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6220U -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6220U
CN210856220U CN201921549001.6U CN201921549001U CN210856220U CN 210856220 U CN210856220 U CN 210856220U CN 201921549001 U CN201921549001 U CN 201921549001U CN 210856220 U CN210856220 U CN 210856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ow distribution
cooling
shunt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90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ang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ang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ang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ang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490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6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6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6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冷却速度慢、管件质量差的问题,包括壳体、分流机构以及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流机构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上分流板、下分流板以及左右侧板,上分流板表面开设有多组同一管径的分流件,分流件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下分流板以及左右侧板连接形成容纳液体的容纳腔,容纳腔中部设有连通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分流机构,使通入壳体内的液氮同一时间且同一流量向分流板表面传递,令管件各部位同时冷却,保证冷却效果和管件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包括正火、淬火、回火、退火等几种热处理工艺流程。传统的热处理一般采用炉内快速冷却的方式,在工件出炉前对其进行冷却,无论是空冷换热还是水冷换热,都需要如换热器一类的交换设备来进行冷却,不仅使得炉体结构复杂,而且管件表面各部位冷却温度不均,容易导致各部位应力不均,管件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只对一面进行冷却,管件冷却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冷却效果好、冷却速度快、管件质量佳的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冷却段的冷却仓,所述冷却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分流机构以及置于分流机构上方与壳体内壁相连接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均匀分布冷却液,所述分流机构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冷却液流动空间,所述分流机构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上分流板、下分流板以及左右侧板,所述上分流板表面开设有多组同一管径的分流件,所述壳体与上分流板之间的距离与分流件管径相一致,所述分流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对称设置的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以及设于中部的第五分流管,所述第五分流管管口与第三分流管管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五分流管与第三分流管的管长之差,所述第五分流管管口与第一分流管管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五分流管与第一分流管的管长之差,所述第五分流管管长长于第三分流管管长,所述第三分流管管长长于第一分流管管长,所述分流件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下分流板以及左右侧板连接形成容纳液体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部设有穿过壳体表面连通冷却液的连通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中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冷却罐,冷却罐内填充有压缩液氮。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却罐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液氮流量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控制液氮流量的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以及第五分流管底部均设有增大喷洒面积的蓬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以及第五分流管和隔板之间留有管件容纳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设于壳体内部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分流机构,使通入壳体内的液氮同一时间且同一流量向分流板表面传递,令管件各部位同时冷却,避免各部位因冷却温度不同而使整体应力不均的问题,保证管件质量;
2、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风力,将冷却液传输至冷却液流动空间,使壳体整体保持低温状态,提高冷却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容纳腔,令壳体下部冷却温度与壳体上部冷却温度保持一致,增强壳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提高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冷却液流动空间;5.上分流板;6.下分流板;7.侧板;8.第一分流管;9.第二分流管;10.第三分流管;11.第四分流管;12.第五分流管;13.隔板;14.容纳腔;15.连通管;16.第一管道;17.冷却罐;18.第二管道;19.第一流量计;20.第一控制阀;21.第二流量计;22.第二控制阀;23.蓬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冷却段的冷却仓,所述冷却仓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分流机构以及置于分流机构上方与壳体1内壁相连接的第一风扇2和第二风扇3,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均匀分布冷却液,所述分流机构与壳体1内壁之间留有冷却液流动空间4,所述分流机构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上分流板5、下分流板6以及左右侧板7,所述上分流板5表面开设有多组同一管径的分流件,所述壳体1与上分流板5之间的距离与分流件管径相一致,所述分流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对称设置的第三分流管10和第四分流管11以及设于中部的第五分流管12,所述第五分流管12管口与第三分流管10管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五分流管12与第三分流管10的管长之差,所述第五分流管12管口与第一分流管8管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五分流管12与第一分流管8的管长之差,所述第五分流管12管长长于第三分流管10管长,所述第三分流管10管长长于第一分流管8管长,所述分流件和下分流板6之间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下分流板6以及左右侧板7连接形成容纳液体的容纳腔14,所述容纳腔14中部设有穿过壳体1表面连通冷却液的连通管15。冷却液流经设定的不同长度的多个分流管,同一时间同一流量发散于管件表面,同时通过向容纳腔14内通入同等流量冷却液,使管件上下冷却温度一致,保证管件各部位冷却温度均匀化,避免因冷却温度不均而导致的应力不均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壳体1表面中部通过第一管道16连通有冷却罐17,冷却罐17内填充有压缩液氮。利用液氮低温性,对壳体内管件进行降温。
