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9056U -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9056U
CN210779056U CN201920998822.1U CN201920998822U CN210779056U CN 210779056 U CN210779056 U CN 210779056U CN 201920998822 U CN201920998822 U CN 201920998822U CN 210779056 U CN210779056 U CN 210779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arc
terminal according
deforma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88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树钊
刘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88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9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9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9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可用于电子设备中连通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容量越来越大,交换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而体积却朝着小型化发展,需要以更小的产品处理更多的信息量,导致产品内部连接器端子数不断增多,端子尺寸却在不断减小,给连接器压接过程带来很大困难。
现有的技术一般采用“鱼眼”型端子方案来降低连接器压接难度,减小PCB板的压入力。
但是,采用“鱼眼”型端子的方案中,安装端子的压入力和保持力难以平衡,例如,在端子尺寸较小的场景应用时,如果不增大压入力,端子会出现保持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增大压入力,又会出现压接时将端子压弯的情况。而且,调整压接时力学结构时,需要修改多个尺寸,变更维护方案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由于在并排设置的两个弧形弹性臂之间形成的形变空间内设置了弹性加强结构,弹性加强结构将两个弧形弹性臂连接,进而弹性加强结构可以提供较好的保持力;弹性加强结构可以增大两个弧形弹性臂整体屈服强度,使弧形弹性臂受力弹性区域更大,从而更容易做到压接力和保持力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寻找最佳平衡点。同时,由于电气连接端子由插入部压入压接孔内,压入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弧形弹性臂靠近插入部的部分,因此,设置弹性加强结构位于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对压入力的影响很小,且可同时提高保持力。另外,调整保持力时只需要对弹性加强结构的尺寸或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不用对整个端子的多个尺寸进行调整,比较方便。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在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后,弹性加强结构设置的位置可选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连接点距离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正中间的长度为第一距离的四分之一。
弹性加强结构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同的形状结构会具有不同的压入力和保持力,因此,根据所需的压入力和保持力等因素,可以选择多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弹性加强结构,示例的,弹性加强结构常见的形状结构有直线形筋条、弧形筋条、十字形筋条和“H”形筋条等。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直线形筋条。弹性加强结构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直线形筋条,直线形筋条设置和成型简单方便,结构稳定。
弹性加强结构的尺寸直接影响着保持力的大小,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形筋条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直线形筋条与弧形弹性臂连接时的角度可以在可控范围内灵活设置,即,直线形筋条与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直线形筋条的宽度越大,保持力越大,宽度越小,保持力越小,根据模拟多个场景的应用测试,得到了直线形筋条的宽度设置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厚度等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厚度。直线形筋条的厚度越大保持力越大,厚度越小保持力越小,厚度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为了方便制造和生产,可选的,直线形筋条的厚度等于弧形弹性臂的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弧形筋条。弧形筋条相比直线形筋条,弹性力更大,保持力略小,可以适应一些特殊的场景。
弧形筋条的具体形状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要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筋条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筋条的凸面一侧相对并抵接;每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或,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一个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另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另一个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插入部,或,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连接部。弧形筋条的弧形朝向可以有多种选择,朝向插入部和朝向连接部的方案容易实现且方便制造。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至第八种中任一种的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所述弧形筋条通过两个所述直线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为了方便弧形筋条两端与弧形弹性臂连接,可以在弧形筋条的两端再设置两个直线连接段,用直线连接段将弧形筋条和弧形弹性臂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至第九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至第十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纵向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纵向连接段垂直的横向连接段,所述横向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段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段上。