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4277U - 一种眼内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内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4277U
CN210784277U CN201920861324.2U CN201920861324U CN210784277U CN 210784277 U CN210784277 U CN 210784277U CN 201920861324 U CN201920861324 U CN 201920861324U CN 210784277 U CN210784277 U CN 210784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rod
arc
needle ba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13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奕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08613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427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1770 priority patent/WO202024836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4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4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内尺,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的针杆,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所述针杆后部固定于针套,针杆前部的自由端为针端,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的针杆外圆周表面设置刻度线,所述针端钝化处理,针杆前部由直杆部和弧形杆部组成。在白内障手术操作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注射粘弹剂后,通过针杆的前部的弧形杆部刻度,可以在晶状体前表面测量拟制作的前撕口的大小,弧形杆部的曲率和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相一致,测量更准确,测量后利用钝化处理的针端,轻压晶状体前表面破坏晶状体皮质纤维留下印迹而不损伤囊膜,多个印迹的连线即为撕囊口的边界,可以精确撕囊。

Description

一种眼内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内尺。
背景技术
完整的晶状体由晶状体囊膜、晶状体核与皮质组成,晶状体囊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周围,大约为3-20微米的透明而富有弹性的玻璃状膜。现代白内障囊外手术通过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后,将混浊的晶状体核与皮质取出,而保留完整的囊袋,囊袋可以为人工晶状体植入、固定提供支架。
目前临床环形连续撕囊术形成的前囊口大小、位置、形态等,对于混浊晶状体核和皮质的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固定等手术中的操作,以及手术后的视觉质量等至关重要。一个理想的前囊撕开口具有以下特点:连续、圆形、居中、合适大小(5.5mm左右)。手术医师要具备能完成一个理想的撕囊口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手眼协调一致,才能够在显微镜下精准的控制自己操作姿势,这是也是手术撕囊能成功的先决条件。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完成理想的撕囊口,因为手术医师在显微镜下通常参考瞳孔的大小、晶状体等眼组织来确定撕囊口的大小,而这些眼内组织的大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受显微镜下的放大率影响,这个参照系的精准度是极不确切的。因此,在撕囊的手术实践中确定撕囊口的大小、边界大多是凭手术者的经验,难以制作高质量的撕囊口。我们回顾分析既往的手术视频,即便是丰富经验的术者完成完美的前囊口的比例约为22.77%。
中国专利号201720559264.X公布了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撕囊截囊针,所述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第二针杆部分后端固定于针套前端,第一针杆部分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所述撕囊截囊针头能够顺利通过较小切口进入眼内,是一次性使用,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所述撕囊截囊针上的刻度尺也能用作撕囊过程中辅助参照系,对撕囊口大小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所述撕囊截囊针无法用于精准测量,也未有解决撕囊口边界的确定问题,并且在眼内中测量容易发生锐利的针尖导致囊膜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眼内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眼内尺,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的针杆,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所述针杆后部的一端固定于针套,所述针杆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针杆后部的另一端,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的针杆外侧面设置刻度线,针杆前部的自由端为针端,所述针端位于针杆前部的前端,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
眼内尺的针杆前部的针杆外侧面设置刻度,可以在眼内进行测量,可以测量撕囊口的大小,测量后用本实用新型的钝化处理的端面在前囊表面轻压留下印迹,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使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针杆前部的刻度进行测量后,可以即时用针端在囊膜表面压迫破坏晶状体皮质纤维而留下清晰印迹,以标定撕囊口的位置,又不会损伤菲薄的囊膜。各个印迹的连线即为撕囊口的边界,撕囊过程中以瞳孔缘为参照,始终保持撕囊口边界与瞳孔缘的等距离,从而实现精准撕囊,即:撕囊口在瞳孔中央、正圆形、大小适中。
优选地,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且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
优选地,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
优选地,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所述针端的端面为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连接的圆弧面。
所述眼内尺采用具有针端的端面与针杆侧面弧形过渡,而且将针端的端面设置成圆弧面,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测量后在囊膜表面轻压以破坏晶状体皮质纤维而留下印迹,帮助定位撕囊口边界的位置,又不损伤囊膜。
优选地,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针杆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针杆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厚度的1-3倍。
在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时,对针端端面的钝化的更圆滑,使得在前囊膜表面标记时不容易对囊膜造成损伤。
优选地,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对针端的端面进行圆滑打磨。
优选地,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内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外径为内径的2-2.4倍。
优选地,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呈扁平状。
