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7145U -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57145U CN210857145U CN201921537783.1U CN201921537783U CN210857145U CN 210857145 U CN210857145 U CN 210857145U CN 201921537783 U CN201921537783 U CN 201921537783U CN 210857145 U CN210857145 U CN 2108571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culvert
- stone
- layer
- bu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沿排水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进口引渠段、第一浆砌石扭面段、浆砌石转弯段、埋涵进口段、埋涵转弯段、第一埋涵标准段、第二埋涵标准段、埋涵出口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和出口引渠段,进口引渠段、第一浆砌石扭面段、浆砌石转弯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出口引渠段均由浆砌块石层和碎石垫层组成,埋涵进口段、埋涵转弯段、第一埋涵标准段、第二埋涵标准段、埋涵出口段均由涵管、素混凝土垫层和碎石土层组成,埋涵进口段上靠近浆砌石转弯段处、埋涵出口段上靠近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处设置有排水沟,第一浆砌石扭面段、浆砌石转弯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连通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泄洪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水利工程中为了消除过堰或过坝所形成的水流能量,一般都是利用光面溢洪道或溢流坝进行挑流消能或在下游修建消力池进行水跃消能。并对溢洪道和溢流坝的局部不平整度做了严格的规定,以防产生空蚀破坏。
由于现场地势以及环境的因素,适当对溢洪道的设置进行局部的调整,当出现突发洪水的情况下,溢洪道内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需要对溢洪道溢出的水进行引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处于突发洪水的情况下,溢洪道其本身超出泄洪的负荷,导致泄洪效果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具有较好的泄洪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沿排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口引渠段、第一浆砌石扭面段、浆砌石转弯段、埋涵进口段、埋涵转弯段、第一埋涵标准段、第二埋涵标准段、埋涵出口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和出口引渠段,相邻段之间的缝隙设置有闭孔泡沫板,所述进口引渠段、第一浆砌石扭面段、浆砌石转弯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出口引渠段均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和碎石垫层组成,所述埋涵进口段、埋涵转弯段、第一埋涵标准段、第二埋涵标准段、埋涵出口段均由涵管、素混凝土垫层和碎石土层组成,所述素混凝土垫层铺设在涵管的下方,所述碎石土层填充在涵管、素混凝土垫层的外侧,所述埋涵进口段上靠近浆砌石转弯段处、埋涵出口段上靠近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处均设置有排水沟,所述第一浆砌石扭面段、浆砌石转弯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均相对连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排水管,相邻所述排水管之间的距离为1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高于水坝的安全高度,则水首先通过进口引渠段、第一浆砌石扭面段和浆砌石转弯段,前三段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和碎石垫层组成,该流通段为敞开的结构,水流动的过程中部分通过排水管流出,其起到泄洪的效果,部分继续流向埋涵进口段、埋涵转弯段、第一埋涵标准段、第二埋涵标准段、埋涵出口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和出口引渠段,当排水管和基本的溢洪道也无法满足泄洪的效果时,洪水能溢出直至流向排水沟,通过排水沟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连接在涵管的外侧且位于碎石土层上,所述排水沟的竖截面呈U字形,所述排水沟的顶部与对应的浆砌石转弯段上的浆砌块石层的顶部、第二浆砌石扭面段上的浆砌块石层的顶部齐平,所述排水沟的顶部低于对应的埋涵进口段的碎石土层、埋涵出口段的碎石土层的最低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能及时对浆砌石转弯段和第二浆砌石扭面段未及时排出的水起到引流的效果,从而对水坝起到保护的效果;且排水的过程中,当排水沟也无法满足洪水的泄洪量时,由于排水沟的顶部低于对应的埋涵进口段的碎石土层、埋涵出口段的碎石土层的最低处,则水不会影响埋于地下的涵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砌石转弯段与埋涵进口段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与埋涵出口段连接处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位于浆砌块石层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