弹性加强结构的其他结构形式,设置纵向连接段可以增加弹性加强结构中部的强度,进而此结构的设置方式也可以用于改变弹性加强结构的保持力。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横向连接段和纵向连接段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可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段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连接段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横向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纵向连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段非共线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为十字形筋条,所述十字形筋条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可选的,弹性加强结构还可以是十字形筋条。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为“H”形筋条,所述“H”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可选的,弹性加强结构可以是“H”形筋条。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五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形变空间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多个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平行且间隔设置。为了提高较好的保持力效果,还可以在形变空间内设置多个弹性加强结构。可选的,多个弹性加强结构的形状一致,例如,多个直线形筋条平行间隔设置,或,多个弧形筋条平行间隔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入部、连接部、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以及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均位于同一平面内。电气连接端子的所有部位均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在制作电气连接端子时,可以采用一整片的冲压原料,用冲压模直接冲压支撑,制作过程简单,容易量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七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选实现方式中,可选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0.01mm。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八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选实现方式中,为了增加可制造型,且保证结构连接稳固,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处倒角处理。可选的,倒角范围为0.005~0.1mm。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路,包括可插接的公端连接部和母端连接部,所述公端连接部的外接端口和所述母端连接部的外接端口均设有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器,包括可插接的公端连接部和母端连接部,由于公端连接部的外接端口和母端连接部的外接端口均设有如上述任一方案的电气连接端子,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能通过公端连接部和母端连接部顺利接通电路,且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压接孔,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二压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上述的电气连接器连接,所述电气连接器的公端连接部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压接孔连接,所述电气连接器的母端连接部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压接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述的电气连接器的公端连接部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与第一压接孔连接,电气连接器的母端连接部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与第二压接孔连接,进而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路导通。由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部件采用了上述的电气连接器,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的一种“鱼眼”型端子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的一种“鱼眼”型端子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与压接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弹性加强结构设置时的角度标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压接端子模型进行力学仿真本后的曲线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实施例一进行力学仿真本后的曲线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弹性加强结构可设置为弧形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弹性加强结构包括两个弧形筋条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弹性加强结构包括两个弧形筋条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弹性加强结构可设置的多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实施例一进行力学仿真本后的曲线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弹性加强结构为多个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前端部分;02-远端部分;03-下沿部分;04-横梁结构部分;05-内开口;06-上沿部分;07-颈部;08-肩部;1-插入部;11-尖端部分;12-延伸部分;2-连接部;21-颈部分;22-安装部分;3-弧形弹性臂;4-形变空间;5-弹性加强结构;51-直线连接段;52-纵向连接段;53-横向连接段;6-压接孔;100-电气连接端子;200-公端连接部;300-母端连接部;1000-电气连接器;2000-第一电路板;2001-第一压接孔;3000-第二电路板;3001-第二压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的一种“鱼眼”型端子,参照图1和图2,由上至下,包括前端部分01、远端部分02、下沿部分03、横梁结构部分04、内开口05、上沿部分06、颈部07和肩部08。当端子与压接孔配合时,参照图2,前端部分01先进入压接孔内,远端部分02与压接孔间隙配合,下沿部分03处开始与压接孔接触,横梁结构部分04与压接孔弹性接触,产生形变,内开口05为横梁结构部分04提供形变空间,最终使上沿部分06与压接孔过盈配合。其中,横梁结构部分04为两个,均为弧形结构,使内开口05呈椭圆形或圆形结构,整体端子的外观像鱼眼,因此称为“鱼眼”型端子。
