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8109U -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8109U
CN210868109U CN201922397070.6U CN201922397070U CN210868109U CN 210868109 U CN210868109 U CN 210868109U CN 201922397070 U CN201922397070 U CN 201922397070U CN 210868109 U CN210868109 U CN 21086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buckle
accommodating spa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70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ed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e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ed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e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70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8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其特征在于:第一耳机主体(1)包括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组成第一容置空间(9),第二耳机主体(2)包括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组成第二容置空间(10),还包括手带扣(3),手带扣(3)包括卡扣(301)和卡锁(302),还包括挂脖器(15),挂脖器(15)上设有供导线(8)穿过的内置空间(15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机上设置手带扣和挂脖器,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佩戴舒适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骨传导耳机是声音直接经人体组织如骨骼、皮肤和肌肉,传导至耳蜗听觉神经,从而使人感知到声音,不用经过中耳鼓膜,因此不再需要将任何异物置于用户耳内,能够保持双耳开放,从而可以听见环境声音,因此在使用耳机过程中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更好的保证,但是在佩戴方面不舒适,以及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很容易丢失,所以如何佩戴更舒适以及方便存放越来越重要。如申请号CN201920480478.7所示的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后挂和两个耳挂组件,所述两个耳挂组件分别与所述后挂的两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组件包括连接部、支臂和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耳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耳壳体内的骨传导扬声器,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振动单元连接,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后挂可转动连接,所述耳挂组件能相对于所述后挂沿第一平面旋转。可选地,所述耳挂组件能沿所述第一平面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0°至90°。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支臂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耳挂组件与所述后挂的转动。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凸台和转动槽,所述转动凸台设置在所述支臂的一端,所述转动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转动凸台和所述转动槽采用咬合结构连接。可选地,所述骨传导耳机进一步包括饰环,所述饰环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可选地,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振动单元可旋转连接,所述振动单元能相对于所述支臂沿第二平面旋转。可选地,所述振动单元能沿所述第二平面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并且所述振动单元能够维持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30°至+30°。可选地,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振动面板,所述振动面板采用软硅胶材料制成。
上述专利虽然克服了现有硬性的立体结构骨传导耳机不方便收纳和携带,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但是在携带方面仍存有不足,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骨传导耳机不方便携带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和第二耳机主体,第一耳机主体包括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组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电池组件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电池组件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连接,第二耳机主体包括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组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电路组件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控制电路组件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连接,还包括手带扣,手带扣包括卡扣和卡锁,卡扣和卡锁连接,卡扣和卡锁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方便携带和使用,控制电路组件有音量控制,开关机,音频播放和蓝牙通讯等功能,电池组件为耳机提供电源,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
作为优选,第一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第一降噪海绵,第一降噪海绵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连接,第二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第二降噪海绵,第二降噪海绵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连接,降噪海绵有助于降低外界产生的噪音对耳机音质的影响。
作为优选,第一前壳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板,第一接触面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骨传导扬声器靠近第一接触面板一侧,通孔有助于声波的传递。
作为优选,第二前壳上设有第二接触面板,第二接触面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骨传导扬声器靠近第二接触面板一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线,导线与第一耳机主体和第二耳机主体连接,第一后壳上设有第一连接器,第二后壳上设有第二连接器,导线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器与电池组件连接,导线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器与控制电路组件连接,连接器保护导线与耳机连接的部位,同时有防水的作用。
作为优选,卡扣与第一后壳连接,卡锁与第二后壳连接,还包括挂脖器,挂脖器上设有供导线穿过的内置空间,内置空间可以将过长导线藏于挂脖器中,配合手带扣,使佩戴紧致,不会掉落,挂脖器采用软橡胶材料制成,不会损伤皮肤,佩戴舒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手带扣上的卡扣和卡锁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在不使用耳机的情况下,可以方便携带,挂脖器内设有内置空间,可以将过长导线藏于挂脖器中,配合手带扣,使佩戴紧致,不会掉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机上设置手带扣和挂脖器,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佩戴舒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降噪海绵和第二降噪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耳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耳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第一耳机主体、101—第一前壳、102—第一后壳、1021—第一连接器、2—第二耳机主体、201—第二前壳、202—第二后壳、2021—第二连接器、3—手带扣、301—卡扣、302—卡锁、4—电池组件、5—第一骨传导扬声器、6—控制电路组件、7—第二骨传导扬声器、8—导线、9—第一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1—第一接触面板、1101—第一通孔、12—第二接触面板、1201—第二通孔、13—第一降噪海绵、14—第二降噪海绵、15—挂脖器、1501—内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第一耳机主体1包括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组成第一容置空间9,第一容置空间9内设有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耳机主体2包括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组成第二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0内设有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还包括手带扣3,手带扣3包括卡扣301和卡锁302,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方便携带和使用,控制电路组件6有音量控制,开关机,音频播放和蓝牙通讯等功能,电池组件4为耳机提供电源,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