加固层的位置较为特殊,其为水在敞开的结构流向位于地下的涵管或是位于地下的涵管流向敞开的结构,因此增设加固层使该连接处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层包括:铺设在浆砌块石层上的两层混凝土嵌块层;铺设在两层混凝土嵌块层之间的橡胶止水带层;铺设在浆砌块石层、混凝土嵌块层、橡胶止水带层顶部的素混凝土压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两层混凝土嵌块层从而使浆砌石转弯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其主体的结构更稳固,且在两层混凝土嵌块层之间设置橡胶止水带层,橡胶止水带层本身起到止水的效果,由于额外增设有浆砌石转弯段、第二浆砌石扭面段,因此设置素混凝土压顶层用于压紧多层的结构,使整体结构较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碎石过滤层,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连通的结构与外界为连通的形式,且水中会夹杂有部分垃圾,通过碎石过滤层对水起到过滤的效果,土工布其本身也起到过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砌块石层的外侧设置有砂砾石反滤层,所述排水管远离混凝土嵌块层的一端位于砂砾石反滤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砾石反滤层其本身是用于过滤且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砌石转弯段与埋涵进口段的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与埋涵出口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位于浆砌块石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素混凝土层的位置较为特殊,其为水在敞开的结构流向位于地下的涵管或是位于地下的涵管流向敞开的结构,该连接处受到水流的冲击力较大,因此增设素混凝土层从而使连接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过滤层具体是若干填充在排水管内的碎石,若干所述碎石外包裹有过滤筛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碎石装入过滤筛网后,再将过滤筛网连通碎石一并放入排水管内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筛网的形状与排水管的形状相同,所述过滤筛网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将其分隔成若干放置腔的若干限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条将位于过滤筛网上的碎石分开,当碎石放入排水管内时,若干碎石能均匀的放置在排水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筛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钩,所述排水管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钩相配合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动的过程对碎石起到一定的冲击力,因此限位钩勾取限位环,从而使碎石放置的位置不会发生较大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增设排水管和排水沟,达到较好的泄洪效果,从而对水坝起到保护的效果;
2.通过碎石过滤层对水起到过滤的效果,土工布其本身也起到过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中,1、进口引渠段;1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2、浆砌石转弯段;13、埋涵进口段;14、埋涵转弯段;15、第一埋涵标准段;16、第二埋涵标准段;17、埋涵出口段;18、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9、出口引渠段;2、排水管;21、土工布;22、碎石过滤层;23、过滤筛网;24、限位条;25、限位钩;26、限位环;3、排水沟;4、浆砌块石层;41、砂砾石反滤层;42、素混凝土层;5、碎石垫层;6、涵管;7、素混凝土垫层;8、碎石土层;9、加固层;91、混凝土嵌块层;92、橡胶止水带层;93、素混凝土压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沿排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和出口引渠段19。相邻段之间填充有闭孔泡沫板,使得相邻段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好。在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均相对连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排水管2,部分水能通过排水管2排出,部分水从浆砌石转弯段12流向埋涵进口段13。当排水较为湍急且水量过大时,该结构的排水对于突发的洪水的负荷量较大,埋涵进口段13上靠近浆砌石转弯段12处、埋涵出口段17上靠近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处均设置有排水沟3,通过排水沟3起到泄洪的效果。
相邻排水管2之间的间距为1m,通过排水管2对水进行分流。
参照图1和图2,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出口引渠段19均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4和碎石垫层5组成,浆砌块石层4和碎石垫层5形成竖截面为U字形的结构,则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出口引渠段19内流通的水与外界是接触的。