但是,“鱼眼”型端子虽然可降低压入难度,但同时也在削弱端子结构强度,导致连接器整体保持力不足;在单“鱼眼”型连接器产品应用中,存在一定掉件风险,尤其是弯母连接器;另外对于某些特殊高稳定性要求产品,例如车载产品,需要较高保持力提供更高的可靠性能;为保证连接器不脱落,需要采用压接端子保持力更大的连接器产品。采用“鱼眼”型端子的方案中,安装端子的压入力和保持力难以平衡,例如,在端子尺寸较小的场景应用时,如果不增大压入力,端子会出现保持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增大压入力,又会出现压接时将端子压弯的情况。而且,调整压接时力学结构时,需要修改多个尺寸,变更维护方案比较困难。
另外,参照图2,为方便表述,“鱼眼”型端子的常用尺寸包括:内开口05的长度L、端子的厚度H、以及内开口05的周长S。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100,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与压接孔6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1和连接部2,电气连接端子100由插入部1压入压接孔6内,插入部1和连接部2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3连接,两个弧形弹性臂3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4,形变空间4内设有将两个弧形弹性臂4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5,弹性加强结构5位于形变空间4沿电气连接端子100延伸方向的中部与连接部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在并排设置的两个弧形弹性臂3之间形成的形变空间4内设置了弹性加强结构5,弹性加强结构5将两个弧形弹性臂3连接,进而弹性加强结构5可以提供较好的保持力;弹性加强结构5可以增大两个弧形弹性臂3整体屈服强度,使弧形弹性臂3受力弹性区域更大,从而更容易做到压接力和保持力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寻找最佳平衡点。同时,由于电气连接端子100由插入部1压入压接孔6内,压入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弧形弹性臂3靠近插入部1的部分,因此,设置弹性加强结构5位于形变空间4沿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连接部2之间,对压入力的影响很小,且可同时提高保持力。另外,调整保持力时只需要对弹性加强结构5的尺寸或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不用对整个端子的多个尺寸进行调整,比较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4,弹性加强结构5增加了整个电气连接端子100的保持力,但是,弹性加强结构5在形变空间4内的位置还会影响整个电气连接端子100的压入力的大小。弹性加强结构5越靠近插入部1压入力越大,越靠近连接部2压入力越小。因此,为平衡压入力和保持力的,防止压入力过大而使电气连接端子100不易压入压接孔6内,或可能被压弯的现象发生,经过大量验证,可选择的,弹性加强结构5位于形变空间4沿电气连接端子100延伸方向的中部与连接部2之间(即图4中所示的1/2L的范围内),可以基本避免上述问题出现。
当然,在弹性加强结构5位于形变空间4沿电气连接端子100延伸方向的中部与连接部2之间这个范围内,可选的常用位置参照图5,形变空间4沿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L,在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后,弹性加强结构5设置的位置,可选的,弹性加强结构5与弧形弹性臂3的连接点距离形变空间4沿电气连接端子100延伸方向的正中间的长度为第一距离L的四分之一。
弹性加强结构5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同的形状结构会具有不同的压入力和保持力,因此,根据所需的压入力和保持力等因素,可以选择多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弹性加强结构5,示例的,弹性加强结构5常见的形状结构有直线形筋条、弧形筋条、十字形筋条和“H”形筋条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中,如图3所示,弹性加强结构5包括直线形筋条。直线形筋条设置和成型简单方便,结构稳定。
弹性加强结构5的尺寸直接影响着保持力的大小,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结构尺寸的可选范围或可实现的方案如下:
参照图5,直线形筋条与电气连接端子10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直线形筋条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时的角度可以在可控范围内灵活设置,即,直线形筋条与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由于弧形弹性臂3为弧形结构,这样直线形筋条与电气连接端子10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不易测量和掌握,因此,为了方便测量和标注,可选的,如图5所示,测量和标注直线形筋条与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夹角α,由于该角度与上述角度互余,图5中所示的角度α的范围也为0~90度。
直线形筋条的宽度越大,保持力越大,宽度越小,保持力越小,根据模拟多个场景的应用测试,得到了直线形筋条的宽度设置范围。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形变空间4在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直线形筋条的厚度越大保持力越大,厚度越小保持力越小,厚度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为了方便制造和生产,可选的,直线形筋条的厚度等于弧形弹性臂3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可以大幅度限制两个弧形弹性臂3在压接过程中发生的形变量,并在压入后,使两个弧形弹性臂3对应直线形筋条附近的部分与压接孔6高强度配合,增大保持力度,可应用于高可靠性要求的场景,例如车载产品等。
为了验证本实施例的实际效果,将现有技术的压接端子模型和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进行力学仿真,结果参照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中横坐标Displacement为位移量,纵坐标Force为力的大小。图6为现有技术的压接端子模型进行力学仿真的曲线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进行力学仿真的曲线图。具体数据对比如下表一所示:
Figure BDA0002113266060000071
表一
相比较来说,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同比增大了24%,改善效果非常明显;从力学曲线结果得知,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压入力也有所增大,但保持力与压接力的比例也在增大,印证了在较小压入难度的条件下,大幅度增大压接端子保持力的论述。另外,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的仿真力学曲线表明,压接力过了最大点后确实没有迅速下降,并且这种压接过盈配合的终态在端子拔出瞬间提供了较大的保持力强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中,如图8和图9所示,弹性加强结构5包括弧形筋条。弧形筋条相比实施例一的直线形筋条,弹性力更大,保持力略小,增加了压接过程的可变形性;本实施例的可电气连接端子100应用在高速背板小型安装端子,在进一步减小对压入的影响条件下,实现了高保持力的要求。
弧形筋条的具体形状尺寸和数量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要求。