当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呈扁平状时,测量时贴近晶状体前表面的针杆前部的外侧面更平缓,更容易与晶状体前表面贴紧,避免了圆柱状的针杆前部在测量时的滑动而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和操作的麻烦。
优选地,所述扁平状为在所述圆柱杆的针杆用平面相截取后,平面和针杆外轴相交的棱线处用圆弧倒角相连。
优选地,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椭圆柱杆状,且针杆后部和针套位于所述椭圆柱杆的椭圆的长轴所在面一侧。
更优选地,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内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椭圆柱杆的短轴为内径的2-2.4倍。
优选地,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半圆柱杆和半椭圆柱杆组成的杆状,所述半椭圆柱杆的长轴所在面与半圆柱杆的直径所在面重合且半椭圆柱杆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半圆柱杆位于与针杆后部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同一侧。
当所述针杆前部为椭圆柱杆时或者半椭圆柱杆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时,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扁平,测量时贴近晶状体前表面的针杆前部的外侧面更平缓,更容易与晶状体前表面贴紧,相对于圆柱状的针杆前部在测量时,减少了与晶状体之间的相对滑动,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减少了操作的麻烦。
更优选地,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内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半圆柱杆的外径为内径的2-2.4倍。
优选地,所述针杆前部由直杆部和弧形杆部组成,所述直杆部的一端与针杆后部连接,所述直杆部的另一端与弧形杆部连接,所述弧形杆部的凸部与针杆后部位于直杆部的同一侧,所述刻度线设置于所述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外侧面,所述刻度线的刻度根据弧所对应的弦的真实长度标注。
优选地,所述直杆部与弧形杆部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
将针杆前部设计成一段弧形杆部和一段直杆部,并且在弧形杆部设置刻度,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的曲率和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相一致,测量尺更容易紧贴晶状体前表面,易于测量,测量后也有利于方便在晶状体前表面做标记。此外,晶状体前表面曲率相一致的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设计相对于针杆前部为直线形的眼内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的误差。
优选地,所述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的凹部一侧呈扁平状,针杆前部的直杆部的一侧呈扁平状且直杆部的扁平状与弧形杆部的扁平状相连。
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的延长线的夹角小于5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弧形杆部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弧形杆部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不大于45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弧形杆部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不大于30度。
更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针杆后部、针杆前部的直杆部和弧形杆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针杆前部弧形杆部位的设计,使得眼内尺在进行测量操作时,眼内尺的弧形杆部更容易紧贴晶状体前表面,易于测量,测量后也有利于方便在晶状体前表面做标记。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的误差。
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弦长为5-6 mm,弧形杆部标记的环形刻度为所对应的弦的真实长度,所述弧形杆部的弧的曲率半径为9.5-10.5 mm。
更优选地,所述弧形杆部的弦长为5.5 mm,所述弧形杆部的弧的曲率半径为10mm。
优选地,所述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50度,所述针杆前部和针杆后部的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
优选的,弧形杆部的弦长与直杆部长度的和为6-8 mm。
优选地,所述刻度线的起始零点位于所述针端的端面处。
优选的,从起始零点0.2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0.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5.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
上述的标注方式既可以灵活的测量5.0、5.2、5.4毫米的大小,又避免了均匀设置刻度线导致标注刻度线的工艺复杂而增加制备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内尺,本实用新型可以进入眼内、可以在注射粘弹剂的同时,实现精准测量撕囊口大小、标记撕囊口边界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针杆前部弧形杆部的设计,使得眼内尺在进行测量操作时,测量尺更容易紧贴晶状体前表面,易于测量,测量后也有利于方便在晶状体前表面做标记;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的误差。本实用新型的眼内尺采用具有针端的端面与针杆侧面弧形过渡,使得针端端面被钝化的更加圆滑,使得在前囊膜表面标记时不容易对囊膜造成损伤。在撕囊时始终保持撕囊口边界与瞳孔缘的等距离,从而实现精准撕囊,即:撕囊口在瞳孔中央、正圆形、大小适中。以眼内尺作为实现精准撕囊的工具,手术中不增加新的手术器械,不会增加器械进入前房的次数和手术的操作步骤,因而不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针杆前部的示意图(a)及正视针端的端面的示意图(b)。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针杆前部沿中心轴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A-A截面放大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B-B截面放大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C-C截面放大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针杆前部沿中心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俯视图。
图10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左视图的局部放大图,(d)眼内尺的俯视图。
图1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1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D-D截面放大图。
图1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E-E截面放大图。
图1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示意图,(a)眼内尺的左视图,(b)眼内尺的主视图,(c)眼内尺的F-F截面放大图。
图1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内尺的操作示意图。
