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7320U -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7320U
CN210867320U CN201922208965.0U CN201922208965U CN210867320U CN 210867320 U CN210867320 U CN 210867320U CN 201922208965 U CN201922208965 U CN 201922208965U CN 210867320 U CN210867320 U CN 210867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module
magnetic pole
rotor
magnetic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89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艳双
夏静
高亚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89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7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7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7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磁极模块沿转子的轴向延伸,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磁极模块沿转子的轴向的横截面包括:形成安装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底表面,底表面与磁轭贴合固定;形成延伸部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以及顶表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沿远离磁轭的径向方向逐渐靠拢;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在磁极模块外侧的夹角在0~180度之间;和/或,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在磁极模块外侧的夹角在0~180度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磁极模块,将磁极模块的延伸部的两侧面外扩,提高了磁极模块靠近气隙侧的顶表面的面积,使得磁极模块与定子外圆的气隙更加均匀,降低了谐波影响,进而提高磁极模块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永磁发电机由于具有转矩密度高、发电效率高和不需要额外的励磁设备的特点,在风力发电机机组领域成为了主力技术机型。
永磁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以外转子电机为例,转子和定子同轴设置,且转子套在定子的外周。转子包括磁轭,以及沿多个周向间隔设置在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上的磁极模块。
永磁发电机中通过转子上的磁极模块向气隙(电机定转子之间的空隙)提供磁通,进一步利用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向外提供电能。磁极模块中与定子相对的表面的面积决定了磁通量的大小,而现有磁极模块为了方便安装和定位,一般设计成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状结构,这种结构在靠近气隙一侧的表面积逐渐变小,使得磁极模块的利用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用以解决现有磁极模块在靠近气隙一侧的表面积较小而导致磁极模块利用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极模块,所述磁极模块沿转子的轴向延伸,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
所述磁极模块沿所述转子的轴向的横截面包括:
形成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底表面,所述底表面与所述转子的磁轭贴合固定;形成所述延伸部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以及顶表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沿远离磁轭的径向方向逐渐靠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磁极模块外侧的夹角在0~180度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在所述磁极模块外侧的夹角在0~180度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或者直角;
或者,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磁极模块外侧的夹角、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在所述磁极模块外侧的夹角均为钝角。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和/或,所述延伸部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或倒梯形。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部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顶表面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底表面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顶表面为与所述磁轭相适应的弧形表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包括:磁轭、多个限位部件、以及多个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磁极模块;
多个所述限位部件均为沿转子轴向延伸的长条部件,并在所述磁轭的磁体安装面沿周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磁极模块;
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限位部件的侧面贴合以实现定位。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与所述磁体安装面的最大距离,均大于所述限位部件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磁极模块的长度相同,所述限位部件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倒梯形;
所述限位部件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磁体安装面的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压条,所述压条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磁体安装面连接;
或者,所述限位部件为所述磁轭在开设定位凹槽后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定位凹槽用于安装所述磁极模块以实现径向定位。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为发电机或电动机,包括定子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转子。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发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备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将磁极模块的延伸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外扩,提高了磁极模块靠近气隙侧的顶表面的面积,使得磁极模块与定子外圆的气隙更加均匀,降低了谐波影响,从而提高了磁极模块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增加磁钢向气隙提供的磁通,提高了电机的极弧系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部分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部分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磁极模块;
110-安装部;111-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113-底表面;
120-延伸部;121-第三侧面;122-第四侧面;123-顶表面;
200-压条;210-连接件;
300-磁轭;310-磁体安装面;
400-转子支架;
