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3275U - 手持吹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持吹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3275U
CN210783275U CN201921523248.0U CN201921523248U CN210783275U CN 210783275 U CN210783275 U CN 210783275U CN 201921523248 U CN201921523248 U CN 201921523248U CN 210783275 U CN210783275 U CN 210783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er
air
air duct
handheld blowing
handh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32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rsui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32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3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3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3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吹风设备,包括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的工作部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内以将外部气流引入至所述工作部的吸风组件,所述工作部具有出风口及进风口,所述工作部包括形成有腔体的风筒外壳及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以与所述风筒外壳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的中心风筒,所述中心风筒包括第一风筒及与所述第一风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风筒,所述第一风筒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通过将中心风筒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筒及第二风筒,使得中心风筒便于制造安装,也便于其内部的功能性器件的设置。

Description

手持吹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吹风设备。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可以快速使头发风干的个人护理类小家电,可以通过加热丝加热,使风变热,从而使头发更快被吹干。随着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自握持部处进风的吹风机。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中的中心风筒为一体式结构,整体长度较长,不便于在其内部设置其他功能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吹风设备,其中心风筒包括第一风筒及与该第一风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风筒,使得中心风筒便于制造安装,也便于其内部的功能性器件的设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吹风设备,包括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的工作部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内以将外部气流引入至所述工作部的吸风组件,所述工作部具有出风口及进风口,所述工作部包括形成有腔体的风筒外壳及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以与所述风筒外壳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的中心风筒,所述中心风筒包括第一风筒及与所述第一风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风筒,所述第一风筒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吹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整流板,所述第一风筒与第二风筒通过所述整流板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气流流向相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还包括自所述本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气流流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筒上设置有自所述第一风筒的圆周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靠近所述整流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具有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吹风设备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风筒上用以改变气流温度的加热组件及套设在所述第二风筒上且用以控制所述吸风组件及加热组件的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中心风筒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筒及第二风筒,使得中心风筒整体便于制造安装,也便于其内部的功能性器件的设置。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吹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握持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工作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工作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工作部的爆炸图。
图7为图1中工作部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工作部的再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手持吹风设备100可用于干发场景;或者,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的场景,本申请不对手持吹风设备100的应用场景作限定。该手持吹风设备100可以包括以下部件:握持部1和与握持部1连接的工作部2。
请结合图2及图3,握持部1具有与工作部2连接的第一端部11、以及远离工作部2且用于进风的第二端部12。第二端部12贯穿有线缆4以为手持吹风设备100整体供电。线缆4远离第二端部12的一端提供有插头(图中未示出),插头可以提供到主电源或者电池组的电连接。
其中,线缆4包括载电导线(火线,live wire)和中性导线(零线,neutral wire)。可选地,线缆4以一股电线贯穿第二端部12后,在握持部1内部被分成至少两股电线。
握持部1具有握持外壳13以对握持部1内部的组件进行保护。握持外壳13从工作部2延伸至第二端部12远离工作部2的一端。线缆4穿过位于第二端部12位置处的握持外壳13进入握持部1。线缆4大体定位于第二端部12的中间处,向握持部1的内部中心延伸。示意性地,握持部1整体呈管状结构,且具有基本一致的直径。当然,握持部1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为了保证使用者使用手持吹风设备100时的稳定性,握持外壳13的握持部1分可以设置有防滑组件;或者,握持外壳13上握持部1分的材料为防滑材料。
本实施例的手持吹风设备100还包括用以将外部气流引入至工作部2的吸风组件14,该吸风组件14设置在握持部1内以将外部气流从第二端部12吸入并导向至工作部2。该吸风组件14包括马达141和风扇,马达141和风扇可以一体化设置;或者,也可以可拆分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马达141可以是交流感应电机、串激式交直两用电机、或者是直流电机等,本实施例不对马达141的类型作限定。
可选地,握持部1上还设置有第一触控组件5,第一触控组件5用于接收第一触控操作以调节手持吹风设备100的工作状态。比如:根据第一触控操作调节手持吹风设备100的开关状态。可选地,第一触控组件5可以实现为按钮组件(即基于实体按键实现的触控组件)、或者触控显示屏组件(即,基于虚拟按键实现的触控组件)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一触控组件5的实现方式作限定。
当然,握持部1内还可以设置有其它组件,比如:用于对线缆4、触控组件和吸风组件14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请结合图4至图8,工作部具有出风口224及进风口225,工作部2包括形成有腔体的风筒外壳21、设置在腔体内且用以形成气流通道的中心风筒22、套设在中心风筒22上用以调节温度的加热组件23、与中心风筒22连接且用以控制吸风组件14及电路板24、及盖设在风筒外壳21一侧的盖板组件25,吸风组件14、加热组件23与电路板24电连接,控制组件24与线缆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4为双层电路板241,中心风筒22具有外周面,双层电路板241套设在外周面上以与中心风筒22固定,双层电路板241皆为PCB板,加热组件23为加热丝231。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双层电路板241也可为其他,加热组件23也可为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风筒外壳21为圆形以配合中心风筒22的形状。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筒外壳21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双层电路板241用于控制手持吹风设备100的工作参数。比如:调节加热组件23的加热功率、吸风组件14的转速等工作参数。相应地,手持吹风设备100上设置有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均电连接至双层电路板241。其中,第二触控组件6用于接收第二触控操作以使双层电路板241调节加热组件23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调节双层电路板241出风温度。第三触控组件7用于接收第三触控操作以使双层电路板241调节吸风组件14的转速,从而实现调节双层电路板241的出风速度。
可选地,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设置在盖板组件25上;当然,在实际实现时,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比如:握持部1上,本实施例不对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的设置位置作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仅以双层电路板241控制加热组件23的加热功率、吸风组件14的转速两种工作参数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实现时,还可以增加控制其它工作参数,相应地,手持吹风设备100上还可以集成更多的触控组件,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同上述,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可以实现为按钮组件(即基于实体按键实现的触控组件)、或者触控显示屏组件(即,基于虚拟按键实现的触控组件)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的实现方式作限定。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触控组件5、第二触控组件6和第三触控组件7中的二者或者三者也可以实现为一个触控组件,该触控组件具有多种调节功能。
