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4639U -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4639U
CN210784639U CN201921575854.7U CN201921575854U CN210784639U CN 210784639 U CN210784639 U CN 210784639U CN 201921575854 U CN201921575854 U CN 201921575854U CN 210784639 U CN210784639 U CN 210784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fixed plate
plate
round hole
femoral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58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华国
叶志孟
王辉
张楠
任荣
彭琳瑞
仲肇平
马维虎
曹进
郑华江
郑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758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4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4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4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包括动板,动板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刻度,动板的一端转动设有定板,在动板和定板的转动轴心位置设有第二圆孔;动板和定板的边缘组成一条滑动槽,第二圆孔的中心位于滑动槽的中轴线上,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中心设有第一圆孔;动板滑动设有滑动件,滑动件固设于第一圆环;定板和动板设有用于限制定板和动板张开角度α的限位装置,其中α=60°。使用时,通过第二圆孔打入第一螺钉,沿着滑动槽拨动滑动件同时带动第一圆孔到达一定刻度距离后打入第二螺钉,再转动动板到行程尽头,通过第一圆孔打入第三螺钉。本实用新型能平行置入三枚螺钉,并且各螺钉之间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背景技术
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通常为低能量摔倒,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损伤方式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年轻人股骨颈骨折的机制通常是高能量损伤,且合并损伤常见。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是关节囊内骨折,可能损伤股骨头脆弱的血供。股骨颈基底骨折是关节囊外骨折,治疗通常参考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术治疗可能除了股骨颈压力侧疲劳性骨折患者、无法行动或无法耐受手术者外,大多数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内植物和手术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生理年龄。对于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最佳处理方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年轻患者给予内固定治疗,目前更加倾向于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的置入技术要求3枚螺钉呈平行进入股骨颈,从置钉方向看,三枚螺钉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能极大的提高螺钉的抓持力,进而提高骨折端稳定性。但是平行置入导针或螺钉是一项很有挑战的外科技术,常要求手术医师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术中反复的C臂机导航和评估导针方向,进而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因此,临床继续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的平行导航装置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能确保置入的螺钉彼此平行,并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精度,对操作者的技巧要求低,学习时间短,利于推广应用,消毒后能重复使用减少了成本的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包括动板,动板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刻度,动板的一端转动设有定板,在动板和定板的转动轴心位置设有第二圆孔;动板和定板的边缘组成一条滑动槽,第二圆孔的中心位于滑动槽的中轴线上,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中心设有第一圆孔;动板滑动设有滑动件,滑动件固设于第一圆环;定板和动板设有用于限制定板和动板张开角度α的限位装置,其中α=60°。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动板上且位于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一限位件部,以及设于定板上且位于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二限位部;在动板和定板紧密贴合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向边缘的夹角为60°。
上述的定板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凸起,动板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相向设置。
上述的限位装置的另一种方案是包括固定于定板自由端的弧形导向板,弧形导向板设有弧形导向槽,弧形导向槽与第二圆孔同心设置,动板的自由端设有限位柱,限位柱滑动设置于弧形导向槽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包括动板,动板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刻度,动板的一端转动设有定板,在动板和定板的转动轴心位置设有第二圆孔;动板和定板的边缘组成一条滑动槽,第二圆孔的中心位于滑动槽的中轴线上,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中心设有第一圆孔;动板滑动设有滑动件,滑动件固设于第一圆环;定板和动板设有用于限制定板和动板张开角度α的限位装置,其中α=60°。使用时,通过第二圆孔打入第一螺钉,沿着滑动槽拨动滑动件同时带动第一圆孔到达一定刻度距离后打入第二螺钉,再转动动板到行程尽头,通过第一圆孔打入第三螺钉。本实用新型能平行置入三枚螺钉,并且各螺钉之间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三个置钉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定板1、第一凸起11、动板2、刻度21、第二凸起22、滑动件3、第一圆环4、第一圆孔41、管状柱5、第二圆孔51、第一限位件部6、第二限位部7、滑动槽8、弧形导向板9、弧形导向槽91、限位柱92、第一置钉位置101、第二置钉位置102、第三置钉位置103。
实施例一,如图1、2、4所示,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包括动板2,动板2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刻度21,动板2的一端转动设有定板1,在动板2和定板1的转动轴心位置设有第二圆孔51;动板2和定板1的边缘组成一条滑动槽8,第二圆孔51的中心位于滑动槽8的中轴线上,滑动槽8内滑动设有第一圆环4,第一圆环4的中心设有第一圆孔41;动板2滑动设有滑动件3,滑动件3固设于第一圆环4;定板1和动板2设有用于限制定板1和动板2张开角度α的限位装置,其中α=60°。使用时,通过第二圆孔51打入第一螺钉,沿着滑动槽8拨动滑动件3同时带动第一圆孔41到达一定刻度距离后打入第二螺钉,再转动动板2到行程尽头,通过第一圆孔41打入第三螺钉。定板1和动板2绕管状柱5转动,管状柱5的中心即为第二圆孔51。
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动板2上且位于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一限位件部6,以及设于定板1上且位于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二限位部7;在动板2和定板1紧密贴合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部6和第二限位部7相向边缘的夹角为60°。
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定板1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凸起11,动板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凸起22,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2相向设置。当定板1和动板2合上时,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2会贴合在一起,从而防止定板1和动板2对第一圆环4的挤压。
