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1533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1533U
CN210831533U CN201921972392.2U CN201921972392U CN210831533U CN 210831533 U CN210831533 U CN 210831533U CN 201921972392 U CN201921972392 U CN 201921972392U CN 210831533 U CN210831533 U CN 210831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pole
termin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23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景春
冯学军
王跃平
邓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23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1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1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1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灯杆,其具有主体和端部,设置在所述灯杆的端部上的第一灯体,和设置在所述灯杆的主体上的第二灯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第一灯体用于日常照明,第二灯体可用作夜灯,由此使得灯具具有较多的功能。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在客厅和休息区域里布置落地灯。落地灯通常包括灯头、支撑灯头的灯杆和底座。这种落地灯用于与沙发、茶几配合使用,以满足房间局部照明,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灯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第一灯体用于日常照明,第二灯体可用作夜灯,由此使得灯具具有较多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包括:灯杆,其具有主体和端部,设置在所述灯杆的端部上的第一灯体,和设置在所述灯杆的主体上的第二灯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杆的主体为管状体,在所述管状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灯体的出光区,所述第二灯体包括对应于所述出光区设置在所述管状体内的第二光源和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出光区上的第二光扩散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扩散罩与所述管状体的表面齐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区沿所述管状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离散的多个发光点,所述多个发光点对应于所述出光区沿所述管状体的轴向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灯体还包括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设置在所述管状体内支撑所述第二光源并且与所述管状体导热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杆包括多个彼此顺次相连的中空的杆段,相邻的所述杆段之间机械连接并且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底座,所述灯杆与所述底座之间机械连接并且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段之间的机械连接结构或所述灯杆与所述底座之间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轴向贯通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第一部分螺纹连接到第一杆段内,第二部分螺纹连接到第二杆段内或所述底座内,以实现所述杆段之间的机械连接,或所述灯杆与所述底座之间机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螺纹套的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杆段内或所述底座内偏离所述螺纹套的第二部分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在所述螺纹套与所述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螺纹连接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内的第一固定套,在所述第一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一电插槽,处于所述第二杆段内的第二接线端子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杆段内的第二固定套,在所述第二固定套内设置有延伸到所述第二固定套之外的第一电插头,所述第一电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插槽插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还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一电插槽之间的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相连的第一绝缘架,所述第一电插头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架上,在所述第一电插头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一电插槽内时,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一绝缘架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所述底座内的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电插头,所述第二电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插槽插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还包括第二绝缘架,所述第二电插头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架上,在所述第二电插头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一电插槽内时,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二绝缘架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构造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螺纹套的第二部分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紧固螺母紧固于所述底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体包括灯罩和安装在所述灯罩内的第一光源,所述灯罩开设有散热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体还包括安装所述灯罩内的散热体和第一光扩散罩,所述第一光源安装在所述散热体的轴向外端部上,所述第一光扩散罩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路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体内构造有多个轴向通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杆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结合的转向架,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转向架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第一灯体用于日常照明,第二灯体可用作夜灯,由此使得灯具具有较多的功能。此外,灯具在扩展功能的前提下,几乎没有增加灯具重量、尺寸,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灯具的整体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二灯体的截面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相邻杆段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4是图3的截面图。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灯体的结构。