手持吹风设备100还包括与出风口连接用以将气流聚拢的风嘴组件3,连接方式不限于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箍连接等连接方式,风嘴组件3用于将经过加热组件23加热的气流从手持吹风设备100输出。风嘴组件3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持吹风设备100上;或者,与中心风筒22一体化制成。风嘴组件3可以改变手持吹风设备100中气流的形状和速度,可以将经过加热组件23加热后的风会聚输出至手持吹风设备100之外。风嘴组件3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中心风筒22包括包括第一风筒221及与第一风筒22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风筒222,第一风筒221靠近出风口224设置,第二风筒222靠近盖板组件25设置。手持吹风设备100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整流板226,整流板226靠近进风口225设置,第一风筒221与第二风筒222通过整流板226实现可拆卸连接,整流板226套设在拼接完成后的中心风筒22上。第一风筒221上设置有自第一风筒221的圆周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229,凸起229靠近整流板226设置。凸起229具有斜面,斜面自进风口225至出风口224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
第一风筒221的直径小于第二风筒222的直径,双层电路板241套设在第一风筒221上,加热组件23套设在第二风筒222上,气流从第一风筒221流向至第二风筒222,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气流经过加热组件23加热,另一方便使得手持吹风设备100整体外观更为美观。呈上述,为了配合风筒外壳21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双层电路板241的形状为圆形。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双层电路板241的形状也可为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整流板226包括本体及自本体靠近进风口225的一侧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27,第一弯折部227的弯折方向与气流流向相背,第一弯折部227与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180°。整流板226还包括自本体远离进风口225的一侧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28,第二弯折部228的弯折方向与气流流向相同,第二弯折部228与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
第二风筒222靠近盖板组件2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盖板组件25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匹配以实现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第二风筒222靠近盖板组件2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223,盖板组件25上设置有第一突伸块,第一突伸块穿过第一通孔223并与第一通孔223卡持以使得盖板组件25与中心风筒22固定连接,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筒2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23。为了使得第一突伸块与第一通孔223卡持更为牢固,第一突伸块突伸出第一通孔223的端部还设置有紧固件,以防止第一突伸块滑出第一通孔223。紧固件为常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盖板组件25靠近双层电路板241设置,包括设置在双层电路板241一侧的盖板本体251、设置在盖板本体251一侧的后盖板253及设置在后盖板253与盖板本体251之间的端盖252,第一突伸块设置在盖板本体251的中心部。在本实施例中,盖板本体251、后盖板253及端盖252皆为圆形以与风筒外壳21盖合。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本体251、后盖板253及端盖252也可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双层电路板24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42,盖板组件25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242位置对应的第二突伸块,第二突伸块穿过第二通孔242并与第二通孔242卡持以使得盖板组件25与双层电路板241卡持。呈上述,第二突伸块设置在盖板本体251上。
盖板本体251上设置有卡槽,后盖板253上设置有与卡槽位置对应的第三突伸块2531,第三突伸块2531与卡槽卡持设置。盖板组件25还包括设置在盖板本体251与后盖板253之间的端盖252,端盖252上设置有用以使得第三突伸块2531穿过的第三通孔2521。
综上所述:通过将中心风筒2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筒221及第二风筒222,使得中心风筒22整体便于制造安装,也便于其内部的功能性器件的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的工作部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内以将外部气流引入至所述工作部的吸风组件,所述工作部具有出风口及进风口,所述工作部包括形成有腔体的风筒外壳及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以与所述风筒外壳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的中心风筒,所述中心风筒包括第一风筒及与所述第一风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风筒,所述第一风筒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吹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整流板,所述第一风筒与第二风筒通过所述整流板实现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气流流向相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18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还包括自所述本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气流流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筒上设置有自所述第一风筒的圆周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靠近所述整流板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具有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吹风设备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风筒上用以改变气流温度的加热组件及套设在所述第二风筒上且用以控制所述吸风组件及加热组件的控制组件。
CN201921523248.0U 2019-09-12 2019-09-12 手持吹风设备 Active CN210783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3248.0U CN210783275U (zh) 2019-09-12 2019-09-12 手持吹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3248.0U CN210783275U (zh) 2019-09-12 2019-09-12 手持吹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3275U true CN210783275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3248.0U Active CN210783275U (zh) 2019-09-12 2019-09-12 手持吹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3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12257A1 (en) Hand held appliance
US11602208B2 (en) Hair dryer
CN210901818U (zh) 手持吹风机
CN110448028A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0581441U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110448029A (zh) 手持式吹风机及消音支撑件
CN111134435A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0960773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0726982U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110477572A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0672442U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0783275U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0672439U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0581451U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2117386U (zh) 风嘴组件及手持吹风机
CN110973801A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1794799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2036419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0901815U (zh) 手持吹风机
CN207767749U (zh) 一种电吹风导风结构及电吹风
CN211130021U (zh) 开关组件及手持吹风机
CN210960774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1932981U (zh) 干发器
WO2021047462A1 (zh) 手持吹风设备
CN217446939U (zh) 手持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no.1688, Songwei Road,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ursuit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000 1-804-8, North Zone, financial and Trade Center, No. 6865, Asia Road, free trade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ZHUIMI TECHNOLOGY (TIANJI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