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8280U -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8280U
CN210838280U CN201921444589.9U CN201921444589U CN210838280U CN 210838280 U CN210838280 U CN 210838280U CN 201921444589 U CN201921444589 U CN 201921444589U CN 210838280 U CN210838280 U CN 210838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control device
connecting piece
controlled equipmen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45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家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45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8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8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8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在控制装置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避免仅靠连接件连接易松动,保证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申请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与受控设备连接;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受控设备配合将所述控制装置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受控设备上。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电子产品控制的方便性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也更加倾向于方便操作的电子产品,因此,各种外接控制设备层出不穷。
新型的旋转控制设备通过其上设置的USB连接件与受控设备可插拔连接,通过用户手动旋转控制设备,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然而,由于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通过USB连接件硬连接,之间没有连接线缓冲,用户长时间的手动操作会导致USB连接件与受控设备连接处松动,影响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影响外接控制设备寿命和用户的操作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在控制装置插接于待控设备时,固定控制装置与待控设备的相对位置,避免仅靠插接头连接易松动,保证控制装置与待控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本体;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与受控设备连接;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受控设备配合将所述控制装置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受控设备上。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插头,所述受控设备具有一插口,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口实现所述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连接。
可选的,固定件为磁性件,本体通过磁性件吸附于受控设备。
可选的,所述磁性件通过通孔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并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一按键,设置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受控设备连接时切换受控设备的第一受控状态。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所述连接件旋转,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二受控状态;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所述连接件旋转,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三受控状态。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件均匀设置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的端面。
可选的,本体为圆柱形,连接件设置于控制装置本体第一端圆面中心,磁性件为带有中间孔的环形磁性件,磁性件覆盖于本体第一端圆面。
可选的,所述本体为圆柱形,连接件设置于本体第一端圆面中心。
可选的,本体包括圆柱形旋钮,圆柱形旋钮侧壁设置有多个轴向凸起。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为贴片,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贴片固定于所述受控设备;或,所述固定件为卡扣结构,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和所述受控设备上对应设置的卡槽配合固定于所述受控设备。
可选的,本体上设置有发光部,用于在连接件与受控设备相插接时发光。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的控制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电子设备本体,控制装置与电子设备本体相插接;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头相对应的插,所述本体插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在控制装置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避免仅靠连接件连接易松动,保证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而现有技术中,新型的旋转控制设备通过其上设置的USB连接件与受控设备可插拔连接,通过用户手动旋转控制设备,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然而,由于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通过USB连接件硬连接,之间没有连接线缓冲,用户长时间的手动操作会导致USB连接件与受控设备连接处松动,影响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影响外接控制设备寿命和用户的操作体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的控制装置,在本体上设置固定件,当本体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件固定本体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当用户手动操作控制装置时,由于本体及受控设备相对固定,插接位置不会由于频繁操作产生晃动,保证了插接的牢固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中固定件与连接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第二本体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控制对象第一按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提出的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a-1c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本体;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与受控设备连接;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受控设备配合将所述控制装置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受控设备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装置,主要目的是在控制装置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避免仅靠连接件连接易松动,保证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而现有技术中,新型的旋转控制设备通过其上设置的USB连接件与受控设备可插拔连接,通过用户手动旋转控制设备,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然而,由于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通过 USB连接件硬连接,之间没有连接线缓冲,用户长时间的手动操作会导致USB 连接件与受控设备连接处松动,影响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影响外接控制设备寿命和用户的操作体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的控制装置,在本体上设置固定件,当本体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件固定本体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当用户手动操作控制装置时,由于本体及受控设备相对固定,插接位置不会由于频繁操作产生晃动,保证了插接的牢固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插头,所述受控设备具有一插口,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口实现所述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连接。