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72238U -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72238U
CN210872238U CN201921319263.3U CN201921319263U CN210872238U CN 210872238 U CN210872238 U CN 210872238U CN 201921319263 U CN201921319263 U CN 201921319263U CN 210872238 U CN210872238 U CN 210872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al
anchoring
head
layer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92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192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72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72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72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包括网带,网带的一端连接有锚定头,锚定头螺纹连接有若干螺杆,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同时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的锚定机构,螺杆远离锚定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卡合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对人体面部五层组织进行锚定的网状定格装置,使得人体面部能提到整体提拉,提升面部提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面部提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背景技术
老化面部的精确年轻化不仅取决于对每位患者的畸形进行正确的术前分析,还取决于对用于充分处理各相关解剖因素的技术进行正确选择。目前,面部整容手术领域已确立了多种手术方法,每种手术方法可解决特定问题。例如,化学剥脱术、BotoxTM和填充剂注射可改善皮肤的结构。微创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方法,例如包括额头-前额提紧术、面中部提紧术和颈部提紧术在内的面部提紧术可解决皮肤过多的问题。上述技术是所知道的用于对受软组织下垂(眼睑或其他组织下垂)影响的患者的面部进行整形和修整的手术方法。
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483476.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皮肤及软组织提拉带和提拉装置,所述提拉带为带有双面双向倒刺或双面多向倒刺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在面部除皱手术皮肤剥离后直接应用;也可置于提拉套内,所述提拉套的顶部具有钝性挡沿,所述提拉带从提拉套的尾部伸入,到达提拉套的顶部后被钝性挡沿遮挡从而反向折弯,通过一固定套固定在提拉套的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提拉带的双面倒刺,提升了提升带在皮肤和软组织之间的锚定效果,同时,带状形式也提升了应用时的可用拉力,并且受力均匀,提升效果更为自然,提拉带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成分,可刺激皮下胶原增生,增强提升效果;提拉套钝性分离,为提拉带提供了一个伸入隧道,可以有效保护皮下软组织。
但是,上述面部提拉装置无法对面部的五层组织同时进行锚定和提拉,使得面部提拉效果较差。每个人的面部情况不一,常规的提拉装置无法根据每个人的面部五层厚度进行结构调整,使得锚定面部组织时,锚定机构无法准确伸入人体面部的五层组织内。现有的面部提拉装置无法准确触及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导致面部提拉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人体面部五层组织进行锚定、提拉以提升面部提拉效果的网状定格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包括网带,网带的一端连接有锚定头,锚定头螺纹连接有若干螺杆,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同时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的锚定机构,螺杆远离锚定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卡合槽。
优选地,所述卡合槽与螺杆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敞口槽。
优选地,所述锚定头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固定锚定机构时锁紧杆的一端压紧在锚定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锚定机构包括锚定针,锚定针上设置有尖头,锚定针远离尖头的一端与螺杆固定。
优选地,所述锚定机构包括锚定针,锚定针上设置有尖头,锚定针远离尖头的一端固定有圆头,圆头外套设有套头,套头的另一端与螺杆固定。
优选地,所述套头包括环形套,环形套的一端与螺杆固定,环形套的另一端固定有封板,圆头套设于环形套和封板围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网带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锁连脸部组织的接合刺。