其中,1、针杆前部,11、弧形杆部,12、直杆部,2、针杆后部,3、针端的端面,4、针套,5、第一弧形倒角,6、第二弧形倒角,7、外侧面,8、内侧面,9晶状体前表面,10、晶状体,13、针杆前部的半圆柱杆,14、针杆前部的半椭圆柱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针套4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针杆,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内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外径为内径的2-2.4倍,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所述针杆后部2的一端固定于针套4,所述针杆前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针杆后部2的另一端,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1的自由端为针端,所述针端位于所述针杆前部1的前端,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
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5,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6;
所述针端的端面3为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和内侧面连接的圆弧面8,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针杆前部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厚度的2倍;
所述针杆前部的针杆外侧面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起始零点位于所述端面处,从起始零点0.2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0.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5.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
所述针杆前部和针杆后部的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
所述针杆前部的长度为6-8 mm。
应用本实施例的眼内尺的撕囊操作过程:
1用本实用新型的眼内尺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2完成粘弹剂注射后,用眼内尺的带刻度针杆前部在瞳孔中央晶状体前表面测量拟制作的撕囊口的大小,然后用本实用新型眼内尺的针端的端面,轻压晶状体前表面压迫,可以破坏晶状体皮质纤维而留下若干个印迹,多个印迹的连线即为撕囊口的边界;
3在撕囊时始终保持撕囊口边界与瞳孔缘的等距离,进行同心圆式的连续撕囊,从而实现精准撕囊。
使用本实施例的眼内尺进行撕囊操作时,可以提高撕囊口手术制作成功率,根据我们研究数据,在本实用新型的帮助下,完成一个完美的前囊口的比例由传统方式的22.77%提高到71.40%,并且同时可有效避免撕囊口过大,撕囊口过大的比例由30.69%降低到10.20%。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为:所述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椭圆柱杆状,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椭圆柱杆的短轴为内径的2-2.4倍,所述针杆后部和针套位于所述椭圆柱杆的椭圆的长轴所在面一侧。如图4c所示,所述针杆前部的A-A截面外周为椭圆。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为:所述针杆前部为半圆柱杆13和半椭圆柱杆14组成的,所述半椭圆柱杆的长轴所在面与半圆柱杆的直径所在面重合且半椭圆柱杆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半圆柱杆位于与针杆后部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同一侧,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半圆柱杆13外径为内径的2-2.4倍。如图5c所示,所述针杆前部的B-B截面外周一半为半圆一半为半椭圆,半圆直径与半椭圆的长轴重合。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为:所述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呈扁平状,所述扁平状为在所述圆柱杆的针杆用平面相截取后,平面和针杆外轴相交的棱线处用圆弧倒角相连。如图6c所示,所述针杆前部的C-C截面上侧为圆形,下侧为直线形,圆弧与直线连接处为倒角连接。
实施例5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7、图8、图9所示,包括针套4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针杆,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内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外径为内径的2-2.4倍,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所述针杆后部2的一端固定于针套4,所述针杆前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针杆后部2的另一端,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1的自由端为针端,所述针端位于所述针杆前部1的前端,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
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5,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
所述针杆前部1由直杆部12和弧形杆部11组成,所述直杆部12的一端与针杆后部2连接,所述直杆部12的另一端与弧形杆部11连接,所述弧形杆部的凸部与针杆后部位于直杆部的同一侧,所述刻度线设置于所述针杆前部1的弧形杆部11外侧面,所述刻度线的刻度根据所对应的弦的真实长度标注,所述弧形杆部11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12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针杆后部2、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和弧形杆部11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弧形杆部11的弦长为5.5 mm,所述弧形杆部的弧的曲率半径为10 mm;
所述刻度线的起始零点位于所述端面3处,从起始零点0.2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0.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5.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
所述针端的端面3为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和内侧面8连接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针杆前部外侧面7和内侧面8之间厚度的3倍;
所述针杆前部1和针杆后部2的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
弧形杆部11的弦长与直杆部12长度的和为7 mm。
实施例6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10、图8所示,包括针套4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针杆,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所述针杆后部2的一端固定于针套4,所述针杆前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针杆后部2的另一端,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1的自由端为针端,所述针端位于所述针杆前部1的前端,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
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5,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3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8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
