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3335U -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3335U
CN210813335U CN201921286447.4U CN201921286447U CN210813335U CN 210813335 U CN210813335 U CN 210813335U CN 201921286447 U CN201921286447 U CN 201921286447U CN 210813335 U CN210813335 U CN 210813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heating pad
heating
relay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64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凌
崔文静
陈娇
杨敬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864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3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3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3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包括雾化管道,雾化管道上设有控温装置,控温装置包括环形包裹在雾化管道上的加热垫,加热垫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设有外保护套,位于前方的加热垫的一端部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加热垫的一端部后侧面上均设有毛面魔术贴,位于前方的加热垫的另外一端部的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加热垫的另外一端部的后侧面上均设有刺面魔术贴。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对雾化管道内的气体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为了保证患者正常吸氧,同时使氧气的湿度满足人体呼入的气体湿度,一般会使用气道湿化雾化器对氧气管中的氧气进行湿化。但是一般的气道湿化雾化器不能对气体进行保温加热,而患者长期吸入冷氧气会造成患者气道条件会变差,甚至出现痉挛增生僵化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包括雾化管道,所述雾化管道上设有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包括环形包裹在所述雾化管道上的加热垫,所述加热垫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设有外保护套,所述外保护套与所述加热垫为一体成型结构,位于前方的所述加热垫的一端部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所述加热垫的一端部后侧面上均设有毛面魔术贴,位于前方的所述加热垫的另外一端部的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所述加热垫的另外一端部的后侧面上均设有刺面魔术贴,所述刺面魔术贴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毛面魔术贴之间粘接配合,所述加热垫上设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设有第二三脚插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上还设有第一控制盒,所述第一控制盒的前侧面上还设有三孔插座,所述第二三脚插头与所述三孔插座之间插接配合,便于将加热垫从第一控制盒上取下。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盒内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腔壁上紧密粘接有左右两个相互对称的隔板,其中一个所述隔板上紧密粘接有第一单片机,所述空腔内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位于两个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第一控制盒的底面上还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盒上还设有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末端设有第一三脚插头,所述第一控制盒的表面设有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盒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控制盒上还设有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控制盒的侧面上设有启动开关,所述第一控制盒的侧面上还设有充电插口。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垫上还紧密粘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一与所述加热垫内部的制热电阻丝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一包括PC817光耦一、三极管Q1一和继电器一,PC817光耦一包括发光二极管一和光敏半导体管一,发光二极管一正极A3端外接于5V电源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一负极K2端通过电阻R5与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I/O口相连,光敏半导体管一的发射极E3接地,光敏半导体管一的集电极C3端依次通过电阻R6和R7与三极管Q1一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一输出端与继电器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一设有相应的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加热垫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盒上还设有手动开关,手动开关与蓄电池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手动开关与蓄电池并联至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加热垫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中,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蓄电池对加热垫内部的制热电阻丝供电。
优选的,所述雾化管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还嵌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所述雾化管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雾化管道上还紧密粘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雾化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控制盒。
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盒的表面设有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控制盒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二控制盒上设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控制盒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紧密粘接有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二与所述加热丝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二包括PC817光耦二、三极管Q1二和继电器二,PC817光耦二包括发光二极管二和光敏半导体管二,发光二极管二正极A3端外接于5V电源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二负极K2端通过电阻R5与第二单片机的输出端I/O口相连,光敏半导体管二的发射极E3接地,光敏半导体管二的集电极C3端依次通过电阻R6和R7与三极管Q1二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二输出端与继电器二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二输出端接地,