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3202U -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3202U
CN210833202U CN201920916145.4U CN201920916145U CN210833202U CN 210833202 U CN210833202 U CN 210833202U CN 201920916145 U CN201920916145 U CN 201920916145U CN 210833202 U CN210833202 U CN 210833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cylinder
terminal surfac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61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161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3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3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32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其中,该换热片为具有中空内孔的环状片体,环状片体具有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连接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侧壁,侧壁以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趋势自第一端面倾斜延伸至第二端面。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即增大了与热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换热片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片、使用该换热片的换热组件及使用该换热组件的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换热片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导给冷流体的设备,经常被使用在净水设备内,与高温的水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水蒸汽液化形成水,但现有的换热片在将其安装到净水设备内部时,由于内部空间有限,换热片的径向尺寸会受到限制,不能做的很大,从而缩小了换热片与热流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换热片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片,用以解决现有换热片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换热片,所述换热片为具有中空内孔的环状片体,所述环状片体具有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以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趋势自所述第一端面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与所述换热片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α为10°~45°;且/或,
所述侧壁由导热材料一体成型或者分体组装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贯穿设有若干个与所述中空内孔相连通以用于供流体通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筒体、两个从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凸环及若干个如上所述的换热片,所述筒体沿轴向贯穿设有供第一热交换媒介流动的第一通道,所述筒体与两个所述凸环围合形成供第二热交换媒介流动的第二通道且所述换热片用于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媒介进行热交换,各所述换热片通过所述中空内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筒体的外侧且各所述换热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筒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状换热翅片,各所述第一环状换热翅片的一端都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侧、另一端都朝向所述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之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侧壁之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部朝远离所述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环状换热翅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侧、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净水设备,包括用于对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用于对所述过滤系统排出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用于对所述加热系统排出的水加热以除去水中沸点小于或者等于水沸点的杂质的汽化系统以及用于对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行加热形成水蒸汽并将所述水蒸汽液化的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第一汽化室和如上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汽化室与所述汽化系统连接并对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汽,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内部且所述换热组件的两个所述凸环和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一汽化室围合形成腔体,所述换热片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热交换媒介为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所述第二热交换媒介为所述第一汽化室形成的所述水蒸汽,所述水蒸汽进入所述腔体内与所述换热片进行热交换从而液化形成净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汽化室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和间隔设于所述外壳外侧的进气管和出水管,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之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两个所述凸环、所述筒体及所述外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以用于排出所述水蒸汽的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出水管的上方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相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还间隔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进液管和排污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汽化系统连接以用于供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水蒸汽进行加压的加压泵,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管都连接于所述加压泵;且/或,
