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1897U -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1897U
CN210821897U CN201921472479.3U CN201921472479U CN210821897U CN 210821897 U CN210821897 U CN 210821897U CN 201921472479 U CN201921472479 U CN 201921472479U CN 210821897 U CN210821897 U CN 210821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harging
control module
direct curren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24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俊秀
杜昭
罗杰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Embedsky Comput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Embedsky Compute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Embedsky Compute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Embedsky Compute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24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1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1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18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充电主控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充电主控模块包括第一接口总成和第三接口总成,所述第一接口总成包括直流熔断器状态接口和低压辅助电源状态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总成包括直流接触器内侧电压采样接口和直流接触器外侧电压采样接口;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第九接口总成,所述第九接口总成包括与充电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五CAN2.0接口和与开关模块通信连接的第六CAN2.0接口,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第五CAN2.0接口和第六CAN2.0接口来控制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模块的启闭。规范化设计直流充电控制器,使其结构紧凑,功能完善,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直流充电桩。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充电桩目前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其都采用充电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与保护,防止蓄电池过充电。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相比,其直接将输出的直流电给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功率较大(有60KW、120KW、200KW等),充电速率较快,且不需要借助电动汽车车载电机来充电,因此直流充电桩采用的直流充电控制器需内设有功率控制模块,以控制充电主控模块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模块的启闭。
但目前市面上的直流充电控制器种类繁多,各厂家的型号或标准各不相同,其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差异,使得各种直流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差,难以进行更换,加大维修难度,进而使得充电桩商家需要囤积多种直流充电控制器的备品备件,间接地增大了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规范化设计直流充电控制器,使其结构紧凑,功能完善,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直流充电桩,同时各直流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好,可进行随意更换,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充电主控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包括第一接口总成和第三接口总成,所述第一接口总成包括直流熔断器状态接口和低压辅助电源状态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总成包括直流接触器内侧电压采样接口和直流接触器外侧电压采样接口;
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第九接口总成,所述第九接口总成包括与充电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五CAN2.0接口和与开关模块通信连接的第六CAN2.0接口,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第五CAN2.0接口和第六CAN2.0接口来控制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模块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总成还包括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充电枪电子锁状态接口、正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负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急停开关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第一接口和水浸开关状态第一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口总成还包括充电枪正极温度采样接口、充电枪负极温度采样接口、CC1电压采样接口、工作地接口和直流电流采样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控模块还包括第二接口总成,该第二接口总成接入直流电,用于给充电主控模块提供内部工作电流;
所述第二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该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
所述第二接口总成包括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和接地接口。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直角弯针的间距为5.08mm,所述直角弯针在垂直一端的伸出量为3.30mm;
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两端开设有配耳孔,所述配耳孔的中心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侧壁距离为2.49mm。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控模块还包括第四接口总成和第五接口总成;
所述第四接口总成包括低压辅助电源控制接口、充电枪电子锁控制接口、泄放继电器K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K1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K2控制接口、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一接口、开出控制电源输入接口、指示灯接口和12V+输出接口;
所述第五接口总成包括RS232通信接口、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连接计费控制单元的第一CAN2.0接口、连接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二CAN2.0接口和连接车辆BMS的第三CAN2.0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九接口总成还包括第二RS485通信接口和与充电主控模块连接的第四CAN2.0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六接口总成、第七接口总成和第八接口总成;
所述第六接口总成包括第一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第一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第二接口、水浸开关状态第二接口和第一备用接口;
所述第七接口总成接入直流电,用于给功率控制模块提供内部工作电流;
所述第七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该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
所述第八接口总成包括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一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第二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二接口和第二备用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控模块由第一底座和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的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组成;
