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2176U -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2176U
CN210772176U CN201920935741.7U CN201920935741U CN210772176U CN 210772176 U CN210772176 U CN 210772176U CN 201920935741 U CN201920935741 U CN 201920935741U CN 210772176 U CN210772176 U CN 210772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group
honeycomb body
metal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57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峰
罗长兵
陈琦
刘凯
刘周明
卢华枝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57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2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2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2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包括金属薄带、左向凸台组以及第二凸台组,所述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盘绕而成,所述左向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所述第二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在金属薄带上间隔设置尺寸足够大的长条形凸台单元,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也增强了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多由两层或多层金属薄带缠绕或叠合而成,多层薄带间隔布置来形成均匀的火孔;这类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生产工艺复杂且浪费材料,且形态上难以做到有变化,无法满足产品设计多样化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种由一根金属薄带上间隔设置的多种特征凸点进行缠绕而成的蜂窝体,多种特征凸点大都是两排、三排组合而成,但是由于这些凸点尺寸较小,采用滚压或冲压生产工艺时会存在以下问题:凸点尺寸小导致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尺寸小,刚性差,易磨损,从而导致不同批次燃烧器的火孔尺寸离散型较大,易发生回火及烟气高的问题;多排特征凸点导致凸点数量非常多且尺寸小,制作过程中易产生毛刺且难清理,导致局部火孔面积过大而发生回火问题;凸点数量过多导致每圈凸点高度难控制到一致,导致火孔尺寸或火孔宽度不一致,不仅影响燃烧性能同时也影响美观;另外,凸点尺寸小不足够支撑蜂窝体整体结构,使蜂窝体容易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解决了现有金属蜂窝体浪费材料且燃烧性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包括金属薄带、第一凸台组以及第二凸台组,所述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盘绕而成,所述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所述第二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在金属薄带的平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的第一凸台单元,和/或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的第二凸台单元在金属薄带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优选地,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的相邻两个第一凸台单元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第一凸台单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1的3倍,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的相邻两个第二凸台单元之间的距离D2不大于第二凸台单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2的3倍。
优选地,所述距离D1、D2和长度L1、L2优选满足:D1=2L2,D2=2L2。
优选地,所述金属薄带的宽度H为8-15mm,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在竖直面上投影的长度H1、H2均为4-1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通过在金属薄带表面上滚压或冲压而成,冲压深度H3为0.7-1.5mm。
一种应用上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位于燃烧器本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在金属薄带上间隔设置尺寸足够大的长条形凸台单元,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也增强了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并且,第一凸台组的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组的第二凸台单元倾斜设置在金属薄带的平面上,且两者倾斜方向相反,实现了盘绕不重叠,且结构简单、利于生产制造、成本低;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火孔角度错落交叉分布,一方面避免了火焰交叉引起的烟气问题,另一方面对烟气进行导向,加强烟气与锅具对流换热,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中金属薄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中金属薄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金属薄带、2——第一凸台组、3——第二凸台组、21——第一凸台单元、31——第二凸台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如图3所示,其包括金属薄带1、第一凸台组2以及第二凸台组3,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1盘绕而成,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1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1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
具体地,如图3-4所示,第N圈为具有第二凸台组3的凸台圈,则第N+1为具有第一凸台组2的凸台圈,第N+2为具有第二凸台组3的凸台圈,即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1的一面。
如图1-2所示,第一凸台组2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21,第二凸台组3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31,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平面上倾斜设置,且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均为长条形,凸台的尺寸足够大,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
这样,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倾斜设置在金属薄带1的平面上,且两者倾斜方向相反,在由金属薄带1缠绕形成金属蜂窝体后,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间隔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凸台圈的凸台单元的方向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方向的火孔。同时,不同倾斜方向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盘绕叠合时相互隔着金属薄带1抵接,不容易产生交错重合,使整个蜂窝体在水平方向上不易产生形变。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单元21自下而上向左倾斜,与金属薄带1平面上的水平线形成夹角β,夹角β为钝角;第二凸台单元31自下而上向右倾斜,与金属薄带1平面上的水平线形成夹角α,夹角α为锐角;以此,金属薄带1缠绕成金属蜂窝体时,相邻凸台圈之间的凸台单元(即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分别向不同方向倾斜,不会产生错位重合,使整个蜂窝体在水平方向上不易产生形变。
如图1所示,同一第一凸台组2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或同一第二凸台组3的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这样,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均匀设置,使金属薄带1形成的火孔宽度一致,提高燃烧性能和蜂窝体的美观度。为进一步加强蜂窝体的整体强度,如图1-2所示,同一第一凸台组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台单元21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第一凸台单元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1的两倍,同一第二凸台组3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台单元31之间的距离D2不大于第二凸台单元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2的两倍。