所述针杆前部1由直杆部12和弧形杆部11组成,所述直杆部12的一端与针杆后部2连接,所述直杆部12的另一端与弧形杆部11连接,所述弧形杆部的凸部与针杆后部位于直杆部的同一侧,所述刻度线设置于所述针杆前部1的弧形杆部11外圆周表面,所述刻度线的刻度根据所对应的弦的真实长度标注,所述弧形杆部11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12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1的直杆部位12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45度;夹角如图11所示;
所述弧形杆部11的弦长为5.5 mm,所述弧形杆部的弧的曲率半径为10 mm;
所述刻度线的起始零点位于所述端面3处,从起始零点0.2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0.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5.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
所述针端的端面3为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7和内侧面8连接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针杆前部外侧面7和内侧面8之间厚度的3倍;
所述针杆前部1和针杆后部2的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
弧形杆部11的弦长与直杆部12长度的和为7 mm。
实施例7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唯一区别为: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60度。
实施例8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唯一区别为: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30度。
实施例9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唯一区别为:所述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椭圆柱杆状,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中通的圆柱状,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椭圆柱杆的短轴为内径的2-2.4倍,所述针杆后部和针套位于所述椭圆柱杆的椭圆的长轴所在面一侧。如图12c所示,所述针杆前部的D-D截面外周为椭圆。
实施例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唯一区别为:所述针杆前部管状中通针杆外部为半圆柱杆13和半椭圆柱杆14组成的,所述半椭圆柱杆的长轴所在面与半圆柱杆的直径所在面重合且半椭圆柱杆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半圆柱杆位于与针杆后部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同一侧,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内径为0.1-0.3 mm,所述管状中通针杆的半圆柱杆13外径为内径的2-2.4倍。如图13c所示,所述针杆前部的E-E截面外周一半为半圆一半为半椭圆,半圆直径与半椭圆的长轴重合。
实施例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眼内尺,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唯一区别为: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呈扁平状;所述扁平状为在所述圆柱杆的针杆用平面相截取后,平面和针杆外轴相交的棱线处用圆弧倒角相连。如图14c所示,所述针杆前部的F-F截面上侧为圆形,下侧为直线形,圆弧与直线连接处为倒角连接。
效果例1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实施例8的眼内尺在操作时的区别与效果进行说明。
眼内尺进行操作时,其弧形杆部紧贴晶状体前表面时,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图10所在的纸面重合,
对于实施例5所述针杆后部2、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和弧形杆部11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情形,(即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0度),即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与图10所在的纸面的夹角为0度;
对于实施例6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45度的情形,即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与图10所在的纸面的夹角为45度(偏纸面内侧或者外侧);
对于实施例7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60度的情形,即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与图10所在的纸面的夹角为60度(偏纸面内侧或者外侧);
对于实施例8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30度的情形,即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与图10所在的纸面的夹角为30度(偏纸面内侧或者外侧);
眼内尺的弧形杆部紧贴晶状体前表面,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的大小,会影响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影响针套及套接在针套上的针杆的位置,眼内尺的使用者通过持拿套接在针套上的针杆进行操作,因此,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的大小会影响使用者操作是否方便。
发明人通过实践发现,就使用者通过持拿套接在针套上的针杆操作方便而言,实施例5优于实施例8,实施例8优于实施例7,实施例7优于实施例6,说明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45度时,使眼内尺的弧形杆部紧贴晶状体前表面的操作方便的效果较好,所述弧形杆部11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2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30度时,使眼内尺的弧形杆部紧贴晶状体前表面的操作方便的效果更好,所述针杆后部2、针杆前部的直杆部12和弧形杆部11位于同一平面上时,使眼内尺的弧形杆部紧贴晶状体前表面的操作方便的效果最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眼内尺,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的针杆,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所述针杆后部的一端固定于针套,所述针杆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针杆后部的另一端,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的针杆外侧面设置刻度线,针杆前部的自由端为针端,所述针端位于针杆前部的前端,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且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针端的端面为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连接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大于所述针杆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厚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对针端的端面进行圆滑打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呈扁平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外部为椭圆柱杆且针杆后部和针套位于所述椭圆柱杆的椭圆的长轴所在面一侧或者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外部为半