所述第一底座的四个角度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其中各两个第一安装孔在水平线上的间距为276mm,各两个第一安装孔在垂直线上的间距为50mm;
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为292mm,宽度为80mm,高为16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的长度为260mm,宽度为160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后的高度共为40mm。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由第二底座和设置在第二底座顶部的功率控制模块主体组成;
所述第二底座的四个角度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其中各两个第二安装孔在水平线上的间距为176mm,各两个第二安装孔在垂直线上的间距为50mm;
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为192mm,宽度为80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的长度为176mm,宽度为100mm,高为16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后的高度共为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通过对充电主控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的接口进行统一规范设计,各接口根据功能进行分类并集成为接口总成,使得充电控制器的功能接口更为完善,避免功能接口的缺失。
该直流充电控制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接口分类更为合理,可应用在各种直流充电桩,以实现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与保护。该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强,方便管理并减少充电控制器的备品备件,从而降低对充电控制器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主控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主控模块的一个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主控模块的另一个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控制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控制模块的一个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控制模块的另一个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充电主控模块;11-第一接口总成;12-第二接口总成;13-第三接口总成;14-第四接口总成;15-第五接口总成;
2-功率控制模块;21-第六接口总成;22-第七接口总成;23-第八接口总成;24-第九接口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的优选结构。
其中,所述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充电模块、开关模块、充电主控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为充电桩常用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充电模块,用于将市电(220V或380V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作为直流充电桩的工作电源。所述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以使充电主控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实现直流充电控制器正常工作。
具体地,所述充电主控模块包括第一接口总成、第二接口总成、第三接口总成、第四接口总成和第五接口总成。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接口总成、第七接口总成、第八接口总成、和第九接口总成。
所述第一接口总成包括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充电枪电子锁状态接口、正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负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直流熔断器接口、急停开关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第一接口、水浸开关状态第一接口和低压辅助电源状态接口。所述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包括DI1+端子和DI1-端子,所述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枪头,检测充电枪头是否拔出或归位以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所述充电枪电子锁状态接口包括DI2+端子和DI2-端子,所述充电枪电子锁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枪的电子锁,检测充电枪是否锁在充电桩上。所述正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3+端子和DI3-端子,所述正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用于连接直流接触器,以检测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工作状态。所述负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4+端子和DI4-端子,所述负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用于检测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工作状态。所述直流熔断器状态接口包括DI5+端子和DI5-端子,所述直流熔断器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的直流熔断器,以检测直流熔断器的熔体是否熔断。所述急停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6+端子和DI6-端子,所述急停开关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上的急停按钮,检测急停按钮的工作情况。所述门禁开关状态第一接口包括DI7+端子和DI7-端子,所述门禁开关状态第一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的柜门,以检测并控制充电桩柜门的关闭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所述水浸开关状态第一接口包括DI8+端子和DI8-端子,所述水浸开关状态第一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的水浸传感器,接收水浸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状态接口包括A+端子和A-端子,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状态接口用于对辅助电源继电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采样,检测该辅助电源的是否正常工作。
所述第二接口总成包括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和第一接地接口,所述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包括12V+端子和12V-端子,所述第一接地接口包括PE1端子。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如图7~8所示,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所述12V+端子和12V-端子的垂直的一端电气连接第一接口总成,以提供第一接口总成的工作电流。采用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直接套接在直角弯针水平的一端,可轻松快捷地将12V直流电源通过拔插接线端子与直流电源接口连接,该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的防水性和耐磨性能高,可避免长时间使用中因氧化或磨损引发的漏电事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直角弯针的间距为5.08mm,且所述直角弯针321在垂直一端的伸出量为3.30mm。在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两端开设有配耳孔,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的两端加装有配耳,通过将配耳与配耳孔的快速套接,确保将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正确插进直流电源接口,防止12V+端子、12V-端子和PE1端子排列位置的不佳。所述配耳孔的中心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侧壁距离优选为2.49mm。
