含氯有机物、半挥发有机物、石油烃类、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以及农药污染的土壤挖掘、清理,并通过运输汽车20将其运送至密闭大棚1中,以通过密闭大棚1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粉碎处理。密闭大棚1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粉碎处理的过程中产生尾气,该尾气排入尾气净化子系统04中。
密闭大棚1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粉碎处后,通过污染土壤皮带输送机4传输至污染料仓2进行集中存储。储存后的有机物污染土壤通过传送装置3传送至间接热脱附装置4中。在通过传送装置3传送至间接热脱附装置4的过程中,通过除铁器303将有机物污染土壤中的铁去除。燃烧装置5能够为间接热脱附装置4提供热脱附的热量,以使的间接热脱附装置4通过上层热脱附室402和下层热脱附室403采用二段二层螺旋推进+梯度间接加热方式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实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有机物污染土壤在间接热脱附装置4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净化土壤排入冷却装置6中,以通过冷却装置6对净化土壤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装置6将净化土壤冷却至40℃后由提升机21提升至土壤料仓22中,最终运送至原场地。有机物污染土壤在间接热脱附装置4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脱附烟气通过脱附烟气出口409进入烟气净化子系统02中进行净化,
S02:将所述脱附烟气排入至烟气净化子系统,以使所述烟气净化子系统中的脱附烟气引风机、除尘装置、降温装置以及排气筒对所述脱附烟气净化处理,产生净化气以及洗涤废水。
通过脱附烟气出口409和脱附烟气引风机7将脱附烟气排入至烟气净化子系统02的除尘装置8中。在除尘装置8中电除尘区802和袋式除尘区803的双重除尘作用下,脱附烟气中的粉尘被过滤。过滤后的脱附烟气通过降温装置9进行降温处理。脱附烟气在降温装置9中依次经过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三层次的降温,以通过热交换实现脱附烟气的降温。降温装置9产生的洗涤废水排入至废水净化子系统03中。降温后的脱附烟气通过排气筒10的脱附处理后再排放处理。
S03:将所述尾气排入至尾气净化子系统,以使所述尾气净化子系统对所述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密闭大棚1排入尾气净化子系统04中的尾气,经过尾气净化子系统04中布袋除尘器16和吸附器17的除尘处理后经由尾气排气装置18高空排放。
S04:将所述洗涤废水排入至废水净化子系统,以使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对所述洗涤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产生的清水排入至所述烟气净化子系统中。
降温装置9中的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对脱附烟气进行降温的过程中产生的洗涤废水排入至废水净化子系统03中,通过厌氧折流反应室11、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沉淀池13和过滤池14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合格后的清水排放至烟气净化子系统02的降温装置9中,进而为降温装置9中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的热交换提供冷却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中,密闭大棚1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粉碎处理,且粉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净化子系统04处理后排放,不污染环境。间接热脱附装置4采用二段二层螺旋推进+梯度间接加热方式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实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脱除到高温脱附烟气中,进而实现有机污染物土壤的净化。间接热脱附装置4进行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过程中产生高温土壤和高温脱附烟气,该高温土壤经过冷却装置6冷却处理后运输至原场地填埋,高温脱附烟气通过烟气净化子系统02进行净化、降温处理并达到国家标准后再排放。烟气净化子系统02对高温脱附烟气进行净化、降温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有机污染物的洗涤废水。该洗涤废水通过废水净化子系统03进行净化处理,以脱除洗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除有机污染物后产生的清水排放至烟气净化子系统02的降温装置9中,进而为降温装置9中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的热交换提供冷却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能够节省给降温装置9提供的给水设备,节约设备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净化子系统(01)、烟气净化子系统(02)、废水净化子系统(03)以及尾气净化子系统(04);其中,
所述土壤净化子系统(01)按照污染土壤的流向包括密闭大棚(1)、污染料仓(2)、传送装置(3)、间接热脱附装置(4)、燃烧装置(5)和冷却装置(6);所述密闭大棚(1)与所述尾气净化子系统(04)相连通;
所述烟气净化子系统(02)按照烟气的流向包括脱附烟气引风机(7)、除尘装置(8)、降温装置(9)以及排气筒(10);所述脱附烟气引风机(7)与所述间接热脱附装置(4)相连通;所述除尘装置(8)与所述冷却装置(6)相连接;所述降温装置(9)与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0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热脱附装置(4)包括通过脱附室连接腔(401)相连通的上层热脱附室(402)和下层热脱附室(403);
所述上层热脱附室(402)内设有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所述下层热脱附室(403)内设有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所述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和所述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通过物料连接腔(406)相连通;
所述第一螺旋推进器套装(404)的一端设有脱附室进料口(407)和回流烟气出口(408),另一端设有脱附烟气出口(409);所述脱附室进料口(407)与所述传送装置(3)相连接,所述回流烟气出口(408)与所述燃烧装置(5)相连通;所述脱附烟气出口(409)与所述脱附烟气引风机(7)相连通;
所述第二螺旋推进器套装(405)的一端设有脱附室出料口(410)和热风进口(411),所述热风进口(411)与所述燃烧装置(5)相连通;所述脱附室出料口(410)与所述冷却装置(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8)包括通过气流调节孔板(801)相连接的电除尘区(802)和袋式除尘区(803);
所述电除尘区(802)内部设有烟气进口(804)、收尘极板(805)和放电极(806),所述烟气进口(804)与所述收尘极板(805)相连通,所述收尘极板(805)上设有放电极(806),所述收尘极板(805)位于振动器(807)上;
所述电除尘区(802)外部设有高压电源(808)和电除尘灰斗(809),所述高压电源(808)与所述放电极(806)电连接,所述电除尘灰斗(809)与所述冷却装置(6)相连接;
所述袋式除尘区(803)的内部设有滤袋(810),外部设有烟气室(811)和袋式除尘灰斗(812),所述烟气室(811)与所述降温装置(9)相连接,所述袋式除尘灰斗(812)与所述冷却装置(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9)包括相连通的预降温塔(91)、急冷喷淋塔(92)以及冷凝降温塔(93),且所述预降温塔(91)、所述急冷喷淋塔(92)以及所述冷凝降温塔(93)均分别连通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03);