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散热体的截面图。
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灯杆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图8是图7的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灯具1的整体图。如图1所示,灯具1包括灯杆300、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灯杆300具有主体301和端部302,第一灯体100安装在灯杆300的端部302(例如顶端)上,第二灯体200安装在灯杆300的主体301上。
灯杆300可具有适当的高度,例如高度为1米到1.5米,以将灯具1用作为落地灯。第一灯体100可为灯具1的主灯,例如用于日常照明;第二灯体200可为灯具1的附灯,例如可用作为夜灯。由此,根据本申请的灯具1不但可实现日常照明的功能,也可以实现夜灯的功能,提高了灯具1的集成度。这样,不但增加了灯具1的功能,而且几乎没有增加灯具1重量、尺寸等,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灯具1还可以具有安装在灯杆300的底端上的底座501、开关502,还可以具有远程控制适配器503,以实现遥控灯具1,并且实现调节第一灯体100和/或第二灯体200的亮度、色彩等。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控制适配器503为wifi适配器。例如,使用者可在通信终端(例如手机)上安装相应的APP,并且由此通过操作通信终端上的APP来调节第一灯体100和/或第二灯体200的亮度、色彩等。
下面来看灯具1的第二灯体200。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二灯具200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灯杆300的主体301为管状体,在管状体上设置有用于第二灯体200的出光区303。第二灯体200包括对应于出光区303而设置在管状体内的第二光源201和嵌入式安装在出光区303上的第二光扩散罩202。这样,第二光扩散罩202可以对第二光源201发出的光进行柔化和/或扩大照射面积,从而使得第二灯具200更适于用作夜灯。此外,第二光扩散罩202还将第二光源201与外界环境隔离开,这样可以保护第二光源201,并且可以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第二光源201而被伤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源201为发光LED。当然,第二光源201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光源,例如节能灯泡等。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扩散罩202与管状体301的表面齐平。从整体来看,第二光扩散罩202与管状体301形成一个平滑的整体,这样使用者从灯杆300的外部触摸管状体301时,会有良好的触感。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体301的截面为圆形,第二光扩散罩202的截面为与该圆形等直径的圆弧。
还如图2所示,第二灯体200还包括散热支架204。散热支架204设置在管状体301内并支撑第二光源201并且与管状体301导热式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支架204由铝制成。这样,散热支架204不但起到支撑第二光源201的作用,还起到传热/散热作用。
结合图1,出光区303沿管状体301的轴向设置,第二光源201包括离散的多个发光点203。多个发光点203对应于出光区303沿管状体301的轴向布置。从整体来看,第二灯体200形成沿灯杆300的轴向布置的条状灯带,有助于提高其作为夜灯的照明效果。
下面来看灯杆300的结构。
如图1、3和4所示,灯杆300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顺次相连的中空的杆段310,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三个杆段310,相邻的杆段310螺纹连接。这样,可方便地拆装杆段310。此外,使用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数量的杆段310自由组装在一起,以得到不同高度的灯具1。
如图4所示,杆段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轴向贯通的螺纹套311。螺纹套311的第一部分312螺纹连接到第一杆段313内,第二部分314螺纹连接到第二杆段315内,由此实现了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5的螺纹连接。
在螺纹套311的第一部分312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320,在第二杆段315内偏离螺纹套311的第二部分314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330。在螺纹套311与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5螺纹连接时,第一接线端子320与第二接线端子330电连接。在每个杆段(例如,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5)内均设置有线缆段340,每个线缆段340分别与相应的接线端子电相连,例如第一杆段313内的线缆段340与第一接线端子320电连接,第二杆段315内的线缆段340与第二接线端子330电连接。这样,就可以在灯杆300内就形成了完整的线缆;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以并联方式分别与线缆电连接,从而可以给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供电。
具体来说,第一接线端子320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套311内的第一固定套321,在第一固定套321内设置有第一电插槽322。第二接线端子330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杆段315内的第二固定套331,在第二固定套331内设置有延伸到第二固定套331之外的第一电插头332。第一电插头332与第一电插槽322插接配合。在这种结构中,第一接线端子320和第二接线端子330都是可以拆装的独立部件,这样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或更换适配的接线端子,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此外,由于第一电插头332与第一电插槽322是插接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不会妨碍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5的相对转动,这也有助于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5的螺纹连接。
还如图4所示,第一接线端子320还包括处于第一固定套321和第一电插槽322之间的第一绝缘套323;第二接线端子330包括与第二固定套331相连的第一绝缘架333,第一电插头332安装在第一绝缘架333上。在第一电插头332插入配合到第一电插槽322内时,第一绝缘套323与第一绝缘架333抵接。第一绝缘套323用于将第一电插槽322与第一固定套321电绝缘,以防止漏电。第一绝缘架333也用于将第一电插头332与第二固定套331电绝缘,以防止漏电。另外,在装配状态中,第一绝缘套323与第一绝缘架333抵接而形成绝缘腔,第一电插头332和第一电插槽322则处于该绝缘腔内,这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接线端子320、第二接线端子330与外界环境的电绝缘性能。