所述第三接口总成还包括充电枪正极温度采样接口、充电枪负极温度采样接口、CC1电压采样接口、第二接地接口、直流接触器内侧电压采样接口、直流接触器外侧电压采样接口和直流电流采样接口。所述充电枪正极温度采样接口包括T1+端子和T1-端子,所述充电枪负极温度采样接口包括T2+端子和T2-端子,作为优选地,所述充电枪正极温度采样接口和充电枪负极温度采样接口均通过PCT1000或NTC 10K热敏电阻电路来分别检测充电枪头的正极和负极的温度。所述CC1电压采样接口包括NC端子和CC1端子,所述CC1电压采样接口是通过连接确认触头的输入电压信号进行不间断监测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连接状态,异常时立即切断直流电源输出,其采样电压范围为DC的0~15V。所述第二接地接口包括PE2端子,其作为地线防止漏电触电事故。所述直流接触器内侧电压采样接口包括NC端子、DC1+端子、NC端子和DC1-端子,所述直流接触器外侧电压采样接口包括NC端子、DC2+端子、NC端子和DC2-端子,所述直流接触器内侧电压是指充电模块向充电桩内部流动的电压,所述直流接触器外侧电压是指充电桩向外给电动车的蓄电池充电电压,通过实时采集充电模块在充电桩内部外部输出的电压变化,以防止出现充电桩内外充电电压的异常,该过程采样的电压范围为DC的-1000V~1000V。所述直流电流采样接口包括NC端子、IF+端子和IF-端子,所述直流电流采样接口通过连接分流器来检测输出至充电枪的电流值,监控充电桩的输出电流,作为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的准确度等级为0.5级,其额定电流为300A,分流器二次电压为75mV。
所述第四接口总成包括低压辅助电源控制接口、充电枪电子锁控制接口、泄放继电器K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K1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K2控制接口、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一接口、开出控制电源输入接口、指示灯接口和12V+输出接口。所述低压辅助电源控制接口包括DO1+端子和DO1-端子,所述低压辅助电源控制接口用于连接低压辅助电源的继电器,以控制低压辅助电源的通断。所述充电枪电子锁控制接口包括DO2+端子和DO2-端子,所述充电枪电子锁控制接口用于控制充电枪电子锁的工作状态。所述泄放继电器K控制接口包括DO3+端子和DO3-端子,所述泄放继电器K控制接口用于控制外部在充电的电动车的泄放继电器K的启闭。所述直流接触器K1控制接口包括DO4+端子和DO4-端子,所述直流接触器K2控制接口包括DO5+端子和DO5-端子,两者串联在中间继电器闭合节点,起断路保护作用。所述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一接口包括DO6+端子和DO6-端子,所述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一接口用于充电模块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直流电的输出。所述开出控制电源输入接口包括DCP+端子和DCP-端子,所述开出控制电源输入接口用于向充电主控模块输入开出控制电源。所述指示灯接口包括连接绿灯的L-G端子、连接红灯的L-R端子和连接黄灯的L-Y端子,其中充电桩正常工作时绿灯正常秒闪。所述12V+输出接口包括L-T端子,所述12V+输出接口可提供+12V的直流电源。
所述第五接口总成包括RS232通信接口、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连接计费控制单元的第一CAN2.0接口、连接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二CAN2.0接口和连接车辆BMS的第三CAN2.0接口。以上接口均为本领域技术常用接口,故不对接口作进一步说明。
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可控制若干个充电枪的充电控制,作为本实施优选地,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可控制两个充电枪。
所述第六接口总成包括第一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第一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第二接口、水浸开关状态第二接口和第一备用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包括DI11+端子和DI11-端子,所述第二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包括DI12+端子和DI12-端子,其分别连接两只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以接收交流进线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包括DI13+端子和DI13-端子,所述第二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包括DI14+端子和DI14-端子,其分别连接两只充电枪的防雷器以接收防雷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15+端子和DI15-端子,所述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16+端子和DI16-端子,其分别连接两只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以接收交流接触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门禁开关状态第二接口包括DI17+端子和DI17-端子,其用于连接充电桩的柜门,以检测并控制充电桩柜门的关闭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所述水浸开关状态第二接口包括DI18+端子和DI18-端子,其用于连接充电桩的水浸传感器,接收水浸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备用接口包括DI19+端子和DI19-端子。
所述第七接口总成接入直流电,用于给功率控制模块提供内部工作电流。所述第二接口总成包括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和第二接地接口,所述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包括12V+端子和12V-端子,所述第一接地接口包括PE2端子。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该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所述12V+端子和12V-端子的垂直的一端电气连接第六接口总成,以提供第六接口总成的工作电流。
所述第八接口总成包括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一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第二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充电模块紧急停机接口和第二备用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包括DO11+端子和DO11-端子,所述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包括DO12+端子和DO12-端子,其分别连接两只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以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工作。所述第一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包括DO13+端子和DO13-端子,所述第一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包括DO14+端子和DO14-端子,其分别连接两只充电枪的散热系统以控制散热系统的工作。所述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二接口包括DO15+端子和DO15-端子,其用于充电模块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直流电的输出。所述第二备用接口包括DO16+端子和DO16-端子。
所述第九接口总成包括第二RS485通信接口、与充电主控模块连接的第四CAN2.0接口、与充电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五CAN2.0接口和与开关模块通信连接的第六CAN2.0接口。以上接口均为本领域技术常用接口,故不对接口作进一步说明。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由第一底座和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的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座的四个角度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其中两个第一安装孔在水平线上的间距为276mm,两个第一安装孔在垂直线上的间距为50mm;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为292mm,宽度为80mm,高为16mm;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的长度为260mm,宽度为160mm;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后的高度共为40mm。
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由第二底座和设置在第二底座顶部的功率控制模块主体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底座的四个角度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在水平线上的间距为176mm,两个第二安装孔在垂直线上的间距为50mm;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为192mm,宽度为80mm;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的长度为176mm,宽度为100mm,高为16mm;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后的高度共为40mm。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充电主控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包括第一接口总成和第三接口总成,所述第一接口总成包括直流熔断器状态接口和低压辅助电源状态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总成包括直流接触器内侧电压采样接口和直流接触器外侧电压采样接口;
