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9102U - 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79102U CN210779102U CN201922050589.7U CN201922050589U CN210779102U CN 210779102 U CN210779102 U CN 210779102U CN 201922050589 U CN201922050589 U CN 201922050589U CN 210779102 U CN210779102 U CN 2107791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ing
- integrally
- contact
- lead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该固定件包括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插接部、自竖直插接部的一端一体往外延伸形成的接地脚、自竖直插接部的另一端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弹性臂;该弹性臂的一端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上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接触部,该接触部沿插接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导入端、导出端,该接触部的导入端、导出端分别一体延伸形成有导入弹片、导出弹片;该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面;借此,实现了柔性扁平电缆(FFC)的顺利导入与导出,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FFC)产生破坏;同时,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合理,将接触部通过弹性臂连接于主体的设置,使其具备弹性结构,更有利于柔性扁平电缆(FFC)的插入与导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和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FlatCable,FFC)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为了将电子设备中不同的电路板进行连接,需要使用FPC连接器或FFC连接器(以下以FFC连接器作以说明)。
现有的FFC连接器在与FFC连接时,通常会采用金属件,通过金属件得到连接的目的,其FFC往往采用插入式的连接固定方式进行固定,由于其FFC的插入结构缺乏校准设计,使FFC在插入过程中容易存在校位不准,导致金属件对FFC造成一定损伤,同样,在FFC导出的过程也存在金属件对其造成损伤的现象。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其实现了柔性扁平电缆(FFC)的顺利导入与导出,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FFC)产生破坏;同时,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合理,将接触部通过弹性臂连接于主体的设置,使其具备弹性结构,更有利于柔性扁平电缆(FFC)的插入与导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包括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插接部、自竖直插接部的一端一体往外延伸形成的接地脚、自竖直插接部的另一端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弹性臂;
该弹性臂的一端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上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接触部,该接触部沿插接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导入端、导出端,该接触部的导入端、导出端分别一体延伸形成有导入弹片、导出弹片;该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臂通过一连接臂连接于竖直插接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竖直插接部、弹性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为弹性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的下端一体向下凸设有凸点,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凸点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的导出端一体向后延伸有延伸臂,所述导出弹片自延伸臂的一端向后一体延伸而成,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延伸臂的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整体呈向下凹设的“V”字形结构,以使接触部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设有凸部,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凸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臂的下端向下凸设有凸块,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凸块上。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盖板及所述的固定件;该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盖板转动式连接于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固定件的插接槽,所述固定件插入插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接触部上一体成型出导入弹片、导出弹片,使柔性扁平电缆(FFC)插入到绝缘本体上时,容易校对准确,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FFC)组装时产生破坏,使柔性扁平电缆(FFC)在导出时,能精准顺利地导出,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FFC)导出时产生破坏,从而实现了柔性扁平电缆(FFC)的顺利导入与导出;同时,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合理,将接触部通过弹性臂连接于主体的设置,使其具备弹性结构,更有利于柔性扁平电缆(FFC)的插入与导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盖板盖紧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分解示意图(盖板打开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五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截面示意图(柔性扁平电缆上翘过程示意);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固定件的前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固定件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固定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 11、连接凹槽
12、插接槽 20、导电端子
30、盖板 31、主体
32、第一凸台 33、第二凸台
34、第三凸台 35、凹位
36、倒角 37、避位槽
38、下沉位 39、转轴
301、第一侧面 302、第二侧面
40、固定件 41、竖直插接部
42、接地脚 43、弹性臂
44、接触部 45、导入弹片
46、导出弹片 47、连接臂
48、斜边 401、凸点
402、延伸臂 403、凸块
50、柔性扁平电缆 101、接触面
102、接触面 103、接触面
104、接触面 105、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如图1至图3及图14所示,于实施例一中,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盖板30及固定件40;该导电端子20装设于绝缘本体10上,所述盖板30转动式连接于绝缘本体10,该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固定件40的插接槽12,所述固定件40插入插接槽12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柔性扁平电缆50(FFC),所述柔性扁平电缆50(FFC)插入至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10的容纳腔内。
所述盖板30包括主体31,该主体31具有用于连接电连接器的连接端、用于掀起盖板30的掀盖端;该掀盖端上具有向外凸设的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34,该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34均沿主体31的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34依次沿主体31的延伸方向间距布置,相邻两个凸台之间形成有向内凹设的凹位35;于主体31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二凸台33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凸台32、第三凸台34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凸台32、第三凸台34对称式设置于掀盖端上。借此,通过间距设置的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34,并使第二凸台33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凸台32、第三凸台34的延伸长度,使电连接器在整体长度较长,相应盖板30也较长时,不会出现在掀起盖板30时,由于盖板30的受力在盖板30的两边,而导致盖板30容易扭曲变形,甚至损坏,使盖板30无法继续正常使用,从而影响电连接器整体的正常使用的现象。
所述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34的一侧均设置有倒角36,所述倒角36自内向外倾斜设置,所述主体31具有盖于电连接器一侧的第一侧面301、与第一侧面30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302;所述倒角36设置于第一侧面301上,所述倒角36自第一侧面301朝向第二侧面302倾斜设置。借此,通过于第一侧面301上倾斜设置的倒角36,使电连接器的柔性扁平电缆50(FFC)上翘时,不会出现柔性扁平电缆50(FFC)作用于盖板30导致盖板30翘起的现象,如图12、图13所示;另外,所述第二凸台3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圆角过渡连接于相应的凹位35,以避免出现在掀起盖板30的过程中伤到用户的手的情况,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侧面301上设置上有避位槽37,所述避位槽37自第一侧面301的表面向内凹设。于本实施例一中,所述避位槽37设置有两个,两个避位槽37对称式设置于主体31两侧;借此,通过避位槽37的设置,可使固定件40定位于避位槽37内,不会出现盖板30压到固定件40而导致固定件40的弹片受损的现象。