本体1设有连接件2,连接件2用于插接于受控设备,具体的,如图2a所示,连接件2为USB插头21,插接于电脑或其他受控设备的USB插孔中,手动操作本体1产生控制信号通过USB插头21传输到主机,进而实现显示内容的翻页和放大缩小等功能。如图2b所示,连接件2还可以为圆形插头22。当然,连接件2不局限于以上两种形式。连接件2与本体1之间为硬连接,其间没有导线等部件缓冲,手动操作本体1时,本体1将产生晃动,带动连接件2在受控设备插接孔中产生微小位移,当手动操作频繁时,将产生本体1插接的松动,影响连接件2和插接孔的接触,影响信号传输。因此,在本体1上设置固定部3,在本体1插接到受控设备时,起到固定本体1与受控设备之间相对位置的作用,使得在操作本体1时不会产生晃动,在本体1拔除时,解除固定。一方面保证了连接件2和插接孔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本体1操作更加方便,固定部3的具体形式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通过通孔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并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固定件3的设置位置可以为多种,旨在固定本体1与受控设备之间相对位置,使连接件2不会松动。具体的,固定件3与连接件2设置于本体 1的同一端,即固定件3紧挨连接件2设置,使得固定件3对连接件2的作用更加直接。固定件3可以有多种形式,然而,如不改变受控设备的前提下,可增加控制装置的通用性,由于受控设备通常为金属外壳或插接口处为金属材质,因此,固定件3具体为磁性件,设置连接件2的长度,使连接件2插入受控设备插接口时,本体1的第一端表面与受控设备接触,使设置在本体1的第一端表面的磁性件可以与受控设备吸附,磁性件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以如图1a所示的本体1为例,本体1为圆柱形,连接件2设置于本体1第一端圆面中心,下面具体说明以此为基础的两种磁性件的具体设置方式:
如图3a所示,为去掉本体1其他部分,固定件3及连接件2相对位置示意图,为方便说明,用磁性件3代替固定件3,磁性件3为带有中间孔的环形磁性件,磁性件3覆盖于本体1第一端圆面,连接件2由中间孔伸出,磁性件3 可以集成在本体1壳体内,也可以贴附于本体1第一端圆面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磁性件3设置于本体1固定部件上,而非活动部件上,避免影响本体 1手动操作,为增加磁性件3的吸附面积,磁性件3的直径为圆柱形本体1的最大直径,在不影响本体1外观简洁的同时,最大限度扩大吸附力,有效保证本体1稳定性,进一步的,磁性件3通过通孔紧固连接件2,在连接件2插接受控设备时,磁性件3为控制装置中最贴近受控设备的部件,且磁性件3位置最为稳定,通过磁性件3紧固连接件2,直接保证了连接件2位置的稳定性,保证了插接的可靠性;上述设置方式由于覆盖了本体1的一端面,将影响本体 1的散热效率,因此,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至少两个磁性件均匀设置于本体靠近连接件的一端的端面。如图3b所示,包括设置于本体1第一端圆面的多个磁性件,多个磁性件围绕连接件2一周,且多个磁性件之间有空隙,多个磁性件设置于本体1壳体内时,增加本体1的被动散热面积,当多个磁性件覆盖于本体1壳体一端面时,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减少了对本体1壳体端面的覆盖面积,极大减少了加入磁性件3后对控制装置散热的影响。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贴片,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贴片固定于所述受控设备;或,所述固定件为卡扣结构,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和所述受控设备上对应设置的卡槽配合固定于所述受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件为贴片,本体通过贴片固定于受控设备,所述贴片通过通孔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并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固定件3具体为粘性贴片,设置连接件2的长度,使连接件2插入受控设备插接口时,本体1的第一端表面与受控设备接触,使设置在本体1的第一端表面的粘性贴片可以与受控设备粘贴,从而当本体插接于受控设备时,粘性贴片固定本体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当用户手动操作控制装置时,由于本体及受控设备相对固定,插接位置不会由于频繁操作产生晃动,保证了插接的牢固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卡扣,本体通过贴片固定于受控设备,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本体靠近连接件的一侧,受控设备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槽,连接件2插入受控设备插接口时,将卡扣伸入卡槽内与受控设别连接,从而当本体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卡扣和卡槽的固定使得本体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当用户手动操作控制装置时,由于本体及受控设备相对固定,插接位置不会由于频繁操作产生晃动,保证了插接的牢固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本体1包括圆柱形旋钮即第二本体12,第二本体12壁设置有多个轴向凸起5,由于手动操作第二本体12旋转,增加与推力垂直的轴向凸起5,是的转动过程中,手部不会与第二本体12表面发生打滑现象,使转动过程更加可控,另外,可用网纹或磨砂面代替轴向凸起5,起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按键,设置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受控设备连接时切换受控设备的第一受控状态。
如图5所示,连接件2和固定件3设置于本体1的第一端,本体1另一端设置有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作用是:通过按压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实现对受控设备不同第一受控状态的切换。如受控设备为显示设备,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屏幕亮度、显示文字大小以及翻页,通过按压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切换到显示内容亮度调节,通过旋转第二本体12,调节亮度,待亮度调节完毕,再次按下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切换为显示文字大小调节,通过旋转第二本体12进行文字放大和缩小,实现同一个控制装置进行多个类型控制,切换过程方便。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不局限于设置于本体 1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本体12的侧壁上或其他位置,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控制对象第一按键6,依靠受控设备中软件对控制装置的控制类型进行切换。
