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5924U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5924U
CN210775924U CN201921554020.8U CN201921554020U CN210775924U CN 210775924 U CN210775924 U CN 210775924U CN 201921554020 U CN201921554020 U CN 201921554020U CN 210775924 U CN210775924 U CN 210775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lexible board
circuit board
board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40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磊
司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40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5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5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5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器件和柔性板组件;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形成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一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二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第三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第四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分别为每个光器件配备对应的柔性板,使相应光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实现四路光信号的传播,提高光模块的传播速率;且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可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模块通常指用于光电转换的集成模块,其通常由光器件(光接收器件和光发射器件)和电路板封装而成。在信号转换过程中,光接收器件在接收到光信号后,会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电路板将电信号传输至光发射器件;光发射器件在接收到电信号后,会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射出,从而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
现有的光模块在进行光电转换时,分别为光发射器件和光接收器件配备对应的光纤适配器,形成同轴封装的光模块。但由于光纤适配器的体积较大,使得光模块的体积较大,无法满足SFP封装。为此,本领域人员提出一种光模块,具有单纤双向的结构特点。
但由于光纤通信领域中对通信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全球光通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而在高速数据通信领域中,为了保障数据能够长距离高速传输和传输速率,在传输过程中,光模块将四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于单模光纤中进行传输。
在具有四路信号传输和单纤双向特点的光模块中,包括两个光发射器件和两个光接收器件,两个光发射器件和两个光接收器件共用一个光纤适配器。因此,在信号转换过程中,在保证光模块体积和传输速率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两个光发射器件和两个光接收器件分别与电路板的连接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以解决在保证光模块体积和传输速率的前提下,现有的具有四路信号传输和单纤双向特点的光模块中光器件与电路板如何实现连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光器件,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光器件和所述电路板的柔性板组件;所述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所述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
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二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三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四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连接。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器件和柔性板组件;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形成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一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二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第三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第四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分别为每个光器件配备对应的柔性板,由柔性板实现相应光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实现四路光信号的传播,提高光模块的传播速率;且四个光器件通过对应的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可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收发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上壳体100扣合在下壳体200上形成空腔,空腔内放置光收发器件300。光收发器件300通过固定件400固定在下壳体200上,并位于空腔内。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通过螺钉600固定,为保证光模块的结构稳定性,上壳体100扣合在下壳体200上后,通过加固件500进行加固,加固件500包裹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的外表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收发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收发器件300,包括电路板1和光器件2,光器件2用于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光器件2与电路板1实现光电转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具有单纤双向和四路信号传输的特点,为此,光器件2包括两组光收发单元,且两组光收发单元共用一个光纤适配器。具体地,该两组光收发单元分别为第一光接收器件21、第二光接收器件22、第一光发射器件23和第二光发射器件24,其中,第一光接收器件21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为一组光收发单元,第二光接收器件22和第二光发射器件24为另一组光收发单元。
为实现四路信号传输,将第一光接收器件21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一个侧面,将第二光接收器件22和第一光发射器件23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另一个侧面,此两个侧面为相对的侧面。将第二光发射器件24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一个端面,将光纤适配器26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另一个端面,此两个端面为相对的端面。
腔体25内设有实现光信号传播的转折光组件,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光信号分别通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实现光转折,使得光信号能够分别传播进第一光接收器件21和第二光接收器件22。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图,第一光接收器件21和第二光接收器件22分别位于腔体25的相对两个侧面,二者的进光方向均与光纤适配器26的出光方向垂直,使得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一部分光信号经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发生光转折,光路改变后向第一光接收器件21的方向传播,进而被第一光接收器件21接收;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另一部分光信号经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发生光转折,但转折方向与传播进第一光接收器件21的相反,使光路改变后向第二光接收器件22的方向传播,进而被第二光接收器件22接收。
