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5979U -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5979U
CN210795979U CN201921638519.7U CN201921638519U CN210795979U CN 210795979 U CN210795979 U CN 210795979U CN 201921638519 U CN201921638519 U CN 201921638519U CN 210795979 U CN210795979 U CN 210795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oll
membrane
pipe
reverse osm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85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德圣
邵松
李宏秀
彭彤宇
刘进
刘润华
闫彩霞
张士明
杨如洪
韩文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Wat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Wat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Wat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Wat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85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5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5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5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对于该系统,其中过滤器设于进水主管上,进水高压泵的一侧连接有进水主管,进水高压泵的另一侧连接有浓水母管,浓水母管上远离进水高压泵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控制阀;其中进水高压泵与伺服电机控制阀之间的浓水母管连通有错流过滤系统,错流过滤系统的另一侧还与产水主管连通;错流过滤系统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第一卷式膜系统和第二卷式膜系统,若干个第一卷式膜系统均置于第二卷式膜系统的前侧。该系统占地面积较小,提高了淡水回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高盐废水浓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盐废水浓缩处理领域,多采用海水反渗透膜系统或碟管式反渗透系统处理废水。存在的问题是:碟管式反渗透系统占地面积大,淡水回收率较低,造价较高。海水反渗透膜系统淡水回收率较低,无错流循环过滤措施,容易造成膜表面污堵。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以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包括:过滤器、进水高压泵、伺服电机控制阀、进水主管、浓水母管、错流过滤系统、产水主管,具体的,过滤器可采用保安过滤器。其中过滤器设于进水主管上,进水高压泵的一侧连接有进水主管,需要处理的废水进水通过进水主管进入本系统中。进水高压泵的另一侧连接有浓水母管,进水进入本系统后经过处理通过浓水母管流动后排出,所述浓水母管上远离进水高压泵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控制阀。其中进水高压泵与伺服电机控制阀之间的浓水母管连通有错流过滤系统,所述错流过滤系统的另一侧还与产水主管连通;经过错流过滤系统处理后的产水通过产水主管排出。所述错流过滤系统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第一卷式膜系统和第二卷式膜系统,所述若干个第一卷式膜系统均置于第二卷式膜系统的前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第一卷式膜组件、循环出水管,第一卷式膜系统还包括浓水再循环增压泵、产水支管,其中浓水再循环增压泵的设置能够实现大于系统进水流量的错流循环过滤。其中循环进水管远离第一卷式膜组件的一端与浓水母管连通,循环出水管远离第一卷式膜组件的一端也与浓水母管连通;浓水再循环增压泵设于循环进水管上,产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卷式膜组件连接,产水支管的另一端与产水主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第二卷式膜组件、循环出水管,第二卷式膜系统还包括浓水再循环增压泵、产水支管,其中循环进水管远离第二卷式膜组件的一端与浓水母管连通,循环出水管远离第二卷式膜组件的一端也与浓水母管连通;浓水再循环增压泵设于循环进水管上,产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二卷式膜组件连接,产水支管的另一端与产水主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组件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串联连接的第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与循环进水管连接,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浓水排放口与循环出水管连接,串联连接的每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口均与产水支管连接。本系统采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作为核心处理部件,实现了超高压反渗透过滤,使得本系统最高运行压力能够达到120bar。
可选的,所述第二卷式膜组件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串联连接的第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与循环进水管连接,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浓水排放口与循环出水管连接,串联连接的每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口均与产水支管连接。本系统采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作为核心处理部件,实现了超高压反渗透过滤,使得本系统最高运行压力能够达到120bar。
可选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进水电导率检测仪、进水流量传感器、浓水流量传感器,具体的,控制系统可以为PLC系统。所述进水电导率检测仪、进水流量传感器、浓水流量传感器、进水高压泵、浓水再循环增压泵、伺服电机控制阀均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其中进水电导率检测仪、进水流量传感器设于进水主管上,浓水流量传感器设于伺服电机控制阀后的浓水母管上。具体的,进水电导率检测仪用于测量进水的电导率,进水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水的流量,浓水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浓水的流量,并将测得的电导率及流量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信息分析处理后,发出控制信号给进水高压泵、浓水再循环增压泵、伺服电机控制阀,进而控制进水高压泵、浓水再循环增压泵、伺服电机控制阀的开度。其中,伺服电机控制阀的开度根据进水流量、浓水水量调节,目的是调节本系统的整体淡水回收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的数量为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数量为五个或六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的数量为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数量为五个或六个。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前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包括以下过程:
