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8784U -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8784U
CN210818784U CN201921958005.XU CN201921958005U CN210818784U CN 210818784 U CN210818784 U CN 210818784U CN 201921958005 U CN201921958005 U CN 201921958005U CN 210818784 U CN210818784 U CN 210818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strial robot
polishing
grinding system
automatic grinding
ceramic 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80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玲
唐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e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Sof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ru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ru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ru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80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8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8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8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工作台、夹持装置、工业机器人、操作平台、第一支架和至少两打磨部件。其优点在于,利用工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对陶瓷制品进行自动化打磨,实现精细化打磨,提高打磨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操作人员仅需使用操作平台即可完成相应的打磨动作,减少打磨熟练操作人员的数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利用夹持装置可以有效固定锥形陶瓷制品,提高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打磨,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避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工打磨的方式对陶瓷制品进行加工。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打磨效率低、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加工工件的标准化。此外,由于在人工打磨过程中,操作人员处于一个嘈杂且粉尘飞扬的环境中,易疲劳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损害。
此外,人工打磨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熟练度和较好的打磨手法,而大多数操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培养后才能上岗操作,人力成本较高。
另外,在陶瓷制品的烧结过程中,每个陶瓷制品的具体收缩率有细微差别,每个陶瓷制品均具有1-2mm的尺寸偏差,因此,需要对陶瓷制品的打磨进行细微调节。而操作人员很难进行1-2mm的细微打磨。
因此,亟需一种提高产品一致性、减少人工打磨的用于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提高打磨效率,保证加工工件的标准化,减少相应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
工作台;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部;
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工业机器人电联接;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
至少两打磨部件,两所述打磨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出入口,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一侧;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出入口;
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
所述操作平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外部;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防护栏包括卷帘门,所述卷帘门设置在所述出入口。
优选地,所述防护栏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远离所述出入口设置。
优选地,
还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上放置有若干砂纸;
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连接后与一所述砂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工业机器人的同一侧;或
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
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工业机器人和所述操作平台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浮动力控制部件,所述浮动力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并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操作连接部,所述操作连接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所述操作连接部包括至少三连接端,每所述连接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包括收集室,所述收集室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利用工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对陶瓷制品进行自动化打磨,实现精细化打磨,提高打磨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操作人员仅需使用操作平台即可完成相应的打磨动作,减少打磨熟练操作人员的数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利用夹持装置可以有效固定锥形陶瓷制品,提高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打磨,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避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工作台和收集室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操作连接部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工作台1、夹持装置2、工业机器人3、操作平台4、第一支架5、打磨部件6、防护栏7、出入口8、卷帘门9、检修门10、第二支架11、砂纸12、控制柜13、操作连接部14、收集室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工作台1、工业机器人3、操作平台4、第一支架5、防护栏7、第二支架11、控制柜13和收集室15。
防护栏7围绕形成维修室,其具有出入口8、卷帘门9以及检修门10,卷帘门9设置在出入口8,检修门10远离出入口8设置,其中,操作人员通过卷帘门9将锥形陶瓷制品放置在工作台1,检修门10用于操作人员进入维修室中更换零部件。
进一步地,防护栏7的主要框架由铝型材制成,框架内安装有机玻璃,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保证透光性。
如图2所示,工作台1设置在防护栏7的内部,即位于维修室内,并且靠近出入口8设置,其中部设置有夹持装置2,用于固定锥形陶瓷制品。
在工作台1的下部设置有收集室15,收集室15通过中空管与工作台1连通,用于收集锥形陶瓷制品打磨过程中落入工作台1内的粉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收集室15包括真空负压装置,用于抽吸工作台1内的粉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2为内扩型夹具。
工业机器人3设置在防护栏7的内部,即位于维修室内,且设置在工作台1的一侧并远离出入口8,工业机器人3用于连接打磨部件6对工作台1内的锥形陶瓷制品进行维修。
进一步地,工业机器人3至少为三轴机器人,优选的为五轴机器人。