第一容置空间9内还设有第一降噪海绵13,第一降噪海绵13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容置空间10内还设有第二降噪海绵14,第二降噪海绵14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降噪海绵有助于降低外界产生的噪音对耳机音质的影响。
第一前壳101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板11,第一接触面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01,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靠近第一接触面板11一侧,通孔有助于声波的传递。
第二前壳201上设有第二接触面板12,第二接触面板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01,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靠近第二接触面板12一侧。
还包括导线8,导线8与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连接,第一后壳102上设有第一连接器1021,第二后壳202上设有第二连接器2021,导线8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器1021与电池组件4连接,导线8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器2021与控制电路组件6连接,连接器保护导线8与耳机连接的部位,同时有防水的作用。
卡扣301与第一后壳102连接,卡锁302与第二后壳202连接,还包括挂脖器15,挂脖器15上设有供导线8穿过的内置空间1501,内置空间1501可以将过长导线8藏于挂脖器15中,配合手带扣3,使佩戴紧致,不会掉落,挂脖器15采用软橡胶材料制成,不会损伤皮肤,佩戴舒适。
工作原理: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手带扣3上的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在不使用耳机的情况下,可以方便携带,挂脖器15内设有内置空间1501,可以将过长导线8藏于挂脖器15中,配合手带扣3,使佩戴紧致,不会掉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机上设置手带扣3和挂脖器15,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佩戴舒适的优点。
实施例2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第一耳机主体1包括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组成第一容置空间9,第一容置空间9内设有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耳机主体2包括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组成第二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0内设有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还包括手带扣3,手带扣3包括卡扣301和卡锁302,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方便携带和使用,控制电路组件6有音量控制,开关机,音频播放和蓝牙通讯等功能,电池组件4为耳机提供电源,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
实施例3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第一耳机主体1包括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组成第一容置空间9,第一容置空间9内设有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耳机主体2包括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组成第二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0内设有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还包括手带扣3,手带扣3包括卡扣301和卡锁302,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方便携带和使用,控制电路组件6有音量控制,开关机,音频播放和蓝牙通讯等功能,电池组件4为耳机提供电源,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
第一容置空间9内还设有第一降噪海绵13,第一降噪海绵13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容置空间10内还设有第二降噪海绵14,第二降噪海绵14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降噪海绵有助于降低外界产生的噪音对耳机音质的影响。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其特征在于:第一耳机主体(1)包括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组成第一容置空间(9),第一容置空间(9)内设有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电池组件(4)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耳机主体(2)包括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组成第二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0)内设有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控制电路组件(6)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还包括手带扣(3),手带扣(3)包括卡扣(301)和卡锁(302),卡扣(301)和卡锁(30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空间(9)内还设有第一降噪海绵(13),第一降噪海绵(13)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连接,第二容置空间(10)内还设有第二降噪海绵(14),第二降噪海绵(14)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前壳(101)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板(11),第一接触面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01),第一骨传导扬声器(5)靠近第一接触面板(11)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前壳(201)上设有第二接触面板(12),第二接触面板(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01),第二骨传导扬声器(7)靠近第二接触面板(12)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8),导线(8)与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连接,第一后壳(102)上设有第一连接器(1021),第二后壳(202)上设有第二连接器(2021),导线(8)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器(1021)与电池组件(4)连接,导线(8)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器(2021)与控制电路组件(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卡扣(301)与第一后壳(102)连接,卡锁(302)与第二后壳(202)连接,还包括挂脖器(15),挂脖器(15)上设有供导线(8)穿过的内置空间(1501)。
CN201922397070.6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Active CN210868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7070.6U CN210868109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7070.6U CN210868109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8109U true CN210868109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7070.6U Active CN210868109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8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5260Y (zh) 整合骨传导技术的眼镜
CN103916724B (zh) 一种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耳机
JP4118934B2 (ja) メガネ型通信装置
CA3038802A1 (en) Malleable earpiec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70058831A1 (en) Ear ring type two way wireless mini-ear piece
US10499138B2 (en) Electronic headphone
US20160100237A1 (en) Integrated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CN207968808U (zh) 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205902036U (zh) 蓝牙骨传导耳机
WO2017092166A1 (zh) 具有骨传导功能的智能眼镜
CN210868109U (zh)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CN205249451U (zh) 一种耳钉式蓝牙耳机
CN207968812U (zh) 可更换耳塞套的骨传导耳机
KR100689881B1 (ko) 리시버를 이용한 스테레오 무선 헤드셋
CN111935582B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塞装置、助听设备
CN211152163U (zh) 具有悬浮式头带的耳机
CN209526844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骨传导耳机
CN207968809U (zh) 耳塞可调节的骨传导耳机
CN207968813U (zh) 新型骨传导佩戴耳塞
CN208522955U (zh) 一种侧卧式耳机
CN207968811U (zh) 具有防掉结构的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208609160U (zh) 一种用于头戴设备的扬声器耳壳及一种头戴设备
KR101754032B1 (ko) 머리띠 타입 이어셋
CN218071736U (zh) 佩戴不入外耳的骨传导耳机和耳机组件
CN108243364A (zh) 新型骨传导佩戴耳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