参照图1和图3,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均由涵管6、素混凝土垫层7和碎石土层8组成,涵管6的竖截面呈回字形,素混凝土垫层7铺设在涵管6的下方,碎石土层8填充在涵管6、素混凝土垫层7的外侧,则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内流通的水是与外界阻隔的。
排水沟3连接在涵管6的外侧且位于碎石土层8上,排水沟3的竖截面呈U字形,排水沟3的顶部与对应的浆砌石转弯段12上的浆砌块石层4的顶部、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上的浆砌块石层4的顶部齐平,当浆砌石转弯段12处的水量较多时,可以流通到排水沟3上,同样当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处的水无法及时排走时,可以流通到排水沟3上;在埋涵进口段13和埋涵出口段17上的碎石土层8的表面为倾斜设置,其分别朝向对应的排水沟3处向下倾斜,且排水沟3的顶部低于对应的埋涵进口段13的碎石土层8、埋涵出口段17的碎石土层8的最低处,当排水沟3处的水未能及时排出时也不影响埋设与地面下的涵管6。
参照图1和图4,根据上述可知,浆砌石转弯段12和埋涵进口段13、埋涵出口段17和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的连接处的位置较为特殊,其为水在敞开的结构流向位于地下的涵管6或是位于地下的涵管6流向敞开的结构,因此在浆砌石转弯段12与埋涵进口段13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与埋涵出口段17连接处设置有加固层9,加固层9位于浆砌块石层4的上方,该位置上的浆砌块石层4其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加固层9包括橡胶止水带层92、素混凝土压顶层93和两层混凝土嵌块层91,两层混凝土嵌块层91铺设在浆砌块石层4上,橡胶止水带层92位于两层混凝土嵌块层91之间,混凝土嵌块层91和橡胶止水带层92的竖截面呈U字形,浆砌块石层4、橡胶止水带层92、混凝土嵌块层91的顶部齐平,为了进一步加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浆砌块石层4、橡胶止水带层92、混凝土嵌块层91的顶部铺设素混凝土压顶层93。
在浆砌块石层4的外侧设置有砂砾石反滤层41,排水管2远离混凝土嵌块层91的一端位于砂砾石反滤层41内。
参照图4和图5,除了增设加固层9外,在浆砌石转弯段12与埋涵进口段13的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与埋涵出口段17的连接处设置有素混凝土层42,素混凝土层42位于浆砌块石层4上,素混凝土层42使连接处更稳固。
参照图6,排水管2的两端包裹有土工布21,排水管2内设置有碎石过滤层22,碎石过滤层22具体是填充在排水管2内的若干碎石,水从碎石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起到过滤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限定碎石的位置,在若干碎石外包裹有过滤筛网23,且过滤筛网23的形状和排水管2的形状相同,过滤筛网2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限位条24,通过限位条24从而将过滤筛网23分隔成三个放置腔,进一步限定碎石的位置。
在过滤筛网23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钩25,排水管2的内侧固定有与限位钩25相配合的限位环26,连接时将其中一限位钩25挂设在限位环26上,受重力的远离,另一限位钩25能靠近另一限位环26,然后将该限位钩25挂设在限位环26上,则进一步限定了碎石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水位高于水坝的安全高度,则水首先通过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和浆砌石转弯段12,前三段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4和碎石垫层5组成,该流通段为敞开的结构,水流动的过程中部分通过排水管2流出,其起到泄洪的效果,部分继续流向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和出口引渠段19,当排水管2和基本的溢洪道也无法满足泄洪的效果时,洪水能溢出直至流向排水沟3,通过排水沟3排出,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泄洪效果,且一定程度上对水坝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排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和出口引渠段(19),相邻段之间的缝隙设置有闭孔泡沫板,所述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出口引渠段(19)均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4)和碎石垫层(5)组成,所述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均由涵管(6)、素混凝土垫层(7)和碎石土层(8)组成,所述素混凝土垫层(7)铺设在涵管(6)的下方,所述碎石土层(8)填充在涵管(6)、素混凝土垫层(7)的外侧,所述埋涵进口段(13)上靠近浆砌石转弯段(12)处、埋涵出口段(17)上靠近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处均设置有排水沟(3),所述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均相对连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排水管(2),相邻所述排水管(2)之间的距离为1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3)连接在涵管(6)的外侧且位于碎石土层(8)上,所述排水沟(3)的竖截面呈U字形,所述排水沟(3)的顶部与对应的浆砌石转弯段(12