500-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极模块100,安装于转子内侧表面或者外侧表面。本申请中,关于部件的定向的“径向”指电机转动部件的直径方向;“周向”指电机转动部件的圆周方向;“轴向”指电机转动部件的轴线方向。本申请的磁极模块100,沿轴向延伸,在周向排布于转子内侧表面或者外侧表面。
具体地,磁极模块100沿转子的轴向延伸,包括:安装部110和延伸部120,安装部110与转子的磁轭300固定连接;即,将磁极模块100在径向上分成靠近磁轭300的安装部110和靠近气隙的延伸部12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申请中将磁极模块100在形状上分成两个部分,实际它们是由一个完整的磁体加工而成,是一体成型的两个部分。磁极模块100沿转子的轴向的横截面体现了磁极模块100的结构形式,其包括:形成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12以及底表面113,底表面113与转子的磁轭300贴合固定;形成延伸部120的第三侧面121、第四侧面122以及顶表面123;第一侧面111与第二侧面112沿远离磁轭300的径向方向逐渐靠拢,以方便插入相邻压条之间形成的安装槽;第一侧面111与第三侧面121在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α在0~180度之间;和/或,第二侧面112与第四侧面122在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β在0~180度之间;以增加靠近气隙的顶表面123的周向覆盖面积。
具体地,由于现有磁极模块100的沿轴向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两侧边表现为直线延伸的结构,即每条侧边的上下两个部分呈180度的平角,为了增大磁通量,可以通过增大磁极模块100与定子相对的表面面积来实现。本申请在现有磁极模块100的基础上,增大磁极模块100的靠近定子侧的延伸部120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从而增加磁极模块100在气隙侧的表面积。
其中,安装部110和延伸部120从形状上形成整个磁极模块100沿转子径向的两个部分,安装部110用于与转子的磁轭300固定安装,通过增加延伸部120靠近气隙一侧的表面积来增加磁通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将磁极模块100侧边上下两部分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α和β,可选地,第一侧面111与第三侧面121在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为α,第二侧面112与第四侧面122在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为β,当采用常规磁极模块时,夹角α和β均为180度,如图3中虚线所示。本申请中,将夹角α或者夹角β调整为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即可。当然,为了进一步增大磁通面积,可以同时将夹角α和夹角β调整为0~180度之间,但不包括0度和180度。
需要说明的是,磁极模块100沿转子的轴向的横截面上通过各线段延伸后形成对应的面。此外,当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分别与底表面113之间的角度无限接近0度时,且夹角α或者夹角β无限接近0度时,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存在可行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100,将磁极模块100的延伸部1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外扩,提高了磁极模块100靠近气隙侧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使得磁极模块100与定子外圆的气隙更加均匀,降低了谐波影响,从而提高了磁极模块100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增加磁钢向气隙提供的磁通,提高了电机的极弧系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磁极模块100的制作,夹角α或者夹角β的角度不易过小,以下提供两种可选的不同的角度限定方式对延伸部120的结构进行限定: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第一种角度限定方式为:第三侧面121与顶表面123之间的夹角、以及第四侧面122与顶表面123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或者直角。
具体地,当第三侧面121与顶表面123之间的角度和第四侧面122与顶表面123之间的角度均为直角或锐角时,至少能够保证延伸部120的第三侧面121和第四侧面122沿远离磁轭300的径向方向不会靠拢,这样相当于增大了顶表面123的面积,从而增加磁通量。
可选地,第二种角度限定方式为:第一侧面111与第三侧面121在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α、第二侧面112与第四侧面122在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β均为钝角。
具体地,通过将夹角α和夹角β设为钝角,相对于第一侧面111与第三侧面121、以及第二侧面112与第四侧面122为平角而言可以增加顶表面123的面积,从而增加磁通量。当然,这种限定方式对于夹角α和夹角β为直角或者锐角的情形能够更有利于成型制作,同时能够将顶表面123的宽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夹角α和夹角β设为钝角时,延伸部120的第三侧面121和第四侧面122也可能会存在沿远离磁轭300的径向方向靠拢的情形,但这种情形相对于现有的磁极模块100的轴向横截面为整个梯形而言同样提高了顶表面123的面积。
当然,对于夹角α和夹角β,可以设置为不同的角度,也可以设置为相同的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100,通过对延伸部120相关角度的限定,能够增加磁极模块100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从而增加磁通量;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磁极模块100的成型制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阅1和图2,可选地,安装部11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和/或,延伸部12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或倒梯形。
具体地,由于安装部110的底表面113需要与磁轭300贴合固定,为了便于限位部件的径向定位,安装部11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一般设计为梯形结构。而且,为了方便多个磁极模块100在转子内的安装和定位,安装部11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为等腰梯形。
由于延伸部120的顶表面123需要增大面积,因此延伸部12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倒梯形,相对于延伸部12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而言增大了顶表面123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大磁通量,提高磁极模块100的利用率。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延伸部1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安装部110的厚度。
具体地,为了磁极模块100的整体厚度,需要对延伸部120和安装部110的厚度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安装部110的厚度,相当于磁极模块100的整体厚度h3大于安装部110的厚度h2,小于等于2倍的安装部110的厚度h2,即:h2<h3≤2*h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100,通过对延伸部120与安装部110之间的厚度限定来控制磁极模块100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磁极模块100机械固定的可靠性,降低磁极模块100脱落的风险。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和图5,顶表面12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底表面113的宽度。
具体地,由于安装在转子的磁轭300上相邻的磁极模块100之间需要留出一定的间隙,以便磁极模块100安装后对转子内侧进行整体防护操作。本实施例中,将顶表面123的宽度控制在小于等于底表面113的宽度的范围内,使得相邻的两个磁极模块100的顶表面123之间的距离L2大于等于相邻的两个磁极模块100之间的底表面113之间的距离L1(相当于限位部件的底部宽度)。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件的底部是指限位部件靠近磁轭300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100,在增加顶表面123的宽度以增大磁通量的前提下,需要对延伸部120的顶表面123的宽度进行限制,防止顶表面123的宽度过大而导致相邻磁极模块100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有利于磁极模块100安装后进行整体防护操作。