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水蒸汽液化形成的所述净水进行减压的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连接于所述出水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换热片设成环状片体,且环状片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侧壁,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隔相对设置,侧壁以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趋势自第一端面倾斜延伸至第二端面,这样,在将换热片安装到净水设备内部的过程中,当换热片的径向尺寸一致时,侧壁倾斜延伸可增大换热片的表面积,即增大了换热片与热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换热片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换热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第一汽化室与换热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热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中:10、换热片;11、中空内孔;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侧壁;141、通孔;20、换热组件;21、筒体;22、凸环;23、第一环状换热翅片;100、净水设备;30、过滤系统;40、加热系统;50、汽化系统;61、第一汽化室;611、外壳;612、进气管;613、出水管;614、排气管;615、进液管;616、排污管;62、加压泵;63、第二汽化室;41、加热组件;70、热交换组件;71、壳体;72、导管;73、第二环状换热翅片;711、第一导液管;712、第二导液管;80、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片10,换热片10为具有中空内孔11的环状片体,环状片体具有第一端面12、与第一端面12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3和连接于第一端面12与第二端面13之间的侧壁14,侧壁14以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趋势自第一端面12倾斜延伸至第二端面13。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将换热片10设成具有中空内孔11的环状片体,环状片体包括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和侧壁14,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3间隔设置而且相互平行,侧壁14以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方式自第一端面12倾斜延伸至第二端面13,这样,在将换热片10安装到净水设备内部时,由于内部空间有限,在径向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使侧壁14倾斜延伸可增大换热片10的表面积,相当于增大了换热片10与热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换热片10的换热效果。优选地,侧壁14与换热片10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α为10°~45°。
优选的,侧壁14由导热材料一体成型。因此加强了侧壁14的整体强度。当然了,实际应用中,侧壁14还可以是由导热材料分体组装成型。
优选地,侧壁14上贯穿设有若干个与中空内孔11相连通以用于供流体通过的通孔141。该设计方式,通过在侧壁14上设置通孔141,可以使热流体通过该通孔141,从而加快热流体与换热片10之间的热交换速率,加强换热片10的换热效果。而且由于换热片100上设有通孔141,因此可以将换热片100设置的很密,同时还不影响其与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41呈圆形且共设有二十四个,各通孔141位于侧壁14的中部且各相连两个通孔141之间的距离相同,这样,进一步加快了换热片10与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速率。可以理解地,实际应用中,通孔14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一个、两个或者其它个数也是可以的,而且通孔141的形状也不局限于圆形。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2与第二端面13的形状相同,且第一端面12的形状为圆形。当然了,实际应用中,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例如,椭圆形或者方形也是可以的。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组件20,包括筒体21、两个从筒体21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凸环22及若干个如上所述的换热片10,筒体21沿轴向贯穿设有供第一热交换媒介流动的第一通道,筒体与两个凸环围合形成供第二热交换媒介流动的第二通道且换热片用于与第二热交换媒介进行热交换,各换热片10通过第一端面12套设于筒体21的外侧且各换热片10沿筒体21的轴向间隔平行设置。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筒体21的外侧套设若干个换热片10,而且各换热片10沿筒体21的轴向间隔平行设置,同时各相邻两个换热片10之间的间距相同,由于存在若干个换热片10,因此,可以提高换热组件20与第二热交换媒介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从而提高了换热组件20的换热效果;而且换热组件20可以先单独组装成型后再安装到净水设备内部,方便净水设备的生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片10共设有十二个,且各相邻两个换热片10之间的距离相同。当然了,实际应用中,换热片1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十二个,例如,一个、两个或者其它个数也是可以的。
优选地,换热组件20还包括若干个沿筒体2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各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的一端都连接于筒体21的内侧、另一端都朝向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延伸。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筒体21的内侧设置若干个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且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可与换热片10和第一热交换媒介进行热交换,这样,当热流体与换热片10接触后,热量从热流体传导至换热片10,再通过筒体21将热量传导至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再将热量传导至第一热交换媒介,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换热片10的温度,从而使换热组件2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具体地,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沿筒体21的轴向间隔平行设置,同时各相邻两个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之间的间距相同。