将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卷式膜系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命名为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依次类推;
首先,控制系统关闭浓水再循环增压泵,开启进水高压泵和伺服电机控制阀;
废水进水先经进水主管进入过滤器去除杂质,然后进入进水高压泵增压,增压后的进水流入浓水母管中,然后经伺服电机控制阀调节浓水排水量后排出;
进水高压泵开启60s~100s后,控制系统开启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的浓水再循环增压泵,此时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形成错流循环;
关于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的错流循环,具体包括:经进水高压泵增压后的一部分进水流入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的循环进水管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一卷式膜组件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流入到产水主管排出,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流入到浓水母管中;针对过滤后的浓水,一部分沿着浓水母管往后流动,另一部分在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循环往复流动;
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的浓水再循环增压泵开启60s~100s后,控制系统开启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的,此时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形成错流循环,错流循环的过程与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相同;
剩余几段的第一卷式膜系统的错流循环过程依次类推;
然后,控制系统开启第二卷式膜系统中的浓水再循环增压泵,此时第二卷式膜系统形成错流循环,第二卷式膜系统的错流循环过程具体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卷式膜系统错流循环后的浓水通过浓水母管汇总后,一部分浓水进入第二卷式膜系统的循环进水管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二卷式膜组件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流入到产水主管排出,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流入到浓水母管中;针对过滤后的浓水,一部分在第二卷式膜系统中循环往复流动,另一部分沿着浓水母管往后流动,经伺服电机控制阀后排出。
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进水高压泵增压后的一部分进水流入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的循环进水管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一卷式膜组件中过滤时,由于第一卷式膜组件包括若干个并列布置的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因此进水等流量分别进入若干个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汇聚流入产水主管,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汇聚。依次类推,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及后续的第一卷式膜系统是同样的过滤方式。
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卷式膜系统错流循环后的浓水通过浓水母管汇总后,一部分浓水进入第二卷式膜系统的循环进水管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二卷式膜组件中过滤时,由于第二卷式膜组件包括若干个并列布置的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因此进水等流量分别进入若干个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汇聚流入产水主管,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汇聚。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系统设置多段并排布置第一卷式膜系统和第二卷式膜系统,利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作为核心处理部件,每段采用大于系统进水流量的错流循环过滤,提高了卷式膜系统抗污染能力,相比于碟管式反渗透系统,本系统占地面积更小,整体造价低,能够提高淡水回收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第一卷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卷式膜系统中第二卷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过滤器,2-进水高压泵,3-浓水再循环增压泵,41-第一卷式膜系统,411-第一卷式膜组件,4111-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第二卷式膜系统,421-第二卷式膜组件,4211-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5-伺服电机控制阀,6-进水主管,7-浓水母管,8-循环进水管,9-循环出水管,10-产水支管,11-产水主管,12-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3-进水流量传感器,14-浓水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具体包括:过滤器1、进水高压泵2、伺服电机控制阀5、进水主管6、浓水母管7、错流过滤系统、产水主管11,具体的,过滤器1可采用保安过滤器。其中过滤器1设于进水主管6上,进水高压泵2的一侧连接有进水主管6,需要处理的废水进水通过进水主管6进入本系统中。进水高压泵2的另一侧连接有浓水母管7,进水进入本系统后经过处理通过浓水母管7流动后排出,所述浓水母管7上远离进水高压泵2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控制阀5。其中进水高压泵2与伺服电机控制阀5之间的浓水母管7连通有错流过滤系统,所述错流过滤系统的另一侧还与产水主管11连通;经过错流过滤系统处理后的产水通过产水主管11排出。所述错流过滤系统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第一卷式膜系统41和第二卷式膜系统42,所述若干个第一卷式膜系统41均置于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前侧。