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第九接口总成,所述第九接口总成包括与充电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五CAN2.0接口和与开关模块通信连接的第六CAN2.0接口,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第五CAN2.0接口和第六CAN2.0接口来控制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模块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总成还包括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充电枪电子锁状态接口、正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负母线直流接触器状态接口、急停开关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第一接口和水浸开关状态第一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接口总成还包括充电枪正极温度采样接口、充电枪负极温度采样接口、CC1电压采样接口、工作地接口和直流电流采样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还包括第二接口总成,该第二接口总成接入直流电,用于给充电主控模块提供内部工作电流;
所述第二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该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
所述第二接口总成包括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和接地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直角弯针的间距为5.08mm,所述直角弯针在垂直一端的伸出量为3.30mm;
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两端开设有配耳孔,所述配耳孔的中心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侧壁距离为2.49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还包括第四接口总成和第五接口总成;
所述第四接口总成包括低压辅助电源控制接口、充电枪电子锁控制接口、泄放继电器K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K1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K2控制接口、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一接口、开出控制电源输入接口、指示灯接口和12V+输出接口;
所述第五接口总成包括RS232通信接口、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连接计费控制单元的第一CAN2.0接口、连接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二CAN2.0接口和连接车辆BMS的第三CAN2.0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接口总成还包括第二RS485通信接口和与充电主控模块连接的第四CAN2.0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六接口总成、第七接口总成和第八接口总成;
所述第六接口总成包括第一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第一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防雷器状态接口、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第二接口、水浸开关状态第二接口和第一备用接口;
所述第七接口总成接入直流电,用于给功率控制模块提供内部工作电流;
所述第七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该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
所述第八接口总成包括第一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二充电枪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一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第二充电枪的散热系统控制接口、充电模块紧急停机第二接口和第二备用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由第一底座和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的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组成;
所述第一底座的四个角度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其中各两个第一安装孔在水平线上的间距为276mm,各两个第一安装孔在垂直线上的间距为50mm;
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为292mm,宽度为80mm,高为16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的长度为260mm,宽度为160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后的高度共为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由第二底座和设置在第二底座顶部的功率控制模块主体组成;
所述第二底座的四个角度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其中各两个第二安装孔在水平线上的间距为176mm,各两个第二安装孔在垂直线上的间距为50mm;
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为192mm,宽度为80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的长度为176mm,宽度为100mm,高为16mm;
所述充电主控模块本体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后的高度共为40mm。
CN201921472479.3U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Active CN210821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2479.3U CN210821897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2479.3U CN210821897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1897U true CN210821897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2479.3U Active CN210821897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18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9373B (zh) 电动汽车充电开关检测方法、装置
CN201117742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
CN107985080B (zh) 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用高压配电装置及车辆动力电池系统
CN103430035B (zh) 充电设备和导通状态判断方法
CN107585033A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高压控制盒
CN207345510U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高压控制盒
CN110466387A (zh) 一种集成化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CN108045232B (zh) 一种设有充电高压互锁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
CN211844151U (zh) 一种集成化bdu总成及车辆
CN208923412U (zh) 一种转接插座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系统
CN113492702A (zh) 双向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源系统、充电控制方法及汽车
CN205553940U (zh) 一种基于车载can总线网络的高压配电盒
CN210821897U (zh) 一种模块化直流充电控制器
CN109962487A (zh) 一种储能电池组高压控制电路及控制箱
CN109664783A (zh) 车载充电装置及车载充电系统
CN209690463U (zh) 动力电池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
CN111775706A (zh) 一种动力电池低压手动维护开关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1890940A (zh) Bdu、电池包、供电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15552560U (zh) 一种电池包断路控制单元及包括其的电动车辆
CN213354229U (zh) 电池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动汽车
CN108819732A (zh) Bms硬件功能测试系统
CN2114169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互锁回路
CN10677398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式电力电子装置
CN202838014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集成测试装置
CN208368862U (zh)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连接器及充电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