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1830U -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 Google Patents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1830U
CN210831830U CN201921731978.XU CN201921731978U CN210831830U CN 210831830 U CN210831830 U CN 210831830U CN 201921731978 U CN201921731978 U CN 201921731978U CN 210831830 U CN210831830 U CN 210831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surface
transition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19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恒柱
吕志明
陈庚军
李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tar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tar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tar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tar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19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1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1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1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其中,该聚光组件包括外反射罩及内反射罩,外反射罩具有进光口、出光口及容置空间,出光口与进光口相对并与容置空间相通,容置空间的内表面包括自出光口至进光口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面、过渡面及第二反射面;内反射罩设在容置空间内,且内反射罩的内表面为中心反射面;进光口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出光口射出,另一部分光线通过中心反射面一次反射到第二反射面,再经第二反射面二次反射后从出光口射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通过外反射罩与内反射罩的配合,可将点光源光线汇聚成有效光斑,提高聚光效果及光源利用率,且亮度均匀。

Description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尤其涉及一种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背景技术
对于照明灯具,为使其输出光具有特定的光场形状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对照明场形的需求,通常需要设置反射罩来对光源输出光的光场形状进行调整。
相关技术中,聚光照明灯具一般采用聚光反射罩来对光源的光线进行聚光,光源的发光方向和反射罩的反射方向是同方向设置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射罩反射出去。一般来说,反射罩包围光源,只有某一角度范围内的光线才会被反射罩反射,其他角度范围内,例如靠近中轴线的光线直接出射,并没有经过反射罩的反射,这样的光源存在部分光线不能被有效利用,降低了聚光效果,光源利用效率较低,并且,亮度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灯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包括:
外反射罩,具有一进光口、一出光口及一容置空间,所述出光口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并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表面包括自所述出光口至所述进光口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面、过渡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
内反射罩,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内反射罩的内表面为中心反射面,所述中心反射面朝向所述进光口;
所述进光口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所述进光口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具有外反射罩和内反射罩,外反射罩具有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内反射罩具有中心反射面,进光口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进光口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如此,通过外反射罩与内反射罩两者的配合,可将点光源有效光线汇聚成有效光斑,提高聚光效果及光源利用率,同时,反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使得亮度均匀。此外,在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设有不进行有效光线反射的过渡面,在保证光照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外反射罩的直径,从而减小外反射罩的整体尺寸,使产品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反射罩、内反射罩、进光口及出光口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反射面、过渡面、第二反射面及中心反射面环绕所述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自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上的母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上的母线的斜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面上的母线与所述轴线大体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心反射面为锥形且自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中心反射面为曲面、弧面或斜面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反射罩可分离地设在所述容置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反射罩上设有向所述出光口方向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轴线与所述内反射罩的轴线重合。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包括:
外反射罩,具有一进光口、一出光口及一容置空间,所述出光口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并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表面包括自所述出光口至所述进光口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面、过渡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
内反射罩,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内反射罩的内表面为中心反射面,所述中心反射面朝向所述进光口;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设在所述进光口,所述进光口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所述进光口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具有上述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因此,通过外反射罩与内反射罩两者的配合,可将点光源有效光线汇聚成有效光斑,提高聚光效果及光源利用率,同时,反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使得亮度均匀。此外,在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设有不进行有效光线反射的过渡面,在保证光照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外反射罩的直径,从而减小外反射罩的整体尺寸,使产品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反射罩、内反射罩、进光口及出光口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反射面、过渡面、第二反射面及中心反射面环绕所述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包含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包含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包含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包含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外反射罩10;