其中,进水高压泵2的压力范围为60bar~120bar。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41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8、第一卷式膜组件411、循环出水管9,第一卷式膜系统41还包括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产水支管10,其中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的设置能够实现大于系统进水流量的错流循环过滤。其中循环进水管8远离第一卷式膜组件411的一端与浓水母管7连通,循环出水管9远离第一卷式膜组件411的一端也与浓水母管7连通;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设于循环进水管8上,产水支管10的一端与第一卷式膜组件411连接,产水支管10的另一端与产水主管11连通。其中,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的压力范围为5bar~7bar。
可选的,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42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8、第二卷式膜组件421、循环出水管9,第二卷式膜系统42还包括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产水支管10,其中循环进水管8远离第二卷式膜组件421的一端与浓水母管7连通,循环出水管9远离第二卷式膜组件421的一端也与浓水母管7连通;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设于循环进水管8上,产水支管10的一端与第二卷式膜组件421连接,产水支管10的另一端与产水主管11连通。其中,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的压力范围为5bar~7bar。
可选的,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第一卷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卷式膜组件411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串联连接的第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进水口与循环进水管8连接,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浓水排放口与循环出水管9连接,串联连接的每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产水口均与产水支管10连接。本系统采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作为核心处理部件,实现了超高压反渗透过滤,使得本系统最高运行压力能够达到120bar。
可选的,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卷式膜系统中第二卷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卷式膜组件421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串联连接的第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进水口与循环进水管8连接,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浓水排放口与循环出水管9连接,串联连接的每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产水口均与产水支管10连接。本系统采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作为核心处理部件,实现了超高压反渗透过滤,使得本系统最高运行压力能够达到120bar。
可选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进水流量传感器13、浓水流量传感器14,具体的,控制系统可以为PLC系统。所述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进水流量传感器13、浓水流量传感器14、进水高压泵2、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伺服电机控制阀5均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其中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进水流量传感器13设于进水主管6上,浓水流量传感器14设于伺服电机控制阀5后的浓水母管7上。具体的,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用于测量进水的电导率,进水流量传感器13用于测量进水的流量,浓水流量传感器14用于测量浓水的流量,并将测得的电导率及流量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信息分析处理后,发出控制信号给进水高压泵2、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伺服电机控制阀5,进而控制进水高压泵2、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伺服电机控制阀5的开度。其中,伺服电机控制阀5的开度根据进水流量、浓水水量调节,目的是调节本系统的整体淡水回收率。淡水回收率可由工作人员在上位机上输入一个定值,如70%,这时伺服电机控制阀5就会自动调节到对应的开度。
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时,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还包括进水PH检测仪、进水温度传感器、进水压力变送器、浓水电导率检测仪、浓水PH检测仪、浓水温度传感器、浓水压力变送器、产水流量传感器、产水电导率检测仪、产水压力变送器,上述的检测仪、传感器、变送器等均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其中,进水PH检测仪、进水温度传感器、进水压力变送器设于进水主管6上,浓水电导率检测仪、浓水PH检测仪、浓水温度传感器、浓水压力变送器设于伺服电机控制阀5后的浓水母管7上,产水流量传感器、产水电导率检测仪、产水压力变送器设于产水主管11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41的数量为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数量为五个或六个。具体的,每个第一卷式膜系统41中含有的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数量相同,为五个或六个,其中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压力等级均为90bar或均为120bar,使得第一卷式膜系统41的整体平均产水通量≤16L/m2/h。
可选的,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41的数量为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数量为五个或六个。具体的,每个第二卷式膜系统42中含有的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数量相同,为五个或六个,其中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压力等级均为90bar或均为120bar,使得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平均产水通量≤5L/m2/h。