应理解的是,在第一固定套321、第一绝缘套323、第二固定套331、第一绝缘架333各自的轴向端部上设置有轴向贯通孔,以便于通过该贯通孔将线缆340与相应的第一电插槽322或第一电插头332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套321、第一绝缘套323和第一电插槽322可以为一个整体。例如,第一绝缘套323是预先形成在第一固定套321和第一电插槽322之间的绝缘层。这样,第一绝缘套323不但起到电绝缘作用,而且起到将第一固定套321和第一电插槽322接合在一起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套331、第一绝缘架333和第一电插头332可以为一个整体。例如,第一绝缘架333是预先形成在第二固定套331和第一电插头332之间的绝缘层。这样,第一绝缘架333不但起到电绝缘作用,而且起到将第二固定套331和第一电插头332接合在一起的作用。
灯杆300的装配的过程可如下。首先,将第一固定套321(连同第一绝缘套323和第一电插槽322)安装到螺纹套311的一个轴向端部内(例如安装到螺纹套311的第一部分312中);将第二固定套331(连同第一绝缘架333和第一电插头332)安装到第二杆段315内的适当位置。然后,将第一螺纹套311的第一部分312安装到第一杆段313上,并且使第二部分314处于第一杆段313的外部。接下来,将第一电插头332朝向第一电插槽322插入,并且使螺纹套311的第二部分314与第二杆段315螺纹连接在一起。由此,完成灯杆300的装配。
应理解的是,在第一接线端子320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杆段315上,相应地第二接线端子330安装在第一杆段313上。其他连接结构与图4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来看灯杆300与底座501的连接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灯杆300与底座501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轴向贯通的螺纹套711。螺纹套711的第一部分712螺纹连接到灯杆300的杆段713内,第二部分714螺纹连接到底座501内,由此实现了杆段713和底座501的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座501上构造有贯通的安装孔750,螺纹套711的第二部分714安装在安装孔750内并通过紧固螺母751紧固于底座501。例如,紧固螺母751的外径大于安装孔750的直径,这样紧固螺母751可紧靠在底座501上,并且将螺纹套711紧固于底座501上。
在底座501的安装孔750内具有第二接线端子730。在螺纹套711的第一部分712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720,第一接线端子720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套711内的第一固定套721,在第一固定套721内设置有第一电插槽722。二接线端子730包括第二电插头732。第二电插头732与第一电插槽722插接配而电连接。此外,在底座501内还设置有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线缆760,这样在第一电插头732与第一电插槽722电连接后,线缆760与灯杆300内的线缆就形成完整的导电通路。此外,第二电插头732与第一电插槽722是插接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不会妨碍杆段713和底座501的相对转动,这也有助于杆段713和底座501的接合。
第一接线端子720还包括处于第一固定套721和第一电插槽722之间的第一绝缘套723。第二接线端子730还包括第二绝缘架731,第二电插头732安装在第二绝缘架731上。在第二电插头732插入配合到第一电插槽722内时,第一绝缘套723与第二绝缘架731抵接。这样,第一绝缘套723与第二绝缘架733抵接而形成绝缘腔,第一电插头732和第一电插槽722则处于该绝缘腔内,这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接线端子720、处于底座501内的第二接线端子730与外界环境的电绝缘性能。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底座501内还具有配重块510,以增加底座510的重量,从而保证灯具1的稳定性。
下面来看第一灯体100。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灯体100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灯体100包括灯罩101和安装在灯罩101内的第一光源102,在灯罩101的尾端设置有散热孔103。这样,可通过散热孔103将第一光源102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延长第一光源102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2为发光LED,例如多色温LED。当然,第一光源102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光源,例如节能灯泡等。
具体来说,第一灯体100还包括安装灯罩101内的散热体104和第一光扩散罩105。第一光源102安装在散热体104的轴向外端部上,第一光扩散罩105设置在第一光源102的出光路径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散热体104由铝制成。这样,散热体104可快速将第一光源102产生的热量导出并经散热孔103散发。由此可进一步延长第一光源102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灯罩101和第一光扩散罩105的作用下,可使第一光源102发出的光更加柔和且均匀,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灯罩101内安装有托架110,散热体104可通过螺栓111安装在托架110上,并且与散热孔103间隔开。这样,在散热孔103和散热体104具有较大的空间112,这可避免散热孔103被堵塞,从而有助于提高对第一光源102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体104内构造有多个轴向通槽106。优选地,至少部分轴向通槽106与部分散热孔103正对。这样,有助于热空气从第一光源102经轴向通道106和散热孔103散发到环境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第一光源102的散热效果。
还如图1所示,灯杆300还包括与主体301枢转结合的转向架113,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更为灵活地转动第一灯体100,转向架113为鹅颈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灯体100与鹅颈架113相连。鹅颈架113可使得能任意转动第一灯体100的角度,这样使用者可方便地调整第一灯体100的朝向,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杆,其具有主体和端部,
设置在所述灯杆的端部上的第一灯体,和
设置在所述灯杆的主体上的第二灯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的主体为管状体,在所述管状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灯体的出光区,
所述第二灯体包括对应于所述出光区设置在所述管状体内的第二光源和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出光区上的第二光扩散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扩散罩与所述管状体的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沿所述管状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离散的多个发光点,所述多个发光点对应于所述出光区沿所述管状体的轴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体还包括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设置在所述管状体内支撑所述第二光源并且与所述管状体导热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包括多个彼此顺次相连的中空的杆段,相邻的所述杆段之间机械连接并且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底座,所述灯杆与所述底座之间机械连接并且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段之间的机械连接结构或所述灯杆与所述底座之间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
