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3183U -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3183U
CN210833183U CN201920418547.1U CN201920418547U CN210833183U CN 210833183 U CN210833183 U CN 210833183U CN 201920418547 U CN201920418547 U CN 201920418547U CN 210833183 U CN210833183 U CN 210833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negative
air
positi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85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威
李雪斌
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thware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thware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thware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thware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85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3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3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31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所述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个第一端口、一个第二端口及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的除尘换热组件;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导通室内回风的通风通道,及至少一个纵向导通室外新风的静电除尘风道,所述通风风道与所述静电除尘风道相互叠层交叉,所述室内回风通过叠层交叉结构将热量传递给通过静电除尘风道的室外新风。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粉尘收集、空气净化等领域。空气热交换器能有效空气中的能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风系统中。
目前的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均采用将静电除尘模块与热交换模块依次排列的方式设计,尚未有将静电除尘、热交换器有机整合为一个模块的产品出现。将静电除尘、热交换器有机整合为一体后,能有效降低组块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所述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一个第一端口、一个第二端口及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的除尘换热组件;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导通室内回风的通风通道,及至少一个纵向导通室外新风的静电除尘风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静电除尘风道相互叠层交叉,所述室内回风通过叠层交叉结构将热量传递给通过静电除尘风道的室外新风。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负极集尘回风管、及至少一个正极集尘片;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与所述正极集尘片相互平行、并相互间隔交叉设置;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内部贯通、并界定所述通风通道;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与所述正极集尘片之间界定形成纵向通风所述静电除尘风道。
进一步地,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平行的方向一侧上设置有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平行的若干个电离丝;
在所述电离丝相反于所述负极就很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电离栅格板。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一个第一隔板及一个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平行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并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数量一致的条状贯穿通孔,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条状贯穿通孔;
所述第一隔板相反于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相反于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换热组件还包括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及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
在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及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集尘片固定孔及正极集尘片贯通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与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相互对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与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相互对应;
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依次贯通任意相连的负极集尘回风贯通孔及正极集尘片固定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依次贯通任意相邻的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及正极集尘片贯通孔;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还包括一个侧板及一个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平行;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的其中一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连接;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及所述正极集尘片连通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绝缘陶瓷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及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均为铝管;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通过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的位置处通过铝环夹层紧固,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孔尺寸大于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的截面尺寸,并在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通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的位置处进行密封;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通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的位置处通过铝环夹层紧固,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尺寸大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的截面尺寸,并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通过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的位置处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隔板面向所述电离栅格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电离丝横梁及第二电离丝横梁,并所述第一、第二电离丝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绝缘陶瓷固定在第一、第二隔板上;
在所述第一电离丝横梁与所述第二电离丝横梁之间设置有所述电离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静电除尘、热交换器有机整合为一体后,能有效降低组块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尘换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尘换热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尘换热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类似场景;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语并非特指单数,也可以包括复数。一般来说,术语“包括”或“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所述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界定形成一个静电除尘风道及一个通风通道;
具体为所述壳体包括一个第一端口200、一个第二端口300及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200及所述第二端口300的除尘换热组件100;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100包括一个第一隔板11、一个第二隔板12、若干负极集尘回风管13及若干个正极集尘片14;
所述第一隔板11及所述第二隔板12均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隔板11及所述第二隔板12相互平行对立设置;
所述第一隔板11相反于所述第二隔板12方向的一侧面可配合所述第一端口200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2相反于所述第一隔板11方向的一侧面可配合所述第二端口300连接;
所述第一、第二隔板(11、12)上开设有若干个条状贯穿通孔(110、 120),并所述第一隔板11上的条状贯穿通孔110与所述第二隔板12 上的条状贯穿通孔120数量、形状及位置相互对应开设;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一、第二隔板 (11、12)相互对应的条状贯穿通孔(110、120)上;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的风向贯通方向与所述第一端口200至第二端口300的走风方向一致,具体为所述室内风通过第一端口200或第二端口300进入,并经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后,再经由第二端口300或第一端口200排出;
并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之间设置所述正极集尘片14,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与所述正极集尘片14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整体为近似一个板状结构,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的板状结构的截面为一个条状贯穿结构130;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及所述正极集尘片14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静电除尘风道,所述静电除尘风道用于室外新风的通入,并在通过所述静电除尘风道后实现将所述室外新风进行净化,形成净化后的新风;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实现将第一端口200及所述第二端口300 形成所述通风通道,所述第一端口200及所述第二端口300用于贯通所述室内回风,在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内实现所述室内回风与所述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热回收后的室内回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200 或所述第二端口300进行排出;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100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或所述正极集尘片14平行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15及第二侧板16,所述第一侧板15及所述第二侧板16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隔板11及所述第二隔板12的两端部相互连接;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100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或所述正极集尘片14垂直的顶部设置电离栅格板17;
在所述第一、第二隔板(11、12)面向所述电离栅格板17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电离丝横梁18及第二电离丝横梁19,并所述第一、第二电离丝横梁(18、19)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离丝绝缘陶瓷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隔板(11、12)上,亦可以理解为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15及第二侧板16对应所述第一隔板11及所述第二隔板12 顶部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第二电离丝横梁(18、19)的具体固定位置并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电离丝20固定在指定位置即可;