综上,本系统设置多段并排布置第一卷式膜系统和第二卷式膜系统,利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作为核心处理部件,每段采用大于系统进水流量的错流循环过滤,提高了卷式膜系统抗污染能力,相比于碟管式反渗透系统,本系统占地面积更小,整体造价低。采用该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提高淡水回收率。具体的,相较于碟管式反渗透系统,卷式反渗透系统的优势在于单支膜元件的膜面积大(碟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形式为一片一片组装的,其结构形式决定了碟管式反渗透膜元件单支膜面积不会太大),因此在处理相同水量时,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支数要比用碟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支数要少,卷式反渗透系统组架要比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组架要小的多,占地面积小,节约用地成本;另外在处理相同水量时,卷式反渗透膜系统造价也要比碟管式反渗透系统低很多。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前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包括以下过程:
将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卷式膜系统41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命名为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依次类推;
首先,控制系统关闭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开启进水高压泵2和伺服电机控制阀5;
废水进水先经进水主管6进入过滤器1去除杂质,然后进入进水高压泵2增压,增压后的进水流入浓水母管7中,然后经伺服电机控制阀5调节浓水排水量后排出;
进水高压泵2开启60s~100s后,控制系统开启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的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此时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形成错流循环;
关于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的错流循环,具体包括:经进水高压泵2增压后的一部分进水流入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的循环进水管8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一卷式膜组件411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10流入到产水主管11排出,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9流入到浓水母管7中;针对过滤后的浓水,一部分沿着浓水母管7往后流动,另一部分在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循环往复流动;
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的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开启60s~100s后,控制系统开启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中的3,此时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形成错流循环,错流循环的过程与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相同;
剩余几段的第一卷式膜系统41的错流循环过程依次类推;
然后,控制系统开启第二卷式膜系统42中的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此时第二卷式膜系统42形成错流循环,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错流循环过程具体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卷式膜系统41错流循环后的浓水通过浓水母管7汇总后,一部分浓水进入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循环进水管8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二卷式膜组件421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10流入到产水主管11排出,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9流入到浓水母管7中;针对过滤后的浓水,一部分在第二卷式膜系统42中循环往复流动,另一部分沿着浓水母管7往后流动,经伺服电机控制阀5后排出。
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进水高压泵2增压后的一部分进水流入一段第一卷式膜系统的循环进水管8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一卷式膜组件411中过滤时,由于第一卷式膜组件411包括若干个并列布置的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因此进水等流量分别进入若干个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10汇聚流入产水主管11,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9汇聚。依次类推,二段第一卷式膜系统及后续的第一卷式膜系统是同样的过滤方式。
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卷式膜系统41错流循环后的浓水通过浓水母管7汇总后,一部分浓水进入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循环进水管8中,经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继续增压后进入第二卷式膜组件421中过滤时,由于第二卷式膜组件421包括若干个并列布置的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因此进水等流量分别进入若干个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中过滤,过滤后的产水经产水支管10汇聚流入产水主管11,过滤后的浓水经循环出水管9汇聚。
当然,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1)、进水高压泵(2)、伺服电机控制阀(5)、进水主管(6)、浓水母管(7)、错流过滤系统、产水主管(11),其中过滤器(1)设于进水主管(6)上,进水高压泵(2)的一侧连接有进水主管(6),进水高压泵(2)的另一侧连接有浓水母管(7)所述浓水母管(7)上远离进水高压泵(2)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控制阀(5);
其中进水高压泵(2)与伺服电机控制阀(5)之间的浓水母管(7)连通有错流过滤系统,所述错流过滤系统的另一侧还与产水主管(11)连通;