优选地,所述网带由促进组织向内生长的网片材料制成,网片材料由聚乙交酯己内酮单丝和聚丙烯单丝制成,锚定头表面设置有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由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合成可吸收材料和聚对二氧环己酮纱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进行面部提拉手术的过程中,在患者颞部区域的发际线内做刺切创口,并且将本实用新型从颞部区域施加至面颊最高处来捕获颧脂肪垫。释放锚定头后,在网带和锚定头的拉力下,面部皮肤回抽而处于轻微的张力之下,锚定头将五层组织锁连并提拉。螺杆远离锚定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槽,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前可用螺丝刀旋拧螺杆,螺杆相对于锚定头移动,则锚定机构相对于锚定头伸出的长度得以调整。根据患者面部五层组织的厚度,将锚定机构的伸出长度进行精确调整,保证面部五层组织能被整体提拉,提高面部提拉效果。
2.由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尺寸较小,卡合槽的尺寸相应较小。增加敞口槽后,螺丝刀能更容易插入到卡合槽内并内螺杆进行旋拧,方便螺丝刀与卡合槽卡合,操作方便。
3.当锚定机构的伸出长度调整到位后,旋拧锁紧杆,使锁紧杆的端部压紧在锚定机构上,则锚定机构进一步被锁死,避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锚定机构自行转动的情况,提高了锚定机构使用时的稳定性。锁紧杆将锚定机构压紧后,可将锁紧杆与锚定头焊死,进一步提高锚定机构的稳定性。
4.螺杆在锚定头内螺旋移动时,锚定针相对于锚定头的伸出长度得到调整,保证锚定针的伸出长度与患者面部五层组织厚度相适应,相应提高面部提拉效果。锚定针的尖头能更方便刺穿面部五层组织,保证锚定针的尖头能触及面部五层组织的最里层,即锚定针准确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
5.旋拧螺杆时,套头随螺杆移动并转动。由于圆头套设于套头内,则圆头不会随套头转动而只是直线移动。因此,与圆头固定连接的锚定针也不会随螺杆转动而只直线移动,防止锚定针与锚定头卡死的情况,保证调整锚定针伸出长度时的操作更加顺畅。
6.在连接锚定机构与螺杆时,先将圆头插入环形套内,再用封板将圆头进行封盖,最后将封板与环形套固定连接即可。封板可为两个半圆弧形板,两个半圆弧形板能卡合到圆头的小径部分,在将两块半圆弧形板进行固定,保证封板能准确套设到圆头的小径部分。
7.网带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锁连脸部组织的接合刺,则使用时接合刺能与面部组织接合,使得面部得到整体提拉,提高提拉效果,保证提拉后人体面部更加自然。
8.选择促进组织向内生长的网片材料制成网带,网片材料由聚乙交酯己内酮单丝和聚丙烯单丝制成,网带能满足外科医生进行正确放置的初始触觉反馈的要求,以及组织向内生长后所需的柔软性要求。锚定头表面设置有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由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合成可吸收材料和聚对二氧环己酮纱线制成,保证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能与面部组织良好接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获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锚定机构不含圆头和套头时本实用新型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锚定机构含有圆头和套头时本实用新型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锚定头与螺丝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网带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网带;2-锚定头;3-螺杆;4-锚定机构;5-锁紧杆;11-接合刺;21-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31-卡合槽;32-敞口槽;41-锚定针;42-圆头;43-套头;431-环形套;432-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网带1,网带1的一端连接有锚定头2,锚定头2螺纹连接有若干螺杆3,螺杆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同时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的锚定机构4,螺杆3远离锚定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卡合槽31。
在进行面部提拉手术的过程中,在患者颞部区域的发际线内做刺切创口,并且将本实用新型从颞部区域施加至面颊最高处来捕获颧脂肪垫。释放锚定头2后,在网带1和锚定头2的拉力下,面部皮肤回抽而处于轻微的张力之下,锚定头2将五层组织锁连并提拉。螺杆3远离锚定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槽3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前可用螺丝刀旋拧螺杆3,螺杆3相对于锚定头2移动,则锚定机构4相对于锚定头2伸出的长度得以调整。根据患者面部五层组织的厚度,将锚定机构4的伸出长度进行精确调整,保证面部五层组织能被整体提拉,提高面部提拉效果。
所述锚定机构4包括锚定针41,锚定针41上设置有尖头,锚定针41远离尖头的一端与螺杆3固定。螺杆3在锚定头2内螺旋移动时,锚定针41相对于锚定头2的伸出长度得到调整,保证锚定针41的伸出长度与患者面部五层组织厚度相适应,相应提高面部提拉效果。锚定针41的尖头能更方便刺穿面部五层组织,保证锚定针41的尖头能触及面部五层组织的最里层,即锚定针41准确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
如图5所示,所述卡合槽31与螺杆3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敞口槽32。由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尺寸较小,卡合槽32的尺寸相应较小。增加敞口槽32后,螺丝刀能更容易插入到卡合槽32内并内螺杆3进行旋拧,方便螺丝刀与卡合槽31卡合,操作方便。