所述第一电离丝横梁18与所述第二电离丝横梁19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电离丝20;
所述电离丝20与所述正极集尘片14及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 存在电场关联;
在所述第一侧板15面向所述正极集尘片14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正极片绝缘陶瓷151;
在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131及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132;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14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集尘片固定孔141及正极集尘片贯通孔142;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131与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142相互对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132与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141相互对应;
并所述除尘换热组件100还包括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及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22;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及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22均为铝管;
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依次贯通任意相连的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132及正极集尘片固定孔141;并在通过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141的位置处通过铝环夹层紧固,具体为所述铝环夹层环套在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上,并与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141固定;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通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 132处,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132尺寸大于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的截面尺寸,避免导通,并在该处进行相应的密封处理;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22依次贯通任意相邻的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131及正极集尘片贯通孔142;并在通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131的位置处通过铝环夹层紧固,具体为所述铝环夹层环套在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连通部件上,并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131固定;
在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13连通部件通过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 142处,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142尺寸大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22的截面尺寸,避免导通,并在该处进行相应的密封处理;
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2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正极片绝缘陶瓷151固定所述第一侧板15及所述第二侧板16上;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2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负极绝缘陶瓷152固定所述第一侧板15及所述第二侧板16上。

Claims (7)

1.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一个第一端口、一个第二端口及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的除尘换热组件;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导通室内回风的通风通道,及至少一个纵向导通室外新风的静电除尘风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静电除尘风道相互叠层交叉,所述室内回风通过叠层交叉结构将热量传递给通过静电除尘风道的室外新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负极集尘回风管、及至少一个正极集尘片;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与所述正极集尘片相互平行、并相互间隔交叉设置;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内部贯通、并界定所述通风通道;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与所述正极集尘片之间界定形成纵向通风所述静电除尘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平行的方向一侧上设置有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平行的若干个电离丝;
在所述电离丝相反于所述负极就很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电离栅格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换热组件包括一个第一隔板及一个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平行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并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数量一致的条状贯穿通孔,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条状贯穿通孔;
所述第一隔板相反于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相反于负极集尘回风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换热组件还包括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及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
在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及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集尘片固定孔及正极集尘片贯通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与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相互对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与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相互对应;
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依次贯通任意相连的负极集尘回风贯通孔及正极集尘片固定孔;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依次贯通任意相邻的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及正极集尘片贯通孔;
所述除尘换热组件还包括一个侧板及一个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及所述正极集尘片平行;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的其中一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连接;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及所述正极集尘片连通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绝缘陶瓷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联通部件及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均为铝管;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通过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的位置处通过铝环夹层紧固,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孔尺寸大于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的截面尺寸,并在所述正极集尘片联通部件通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贯通孔的位置处进行密封;
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通过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固定孔的位置处通过铝环夹层紧固,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尺寸大于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的截面尺寸,并所述负极集尘回风管连通部件通过所述正极集尘片贯通孔的位置处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隔板面向所述电离栅格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电离丝横梁及第二电离丝横梁,并所述第一、第二电离丝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绝缘陶瓷固定在第一、第二隔板上;
在所述第一电离丝横梁与所述第二电离丝横梁之间设置有所述电离丝。
CN201920418547.1U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33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8547.1U CN210833183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8547.1U CN210833183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3183U true CN210833183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854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33183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31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5719A (zh) * 2019-03-29 2019-06-28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5719A (zh) * 2019-03-29 2019-06-28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5551B1 (en) Plasma air dust collector
US10843206B2 (en) Cylindrical IFD filter
CN201173536Y (zh)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PT1062463E (pt) Processo de climatizacao de edificios e edificio climatizado
MX2009005025A (es)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y deshumificador de alta eficiencia.
CN210833183U (zh)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CN102183077A (zh) 能量回收装置
CN103263686B (zh) 一种离子风净化器
CN105689140A (zh) 一种高效静电除尘器
CN1532001A (zh)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1769696A (zh) 一种换热芯体及具有该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器
WO2023153840A1 (ko) 먼지를 집진하는 열교환소자
CN202366787U (zh) 除尘系统及其静电除尘器
CN109945719A (zh)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热交换器
CN108325753B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02620311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8115339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滤芯
CN207756290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07146636U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调器
CN208398276U (zh) 一种新风净化设备
JP7170951B1 (ja)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換気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2665437A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9325719U (zh) 静电消毒模块
CN212204941U (zh) 一种高压静电除菌的新风净化装置
CN216814466U (zh) 显热交换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