进一步地,在工业机器人3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浮动力控制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与打磨部件6连接后,在打磨过程中用于控制打磨部件6与锥形陶瓷制品接触时的压力。
进一步地,浮动力控制部件为气缸。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工业机器人3的第一端转动地设置有操作连接部13,其包括至少三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均可以单独连接打磨部件6,即操作连接部13可以同时连接至少三个不同规格的打磨部件6,从而减少更换打磨部件6的次数,提高打磨效率。
控制柜13设置在防护栏7的外部,即位于维修室外,其与工业机器人3通过线缆连接,用于向工业机器人3提供动力,控制工业机器人3的各种动作。
操作平台4设置在防护栏7的外部,即位于维修室外,其与控制柜13通过线缆连接,并编写相应的打磨程序,进而控制工业机器人3对锥形陶瓷制品进行打磨。
第一支架5位于工业机器人3的一侧,其用于放置若干不同规格的打磨部件6。
第二支架11位于工业机器人3的一侧,并平行于第一支架5设置,其用于放置若干砂纸12。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11可以对称地位于工业机器人3的两侧,也可以第一支架5、工业机器人3和第二支架11形成“∟”结构。
如图3所示,设置在工业机器人3的第一端的操作连接部13的每一连接端,均先连接打磨部件6,然后在打磨部件6的第一端再连接砂纸1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操作人员通过卷帘门9将锥形陶瓷制品放置在工作台1,并使用夹持装置2对锥形陶瓷质谱进行固定;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4上进行编程;控制柜13根据编写的程序控制工业机器人3选择第一支架5上的打磨部件6以及第二支架11上的砂纸12,然后对锥形陶瓷制品进行打磨;当打磨一定时间或砂纸使用完毕时,转动操作连接部13,使用另一具有砂纸12的打磨部件6进行打磨,直至使用完当前装载的砂纸12;然后工业机器人3抛弃砂纸12,再次选择第二支架11上的砂纸12,继续打磨,直至打磨完毕;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卷帘门9将打磨完毕的锥形陶瓷制品取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工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对陶瓷制品进行自动化打磨,实现精细化打磨,提高打磨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操作人员仅需使用操作平台即可完成相应的打磨动作,减少打磨熟练操作人员的数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利用夹持装置可以有效固定锥形陶瓷制品,提高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打磨,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避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部;
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工业机器人电联接;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
至少两打磨部件,两所述打磨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出入口,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一侧;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出入口;
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
所述操作平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外部;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卷帘门,所述卷帘门设置在所述出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远离所述出入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上放置有若干砂纸;
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连接后与一所述砂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工业机器人的同一侧;或
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工业机器人和所述操作平台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浮动力控制部件,所述浮动力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并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作连接部,所述操作连接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所述操作连接部包括至少三连接端,每所述连接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包括收集室,所述收集室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
CN201921958005.XU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Active CN210818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8005.XU CN210818784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8005.XU CN210818784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8784U true CN210818784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6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8005.XU Active CN210818784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8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9225U (zh) 一种带机器人的锤头打磨设备
CN205363504U (zh) 一种五轴联动数控多工位抛光机
KR102458884B1 (ko) 수직으로 배치되는 유리판을 자동적으로 드릴링하고 밀링하기 위한 자동 기계 및 방법
KR102095880B1 (ko) 플로어힌지본체의 세척 및 베어링압입 자동화장치
CN209902862U (zh) 一种自动磨边设备
CN104476360A (zh) 插针自动打磨方法及打磨机
CN207615894U (zh) 一种蓝宝石多工位打孔装置
CN106623175A (zh) 一种cnc夹具自动清洗烘干一体机
CN111687726A (zh) 一种压缩机叶片抛光设备
CN208246442U (zh) 自动打磨除尘系统
CN210818784U (zh)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CN109382732A (zh) 角部磨削机工装
CN108857709A (zh)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打磨机
CN218136823U (zh) 一种特种管件打磨加工清屑装置
CN208179731U (zh) 一种可调节式木材双边修边装置
CN107426924B (zh) 一种电路板自动磨边设备
CN112222566B (zh) 一种数控火焰切割机的熔渣清理装置
CN204708132U (zh) 一种清洁高效的皮鞋打磨装置
CN204183372U (zh) 自动抛光系统
CN207326091U (zh) 一种钢管全自动倒角设备
CN208450020U (zh) 厨具打磨用清洗烘干装置
CN111015385A (zh) 多工位刀具钝化机
CN210818932U (zh) 一种用于碳纤维弧形表面的自动打磨系统
CN213225584U (zh) 管接头平面度加工设备
CN220516359U (zh) 一种具有限位机构的打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120 4th floor, building a, No.58 Xiangk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of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0 4th floor, building a, No.58 Xiangk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Die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00120 4th floor, building a, No.58 Xiangk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Die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0 4th floor, building a, No.58 Xiangk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Lingru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