更进一步,所述锚定头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5,固定锚定机构4时锁紧杆5的一端压紧在锚定针41上。当锚定针41的伸出长度调整到位后,旋拧锁紧杆5,使锁紧杆5的端部压紧在锚定针41上,则锚定针41进一步被锁死,避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锚定针41自行转动的情况,提高了锚定针41使用时的稳定性。锁紧杆5将锚定针41压紧后,可将锁紧杆5与锚定头2焊死,进一步提高锚定针41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网带1,网带1的一端连接有锚定头2,锚定头2螺纹连接有若干螺杆3,螺杆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同时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的锚定机构4,螺杆3远离锚定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卡合槽31。
在进行面部提拉手术的过程中,在患者颞部区域的发际线内做刺切创口,并且将本实用新型从颞部区域施加至面颊最高处来捕获颧脂肪垫。释放锚定头2后,在网带1和锚定头2的拉力下,面部皮肤回抽而处于轻微的张力之下,锚定头2将五层组织锁连并提拉。螺杆3远离锚定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槽3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前可用螺丝刀旋拧螺杆3,螺杆3相对于锚定头2移动,则锚定机构4相对于锚定头2伸出的长度得以调整。根据患者面部五层组织的厚度,将锚定机构4的伸出长度进行精确调整,保证面部五层组织能被整体提拉,提高面部提拉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锚定机构4包括锚定针41,锚定针41上设置有尖头,锚定针41远离尖头的一端固定有圆头42,圆头42外套设有套头43,套头43的另一端与螺杆3固定。所述套头43包括环形套431,环形套431的一端与螺杆3固定,环形套431的另一端固定有封板432,圆头42套设于环形套431和封板432围成的空间内。
旋拧螺杆3时,套头43随螺杆3移动并转动。由于圆头42套设于套头43内,则圆头42不会随套头3转动而只是直线移动。因此,与圆头42固定连接的锚定针41也不会随螺杆3转动而只直线移动,防止锚定针41与锚定头2卡死的情况,保证调整锚定针41伸出长度时的操作更加顺畅。在连接锚定机构4与螺杆3时,先将圆头42插入环形套431内,再用封板432将圆头42进行封盖,最后将封板432与环形套431固定连接即可。封板432可为两个半圆弧形板,两个半圆弧形板能卡合到圆头42的小径部分,在将两块半圆弧形板进行固定,保证封板432能准确套设到圆头42的小径部分。
如图5所示,所述卡合槽31与螺杆3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敞口槽32。由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尺寸较小,卡合槽32的尺寸相应较小。增加敞口槽32后,螺丝刀能更容易插入到卡合槽32内并内螺杆3进行旋拧,方便螺丝刀与卡合槽31卡合,操作方便。
更进一步,所述锚定头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5,固定锚定机构4时锁紧杆5的一端压紧在锚定针41上。当锚定针41的伸出长度调整到位后,旋拧锁紧杆5,使锁紧杆5的端部压紧在锚定针41上,则锚定针41进一步被锁死,避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锚定针41自行转动的情况,提高了锚定针41使用时的稳定性。锁紧杆5将锚定针41压紧后,可将锁紧杆5与锚定头2焊死,进一步提高锚定针41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网带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锁连脸部组织的接合刺11。网带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锁连脸部组织的接合刺11,则使用时接合刺11能与面部组织接合,使得面部得到整体提拉,提高提拉效果,保证提拉后人体面部更加自然。
更进一步,所述网带1由促进组织向内生长的网片材料制成,网片材料由聚乙交酯己内酮单丝和聚丙烯单丝制成,选择促进组织向内生长的网片材料制成网带,网片材料由聚乙交酯己内酮单丝和聚丙烯单丝制成,网带能满足外科医生进行正确放置的初始触觉反馈的要求,以及组织向内生长后所需的柔软性要求。锚定头2表面设置有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21,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21由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合成可吸收材料和聚对二氧环己酮纱线制成,保证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21能与面部组织良好接合。
工作原理:
在进行面部提拉手术之前,用螺丝刀穿过螺杆3的敞口槽32再卡合到卡合槽31内,旋拧螺丝刀,以调整螺杆3的位置。螺杆3移动后,锚定针41伸出锚定头2的长度得以调整,使之适应于人体面部五层组织的厚度。其中人体面部五层组织为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旋拧锁紧杆5,将锚定针41进行锁紧,将锁紧杆5与锚定头2进行焊接,进一步提高锚定针4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进行面部提拉手术的过程中,在患者颞部区域的发际线内做刺切创口,并且将本实用新型从颞部区域施加至面颊最高处来捕获颧脂肪垫。锚定头2捕获面颊下部组织,保证面部组织能得到整体提拉。释放锚定头2后,在网带1和锚定头2的拉力下,面部皮肤回抽而处于轻微的张力之下,锚定头2将五层组织锁连并提拉。