)上的浆砌块石层(4)的顶部、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上的浆砌块石层(4)的顶部齐平,所述排水沟(3)的顶部低于对应的埋涵进口段(13)的碎石土层(8)、埋涵出口段(17)的碎石土层(8)的最低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转弯段(12)与埋涵进口段(13)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与埋涵出口段(17)连接处设置有加固层(9),所述加固层(9)位于浆砌块石层(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9)包括:铺设在浆砌块石层(4)上的两层混凝土嵌块层(91);铺设在两层混凝土嵌块层(91)之间的橡胶止水带层(92);铺设在浆砌块石层(4)、混凝土嵌块层(91)、橡胶止水带层(92)顶部的素混凝土压顶层(9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内设置有碎石过滤层(22),所述排水管(2)的两端均设置有土工布(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块石层(4)的外侧设置有砂砾石反滤层(41),所述排水管(2)远离混凝土嵌块层(91)的一端位于砂砾石反滤层(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转弯段(12)与埋涵进口段(13)的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与埋涵出口段(17)的连接处设置有素混凝土层(42),所述素混凝土层(42)位于浆砌块石层(4)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过滤层(22)具体是若干填充在排水管(2)内的碎石,若干所述碎石外包裹有过滤筛网(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筛网(23)的形状与排水管(2)的形状相同,所述过滤筛网(2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将其分隔成若干放置腔的若干限位条(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筛网(2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钩(25),所述排水管(2)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钩(25)相配合的限位环(2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7783.1U CN210857145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7783.1U CN210857145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57145U true CN210857145U (zh) | 2020-06-26 |
Family
ID=7130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37783.1U Active CN210857145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57145U (zh) |
-
2019
- 2019-09-16 CN CN201921537783.1U patent/CN2108571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1575B (zh) | 一种岩溶高度发育地层坝基的堵漏排水方法 | |
CN110306565A (zh) | 一种道路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11455737A (zh) | 一种涉水铁路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47819A (zh) | 垫层料与过渡料之间增设土工织物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 |
CN212294186U (zh) | 一种涉水铁路路基结构 | |
CN117926843A (zh) | 用于狭窄河谷覆盖层上的地基处理与围堰组合结构 | |
CN112411708B (zh) | 一种尾矿库排水斜槽和排水涵洞的联合封堵、疏排方法 | |
CN203716064U (zh) | 一种便于疏通的路基渗沟 | |
CN210857145U (zh) |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 |
CN218147579U (zh) | 一种使用红层泥岩填筑路基的高等级公路结构 | |
CN218148458U (zh) | 一种裂隙发育岩层深水深基坑降排水系统 | |
CN108316237B (zh) | 驳岸挡墙 | |
CN206916686U (zh) | 一种泥石流沟内的路基防护体系 | |
CN206298869U (zh) | 一种自由排水的混凝土挡墙结构 | |
CN211312563U (zh) | 一种防渗抗冲过水围堰结构 | |
JP7480643B2 (ja) | 河川堤防の越水制御構造 | |
CN205604186U (zh) | 一种粘土心墙风化料坝 | |
CN210507326U (zh) | 一种截导型生态排水沟 | |
CN210827317U (zh) | 一种方便排水的堤防结构 | |
CN210857103U (zh) | 一种新型水利防渗生态防水堤坝 | |
CN209891168U (zh) | 一种疏浚工程的闸箱埋管式排水口结构 | |
CN112878277A (zh) | 堰塞湖引流槽锁链石笼串体防护结构及使用方法 | |
CN113494066B (zh) | 一种面板堆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026924U (zh) | 一种寒区土石坝防渗防冻胀结构 | |
CN211200318U (zh) | 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