优选地,侧壁14之位于第一端面21的端部连接于筒体21的外侧,侧壁14之位于第二端面的端部朝远离筒体21之中心轴倾斜向上延伸,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的一端连接于筒体21的内侧、另一端朝靠近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延伸。
如图5-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净水设备100,包括用于对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30、用于对过滤系统30排出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40、用于对加热系统40排出的水加热以除去水中沸点小于或者等于水沸点的杂质的汽化系统50以及用于对汽化系统50排出的水进行加热形成水蒸汽并将水蒸汽液化的净水系统,净水系统包括第一汽化室61和如上所述的换热组件20,第一汽化室61与汽化系统50连接并对汽化系统50排出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汽,换热组件20位于第一汽化室61的内部且换热组件20的两个凸环22和筒体21与第一汽化室61围合形成腔体,换热片10位于腔体内,第一热交换媒介为汽化系统50排出的水,第二热交换媒介为第一汽化室61内形成的水蒸汽,水蒸汽与换热片10进行热交换后液化从而形成净水。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净水设备100包括过滤系统30、加热系统40、汽化系统50以及净水系统,净水系统包括与汽化系统50连接的第一汽化室61和换热组件20,换热组件20与第一汽化室61围合形成一个腔体,换热片10位于腔体内,这样,待过滤的水先通过过滤系统30进行初步过滤,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过滤后的水再输送到加热系统40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再输送到汽化系统50内,汽化系统50继续对水加热并使之沸腾,水中沸点小于或者等于水沸点的杂质将会汽化并从汽化系统50内排出,剩余的水则被输送到第一汽化室61内进一步加热使水汽化形成水蒸汽,难以汽化的杂质留在第一汽化室61剩余的水中,水蒸汽则会被输送到腔体内,通过与换热片10的热交换,降低了水蒸汽的温度,从而使水蒸汽液化形成净水,通过使用多种方式分别除去水中不同类型的杂质,有效地除去了水中的杂质,提高了水的纯净度。
优选地,第一汽化室61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611和间隔设于外壳611外侧的进气管612和出水管613,换热组件20位于外壳611之收容空间内且两个凸环22、筒体21及外壳611共同围合形成腔体,外壳611的顶部设有与收容空间相通以用于排出水蒸汽的排气管614,进气管612位于出水管613的上方且出水管613的一端与腔体相通,进气管612的一端与腔体相通、另一端与排气管614相连通。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外壳611的顶部设置与收容空间相通的排气管614,外壳611的侧部上设置进气管612和出水管613,而且出水管613位于进气管612的下方,这样,当第一汽化室61内形成水蒸汽时,水蒸汽温度较高,因此会自动上升,从而通过外壳611顶部的排气管614和外壳611侧部的进气管612进入腔体内,通过与换热片10进行热交换,使水蒸汽液化形成净水,净水通过排水管从腔体内排出。
优选地,外壳611的底部还间隔设有与收容空间相通的进液管615和排污管616,进液管615与汽化系统50连接以用于供汽化系统50排出的水进入收容空间。
优选地,净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水蒸汽进行加压的加压泵62和用于对水蒸汽液化形成的净水进行减压的减压阀,排气管614和进气管612都连接于加压泵62,出水管613与减压阀连接。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加压泵62和减压阀,加压泵62与排气管614和进气管612连接,减压阀与出水管613连接,这样,水蒸汽先通过加压泵62进行加压,然后再将其输送到腔体内,水蒸汽的热量传导至换热片10,液化后形成净水,净水通过减压阀减压后排出,此时换热片10的温度高于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的温度,因此,换热片10上的温度会传导至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上,使换热片10具有更稳定的换热效果,而且传导至第一环状换热翅片23上的热量还可以用于对收容空间内的水进行加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汽化室63,第一汽化室61内剩余的水会输送到第二汽化室63内进一步汽化,第二汽化室63内形成的气体也通过加压泵62的加压后输送到腔体内进行液化,而难以液化的杂质则会留在第二汽化室63内。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40包括加热组件41和热交换组件70,热交换组件70分别与过滤系统30和加热组件41连接,加热组件41与汽化系统50连接,过滤后的水进入热交换组件70内进行初步预热,初步预热后的水进入加热组件41内进一步加热,然后输送到汽化系统50内。
具体的,热交换组件70包括包括壳体71、固定于壳体71的导管72以及套设于导管72外侧的第二环状换热翅片73,壳体7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导液管711和第二导液管712,第一导液管711与过滤系统30连接,第二导液管712与加热组件41连接,导管72共设有三个,三个导管72的外侧都设有若干个第二环状换热翅片73,且三个导管72的一端分别与汽化系统50、第二汽化室63以及出水管613连接,这样,经过过滤系统30过滤后的水先通过第一导液管711进入热交换组件70的壳体71内,而汽化系统50排出的废气、第二汽化室63内剩余的废水以及腔体内液化形成的净水都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将其输送到导管72内时,可以将热量传导至第二环状换热翅片73,第二环状换热翅片73则通过这些热量继续对壳体71内的水进行加热,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经过第二环状换热翅片73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二导液管712输送到加热组件41内。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净水设备100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加热组件41和热交换组件70的壳体71连接的导热件80,这样,加热组件41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件80传导至壳体71,从而对壳体71内的水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为具有中空内孔的环状片体,所述环状片体具有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以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趋势自所述第一端面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换热片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α为10°~45°;且/或,
所述侧壁由导热材料一体成型或者分体组装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贯穿设有若干个与所述中空内孔相连通以用于供流体通过的通孔。