进光口H10;
出光口H11;
容置空间P10;
第一反射面S10;
第二反射面S11;
过渡面S12;
内反射罩20;
中心反射面S20;
连接件201;
点光源3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包括外反射罩10及内反射罩20。
具体地,外反射罩10具有一进光口H10、一出光口H11及一容置空间P10,所述出光口H11与所述进光口H10相对并与所述容置空间P10相通,所述容置空间P10的内表面包括自所述出光口H11至所述进光口H1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面S10、过渡面S12及第二反射面S11,所述过渡面S12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射面S10和第二反射面S11之间。
在图3示例中,进光口H10位于容置空间P10的下方,出光口H11位于容置空间P10的上方且与出光口H11相对。而容置空间P10的内表面包括第一反射面S10、过渡面S12、第二反射面S11,第一反射面S10临近出光口H11,第二反射面S11临近第一反射面S10。当该聚光组件具体应用于灯具时,可以将点光源30设在进光口H10处,例如点光源30设在进光口H10下方的预定位置,或者将点光源30刚好设在进光口H10处,当然也可以将其设在容置空间P10内进光口H10上方的预定位置,如此,点光源30发出的光线从进光口H10射入至外反射罩10内。
内反射罩20设在所述容置空间P10内,且所述内反射罩20的内表面为中心反射面S20,所述中心反射面S20朝向所述进光口H10。也就是说,内反射罩20位于容置空间P10内并与进光口H10相对,内反射罩20的内表面朝向进光口H10,并且作为中心反射面S20。
进光口H10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S10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H11射出,所述进光口H10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S20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S11,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S11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H11射出。
由于内反射罩20在外反射罩内是与进光口H10相对的,所以,点光源30的光线中越靠近光轴的光线会射向内反射罩20的中心反射面S20,并通过内反射罩20的中心反射面S20一次反射至外的第二反射面S11,再通过第二反射面S11二次反射后从出光口H11射出。而点光源30远离光轴中心的两侧光线则直接射向外反射罩的第一反射面S10,并通过第一反射面S10反射后从出光口H11射出。
在实际使用中,过渡面S12并不对点光源30发出的有效光线进行聚光反射,只会散光反射部分无效光线,无效光线是指小于50%主光强的余光和杂色光,该类光需避免利用,否则会引起色温飘逸现象。同时,设置过渡面S12将第一反射面S10和第二反射面S11隔离,可使外反光罩口径相对变小,从而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降低了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内反射罩20在外反射罩10内与进光口H1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只要能够确保点光源30的光轴附近光线能够先通过内反射罩20的中心反射面S20反射,再通过外反射罩10的第一反射面S10反射。同时,确保点光源30的光轴两侧光线能够通过外反射罩10的第二反射面S11反射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具有外反射罩10和内反射罩20,外反射罩10具有第一反射面S10及第二反射面S11,内反射罩20具有中心反射面S20,进光口H10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S10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H11射出,进光口H10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S20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S11,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S11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H11射出,如此,通过外反射罩10与内反射罩20两者的配合,可将点光源30有效光线汇聚成有效光斑,提高聚光效果及光源利用率,同时,反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使得亮度均匀。此外,在第一反射面S10和第二反射面S11之间设有不进行有效光线反射的过渡面S12,在保证光照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外反射罩10的直径,从而减小外反射罩10的整体尺寸,使产品小型化。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反射罩10、内反射罩20、进光口H10及出光口H11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反射面S10、过渡面S12、第二反射面S11及中心反射面S20环绕所述轴线。也即是,外反射罩10及内反射罩20均形成为回转体结构,在图1示例中,外反射罩10形成为渐变的喇叭状,而内反射罩20形成为圆锥状,即内反射罩20的纵向剖面的形状为V形。在点光源30安装时,点光源30的光轴与上述轴线重合,如此,该聚光组件可以将所述光源的全部有效光线汇聚到有效聚光光斑设计范围,光源的全部光线均可被有效地利用,提高了光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调整第一反射面S10及第二反射面S11的曲率,进而改变出光角度及出光光斑形状,例如通过调整第一反射面S10及第二反射面S11的曲率,使所有从出光口H11射出的光线均平行于光轴或与光轴呈一定角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点光源3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或改变点光源30光斑的大小修正汇聚出光光斑效果和出光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射面S10、第二反射面S11及中心反射面S20可以为曲面、弧面或斜面的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出光角度及出光光斑要求选择曲面、弧面或斜面。
有利地,第一反射面S10、第二反射面S11自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S10上的母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S11上的母线的斜率。也就是说,第一反射面S10及第二反射面S11均形成为从下至上逐渐扩大的喇叭状,并且,第一反射面S10上母线的斜率大于第二反射面S11上母线的斜率,其中,当第一反射面S10、第二反射面S11为曲面或弧面时,该斜率是指曲面或弧面上母线的切线的斜率,当第一反射面S10、第二反射面S11为斜面时,该斜率是指斜面上母线本身的斜率。
如此,第二反射面S11上的母线相对于第一反射面S10上的母线具有较小的斜率,可以确保经由内反射罩20的中心反射面S20反射的光线能够通过该第二反射面S11二次反射后,形成平行光线并从出光口H11射出。而第一反射面S10上母线相对于第二反射面S11上母线具有较大的斜率,可以使得点光源30远离光轴的两侧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反射面S10直接反射形成平行光线并从出光口H11射出,进而可以使得射出光线的更均匀,提高亮度的均匀度。
作为优选地,过渡面S12上的母线与所述轴线大体平行。可以理解的是,过渡面S12上的母线与所述轴线大体平行应当理解为过渡面S12上的母线与所述轴线平行,或者过渡面S12上的母线与所述轴线小角度交叉,如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过渡面S12对有效光线进行反射,影响反射效果,同时,也方便于加工成型。
有利地,中心反射面S20为锥形且自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如此,这种锥形的中心反射面S20,可以确保投射至其上的光线均能够被反射至第二反射面S11,由此,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然为了利用内反射罩20的反射效率,可优选中心反射面S20在进光口H1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体等于进光口H10的面积。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反射罩20可分离地设在所述容置空间P10。也就是说,内反射罩20与外反射罩10不直接相连,如此,可以避免内反射罩20与外反射罩10之间的连接结构遮挡光线而造成光线损失,进一步提高光线利用率。