弧形筋条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增强保持力效果,在此基础上,多个弧形筋条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也有多种选择,例如,平行、相交抵靠或相交固定等。例如,参照图10和图11,弧形筋条为两个,且两个弧形筋条的凸面一侧相对并抵接。这样,两个弧形筋条的凸面一侧相对并抵接,可以将两个弧形筋条的受力形变互相分担,更加有助于保持力的增强与调整,且易于结构布局。具体地,可也是如图10所示的每个弧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弹性臂3连接;也可也是如图11所示的两个弧形筋条中的一个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弧形弹性臂3中的一个连接,两个弧形筋条中的另一个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弧形弹性臂中3的另一个连接。
参照图8中右侧弹性加强结构5的扩展,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插入部1,或,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连接部2。弧形筋条的弧形朝向可以有多种选择,朝向插入部1和朝向连接部2的方案容易实现且方便制造。
为了方便弧形筋条两端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如图12所示,可以在弧形筋条的两端再设置两个直线连接段51,用直线连接段51将弧形筋条和弧形弹性臂3连接。具体的,弹性加强结构5还包括分别位于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51,弧形筋条通过两个直线连接段51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弧形筋条的弧长为形变空间4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形变空间4的边缘周长,即形成形变空间4的两个弧形弹性臂3面对形变空间4的内壁部分的总长度,一般地,两个弧形弹性臂3之间形成的形变空间4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此处所说的形变空间4的边缘周长即该圆形或椭圆形的周长。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加强结构5可选择多种规格尺寸,其宽度的可选范围为小于或等于形变空间4在电气连接端子100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可选的,弧形筋条的宽度为0.03毫米。
为了验证本实施例的实际效果,将现有技术的压接端子模型和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进行力学仿真,参照图6和图13,其中,图中横坐标Displacement为位移量,纵坐标Force为力的大小。图13为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进行力学仿真的曲线图。具体数据如下表二所示:
模型 压接孔径(mm) 压接力(N) 压接同比 保持力(N) 保持同比
现有模型 0.36(上限) 6.74 / 2.19 /
实施例二 0.36(上限) 7.03 4% 2.47 13%
表二
相比现有模型,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保持力大幅度加强,同比增长收益13%;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现有模型,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安装端子的压接力上升幅度却控制在4%;这种保持力相对压接力增大幅度,对走高速信号的小型端子的安装可靠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弹性加强结构5还有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弹性加强结构5可以包括与电气连接端子100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纵向连接段52,以及与纵向连接段52垂直的横向连接段53,横向连接段53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纵向连接段52固定在横向连接段53上。设置纵向连接段52可以增加弹性加强结构5中部的强度,进而此结构的设置方式也可以用于改变弹性加强结构5的保持力。
横向连接段53和纵向连接段52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如图12所示,可选的,横向连接段5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纵向连接段52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横向连接段53的一端与纵向连接段52连接,另一端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两个横向连接段非共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弹性加强结构5可为十字形筋条,十字形筋条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十字形筋条可以局部增加弹性加强结构5中部的结构强度,可以适应一些需要较大保持力的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弹性加强结构5可为“H”形筋条,“H”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H”形筋条增加了弹性加强结构5与弧形弹性臂3连接处的强度,不易损坏,且保持力较高。
为了提高较好的保持力效果,还可以在形变空间4内设置多个弹性加强结构5。如图14所示,形变空间内设置有多个弹性加强结构5,多个弹性加强结构5平行且间隔设置。可选的,多个弹性加强结构5的形状一致,例如,如图14所示的多个直线形筋条平行间隔设置,或,多个弧形筋条平行间隔设置。
为了方便制造,插入部1、连接部2、弹性加强结构5以及两个弧形弹性臂3均位于同一平面内。电气连接端子100的所有部位均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在制作电气连接端子时,可以采用一整片的冲压原料,用冲压模直接冲压支撑,制作过程简单,容易量产。
可选的,弹性加强结构5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弧形弹性臂3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0.01mm。
为了增加可制造型,且保证结构连接稳固,弹性加强结构与弧形弹性臂连接处倒角处理。可选的,倒角范围为0.005~0.1m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如图3所示,插入部1包括尖端部分11和延伸部分12,尖端部分11首先伸入压接孔6内,宽度最小,方便插入压接孔6,延伸部分12将尖端部分11和两个弧形弹性臂3连接,连接部2包括颈部分21和安装部分22,颈部分21的横向宽度小于安装部分22的横向宽度。另外,两个弧形弹性臂3的外边缘棱边倒角处理,可以降低压入的力量,并防止破坏压接孔6的孔壁,方便压入压接孔6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1000,如图15所示,用于连接电路,包括可插接的公端连接部200和母端连接部300,公端连接部200的外接端口和母端连接部300的外接端口均设有如上述任一方案的电气连接端子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器1000,如图15所示,包括可插接的公端连接部200和母端连接部300,由于公端连接部200的外接端口和母端连接部300的外接端口均设有如上述任一方案的电气连接端子100,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能通过公端连接部200和母端连接部300顺利接通电路,且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电路板2000和第二电路板3000,第一电路板2000上设有第一压接孔2001,第二电路板3000上设有第二压接孔3001,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板2000和第二电路板3000通过上述的电气连接器1000连接,电气连接器1000的公端连接部200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与第一压接孔2001连接,电气连接器1000的母端连接部300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与第二压接孔300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电路板2000和第二电路板3000,上述的电气连接器1000的公端连接部200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与第一压接孔2001连接,电气连接器100的母端连接部300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100与第二压接孔3001连接,进而将第一电路板2000和第二电路板3000的电路导通。