所述凹位35的一侧设置有下沉位38,所述下沉位38沿主体3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下沉位38形成于第一侧面301上,所述下沉位38延伸至掀盖端外;借此,通过下沉位38的设置,可对盖板30起到防呆的作用。
所述连接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电连接器的转轴39,所述转轴39向外凸设于主体31上;所述绝缘本体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盖板30的连接凹槽11,所述盖板30的转轴39与相应的连接凹槽11相适配。
所述固定件40有两个,两个固定件40对称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件40包括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插接部41、自竖直插接部41的一端一体往外延伸形成的接地脚42、自竖直插接部41的另一端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弹性臂43;该弹性臂43的一端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上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接触部44,该接触部44沿插接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导入端、导出端,该接触部44的导入端、导出端分别一体延伸形成有导入弹片45、导出弹片46;该接触部44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面;所述导入弹片45优选设计为燕尾状。借此,通过于接触部44上一体成型出导入弹片45、导出弹片46,使柔性扁平电缆50(FFC)插入到绝缘本体10上时,容易校对准确,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50(FFC)组装时产生破坏,使柔性扁平电缆50(FFC)在导出时,能精准顺利地导出,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50(FFC)导出时产生破坏;同时,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合理,将接触部44通过弹性臂43连接于主体31的设置,使其具备弹性结构,更有利于柔性扁平电缆50(FFC)的插入与导出。
优选地,于本实施例一中,所述弹性臂43通过一连接臂47连接于竖直插接部41,所述连接臂47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竖直插接部41、弹性臂43;所述连接臂47优选设计为弹性结构。另外,所述连接臂47的一侧一体形成有用于加强连接臂47整体强度的斜边48,所述连接臂47的前端与竖直插接部41的前端留有间距,以在固定件40插入时起到导入作用。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的五种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件40的接触面的设置不同,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作以说明:
如图4、图15、图16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接触面101直接形成于接触部44的下端面上。
如图5、图6、图17所示,于实施例二中,所述接触部44的下端一体向下凸设有凸点401,所述接触面102形成于凸点401上。
如图7所示,于实施例三中,所述接触部44的导出端一体向后延伸有延伸臂402,所述导出弹片46自延伸臂402的一端向后一体延伸而成,所述接触面103形成于延伸臂402的下端。
如图8至图9所示,于实施例四中,所述接触部44整体呈向下凹设的“V”字形结构,以使接触部44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设有凸部,所述接触面104形成于凸部上。
如图10至图11所示,于实施例五中,所述弹性臂43的下端向下凸设有凸块403,所述接触面105形成于凸块403上;另外,所述凸块403采用刺破的方式于弹性臂43上向下刺破撕裂而成;另外,于实施例五中,其可以没有导出弹片及连接臂的设置。
当然,所述接触面的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实施例,也可为其他设置方式,只需满足接触部具有接触面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接触部上一体成型出导入弹片、导出弹片,使柔性扁平电缆(FFC)插入到绝缘本体上时,容易校对准确,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FFC)组装时产生破坏,使柔性扁平电缆(FFC)在导出时,能精准顺利地导出,且不会对柔性扁平电缆(FFC)导出时产生破坏,从而实现了柔性扁平电缆(FFC)的顺利导入与导出;同时,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合理,将接触部通过弹性臂连接于主体的设置,使其具备弹性结构,更有利于柔性扁平电缆(FFC)的插入与导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插接部、自竖直插接部的一端一体往外延伸形成的接地脚、自竖直插接部的另一端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弹性臂;
该弹性臂的一端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上一体往内延伸形成有接触部,该接触部沿插接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导入端、导出端,该接触部的导入端、导出端分别一体延伸形成有导入弹片、导出弹片;该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通过一连接臂连接于竖直插接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竖直插接部、弹性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弹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下端一体向下凸设有凸点,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凸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导出端一体向后延伸有延伸臂,所述导出弹片自延伸臂的一端向后一体延伸而成,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延伸臂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整体呈向下凹设的“V”字形结构,以使接触部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设有凸部,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凸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下端向下凸设有凸块,所述接触面形成于凸块上。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盖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固定件;该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盖板转动式连接于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固定件的插接槽,所述固定件插入插接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50589.7U CN210779102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50589.7U CN210779102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79102U true CN210779102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47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50589.7U Active CN210779102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79102U (zh) |
-
2019
- 2019-11-25 CN CN201922050589.7U patent/CN2107791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2784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779102U (zh) | 便于导入导出的固定件及电连接器 | |
CN210779069U (zh) | 用于电连接器的盖板及电连接器 | |
CN20879720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449454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7994404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111180U (zh) | 插入校准简易可靠的电连接器及其固定件 | |
CN210489926U (zh) |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连接器 | |
CN112086781B (zh) | 硬盘数据接口节距转换连接器 | |
CN21153023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3432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72032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834946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16698946U (zh) | 带接地片防脱扣式连接器 | |
CN217405739U (zh) | 一种单面导电的Type-C母座连接器 | |
CN220569997U (zh) | 一种双层折弯点接触电连接器 | |
CN21897584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660775U (zh) | 一种结构牢靠的连接器 | |
CN219498398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464554U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360763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472347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 |
CN218940049U (zh) | 导电端子 | |
CN203707388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3288798U (zh) | 卡缘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