所述连通管15通过第二管道18与冷却罐17相连通。利用第二管道18将冷却液流入容纳腔14内,与上部冷却形成照应。
所述第一管道16上设有控制液氮流量的第一流量计19和第一控制阀20,所述第二管道18上设有控制液氮流量的第二流量计21和第二控制阀22。通过第一流量计19和第二流量计21控制液氮的进出量,通过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22控制液氮的流动状态,令整个控制过程灵活化。
所述第一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9、第三分流管10、第四分流管11以及第五分流管12底部均设有增大喷洒面积的蓬头23。通过设置蓬头23,使冷却液喷洒面积扩大化。
所述第一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9、第三分流管10、第四分流管11以及第五分流管12和隔板13之间留有管件容纳空间。保证管件容纳空间,满足管件的容纳需求。
所述第一风扇2和第二风扇3分别设于壳体1内部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启动冷却罐17,打开第一控制阀20,液氮经第一管道16进入壳体1内部上侧,经第一风扇2和第二风扇3作用,逐渐填充冷却液流动空间4,同时液氮分别流入第一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9、第三分流管10、第四分流管11、第五分流管12,由于第一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9、第三分流管10、第四分流管11以及第五分流管12的管径一致,保证了各分流管单管流量一致,同时由于冷却罐17中液氮流出速度一定,因此,为保证第一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9、第三分流管10、第四分流管11以及第五分流管12的液氮流出时间一致,将第五分流管12液氮流出量设定为V。=πr2L。,L。为第三分流管10管长,第三分流管10液氮流出量为V1=πr2L1+πr2S1,L1为第三分流管10管长,S1为第三分流管10与壳体1中心之间的距离,V。和V1相等,故L。等同于L1和S1之和,即第五分流管12管长为第三分流管10管长、第三分流管10管口与壳体1中心距之和,同理,第五分流管12管长为第一分流管8管长、第一分流管8管口与壳体1中心距之和,在液氮进入各分流管后,打开第二控制阀22,液氮经第二管道18流入容纳腔14内,令管件上下表面均处于同步变温状态,同时保证各部位同温度变温,保证了管件的冷却效果。
综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冷却段的冷却仓,所述冷却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分流机构以及置于分流机构上方与壳体内壁相连接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均匀分布冷却液,所述分流机构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冷却液流动空间,所述分流机构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上分流板、下分流板以及左右侧板,所述上分流板表面开设有多组同一管径的分流件,所述壳体与上分流板之间的距离与分流件管径相一致,所述分流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对称设置的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以及设于中部的第五分流管,所述第五分流管管口与第三分流管管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五分流管与第三分流管的管长之差,所述第五分流管管口与第一分流管管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五分流管与第一分流管的管长之差,所述第五分流管管长长于第三分流管管长,所述第三分流管管长长于第一分流管管长,所述分流件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下分流板以及左右侧板连接形成容纳液体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部设有穿过壳体表面连通冷却液的连通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表面中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冷却罐,冷却罐内填充有压缩液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却罐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液氮流量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控制液氮流量的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以及第五分流管底部均设有增大喷洒面积的蓬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以及第五分流管和隔板之间留有管件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设于壳体内部的两端。
CN201921549001.6U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Active CN210856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9001.6U CN210856220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9001.6U CN210856220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6220U true CN210856220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8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9001.6U Active CN210856220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62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1721A (zh) * 2021-11-25 2022-03-25 常州市聚科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低压转子的热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1721A (zh) * 2021-11-25 2022-03-25 常州市聚科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低压转子的热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31721B (zh) * 2021-11-25 2024-02-09 常州市聚科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低压转子的热处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6013B (zh) 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及方法
CN210856220U (zh) 一种基于氨基气氛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装置
CN206500729U (zh) 一种网带式控制气氛连续钎焊炉
CN109186287A (zh) 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
CN201434600Y (zh) 强循环快速冷却室
CN201036621Y (zh) 一种灭菌烘箱
CN210012748U (zh) 一种新型钢化玻璃生产设备
CN104651581A (zh) 热处理车间余热利用系统
CN201151730Y (zh) 一种双室常压淬火炉的气体炉外循环冷却系统
CN204630438U (zh) 一种外部自然对流式相变热交换器
CN215998594U (zh) 一种冷却排气两用分流锥
CN105588459A (zh) 联箱体与壳管联通部分管腔储水细管即热换热器
CN204417327U (zh) 一种玻璃钢化机组的冷却系统
CN208308910U (zh) 一种适用于20bar高压气淬的真空炉风冷系统
CN206124415U (zh) 一种镗孔式热板
CN210856293U (zh) 铝合金真空钎焊炉的外循环冷却式快速气淬系统
CN213256983U (zh) 一种铸造效率高的模具
CN100457351C (zh) 间歇式气体保护钎焊炉的水冷室
CN208936787U (zh) 一种集成单元式流态化冷却器
CN208373072U (zh) 一种带强制外循环冷却器的反应釜
CN206512252U (zh) 一种退火炉及退火系统
CN207176030U (zh) 一种用于多规格卷材的退火炉喷口装置
CN207793022U (zh) 玻璃窑炉加料口粉料清理装置
CN107421160B (zh) 一种高效可控冷却装置
CN212378561U (zh) 一种集成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