继电器一设有相应的继电器触点开关二,继电器触点开关二、第二调节旋钮、加热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控温装置,可以在外部对雾化管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使雾化管道内的气体的温度能够满足人体呼入气体的温度标准,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另外由于外保护套是通过毛面魔术贴与刺面魔术贴粘接固定在雾化管道上,方便拆卸,解决了一般的气道湿化雾化器不能对气体进行保温加热,而患者长期吸入冷氧气会造成患者气道条件会变差,甚至出现痉挛增生僵化情况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雾化管道内部设置的加热丝,在不需要加装外部供暖设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对雾化管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且方便携带,解决了一般的气道湿化雾化器自身不具有对通入的氧气进行加热保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温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盒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单片机与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一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雾化管道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控制盒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单片机与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二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雾化管道;2、控温装置;20、第一控制盒;201、空腔;202、隔板;203、第一单片机;204、控制电路一;205、蓄电池;206、盖板;21、第一电源线;211、第一三脚插头;22、第一控制面板;221、第一显示屏;23、第一调节旋钮;24、启动开关;25、充电插口;26、三孔插座;27、加热垫;271、第一导线;272、第二三脚插头;28、外保护套;281、毛面魔术贴;282、刺面魔术贴;283、第一温度传感器;29、手动开关;3、加热丝;4、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二控制盒;50、第二显示屏;51、第二控制面板;52、第二调节旋钮;53、凹槽;54、第二单片机;55、控制电路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雾化管道1,雾化管道1上设有控温装置2,控温装置2包括环形包裹在雾化管道1上的加热垫27,加热垫27上设有第一导线271,第一导线271的末端设有第二三脚插头272,加热垫27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设有外保护套28,外保护套28与加热垫27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其结构更加牢固,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位于前方的加热垫27的一端部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加热垫27的一端部后侧面上均设有毛面魔术贴281,位于前方的加热垫27的另外一端部的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加热垫27的另外一端部的后侧面上均设有刺面魔术贴282,刺面魔术贴282和与之对应的毛面魔术贴281之间粘接配合,方便将加热垫27固定在雾化管道1上,同时也方便将加热垫27从雾化管道1上取下。
为了达到便于控制雾化管道1上温度的效果,第一导线271上还设有第一控制盒20,第一控制盒20的前侧面上还设有三孔插座26,三孔插座26与第一控制盒20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三脚插头272与三孔插座26之间插接配合,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将加热垫27从第一控制盒20上取下;第一控制盒20内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空腔201,空腔201的腔壁上紧密粘接有左右两个相互对称的隔板202,其中一个隔板202上紧密粘接有第一单片机203,第一单片机203位于远离另外一个隔板202的一侧,空腔201内还设有蓄电池205,蓄电池205位于两个隔板202之间,第一控制盒20的底面上还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有盖板206,盖板206内设有若干个与外界相连通的螺纹孔,第一控制盒20的底面内正对盖板206内的螺纹孔的位置也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螺纹孔,再使用紧固螺栓将盖板206固定安装在第一控制盒20上即可,方便安装,同时也便于拆卸,另外将盖板206固定在第一控制盒20上后,盖板206正好将蓄电池205压紧在空腔201的腔壁上,且蓄电池205的左右两侧面与隔板202的侧面紧密贴合,从而保证蓄电池205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
第一控制盒20上还设有第一电源线21,第一电源线21的末端设有第一三脚插头211,第一控制盒20的表面设有第一控制面板22,第一控制盒20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显示屏221,第一控制盒20上还设有第一调节旋钮23,第一控制盒20的侧面上设有启动开关24,第一控制盒20的侧面上还设有充电插口25,其中一个加热垫27上还紧密粘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83,第一温度传感器283与第一单片机20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单片机203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一204与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控制连接,控制电路一204包括PC817光耦一、三极管Q1一和继电器一,PC817光耦一包括发光二极管一和光敏半导体管一,发光二极管一正极A3端外接于5V电源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一负极K2端通过电阻R5与第一单片机203的输出端I/O口相连,光敏半导体管一的发射极E3接地,光敏半导体管一的集电极C3端依次通过电阻R6和R7与三极管Q1一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一输出端与继电器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一设有相应的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23、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
第一控制盒20上还设有手动开关29,手动开关29与蓄电池205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手动开关29与蓄电池205并联至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23、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中,在将手动开关29断开后,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23、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能够正常工作;当未接通外界电源时,人工手动闭合手动开关29,此时,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23、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蓄电池205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从而保证在停电的情况下,利用电量充足的蓄电池205也可以为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供电。