可选地,如图4所示,顶表面123为与磁轭300相适应的弧形表面。
具体地,由于转子的半径较大,位于转子上的单个磁极模块100的底表面113和顶表面123可以近似看作是平面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大磁通面积,可以将顶表面123设计为与磁轭300相适应的弧形表面。
当为外转子时,磁极模块100的顶表面123为内凹面,磁极模块100的底表面113为与磁轭300贴合的外凸面;当为内转子时,磁极模块100的顶表面123为外凸面,磁极模块100的底表面113为与磁轭300贴合的内凹面。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顶表面123还可以是:在与磁轭300的弧度相适应的弧形表面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气隙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增大磁通面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5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子,包括:磁轭300、多个限位部件以及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磁极模块100;
多个限位部件均为沿转子的轴向延伸的长条部件,并在磁轭300的磁体安装面310沿周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限位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磁极模块100;
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分别与对应侧的限位部件的侧面贴合以实现定位。
具体地,磁轭300布置在转子支架400内侧(内转子)或者外侧(外转子),多个限位部件沿转子的轴向延伸,可在磁轭300的磁体安装面310上呈圆周阵列布置。相邻的两个限位部件之间安装一个磁极模块100,即对应的多个磁极模块100也可在磁轭300的磁体安装面310上呈圆周阵列布置,保证每个磁极模块100的尺寸一致,便于生产制作。其中,对于各磁极模块100的结构和尺寸要求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转子包括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磁极模块100,通过将磁极模块100的延伸部1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外扩,提高了磁极模块100靠近气隙侧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使得磁极模块100与定子外圆的气隙更加均匀,降低了谐波影响,从而提高了磁极模块100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增加磁钢向气隙提供的磁通,提高了电机的极弧系数。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5和图6,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以及第二侧面112与磁体安装面310的最大距离h2,均大于限位部件的厚度h1。
具体地,由于磁极模块100的延伸部120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需要外扩,为了便于磁极模块100的安装部110的安装,安装部110需要高于限位部件(相对于磁体安装面310),对于安装部110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作具体限定的前提下,保证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与磁极安装面的最大距离h2均大于限位部件的厚度h1即可。
可选地,限位部件与磁极模块100的长度相同,限位部件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倒梯形;
限位部件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于磁体安装面310的倾斜角度,分别与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以及第二侧面112的倾斜角度相同。
具体地,为了提高限位部件对磁极模块100的定位效果,将限位部件与磁极模块100的长度设为一致,而且限位部件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相当于转子的轴向)的截面为倒梯形,倒梯形截面的限位部件能够方便磁极模块100推入安装,而且能够对磁极模块100的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进行限位。
其中,假设截面为倒梯形的限位部件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且第五侧面用于与磁极模块100的第一侧面111贴合、第六侧面用于与磁极模块100的第二侧面112贴合,则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相对于磁体安装面310的角度需要分别与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12的倾斜角度相同,保证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能够与相邻的限位部件的侧面贴合、安装部110的第二侧面112能够与相邻的限位部件的侧面贴合。当然,对于安装部110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时,对应的限位部件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的倒梯形。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5至图8,限位部件为压条200,压条200通过连接件210与磁体安装面310连接。
具体地,对于磁极形式为径向表贴式或者切向表贴式的转子,限位部件具体采用压条200的方式对磁极模块100进行定位。其中,压条200可通过连接件210与磁轭300的磁体安装面310连接。
通过连接件210的方式固定压条200时,可在压条200和磁轭300的对应位置开设连接孔。连接孔可以是螺栓孔,连接件210采用螺栓紧固实现压条200的固定。可选地,连接孔还可以是销孔,销钉穿过压条200主体中的销孔后置入磁轭300上对应的销孔中,用于将压条200精确地定位在磁体安装面310。
可选地,限位部件为磁轭300在开设定位凹槽后形成的凸起结构,定位凹槽用于安装磁极模块100以实现径向定位。
具体地,对于磁极形式为径向内置式的转子,限位部件为磁轭300的一部分,在磁轭300表面开设用于定位磁极模块100的定位凹槽后,定位凹槽的两侧形成凸起结构。可选地,定位凹槽沿转子轴向的横截面为燕尾形,凸起结构沿转子轴向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电机为发电机或电动机,包括定子500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转子。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当中采用特殊结构的磁极模块100,通过将磁极模块100的延伸部1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外扩,提高了磁极模块100靠近气隙侧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使得磁极模块100与定子500外圆的气隙更加均匀,降低了谐波影响,从而提高了磁极模块100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增加磁钢向气隙提供的磁通,提高了电机的极弧系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发电机。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1、将磁极模块100的延伸部1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外扩,提高了磁极模块100靠近气隙侧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使得磁极模块100与定子500外圆的气隙更加均匀,降低了谐波影响,从而提高了磁极模块100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增加磁钢向气隙提供的磁通,提高了电机的极弧系数;
2、通过对延伸部120相关角度的限定,能够增加磁极模块100的顶表面123的面积,从而增加磁通量;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磁极模块100的成型制作;
3、通过对延伸部120与安装部110之间的厚度限定来控制磁极模块100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磁极模块100机械固定的可靠性,降低磁极模块100脱落的风险;