网带1上设置的若干接合刺11可锁连脸部组织,接合刺11与面部组织接合,使得面部得到整体提拉,提高提拉效果,保证提拉后人体面部更加自然。锚定头2表面设置的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21与面部组织良好接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带(1),网带(1)的一端连接有锚定头(2),锚定头(2)螺纹连接有若干螺杆(3),螺杆(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同时刺穿面部表皮层、透明质酸储水层、脂肪层、SMAS筋膜层、骨膜层的锚定机构(4),螺杆(3)远离锚定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卡合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槽(31)与螺杆(3)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敞口槽(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头(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5),固定锚定机构(4)时锁紧杆(5)的一端压紧在锚定机构(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机构(4)包括锚定针(41),锚定针(41)上设置有尖头,锚定针(41)远离尖头的一端与螺杆(3)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机构(4)包括锚定针(41),锚定针(41)上设置有尖头,锚定针(41)远离尖头的一端固定有圆头(42),圆头(42)外套设有套头(43),套头(43)的另一端与螺杆(3)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43)包括环形套(431),环形套(431)的一端与螺杆(3)固定,环形套(431)的另一端固定有封板(432),圆头(42)套设于环形套(431)和封板(432)围成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锁连脸部组织的接合刺(11)。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1)由促进组织向内生长的网片材料制成,网片材料由聚乙交酯己内酮单丝和聚丙烯单丝制成,锚定头(2)表面设置有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21),组织接合绒头织物层(21)由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合成可吸收材料和聚对二氧环己酮纱线制成。
CN201921319263.3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Active CN210872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9263.3U CN210872238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9263.3U CN210872238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72238U true CN210872238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9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9263.3U Active CN210872238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72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73804C2 (ru) Имплантат для подтяжки ткани
US10448963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pair
KR101241955B1 (ko) 상처봉합, 조직밀착, 조직지지, 부유 및/또는 고정을 위한 봉합사
RU2746457C2 (ru) Самоудерживающиеся нити с регулируемой петлей
KR102114925B1 (ko) 성형 시술용 실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술도구
CN108209994A (zh) 皮肤病学治疗的方法和装置
DE102009020901A1 (de) Beschichteter Faden mit Verankerungsstrukturen zur Verankerung in biologischen Geweben
EP3915491A1 (en) Suture, suturing apparatu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20120109195A1 (en) Elastomeric thread having anchoring structures for anchoring in biological tissues
CN110123485B (zh) 一种单向提拉埋植线、提拉装置及使用其的整形方法
RU246584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тяжки лица и шеи
CN210872238U (zh) 一种面部五层组织网状定格装置
US201901836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fting or restraining a body part
KR20160054803A (ko) 피부 주름 제거용 봉합사 삽입장치
WO2020211527A1 (zh) 一种缝合线、缝合装置及其应用
RU2500357C1 (ru) Способ подтяжки лица и шеи
CN210204982U (zh) 一种缝合线以及缝合装置
CN210582750U (zh) 一种缝合线以及缝合装置
EP1773208A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pair
US20120116448A1 (en) Length-control suture technique
RU2715096C1 (ru) Малоинвазивный одномоментный способ фиксации мягких тканей лица и шеи
JP2023542866A (ja) 滑らかではない輪郭を備えた湾曲縫合針
KR200491562Y1 (ko) 리프팅 실
JPH0947457A (ja) 埋没縫合用針および埋没縫合用補助具並びに埋没縫合手術法
CN215129198U (zh) 一种整形皮肤松驰持针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