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将本装置的定板1和动板2彼此贴合,并放置在需要置钉的位置,使第二圆孔51位于第一置钉位置101,通过第二圆孔51打入第一螺钉;
第二步,沿着滑动槽8拨动滑动件3,滑动件3能同步带动第一圆环4到达一定刻度距离的第二置钉位置102,如图1和图3所示,然后从第一圆孔41打入第二螺钉;
第三步,转动动板2,直至第一限位件部6和第二限位部7相互碰撞,这时第一圆孔41到达第三置钉位置103,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第一圆孔41打入第三螺钉。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定板1自由端的弧形导向板9,弧形导向板9设有弧形导向槽91,弧形导向槽91与第二圆孔51同心设置,动板2的自由端设有限位柱92,限位柱92滑动设置于弧形导向槽91之中。
实施例二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将本装置的定板1和动板2彼此贴合,并放置在需要置钉的位置,使第二圆孔51位于第一置钉位置101,通过第二圆孔51打入第一螺钉;
第二步,沿着滑动槽8拨动滑动件3,滑动件3能同步带动第一圆环4到达一定刻度距离的第二置钉位置102,如图1和图3所示,然后从第一圆孔41打入第二螺钉;
第三步,转动动板2,直至限位柱92到达弧形导向槽91的端部,这时第一圆孔41到达第三置钉位置103,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第一圆孔41打入第三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包括动板(2),所述的动板(2)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刻度(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板(2)的一端转动设有定板(1),在动板(2)和定板(1)的转动轴心位置设有第二圆孔(51);所述的动板(2)和定板(1)的边缘组成一条滑动槽(8),所述的第二圆孔(51)的中心位于所述的滑动槽(8)的中轴线上,所述的滑动槽(8)内滑动设有第一圆环(4),所述的第一圆环(4)的中心设有第一圆孔(41);所述的动板(2)滑动设有滑动件(3),所述的滑动件(3)固设于第一圆环(4);所述的定板(1)和所述的动板(2)设有用于限制定板(1)和动板(2)张开角度α的限位装置,其中α=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动板(2)上且位于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一限位件部(6),以及设于定板(1)上且位于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二限位部(7);在动板(2)和定板(1)紧密贴合的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限位件部(6)和第二限位部(7)相向边缘的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定板(1)自由端的弧形导向板(9),所述的弧形导向板(9)设有弧形导向槽(91),所述的弧形导向槽(91)与所述的第二圆孔(51)同心设置,所述的动板(2)的自由端设有限位柱(92),所述的限位柱(92)滑动设置于所述的弧形导向槽(91)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板(1)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凸起(11),所述的动板(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凸起(22),所述的第一凸起(11)和所述的第二凸起(22)相向设置。
CN201921575854.7U 2019-09-22 2019-09-22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Active CN210784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5854.7U CN210784639U (zh) 2019-09-22 2019-09-22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5854.7U CN210784639U (zh) 2019-09-22 2019-09-22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4639U true CN21078463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5854.7U Active CN210784639U (zh) 2019-09-22 2019-09-22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4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27093A1 (en) Surgical Bending Instrument
US10736641B2 (en) Osteotomy guide and method
US9788861B2 (en) External bone fixation device
US8864763B2 (en) External bone fixation device
JP2007275651A (ja) 調節可能な骨プレート
US20090157088A1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epth of a bone opening and related method
US20030225407A1 (en) Apparatus for 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and wrist fractures
McLennan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nkle fractures: the Inyo nail
JP2017505701A (ja) 骨固定システム、その使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外科用キット
CN210784639U (zh) 一种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平行置钉装置
US20140257418A1 (en) Surgical tool holder
CN210056203U (zh) 一种术中经皮骨折端临时固定及复位装置
CN112603456A (zh) 一种锉刀把持器械
CN113081209A (zh) 一种骨科机器人
CN111631806A (zh) 一种骨针导向装置
CN2412535Y (zh) 骨科牵引复位固定钳
CN201131790Y (zh) 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
CN206151596U (zh) 一种胸腰椎体表定位器
CN213129859U (zh) 一种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扩张套筒器
CN205459006U (zh) 脊椎内固定瞄准器
CN215228306U (zh) 一种骨折复位辅助装置
CN215079539U (zh) 导引器
RU2732693C1 (ru) Линейка-шаблон Савушкина И.С.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операции блокируемого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ри чрезвертельных переломах бедренной кости
CN103961175A (zh)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动力髋螺钉固定导向器
CN219480317U (zh)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钉导向器及置钉导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en Rong

Inventor after: Zheng Huajiang

Inventor after: Zheng Yan

Inventor after: Ye Zhimeng

Inventor after: Wang Hui

Inventor after: Zhang Nan

Inventor after: Zhao Huaguo

Inventor after: Peng Linrui

Inventor after: Zhong Zhaoping

Inventor after: Ma Weihu

Inventor after: Cao Jin

Inventor before: Zhao Huaguo

Inventor before: Zheng Huajia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Yan

Inventor before: Ye Zhim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H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Nan

Inventor before: Ren Rong

Inventor before: Peng Linrui

Inventor before: Zhong Zhaoping

Inventor before: Ma Weihu

Inventor before: Cao J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