本实施例中,加热垫27可以采用安新县送之家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AB系列的加热垫;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具体的,第一单片机203可以采用深圳市钧雅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AT89S52系列单片机;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进一步的,蓄电池205可以采用深圳市泰科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M1270系列蓄电池;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此外,第一温度传感器283可以采用深圳市集领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DS18B20系列温度传感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屏221可以采用深圳市英瑞达光电有限公司生产的YRD系列显示屏;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单片机203内将对应的工作所需程序编辑好,接通电源,第一温度传感器283检测雾化管道1上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值传输至第一单片机203内,当该温度值低于第一单片机203内设定的初始温度范围值时,第一单片机203控制继电器一工作,此时,继电器触点开关一闭合,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接通外界电源开始制热,实现对雾化管道1进行加温,另外使用者可以手动调节第一调节旋钮23,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流经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上的电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83检测雾化管道1上的温度高于第一单片机203内设定的初始温度范围值时,此时,第一单片机203控制继电器一停止工作,继电器触点开关一会断开,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断开电源,不再进行加热工作。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使雾化管道1自身具备一定的对气体进行加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对雾化管道1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7至图12所示,雾化管道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还嵌设有加热丝3,加热丝3与雾化管道1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其结构更加牢固;雾化管道1上还紧密粘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便于对雾化管道1上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为了达到便于控制雾化管道1上温度的效果,雾化管道1上还设有第二控制盒5,第二控制盒5的表面设有第二显示屏50,第二控制盒5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控制面板51,第二控制盒5上设有第二调节旋钮52,第二控制盒5内设有凹槽53,凹槽53的槽壁上紧密粘接有第二单片机54,第二温度传感器4与第二单片机54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单片机54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二55与加热丝3控制连接,控制电路二55包括PC817光耦二、三极管Q1二和继电器二,PC817光耦二包括发光二极管二和光敏半导体管二,发光二极管二正极A3端外接于5V电源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二负极K2端通过电阻R5与第二单片机54的输出端I/O口相连,光敏半导体管二的发射极E3接地,光敏半导体管二的集电极C3端依次通过电阻R6和R7与三极管Q1二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二输出端与继电器二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二输出端接地,继电器一设有相应的继电器触点开关二,继电器触点开关二、第二调节旋钮52、加热丝3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
本实施例中,加热丝3可以采用徐州首航电热制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F0093系列加热丝;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具体的,第二单片机54也可以采用深圳市钧雅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AT89S52系列单片机;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进一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也可以采用深圳市集领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DS18B20系列温度传感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此外,第二显示屏50也可以采用深圳市英瑞达光电有限公司生产的YRD系列显示屏;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单片机54内将对应的工作所需程序编辑好,接通电源,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雾化管道1上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值传输至第二单片机54内,当该温度值低于第二单片机54内设定的初始温度范围值时,第二单片机54控制继电器二工作,此时,继电器触点开关二闭合,加热丝3接通外界电源开始制热,实现对雾化管道1进行加温,另外使用者可以手动调节第二调节旋钮52,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流经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上的电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83检测雾化管道1上的温度高于第二单片机54内设定的初始温度范围值时,此时,第二单片机54控制继电器二停止工作,继电器触点开关二会断开,加热丝3断开电源,不再进行加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选择使用加热丝(3)直接对雾化管道(1)进行加热,操作过程为,将加热丝(3)接通外界电源并使其工作实现对雾化管道(1)进行加热,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旋钮(52)来控制加热丝(3)的加热温度;在使用加热垫(27)进行加热时,将外保护套(28)包裹在雾化管道(1)上,并保证第一温度传感器(283)紧贴在雾化管道(1)上,接着将对应的刺面魔术贴(282)粘在毛面魔术贴(281)上,再将加热垫(27)接通外界电源并使其工作实现对雾化管道(1)进行加热即可,对加热垫(27)进行拆卸时,将刺面魔术贴(282)从毛面魔术贴(281)上撕开,将外保护套(28)从雾化管道(1)上取下即可,解决了一般的气道湿化雾化器不能对气体进行保温加热,而患者长期吸入冷氧气会造成患者气道条件会变差,甚至出现痉挛增生僵化情况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包括雾化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道(1)上设有控温装置(2),所述控温装置(2)包括环形包裹在所述雾化管道(1)上的加热垫(27),所述加热垫(27)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设有外保护套(28),所述外保护套(28)与所述加热垫(27)为一体成型结构,位于前方的所述加热垫(27)的一端部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所述加热垫(27)的一端部后侧面上均设有毛面魔术贴(281),位于前方的所述加热垫(27)的另外一端部的前侧面上以及位于后方的所述加热垫(27)的另外一端部的后侧面上均设有刺面魔术贴(282),所述刺面魔术贴(282)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毛面魔术贴(281)之间粘接配合,所述加热垫(27)上设有第一导线(271),所述第一导线(271)的末端设有第二三脚插头(2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71)上还设有第一控制盒(20),所述第一控制盒(20)的前侧面上还设有三孔插座(26),所述第二三脚插头(272)与所述三孔插座(26)之间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盒(20)内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空腔(201),所述空腔(201)的腔壁上紧密粘接有左右两个相互对称的隔板(202),其中一个所述隔板(202)上紧