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1029U - 一种变焦透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1029U
CN210801029U CN201922278311.5U CN201922278311U CN210801029U CN 210801029 U CN210801029 U CN 210801029U CN 201922278311 U CN201922278311 U CN 201922278311U CN 210801029 U CN210801029 U CN 210801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light
emergent
plan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83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德龙
鍾國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edlink Op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edlink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edlink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edlink Opt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22783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1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1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1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开设有可供光源移动的腔体,腔体内壁面形成入射面,透镜本体外侧面形成反射面,透镜本体上端面形成出射面,反射面用于将入射面光线反射至出射面出射,反射面上端设置为呈竖向环设的波浪面。用于解决传统透镜变焦结构复杂及变焦时容易产生黄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透镜和光源的距离实现改变光斑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上端大下端小的杯型的反射面,将反射的光线聚集到出射面,反射面外围上端设置为竖向连续的U型外凸条形结构的波浪面,改善COB光源在小角度下的黄圈的问题,提高光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变焦透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透镜。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光学系统中,需要提供调节光斑大小的功能时,通常是采用多组透镜组合结构或者采用遮光部件,在采用多组透镜组合结构时,其是通过调节各个透镜之间的相互位置,进而对光线系统的光束角进行调整,实现对光斑大小的调节;而采用遮光部件,其是通过设置遮光件,将光束中的大角度光线进行遮挡,进而实现光斑大小的调整。
但是,在采用多组透镜组合结构时,需要布置多个透镜,使得整个光学系统构件繁多,结构复杂,不方便制造和后期维护;而采用遮光部件时,遮光件又会阻挡部分光线,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并不能全部参与照明工作,光通量损失,出现光线利用率不高问题;而且在光线处于小角度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黄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焦透镜,用于解决传统透镜变焦结构复杂及变焦时容易产生黄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焦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开设有可供光源移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壁面形成入射面,所述透镜本体外侧面形成反射面,所述透镜本体上端面形成出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将入射面光线反射至出射面出射,所述反射面上端设置为呈竖向环设的波浪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开设腔体,将设置在内的光源移动实现改变出射光线的角度,同时环设在反射面上端的波浪面为竖向均匀连续设置的U型外凸条形结构,可以将COB光源在小角度下出现的黄圈问题解决,同时反射面将光线聚集到出射面出射,减少光线的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面呈喇叭状反曲型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波浪面侧视时呈喇叭状的反曲型设置,可以将反射的光线散开,进而散开眩光,实现减少眩光的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出射面包括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为中心外凸的圆形曲面,所述第二出射面为位于所述第一出射面外围的环形面。
根据上述方案,第一出射面为外凸的圆形曲面,可以起到聚光的效果,提高光效。
进一步地,所述入射面包括由所述腔体顶面形成的第一入射面和由所述腔体侧面形成的第二入射面,所述腔体内光源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由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经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出射面出射。
根据上述方案,将光线由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入射经透镜本体折射及反射面反射后从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出射,反射面将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出射面,起到收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射面朝向光源方向呈微凸的曲面。
根据上述方案,第一入射面与第一出射面呈一个中间外凸的凸透镜结构,可以将由第一入射面入射第二出射面出射的光线起到聚集的作用,提高光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射面上设置有指向其圆心的条纹。
根据上述方案,第一出射面上的条纹,起到均化光线的效果,使光线更加柔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射面上设有指向所述第一出射面圆心的条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射面上还设置有晒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光源通过设置在具有一定移动范围的腔体内,通过改变透镜和光源的距离实现改变光斑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上端大下端小的杯型的反射面,将反射的光线聚集到出射面,同时通过透镜本体中间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呈凸透镜的结构,起到将光线聚集的效果,整体提高光照效果;另外在反射面外围上端设置为竖向连续的U型外凸条形结构的波浪面,改善COB光源在小角度下的黄圈的问题;出射面上设置有条纹结构和晒纹结构,均化光线,提高光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整体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整体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大角度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小角度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大角度光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小角度光斑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大角度部分光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小角度部分光线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大角度光线测试结果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小角度光线测试结果图。
附图标记:
1、透镜本体;2、腔体;3、入射面;31、第一入射面;32、第二入射面;4、反射面;5、出射面;51、第一出射面;52、第二出射面;6、波浪面;7、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变焦透镜,如图5、6所示,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开设有可供光源7移动的腔体2,腔体2内壁面形成入射面3,透镜本体1外侧面形成反射面4,透镜本体1上端面形成出射面5,其中,如图1、5、6所示,出射面5包括第一出射面51和第二出射面52,第一出射面51为中心外凸的圆形曲面,第二出射面52为位于第一出射面51外围的环形面,入射面3包括由腔体2顶面形成的第一入射面31和由腔体2侧面形成的第二入射面32,腔体2内光源7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第一入射面31进入由第一出射面51出射,另一部分经第二入射面32进入经反射面4反射至第二出射面52出射,同时通过设置上端大下端小的杯型的反射面4,将入射面3光线聚拢反射至出射面5出射,起到对出射光线收光的效果;反射面4上端设置为呈竖向环设的波浪面6,通过该波浪面6减少COB光源7在小角度时产生黄圈的问题。由于透镜本体1上开设有一个腔体2,光源7可在该腔体2内移动,光源7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射面3入射,经透镜本体1折射和反射面4反射后出射,通过改变透镜本体1与光源7之间的距离,改变光线与入射面3的入射角度进而改变出射后光线的角度,使得可以实现改变光斑的大小实现光线变焦,如图3、4所示,同时通过环设在反射面4上端的波浪面6,该波浪面6为竖向均匀连续设置的U型外凸条形结构,如图6所示,在小角度下,光线经过波浪面6反射至出射面5出射,通过该结构的波浪面6解决COB光源7小角度下常遇到的黄圈问题。
其中,如图2所示,波浪面6呈喇叭状反曲型设置,经该波浪面6反射后可以将光线散开,减少眩光的聚集,改善光线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入射面31朝向光源7方向呈微凸的曲面,第一入射面31与第一出射面51形成一个中间外凸的凸透镜结构,可以将由第一入射面31入射第二出射面52出射的光线起到聚集的作用,提高光照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射面51上设置有指向其圆心的条纹,同样,第二出射面52上也设有指向第一出射面51圆心的条纹,通过该条纹均化出射光斑,提高出射光线效果。
另外,第一出射面51上还设置有晒纹,进一步柔和出射光线,提高光照效果。
如图5、7、9、11所示,此时为设置在腔体2内的COB光源7靠近第一入射面31设置,此时为光源7在腔体2内可移动距离最接近所示透镜的第一入射面31,则此时为最大角度的出射范围,如图9、11所示,此时出射光线角度可至70度左右;
如图6、8、10、12所示,此时为设置在腔体2内的COB光源7远离第一入射面31设置,此时为光源7在腔体2内可移动距离最远离所示透镜的第一入射面31,则此时为最小角度的出射范围,如图10、12所示,此时出射光线角度最小为10度左右;
通过改变光源7在腔体2内的位置,即改变光源7与第一入射面31的距离,实现改变光斑的大小,进而实现变焦的功能,相较于传统的变焦透镜的多层组合模式,结构更加精简,光照角度较大,同时反射面4上设置为波浪面6的结构可以改善COB光源7在小角度时的黄圈的效果,保证在变焦过程中光照效果,且设置在出射面5上的条纹结构和晒纹结构可以实现均化光斑,提高光照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开设有可供光源移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壁面形成入射面,所述透镜本体外侧面形成反射面,所述透镜本体上端面形成出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将入射面光线反射至出射面出射,所述反射面上端设置为呈竖向环设的波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面呈喇叭状反曲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面包括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为中心外凸的圆形曲面,所述第二出射面为位于所述第一出射面外围的环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面包括由所述腔体顶面形成的第一入射面和由所述腔体侧面形成的第二入射面,所述腔体内光源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由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经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出射面出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朝向光源方向呈微凸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射面上设置有指向其圆心的条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射面上设有指向所述第一出射面圆心的条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射面上还设置有晒纹。
CN201922278311.5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变焦透镜 Active CN210801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8311.5U CN210801029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变焦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8311.5U CN210801029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变焦透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1029U true CN21080102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8311.5U Active CN210801029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变焦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10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1065A (zh) * 2021-08-26 2021-11-26 屏丽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型光源收集器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1065A (zh) * 2021-08-26 2021-11-26 屏丽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型光源收集器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57075A (en) Confocal reflector system
US6123436A (en) Optical device for modifying the angular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lluminating energy
CA2402560C (en) Coupling of light from a light source to a target using dual ellipsoidal reflectors
US7566141B2 (en) Cassegrain optical configuration to expand high intensity LED flashlight to larger diameter lower intensity beam
CN101189472B (zh) 具有优化放大倍率的双抛物面和双椭球面反射系统
US20050276050A1 (en) Non-imaging photon concentrator
PL80252B1 (zh)
US8165434B2 (en) High efficiency optical coupler
JP2009122686A (ja) 光学装置
CN210801029U (zh) 一种变焦透镜
CN215954056U (zh) 一种组合型光源收集器
US20060274438A1 (en) Dual paraboloid reflector and dual ellipsoid reflector systems with optimized magnification
CN109539163B (zh)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光学模组、汽车前照灯
CN210219619U (zh) 一种近光iii区照明模块、遮光板、照明装置及车辆
CN217816527U (zh) 透镜光学模组及使用其的汽车照明装置
CN214038007U (zh) 光学系统及射灯
CN113701065A (zh) 一种组合型光源收集器及其设计方法
CN210243885U (zh) 补光灯偏光透镜及使用该透镜的拍摄设备
US6022123A (en) Light source device
KR20020033112A (ko) 광을 수집 및 집속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CN215067500U (zh) 一种基于量子光学的同轴反射式成像系统
CN210860982U (zh) 一种防眩光反光罩
CN211260681U (zh) 一种线光源反射罩、光源组件及灯具
CN219510658U (zh) 透镜、光学系统及灯具
CN207895112U (zh) 内窥镜的光线耦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