有利地,内反射罩20上设有向所述出光口H11方向延伸的连接件201,所述连接件201的轴线与所述内反射罩20的轴线重合。在图1示例中,该连接件201形成为向上延伸的圆柱体,在具体应用中,该连接件201的上端可以连接至出光面罩等载体上,进而使得内反射罩20与外反射罩10保持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连接件201,一方面,由于该连接件201的轴线与内反射罩20的轴线重合,所以,该连接件201不会遮挡光线,减少光线损失。另一方面,该连接件201方便于实现内反射罩20的安装固定,并且,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安装后可以确保内反射罩20与外反射罩10保持较高的同心度。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包括点光源30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中,点光源30设在所述进光口H10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的具体构造及工作原理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灯具,具有良好的聚光效果,可以应用于高光强要求的场合,例如远距离强光手电灯,潜水灯,探照灯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具有上述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因此,通过外反射罩10与内反射罩20两者的配合,可将点光源30有效光线汇聚成有效光斑,提高聚光效果及光源利用率,同时,反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使得亮度均匀。此外,在第一反射面S10和第二反射面S11之间设有不进行有效光线反射的过渡面S12,在保证光照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外反射罩10的直径,从而减小外反射罩10的整体尺寸,使产品小型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反射罩,具有一进光口、一出光口及一容置空间,所述出光口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并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表面包括自所述出光口至所述进光口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面、过渡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
内反射罩,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内反射罩的内表面为中心反射面,所述中心反射面朝向所述进光口;
所述进光口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所述进光口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反射罩、内反射罩、进光口及出光口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反射面、过渡面、第二反射面及中心反射面环绕所述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自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上的母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上的母线的斜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上的母线与所述轴线大体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反射面为锥形且自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中心反射面为曲面、弧面或斜面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反射罩可分离地设在所述容置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反射罩上设有向所述出光口方向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轴线与所述内反射罩的轴线重合。
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反射罩,具有一进光口、一出光口及一容置空间,所述出光口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并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表面包括自所述出光口至所述进光口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面、过渡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
内反射罩,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内反射罩的内表面为中心反射面,所述中心反射面朝向所述进光口;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设在所述进光口,所述进光口射入的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所述进光口射入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中心反射面一次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再经所述第二反射面二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反射罩、内反射罩、进光口及出光口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反射面、过渡面、第二反射面及中心反射面环绕所述轴线。
CN201921731978.XU 2019-10-15 2019-10-15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Active CN210831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1978.XU CN210831830U (zh) 2019-10-15 2019-10-15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1978.XU CN210831830U (zh) 2019-10-15 2019-10-15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1830U true CN21083183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1978.XU Active CN210831830U (zh) 2019-10-15 2019-10-15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1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3381A (en) Lamp reflector system
US7841748B2 (en) Diffractor-diffuser system for a fluorescent lumen package
US7967479B2 (en) LED signal with lens for sun phantom effect reduction
CN211119199U (zh) 点光源一体式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05333397B (zh) 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该偏光透镜的照明灯具
EP0509679A2 (en) Vehicle Lamp
CN210831830U (zh)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10762484A (zh) 点光源分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1119198U (zh) 点光源一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0831826U (zh) 点光源分体式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12664866A (zh) 光学系统及射灯
CN117267650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反射式厚壁光导及其发光装置
CN210801032U (zh) 线光源分体式过渡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10762482A (zh) 线光源分体式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0831829U (zh) 线光源一体式过渡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4038007U (zh) 光学系统及射灯
CN209842310U (zh) 可使光斑产生截止线的偏光反光杯
CN210831828U (zh) 线光源分体式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10748853A (zh) 点光源分体式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1119197U (zh) 线光源一体式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0166611U (zh) 可使光斑产生截止线的直反光杯
CN111140821A (zh) 点光源一体式过渡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87101809A (zh) 喷灯外壳及装有这种外壳的电灯
CN110762483A (zh) 线光源分体式过渡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11140820A (zh) 点光源一体式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