由于第一电路板2000和第二电路板3000之间的连接部件采用了上述的电气连接器1000,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连接点距离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正中间的长度为第一距离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直线形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形筋条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弧形筋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筋条的凸面一侧相对并抵接;
每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或,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一个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另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另一个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插入部,或,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所述弧形筋条通过两个所述直线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所述弧形筋条通过两个所述直线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纵向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纵向连接段垂直的横向连接段,所述横向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段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段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空间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多个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平行且间隔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连接部、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以及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处倒角处理。
25.一种电气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路,包括可插接的公端连接部和母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部的外接端口和所述母端连接部的外接端口均设有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
2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压接孔,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二压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连接,所述电气连接器的公端连接部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压接孔连接,所述电气连接器的母端连接部上设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压接孔连接。
CN201920998822.1U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779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8822.1U CN210779056U (zh)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8822.1U CN210779056U (zh)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9056U true CN21077905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8822.1U Active CN210779056U (zh)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9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67916A (en) Method for making an electrical contact
US20190312372A1 (en) Connector and pin receiving contact for such a connector
US5145383A (en) Male electrical contact and connector embodying same
CN106972301B (zh) 用于电力连接器的具有顺应销的电力端子
CN201285803Y (zh) 压接式导电端子
US20040018756A1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2585983U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3728981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ntact terminal sockets
CN210779056U (zh)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0628558U (zh) 一种插pin焊线式TYPE-C连接器
CN201766207U (zh) 电连接器插座
US20200251837A1 (en) Contact pin for pressing in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contact arrangement
JP7123561B2 (ja) 電気接点
CN209692010U (zh) 用于电连接器插孔端子的矩形簧片
CN209561678U (zh) 插座端子
CN201061061Y (zh) 电连接器
CN200950478Y (zh) 卡缘连接器
CN110212343B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
CN207409683U (zh) 线材端子及端子组件
CA1310382C (en) Miniature barrel female terminal
CN109546391B (zh) 接触件鱼眼结构及接触件、差分信号模块、连接器
US6024613A (en) Socket contac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05029105U (zh) 电连接器
CN212626144U (zh)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CN204947151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