所述预降温塔(91)与所述除尘装置(8)相连通,所述冷凝降温塔(93)与所述排气筒(1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降温塔(91)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变压喷嘴(9101)、导流挡雾孔板(9102)、减压百叶(9103)、气体分配孔管(9104)以及预降温集水槽(9105);
所述预降温塔(91)外部设有预降温进水管(9106)、预降温出气管(9107)、预降温进气管(9108)和预降温排水管(9109);所述预降温进水管(9106)和所述预降温出气管(9107)均位于所述预降温进气管(9108)和所述预降温排水管(9109)的上方;
所述预降温进水管(9106)与所述第一变压喷嘴(9101)相连通,所述预降温进气管(9108)与所述除尘装置(8)相连通,所述预降温出气管(9107)与所述急冷喷淋塔(92)相连通,所述预降温排水管(9109)分别连通所述预降温集水槽(9105)、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急冷喷淋塔(92)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急冷出气口(9201)、除雾器(9202)、穿孔配水管(9203)、冷却水分配器(9204)、急冷填料(9205)、急冷填料板(9206)以及急冷集水槽(9207);
所述急冷喷淋塔(92)外部设有急冷进水管(9208)、急冷进气管(9209)和急冷排水管(9210),所述急冷进气管(9209)和所述急冷排水管(9210)位于所述急冷进水管(9208)的下方;
所述急冷出气口(9201)与所述冷凝降温塔(93)相连通,所述急冷进水管(9208)与所述穿孔配水管(9203)相连通,所述急冷进气管(9209)分别与所述预降温塔(91)、所述急冷集水槽(9207)相连通,所述急冷排水管(9210)分别连通所述急冷集水槽(9207)、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0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降温塔(93)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冷凝出气口(9301)、收水器(9302)、第二变压喷嘴(9303)、过滤网(9304)、换热器(9305)、冷凝填料(9306)、冷凝填料板(9307)和冷凝集水槽(9308);
所述冷凝降温塔(93)外部设有冷凝进水管(9309)、冷凝进气管(9310)和冷凝排水管(9311),所述冷凝进气管(9310)和所述冷凝排水管(9311)位于所述冷凝进水管(9309)的下方;
所述冷凝出气口(9301)与所述排气筒(10)相连接,所述冷凝进水管(9309)与所述第二变压喷嘴(9303)相连通,所述冷凝进气管(9310)分别与所述急冷喷淋塔(92)、所述冷凝集水槽(9308)相连通,所述冷凝排水管(9311)分别连通所述冷凝集水槽(9308)、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净化子系统(03)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折流反应室(11)、微生物好氧反应室(12)、沉淀池(13)、过滤池(14)以及清水储存池(15);所述厌氧折流反应室(11)和所述清水储存池(15)分别与所述降温装置(9)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净化子系统(0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布袋除尘器(16)、吸附器(17)以及尾气排气装置(18),所述布袋除尘器(16)与所述密闭大棚(1)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17)的一端设有吸附器出口(1701),且所述吸附器出口(1701)连通所述尾气排气装置(18);由所述布袋除尘器(16)向所述尾气排气装置(18)方向,所述吸附器(17)的内部依次设有进气柜(1702)、过滤室(1703)、吸附室(1704)和贮气柜(1705),且所述进气柜(1702)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16),所述贮气柜(1705)的侧壁上设置所述吸附器出口(1701)。
CN201921734402.9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Active CN210876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4402.9U CN210876742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4402.9U CN210876742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76742U true CN210876742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4402.9U Active CN210876742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76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5072A (zh)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及方法
US4165289A (en) System 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 products
CN102327888B (zh) 一种零污染零排放无害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处理方法
CN101274331B (zh)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CN202283543U (zh)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回收处理系统
TW200918192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waste treatment
CN205926587U (zh) 一种高效热脱附修复含汞污染处理系统
CN106904801A (zh) 一种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及工艺
CN108105790B (zh) 含油污泥阴燃处理装置
CN100571842C (zh) 一种鱼粉废气的治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50933B (zh) 一种垃圾热解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315743C (zh) 一体化厌氧-湿地废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CN207153435U (zh) 集装箱式难降解有机废气等离子和生物组合法处理装置
CN108545902A (zh) 一种厕所废弃物现场净化达标处理方法
CN201644488U (zh) 城市垃圾氧化碳化无烟处理设备
CN102794104A (zh) 一种自动更换添加滤料的生物除臭滤塔及生物除臭方法
TW201336790A (zh) 一種污泥絕量化的污水處理系統設備及污水回用的方法
CN106237836A (zh) 一种污泥干化机的尾气处理和排放机构
CN210001653U (zh) 一种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0876742U (zh) 一种净化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CN202146898U (zh)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处理设备
CN102218442B (zh)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689615A (zh)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后的废水处理方法
CN111530899A (zh) 集成式生活垃圾多功能处理设备
CN108211626A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后尾气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