腔体25内各转折光组件的设置位置均为实现光转折,而避免腔体25内四路光信号传播时相互影响,需将实现传播至第二光接收器件22的转折光组件的位置设置成倾斜状态,而为保证第二光接收器件22能够接收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光信号,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光接收器件22以倾斜状态设置在腔体25的表面,且倾斜方向朝向光纤适配器26所在方向。
由于第一光发射器件23设置在腔体25的侧面,光纤适配器25设置在腔体25的端面,使得第一光发射器件23的出光方向与光纤适配器25的进光方向垂直,因此,第一光发射器件23发射的光信号需经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实现光转折后,使光路改变再传播进光纤适配器26。第二光发射器件24与光纤适配器26的设置位置相对,使得光路重合,第二光发射器件24发射的光信号不需要进行光转折,可向前传播进入光纤适配器25内。
为实现光模块的光电转换,需将光器件2和电路板1进行电连接。而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为提高传输距离和进行高速率的光信号传播,具有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因此,为保证四路光信号的高效长距离传播,本实施例采用柔性板组件的方式将光器件2和电路板1进行电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由于为实现光模块的四路光信号传播,光器件包括两组光收发单元(两个光接收器件和两个光发射器件),为实现四个器件分别与电路板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柔性板组件3也对应设置四个,分别为第一柔性板31、第二柔性板32、第三柔性板33和第四柔性板34。
每个光器件分别通过一个柔性板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即第一光接收器件21通过第一柔性板31与电路板1连接,第二光接收器件22通过第二柔性板32与电路板1连接,第一光发射器件23通过第三柔性板33与电路板1连接,第二光发射器件24通过第四柔性板34与电路板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分别为每个光器件配备对应的柔性板,由柔性板实现相应光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实现四路光信号的传播,使得光模块的传播速率高;且四个光器件通过对应的柔性板与电路板1连接,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可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由于具有单纤双向和四路光信号传播特点的光模块包括四个光器件,对应的配备有四个柔性板,为避免四路光信号在进行光电转换时相互影响,本实施例中,在四个光器件通过对应的柔性板连接到电路板1上时,需要连接在电路板1的不同位置上,且根据每组光收发单元的特性,将同一组光收发单元与电路板1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同一侧,即其中一组光收发单元与电路板1的正面连接,另一组光收发单元电路板1的背面连接。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柔性板31的一端和第三柔性板33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1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柔性板32的一端和第四柔性板34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1的下表面连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针对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电路板1上设有四个可通过柔性板组件3与光器件2进行电连接的位置。具体地,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电路板1的一端上部设有第一凸起11,电路板1的一端设有金手指,另一端设置第一凸起11,第一凸起11用于实现通过第一柔性板31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的连接。第一凸起11可沿电路板1的与金手指相对的那一端突出形成,突出部分仅占据电路板1一端的一部分,便于第一柔性板31的连接。
为保证第一凸起11与第一柔性板31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一凸起1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焊盘41,第一焊盘41与第一柔性板31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柔性板31的另一端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连接。第一凸起11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的位置为同侧,便于第一柔性板31的连接,以减小电路板1和第一光接收器件21之间的距离,进而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配对使用的光发射器件为第一光发射器件23,由于第一光发射器件23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分别设置在腔体25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因此,为便于第一光发射器件23与电路板1的连接,在电路板1的一端下部设有第二凸起12。第二凸起12用于实现通过第三柔性板33和第一光发射器件23的连接。第二凸起12可沿电路板1的与金手指相对的那一端突出形成,突出部分仅占据电路板1一端的另一部分,便于第三柔性板33的连接。第二凸起12和第一凸起11均沿电路板1的一端向外突出,而电路板1的一端的中部位置并未向外突出,使得第二凸起12和第一凸起11之间形成凹陷。
第二凸起12与第一凸起11均设置在电路板1的与金手指位置相对的那一端,且分别位于该端的两个端点部分,使得第一凸起11可以靠近位于腔体25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光接收器件21,第二凸起12可以靠近位于腔体25的另一个侧面上的第一光发射器件23,以缩短电路板1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和第一光发射器件23的距离。
为保证第二凸起12与第三柔性板33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二凸起1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焊盘42,第二焊盘42与第三柔性板3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三柔性板33的另一端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连接。第二凸起12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的位置为同侧,便于第三柔性板33的连接,以减小电路板1和第一光发射器件23之间的距离,进而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由于第一光接收器件21和第一光发射器件23为同一组光收发单元,二者的与电路板1的连接位置也要对应,以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速率,因此,为减小光模块的体积,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将第一柔性板31和第三柔性板33均连接在电路板1的同一侧,即均与电路板1的上表面连接,使得第一光接收器件21通过第一柔性板31与电路板1的上表面连接,以及,第一光发射器件23通过第三柔性板33与电路板1的上表面连接。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0、图11和图12,由于第二光接收器件22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均位于腔体25的同一侧,因此,为减小布板空间,缩小光模块的体积,可使第二光接收器件22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与电路板1的同一位置进行连接,即共用同一个第二凸起12。但由于第二凸起12的上表面已通过第三柔性板33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进行连接,因此,为保证第二凸起12与第二柔性板32的连接稳定性,以及,避免光电信号在转换时出现干扰,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凸起12的下表面设有第三焊盘43,第三焊盘43用于通过第二柔性板32与第二光接收器件22连接。