圆柱杆和半椭圆柱杆组成杆状,所述半椭圆柱杆的长轴所在面与半圆柱杆的直径所在面重合且半椭圆柱杆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半圆柱杆位于与针杆后部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由直杆部和弧形杆部组成,所述直杆部的一端与针杆后部连接,所述直杆部的另一端与弧形杆部连接,所述弧形杆部的凸部与针杆后部位于直杆部的同一侧,所述刻度线设置于所述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外侧面,所述刻度线的刻度根据弧所对应的弦的真实长度标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的凹部一侧呈扁平状,针杆前部的直杆部的一侧呈扁平状且直杆部的扁平状与弧形杆部的扁平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的延长线的夹角小于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弧形杆部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不大于4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针杆后部、针杆前部的直杆部和弧形杆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弦长为5-6 mm,所述弧形杆部的弧的曲率半径为9.5-10.5 mm。
13.根据权利要求1-6、8-12任一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50度,所述针杆前部和针杆后部的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刻度线的起始零点位于所述针端的端面处,从起始零点0.2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0.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5.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所述刻度线为环形刻度线。
CN201920861324.2U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眼内尺 Active CN210784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1324.2U CN210784277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眼内尺
PCT/CN2019/101770 WO2020248362A1 (zh) 2019-06-10 2019-08-21 一种眼内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1324.2U CN210784277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眼内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4277U true CN210784277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1324.2U Active CN210784277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眼内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4277U (zh)
WO (1) WO20202483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918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种眼内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0555B2 (en) * 2001-10-09 2004-12-14 Advanced Medical Optics Multi-functional second instrument for cataract removal
CN200998359Y (zh) * 2006-06-26 2008-01-0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晶体囊膜标尺
CN102551653B (zh) * 2012-02-15 2014-01-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内尺
CN105902341B (zh) * 2016-07-05 2019-03-15 李树宁 Tenon囊下注药装置
CN207666761U (zh) * 2017-05-18 2018-07-3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
CN109498262A (zh) * 2017-09-08 2019-03-22 欧平碧 眼部注药针及其注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918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种眼内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8362A1 (zh)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7403B2 (en) Eyelid speculum
US5224950A (en) Color calibrated multi-function scalpel blade for intraocular and other surger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823167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cular measurements
GB2437252A (en) Capsulorhexis custotomes and capsulorhexis forceps with visible scale at tips
US10779990B2 (en) Ophthalmic incisional procedure instrument and method
CN210784277U (zh) 一种眼内尺
RU110978U1 (ru) Торическая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ая линза с разметкой для ее ориентации
AU2010305326B2 (en) Eye marker for eye surgery
CN216876801U (zh) 一种眼内尺
CN111870394A (zh) 一种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定位器
CN212346810U (zh) 一种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定位器
CN210114568U (zh) 一种多爪角膜标记环
CN200998359Y (zh) 一种晶体囊膜标尺
RU127312U1 (ru) Торический разметчик
CN215273809U (zh) 双头角膜散光轴位标记器
CN212996994U (zh) 一种眼科显微镊
CN212816742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多功能标尺
CN217566542U (zh) 一种角巩膜测量穿刺定位标记器
US20100198197A1 (en) Process of use of a device for Cornea Transplantation
CN218870639U (zh) 用于玻璃体腔注射的定位装置
CN208710090U (zh) 泪道开口测量器
CN116327484A (zh) 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中的眼球固定标记装置
CN215689016U (zh) 一种眼球固定测量装置
RU9183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длины глазной щели (варианты)
RU2665677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сон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птической силы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ой линзы с внутрикапсульной фиксацией у пациентов с кератэктазие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