其中,本体1为可插拔控制件,本体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设置,第二本体远离所述连接件设置,第一本体相对连接件旋转,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二受控状态,第二本体相对连接件旋转,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三受控状态。用于手动操作并对受控设备进行控制,如图 1a所示,本体1为圆柱形旋钮,包括第一本体11和包绕于第一本体的柱形第二本体12,第二本体12与第一本体11之间设置有方向和距离感应器,通过检测第二本体12相对于第一本体11的旋转方向及转动距离进行对应控制,如受控设备为显示装置,通过手动旋转第二本体12,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三受控状态,例如,进行显示界面的放大和缩小,或对文档进行翻页等,功能切换的实现将在后文详细描述。具体的,第二本体12与第一本体11之间通过光电编码器实现控制信号的采集,第一本体11上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接受管,之间设置第二本体12的光栅,第二本体12旋转时,光栅不断阻挡和透过光线,使接受管获得脉冲信号,从而实现感知第二本体12旋转的效果,同时,第二本体 12和第一本体11之间通过金属弹片支撑,使转动过程具有刻度感,使手动控制操作更容易把控。第二本体12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图1b所示,第二本体12包括延第一本体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本体,每个第二本体用于进行不同类型的控制,每个第二本体可单独进行转动控制,多个第二本体也可以结合使用。本体 1并不局限于圆柱形旋钮的形式,如图1c所示,本体1为矩形结构,控制方式为按键式,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按键13,多个按键13分别或组合下压产生不同控制信号,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
为提示用户控制装置的连接状态,本体1上设置有发光部7,用于在连接件2与受控设备相插接时发光,用以提示控制装置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在控制装置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避免仅靠连接件连接易松动,保证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而现有技术中,新型的旋转控制设备通过其上设置的USB连接件与受控设备可插拔连接,通过用户手动旋转控制设备,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然而,由于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通过 USB连接件硬连接,之间没有连接线缓冲,用户长时间的手动操作会导致USB 连接件与受控设备连接处松动,影响旋转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影响外接控制设备寿命和用户的操作体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的控制装置,在本体上设置固定件,当本体插接于受控设备时,固定件固定本体与受控设备的相对位置,当用户手动操作控制装置时,由于本体及受控设备相对固定,插接位置不会由于频繁操作产生晃动,保证了插接的牢固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电子设备还包括:电子设备本体,电子设备本体作为受控设备,控制装置与电子设备本体相插接,电子设备本体可以为电脑、手机或其他大型可控设备,控制装置与电子设备本体相对位置的固定方式为多种,可通过前述的吸附固定,另外,如图6所示,提供另外一种可拆卸固定方式,本体1上设置有卡接头8,电子设备本体(图中未标出)上设置有与卡接头8相对应的卡接槽,本体1卡接于电子设备本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本体;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与受控设备连接;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受控设备配合将所述控制装置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受控设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插头,所述受控设备具有一插口,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口实现所述控制装置与受控设备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为磁性件,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磁性件吸附于所述受控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性件具有一通孔,所述磁性件通过通孔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并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第一按键,设置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受控设备连接时切换受控设备的第一受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所述连接件旋转,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二受控状态;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所述连接件旋转,以调整受控设备的第三受控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件均匀设置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为贴片,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贴片固定于所述受控设备;或,所述固定件为卡扣结构,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和所述受控设备上对应设置的卡槽配合固定于所述受控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发光部,用于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受控设备相插接时发光。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CN201921444589.9U 2019-09-02 2019-09-02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838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4589.9U CN210838280U (zh) 2019-09-02 2019-09-02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4589.9U CN210838280U (zh) 2019-09-02 2019-09-02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8280U true CN21083828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4589.9U Active CN210838280U (zh) 2019-09-02 2019-09-02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8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954B (zh) 磁音频音量控制器、连接器系统以及方法
KR102218913B1 (ko) 스마트 팔찌
US9665187B2 (en) Color input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kit
CN112181184A (zh) 触控笔、电子设备、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2007299706A (ja) 操作装置およびゲームコントローラ
TW200922048A (en) Electrical volume control using contacts on rotat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CN211427312U (zh) 贴片型控制器
CN210838280U (zh) 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010054A (zh) 耳插装置和基于耳机插孔的控制系统
CN211296756U (zh) 电子设备
US6856507B2 (e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assembly
JP3092680U (ja) 携帯情報端末用ワイヤレスキーボード
CN112204997A (zh) 具有头戴式耳机和控制盒的头戴式耳机系统
CN107291157B (zh) 具有可扩展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47939U (zh) 一种卡槽式手机红外遥控器扩展壳
CN107870655B (zh) 一种活动安装便拆式笔记本电脑
CN112516586B (zh) 复合式手把
CN201789067U (zh) Fm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10995303B (zh) 可穿戴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60120303A (ko) 휴대 단말기와 외부기기의 연결장치
CN109637214B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原理的点读笔
CN10994763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0351551U (zh) 一种游戏耳机线控器及一种游戏耳机
KR101988835B1 (ko) 움직임 가능한 큐브형 마우스
CN215300742U (zh) 一种智能终端用外接摄像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