4.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两个从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凸环及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所述筒体沿轴向贯穿设有供第一热交换媒介流动的第一通道,所述筒体与两个所述凸环围合形成供第二热交换媒介流动的第二通道且所述换热片用于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媒介进行热交换,各所述换热片通过所述中空内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筒体的外侧且各所述换热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筒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状换热翅片,各所述第一环状换热翅片的一端都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侧、另一端都朝向所述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之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侧壁之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部朝远离所述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环状换热翅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侧、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筒体之中心轴倾斜向上延伸。
7.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系统、用于对所述过滤系统排出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用于对所述加热系统排出的水加热以除去水中沸点小于或者等于水沸点的杂质的汽化系统以及用于对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行加热形成水蒸汽并将所述水蒸汽液化的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第一汽化室和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汽化室与所述汽化系统连接并对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汽,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内部且所述换热组件的两个所述凸环和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一汽化室围合形成腔体,所述换热片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热交换媒介为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所述第二热交换媒介为所述第一汽化室形成的所述水蒸汽,所述水蒸汽进入所述腔体内与所述换热片进行热交换从而液化形成净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化室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和间隔设于所述外壳外侧的进气管和出水管,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之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两个所述凸环、所述筒体及所述外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以用于排出所述水蒸汽的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出水管的上方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相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还间隔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进液管和排污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汽化系统连接以用于供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水蒸汽进行加压的加压泵,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管都连接于所述加压泵;且/或,
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水蒸汽液化形成的所述净水进行减压的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连接于所述出水管。
CN201920916145.4U 2019-06-18 2019-06-18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33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6145.4U CN210833202U (zh) 2019-06-18 2019-06-18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6145.4U CN210833202U (zh) 2019-06-18 2019-06-18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3202U true CN210833202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614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33202U (zh) 2019-06-18 2019-06-18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3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R2887618B1 (fr) Ensemble d'echange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reacteur nucleaire
CN212512623U (zh) 一种紧凑型多级串联pche换热器
CN102278899A (zh) 用于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翅管式主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37537U (zh) 一种连续套管式液氯汽化器装置
CN210833202U (zh)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CN112097564A (zh) 换热片、换热组件及净水设备
KR20160100515A (ko) 다챔버 순환방식을 이용한 열교환기
JP2008096071A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07622577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5202951A (zh)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装置
CN210825805U (zh) 一种净水设备
CN209131449U (zh) 一种高效增压冷凝器
CN202470846U (zh) 太阳能燃气热水器用螺旋板换热器
CN207945830U (zh) 一种分体水循环空气源热泵水箱
CN105466017A (zh) 一种多路水冷却的烟气冷凝器
CN220230162U (zh) 一种双管程蒸汽加热水浴式气化器
CN107192284B (zh) 一种紧凑式换热装置
CN101658733B (zh) 高提浓闪蒸器
CN104534667A (zh) 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换热器
CN111256497A (zh) 一种防液体喷射的液体汽化器
CN215217278U (zh)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用换热器
CN213481050U (zh) 一种基于枕形板的冷凝器
CN220670277U (zh) 一种污水耐堵型螺旋板换热器
CN219265058U (zh) 一种塔式高效换热器
CN214468732U (zh) 一种应用于燃气锅炉的烟气换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