轴向贯通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第一部分螺纹连接到第一杆段内,第二部分螺纹连接到第二杆段内或所述底座内,以实现所述杆段之间的机械连接,或所述灯杆与所述底座之间机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纹套的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杆段内或所述底座内偏离所述螺纹套的第二部分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在所述螺纹套与所述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螺纹连接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内的第一固定套,在所述第一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一电插槽,
处于所述第二杆段内的第二接线端子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杆段内的第二固定套,在所述第二固定套内设置有延伸到所述第二固定套之外的第一电插头,
所述第一电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插槽插接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还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一电插槽之间的第一绝缘套,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相连的第一绝缘架,所述第一电插头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架上,
在所述第一电插头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一电插槽内时,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一绝缘架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底座内的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电插头,
所述第二电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插槽插接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还包括第二绝缘架,所述第二电插头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架上,
在所述第二电插头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一电插槽内时,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二绝缘架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构造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螺纹套的第二部分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紧固螺母紧固于所述底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体包括灯罩和安装在所述灯罩内的第一光源,所述灯罩开设有散热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体还包括安装所述灯罩内的散热体和第一光扩散罩,所述第一光源安装在所述散热体的轴向外端部上,所述第一光扩散罩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路径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内构造有多个轴向通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5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结合的转向架,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转向架相连。
CN201921972392.2U 2019-11-14 2019-11-14 灯具 Active CN210831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2392.2U CN210831533U (zh) 2019-11-14 2019-11-14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2392.2U CN210831533U (zh) 2019-11-14 2019-11-14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1533U true CN210831533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81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2392.2U Active CN210831533U (zh) 2019-11-14 2019-11-14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1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4256B2 (en) LED array wafer lighting fixture
US8118449B2 (en) Threaded LED retrofit module
CA2506868C (en) Modular luminaire system
US8641237B2 (en) LED light bulb providing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KR100903305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JP2015528191A (ja) 汎用型led電球の構成方法とクランプリング構造のled電球及びled灯具
US20200386371A1 (en) Basic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led illumination devices using standard components
US8360622B2 (en) LED light source in incandescent shaped light bulb
CN104565930A (zh) 一体式可覆盖保温棉的防火灯具
EP2430354A1 (en) Led lamp system
JP3863028B2 (ja) 発光体および信号灯
KR20100120852A (ko) 발광다이오드 램프
KR100921486B1 (ko) 고휘도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형광램프타입 조명장치
US20100002452A1 (en) Luminaire housing with separated lamp and ballast compartments
CN210831533U (zh) 灯具
WO1999053236A1 (fr) Illuminateur couleur, unite d'illumination couleur et module d'illuminant couleur
KR101486227B1 (ko) 조명장치 및 그 조립체
KR101077477B1 (ko) Led 조명기구
KR100904306B1 (ko) 소켓형 엘이디 등
JP2013214391A (ja) Led照明灯の粒斑緩和構造
KR101225367B1 (ko) 바 타입의 엘이디조명등 각도조절용 소켓
KR200462533Y1 (ko) Led램프
US5813885A (en) Socket assembly for lamp
CN111043547A (zh) 发光组件和灯具
US9814116B2 (en) LED lamp with integral control recepta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