密粘接有第一单片机(203),所述空腔(201)内还设有蓄电池(205),所述蓄电池(205)位于两个所述隔板(202)之间,所述第一控制盒(20)的底面上还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有盖板(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盒(20)上还设有第一电源线(21),所述第一电源线(21)的末端设有第一三脚插头(211),所述第一控制盒(20)的表面设有第一控制面板(22),所述第一控制盒(20)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显示屏(221),所述第一控制盒(20)上还设有第一调节旋钮(23),所述第一控制盒(20)的侧面上设有启动开关(24),所述第一控制盒(20)的侧面上还设有充电插口(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垫(27)上还紧密粘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8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83)与所述第一单片机(20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203)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一(204)与所述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一(204)包括PC817光耦一、三极管Q1一和继电器一,PC817光耦一包括发光二极管一和光敏半导体管一,发光二极管一正极A3端外接于5V电源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一负极K2端通过电阻R5与第一单片机(203)的输出端I/O口相连,光敏半导体管一的发射极E3接地,光敏半导体管一的集电极C3端依次通过电阻R6和R7与三极管Q1一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一输出端与继电器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一设有相应的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23)、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盒(20)上还设有手动开关(29),手动开关(29)与蓄电池(205)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手动开关(29)与蓄电池(205)并联至继电器触点开关一、第一调节旋钮(23)、加热垫(27)内部的制热电阻丝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道(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还嵌设有加热丝(3),所述加热丝(3)与所述雾化管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雾化管道(1)上还紧密粘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所述雾化管道(1)上还设有第二控制盒(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盒(5)的表面设有第二显示屏(50),所述第二控制盒(5)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控制面板(51),所述第二控制盒(5)上设有第二调节旋钮(52),所述第二控制盒(5)内设有凹槽(53),所述凹槽(53)的槽壁上紧密粘接有第二单片机(54),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与所述第二单片机(5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54)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二(55)与所述加热丝(3)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二(55)包括PC817光耦二、三极管Q1二和继电器二,PC817光耦二包括发光二极管二和光敏半导体管二,发光二极管二正极A3端外接于5V电源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二负极K2端通过电阻R5与第二单片机(54)的输出端I/O口相连,光敏半导体管二的发射极E3接地,光敏半导体管二的集电极C3端依次通过电阻R6和R7与三极管Q1二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二输出端与继电器二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二输出端接地,继电器一设有相应的继电器触点开关二,继电器触点开关二、第二调节旋钮(52)、加热丝(3)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组成串联电路。
CN201921286447.4U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Active CN210813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6447.4U CN210813335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6447.4U CN210813335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3335U true CN210813335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6447.4U Active CN210813335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33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3376A (zh) * 2019-08-09 2019-11-12 贾凌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CN113040969A (zh) * 2021-04-25 2021-06-29 郑州大学 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3376A (zh) * 2019-08-09 2019-11-12 贾凌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CN113040969A (zh) * 2021-04-25 2021-06-29 郑州大学 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13335U (zh)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CN110433376A (zh)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器管道的控温装置
CN210433824U (zh) 一种加热加湿的呼吸治疗设备
CN213466426U (zh) 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的鼻腔加湿器
US9289570B2 (en) Breathing circuit system
CN217091737U (zh) 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
CN214912119U (zh) 一种急诊护理吸氧装置
CN215083773U (zh)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用的雾化器
CN219047354U (zh) 气流发生结构以及雾化装置
CN216169267U (zh) 一种弥散鼻吸加湿一体式氧气终端
CN213048866U (zh) 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
CN205829251U (zh) 一种多功能加湿器充电宝
CN219148861U (zh) 一种分体式呼吸机
CN218898376U (zh) 一种防漏气雾化器
CN217131476U (zh) 一种湿度可调节的智能方舱
CN213630528U (zh) 一种生物质壁炉用加湿装置
CN218043780U (zh) 一种换弹式可充电防泄漏一次性电子烟
CN217309170U (zh) 一种可有效防止加热丝短路的烟弹
CN220236063U (zh) 一种可防水透气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9251270U (zh) 一种呼吸管道以及呼吸机
CN220236061U (zh) 智能蓝牙烤烟器
JP5677748B2 (ja) 火炎検出用カニューラおよび酸素濃縮装置
CN218328467U (zh) 加湿器面板
CN213526916U (zh) 一种便携式医用雾化器
CN219983629U (zh) 一种便携式呼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