第三焊盘43与第二柔性板32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柔性板32的另一端与第二光接收器件22连接。第二凸起12与第二光接收器件22的位置为同侧,便于第二柔性板32的连接,且第二柔性板32和第三柔性板33连接在电路板的同一个位置的上下两个表面,以减小第二柔性板32和第三柔性板33之间的距离,以及,电路板1和第二光接收器件2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布板空间,进而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与第二光接收器件22配对使用的光发射器件为第二光发射器件24,由于第二光发射器件24设置在腔体25的一个端面,该端面靠近电路板1,且正对电路板1一端的中部13,该中部13即为第二凸起12和第一凸起11之间形成的凹陷。
由于为减小光模块的体积,以及,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速率,同一组的光收发单元与电路板1的连接位置要对应,而第二光接收器件22是通过第二柔性板32与电路板1的下表面连接,因此,需要第二光发射器件24通过第四柔性板34也与电路板1的中部13的下表面连接。
为保证中部13与第四柔性板34的连接稳定性,在电路板1的一端中部13的下表面设有第四焊盘44,第四焊盘44与第四柔性板34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四柔性板34的另一端与第二光发射器件24连接。在将第一凸起11与第一光接收器件21通过第一柔性板31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二凸起12分别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和第二光接收器件22通过对应的柔性板连接在一起时,位于腔体25一端的第二光发射器件24正对电路板1的一端的中部13,而中部13位于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之间,因此,可减小第二光发射器件24与电路板1之间的距离,进而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板组件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因此,柔性板组件可改变形状,即根据光器件2与电路板1之间的位置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弯,以尽量减小光器件2和电路板1之间的距离,进而在实现光器件2与电路板1之间的光电转换时,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1、光器件2和柔性板组件3;光器件2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21、第二光接收器件22、第一光发射器件23和第二光发射器件24,形成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柔性板组件3包括第一柔性板31、第二柔性板32、第三柔性板33和第四柔性板34;第一光接收器件21通过第一柔性板31与电路板1连接,第二光接收器件22通过第二柔性板32与电路板1连接,第一光发射器件23通过第三柔性板33与电路板1连接,第二光发射器件24通过第四柔性板34与电路板1连接。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分别为每个光器件配备对应的柔性板,由柔性板实现相应光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实现四路光信号的传播,提高光模块的传播速率;且四个光器件通过对应的柔性板与电路板1连接,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可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6)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器件,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光器件和所述电路板的柔性板组件;所述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所述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
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二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三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四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上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下部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三柔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柔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的下表面设有第三焊盘,所述第三焊盘与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中部的下表面设有第四焊盘,所述第四焊盘与所述第四柔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柔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板、所述第二柔性板、所述第三柔性板和所述第四柔性板分别可改变形状。
CN201921554020.8U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光模块 Active CN210775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4020.8U CN210775924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4020.8U CN210775924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5924U true CN21077592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4020.8U Active CN210775924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59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366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WO2024032004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366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WO2024032004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314B (zh) 光模块
CN109283634B (zh) 光模块
CN107045166B (zh) 光模块
US8506176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US6951426B2 (en) Pad architecture for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for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module
CN109283632B (zh) 光模块
CN106646773A (zh) 光电转换组件
CN210775924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174689U (zh) 一种光模块
US10101537B2 (en) High-speed data connector
CN113325526A (zh) 一种光模块
CN201293853Y (zh) 一种可发射多路光信号的光模块
CN215297763U (zh) 光栅耦合cpo硅光引擎
CN113759473B (zh) 一种收发光组件、电子设备和光通信系统
CN114647037A (zh) 一种光模块
US20240019723A1 (en) Optical module configuration with accommodation through opening for various modulators supportive of different optical module specifications
CN114545568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5072418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375397U (zh) 一种光器件用波分解复用组件
US20150160422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3047347A (ja) マルチモード導波管相互接続のためのメディアアダプタ
CN113267851A (zh) 光通讯模块
CN115032750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6184579A (zh) 一种光模块
Vervaeke et al. Satellite payloads with optical interconnects: Solving the bandwidth bottleneck in sp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