4、在增加顶表面123的宽度以增大磁通量的前提下,需要对延伸部120的顶表面123的宽度进行限制,防止顶表面123的宽度过大而导致相邻磁极模块100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有利于磁极模块100安装后进行整体防护操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及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磁极模块(100),所述磁极模块(100)沿转子的轴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110)和延伸部(120);
所述磁极模块(100)沿所述转子的轴向的横截面包括:形成所述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12)以及底表面(113),所述底表面(113)与所述转子的磁轭(300)贴合固定;形成所述延伸部(120)的第三侧面(121)、第四侧面(122)以及顶表面(123);
所述第一侧面(111)与所述第二侧面(112)沿远离磁轭(300)的径向方向逐渐靠拢;
所述第一侧面(111)与所述第三侧面(121)在所述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在0~180度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侧面(112)与所述第四侧面(122)在所述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在0~180度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121)与所述顶表面(123)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四侧面(122)与所述顶表面(123)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或者直角;
或者,所述第一侧面(111)与所述第三侧面(121)在所述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所述第二侧面(112)与所述第四侧面(122)在所述磁极模块(100)外侧的夹角均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极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和/或,所述延伸部(120)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或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极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部(110)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极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表面(12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底表面(113)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表面(123)为与所述磁轭(300)相适应的弧形表面。
7.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轭(300)、多个限位部件、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极模块(100);
多个所述限位部件均为沿转子轴向延伸的长条部件,并在所述磁轭(300)的磁体安装面沿周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磁极模块(100);
所述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限位部件的侧面贴合以实现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以及第二侧面(112)与所述磁体安装面的最大距离,均大于所述限位部件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磁极模块(100)的长度相同,所述限位部件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倒梯形;
所述限位部件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磁体安装面的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安装部(110)的第一侧面(111)、以及第二侧面(112)的倾斜角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压条(200),所述压条(200)通过连接件(210)与所述磁体安装面连接;
或者,所述限位部件为所述磁轭(300)在开设定位凹槽后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定位凹槽用于安装所述磁极模块(100)以实现径向定位。
11.一种电机,所述电机为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和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12.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电机。
CN201922208965.0U 2019-12-10 2019-12-10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10867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965.0U CN210867320U (zh) 2019-12-10 2019-12-10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965.0U CN210867320U (zh) 2019-12-10 2019-12-10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7320U true CN210867320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8965.0U Active CN210867320U (zh) 2019-12-10 2019-12-10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7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826A (zh) * 2020-12-18 2021-04-23 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风力发电机磁极单元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826A (zh) * 2020-12-18 2021-04-23 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风力发电机磁极单元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5537B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EP2645536B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CN110365180A (zh) 一种斜磁极式永磁同步电机
EP2645535A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CN210867320U (zh) 磁极模块、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4242504A (zh) 一种同步磁阻电机转子
CN206274625U (zh) 一种低噪高效混合励磁式爪极及转子总成
CN105048677A (zh) 一种磁钢组件式结构的直驱永磁转子
CN215911961U (zh) 一种低谐波轴向磁通电机转子及电机
CN210577998U (zh) 磁钢、转子组件和轴向磁场电机
CN11075268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定子冲片、定子及电机
CN211239484U (zh) 永磁转子及电机
CN20980551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冲片
CN112953043A (zh) 一种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及中心盘轴芯双转子电机
CN205945276U (zh) 低风速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
CN205945264U (zh) 低风速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
CN112311115A (zh) 一种具有调节护环过盈量的大功率异步电机转子
CN212343457U (zh) 一种转子铁芯及其转子、电机和电子泵
CN214045223U (zh) 一种永磁四极三相同步发电机转子
CN216959474U (zh) 一种转子铁芯结构及含有其的铁心、转子组件
CN210577965U (zh) 磁钢、转子组件和轴向磁场电机
CN110676952A (zh) 一种定子连接和定位结构
CN210693595U (zh) 永磁电机转子、永磁电机及浴缸泵
CN214590817U (zh) 一种高性能的转子铁芯
CN220190548U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