这样,保证任意一对相邻凸台圈之间相邻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相抵接,最大程度地增强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在实际实施时,在保证蜂窝体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前提下,D1和D2也可稍大于2L1和2L2,优先选择D1=3L2,D2=3L2。
如图2-4所示,金属薄带1缠绕成蜂窝体后,第N圈和N+1圈组成的火焰区域为Q1,第N+1圈和N+2圈组成的火焰区域为Q2,第N+2圈和N+3圈组成的火焰区域为Q3。其中,Q1区域由第N+1圈与第N圈叠合而成,火孔角度由第N+1圈上的第一凸台单元21的倾斜方向(自下而上向左倾斜)决定,燃烧时,燃气经过第一凸台单元21的导流,如图4所示,火焰区域Q1形成逆时针气流v2,火孔角度均为钝角β;Q2区域由第N+2圈与第N+1圈叠加而成,火孔角度由第N+2圈上的第二凸台单元31的倾斜方向(自下而上向右倾斜)决定,燃烧时,燃气经过第二凸台单元31的导流,如图4所示,火焰区域Q2形成顺时针气流v1,火孔角度为锐角α;同理,区域Q3形成逆时针气流v2,火孔角度均为钝角β。
这样,相邻的火焰区域的火孔角度不同,烟气流向也不同,避免了火焰交叉,有效降低烟气含量;另外,对烟气进行导向,加强烟气与锅具对流换热,提高了燃烧效率。
如图1-2所示,金属薄带1的宽度H为8-15mm,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竖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H1、H2均为(0.5-0.8)H,即4-12mm。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通过在金属薄带1表面上滚压或冲压而成,冲压深度H3为0.7-1.5mm。这样,在金属薄带1上设置足够大尺寸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使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离散型较好,进而利于控制燃烧板整体尺寸及通孔率,同时也利于大批量生产及过程控制。
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长条形的凸起。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包括实施例1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以及燃烧器本体,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位于燃烧器本体内。
本实施例通过特殊结构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一方面避免了燃烧器火焰交叉引起的烟气问题,另一方面对烟气进行导向,加强烟气与锅具对流换热,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内外相邻的两个倾斜设置的长条形凸台相互抵接支撑,使燃烧器在水平方向上不容易产生形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金属薄带(1)、第一凸台组(2)以及第二凸台组(3),所述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1)盘绕而成,所述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1)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1)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2)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21),所述第二凸台组(3)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平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2)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或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3)的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2)的相邻两个第一凸台单元(21)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第一凸台单元(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1的3倍,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3)的相邻两个第二凸台单元(31)之间的距离D2不大于第二凸台单元(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2的3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D1、D2和长度L1、L2优选满足:D1=2L2,D2=2L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带(1)的宽度H为8-15mm,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竖直面上投影的长度H1、H2均为4-12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通过在金属薄带(1)表面上滚压或冲压而成,冲压深度H3为0.7-1.5mm。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位于燃烧器本体内。
CN201920935741.7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Active CN210772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5741.7U CN210772176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5741.7U CN210772176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2176U true CN21077217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5741.7U Active CN210772176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2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313A (zh) * 2019-06-20 2019-09-2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313A (zh) * 2019-06-20 2019-09-2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CN110260313B (zh) * 2019-06-20 2024-05-14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2176U (zh)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CN211011370U (zh)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燃烧器
CN210772174U (zh)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US4236578A (en) Heat exchange enhancement structure
CN210951314U (zh)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CN110260313B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CN210772175U (zh)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CN110260316B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燃烧器
CN110260312B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CN208253659U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金属燃烧器
CN103649664A (zh) 用于工厂等的辐射管状元件
CN110260314B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CN110260315B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CN210118737U (zh) 一种火管燃烧器
CN202350043U (zh) 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
WO2018050578A1 (en) Premix gas burner
CN103277798A (zh) 不锈钢金属波纹板红外线燃烧器
CN209495380U (zh) 高孔隙率蜂窝发热体及红外线金属燃烧器
CN202303581U (zh) 网板结合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
CN110260315A (zh)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CN211011560U (zh) 一种自带固定结构的辐射燃烧板
CN209026821U (zh) 红外线燃烧板
JPS61110889A (ja) フイン付熱交換器
US2512752A (en) Ribbon burner
KR101734384B1 (ko) 복사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