所述错流过滤系统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第一卷式膜系统(41)和第二卷式膜系统(42),所述若干个第一卷式膜系统(41)均置于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41)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8)、第一卷式膜组件(411)、循环出水管(9),第一卷式膜系统(41)还包括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产水支管(10),其中循环进水管(8)远离第一卷式膜组件(411)的一端与浓水母管(7)连通,循环出水管(9)远离第一卷式膜组件(411)的一端也与浓水母管(7)连通;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设于循环进水管(8)上,产水支管(10)的一端与第一卷式膜组件(411)连接,产水支管(10)的另一端与产水主管(11)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42)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8)、第二卷式膜组件(421)、循环出水管(9),第二卷式膜系统(42)还包括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产水支管(10),其中循环进水管(8)远离第二卷式膜组件(421)的一端与浓水母管(7)连通,循环出水管(9)远离第二卷式膜组件(421)的一端也与浓水母管(7)连通;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设于循环进水管(8)上,产水支管(10)的一端与第二卷式膜组件(421)连接,产水支管(10)的另一端与产水主管(11)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式膜组件(411)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串联连接的第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进水口与循环进水管(8)连接,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浓水排放口与循环出水管(9)连接,串联连接的每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产水口均与产水支管(10)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式膜组件(421)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串联连接的第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进水口与循环进水管(8)连接,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浓水排放口与循环出水管(9)连接,串联连接的每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产水口均与产水支管(10)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进水流量传感器(13)、浓水流量传感器(14),所述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进水流量传感器(13)、浓水流量传感器(14)、进水高压泵(2)、浓水再循环增压泵(3)、伺服电机控制阀(5)均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
其中进水电导率检测仪(12)、进水流量传感器(13)设于进水主管(6)上,浓水流量传感器(14)设于伺服电机控制阀(5)后的浓水母管(7)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41)的数量为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111)的数量为五个或六个。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式膜系统(41)的数量为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二卷式膜系统(4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卷式反渗透膜元件(4211)的数量为五个或六个。
CN201921638519.7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Active CN210795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8519.7U CN210795979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8519.7U CN210795979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5979U true CN21079597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6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8519.7U Active CN210795979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59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0767A (zh) * 2019-09-27 2019-11-29 华电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0767A (zh) * 2019-09-27 2019-11-29 华电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6590A (zh) 一种螺旋膜组件用原水隔离件、含该隔离件的膜组件及反渗透膜装置
CN203507832U (zh) 一种螺旋膜组件用原水隔离件、含该隔离件的膜组件及反渗透膜装置
CN210795979U (zh) 一种多段循环式卷式膜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CN201343455Y (zh) 含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系统
CN204174011U (zh) 水处理系统
CN206204030U (zh) 一种脉冲节水反渗透净水器
CN101948201A (zh) 采油污水配聚回用组合处理工艺
CN102249372A (zh) 一种浸没式超滤方法、装置及纯水的制备系统
CN210409793U (zh) 一种内源反洗的模块化保安过滤器
CN207546236U (zh) 一种提高膜过滤系统性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6886868U (zh) 用于地表水的除盐水处理装置
CN207102346U (zh) 一种反渗透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4890580A (zh) 一种gtro智慧反渗透膜系统
CN205258082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11963757U (zh) 一种用于提纯乳酸的纳滤卷式膜多级连续过滤系统
CN207862084U (zh) 超纯水处理控制系统
CN210656213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设备
CN204779112U (zh) 一种无废水产生的直饮机
CN211972038U (zh) Cnc废水零排放系统
CN112174419A (zh) 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394917U (zh) 一种煤矿井废水处理系统
CN216614233U (zh) 一种零陈水的净水器控制系统
CN210945072U (zh) 一种二级反渗透纯水净化装置
CN218665646U (zh) 一种自带末端冲洗功能的医用分析制水装置
CN213895418U (zh) 一种农村饮用水纳滤净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