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9187U -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9187U
CN210769187U CN201921348530.XU CN201921348530U CN210769187U CN 210769187 U CN210769187 U CN 210769187U CN 201921348530 U CN201921348530 U CN 201921348530U CN 210769187 U CN210769187 U CN 210769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check valve
space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85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文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85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9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9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9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包括一第一泵单元、一第一逆止阀、一第二泵单元、一第二逆止阀、一第一接头组、一第二接头组、一管体组及一散热单元,透过前述第一、二逆止阀分别装设于一第一出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处的设计,当其中任一的泵单元毁坏不能运作而无法流出冷却液体时,通过该第一逆止阀(或第二逆止阀)内部的一第一密封件(或一第二密封件)阻挡所述冷却液体回流至第一泵单元的第一泵浦腔室(或第二泵单元的第二泵腔室),进以达到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且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尤指一种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背景技术
现行的电脑或电子产业中,大量运用各种处理晶片,如:中央处理器及绘图晶片,或是其他如南北桥处理晶片等,随着集成密度越来越高,且运作频率越来越快,相对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也随之增高,也称的为发热元件。由于这些发热元件在运作温度太高时会导致运作不正常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发生烧毁的情况,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热量,市面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散热装置,其系紧密贴设于这些发热元件的溢热表面,从而利用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协助其散热,以保持这些发热元件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运作。
一般最常见的散热装置系利用易导热金属(如:铝或铜等)经各种加工而制得,其由一底座、复数个散热鳍片及一散热风扇所构成,利用该底座紧密接触该发热元件后,将热能直接传导至这些散热鳍片,并利用其表面与外界空气产生热对流,进而将热能散逸至外界,或有结合一热导管而加强散热效果的,该热导管系于一封闭管体内填充有呈液态的一散热介质,该散热介质的主要成分为水,其余则是能增加液体热传输能力的特殊成分所构成。该热导管的一端是蒸发端而与该发热元件相接触,供以吸收其热量而使该散热介质吸热后蒸发成气态,并移动至该热导管另一端的冷凝端驱散热量,使的形成一个封闭的散热循环行程,且可利用该散热介质一次带走大量的热量,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另外,还有单纯利用液体循环散热的水冷散热模块,系利用一循环泵带动比热大且可吸热的一冷却液体(通常为水),其流经该发热元件时可同时吸附热量,并利用该冷却液体的流动将热量带离该发热元件,而于行经的管路间或储水槽内排放热量,以达到驱散热量的目的;然而,为了达到能增加散热效率,有业界会将水冷散热模块利用上下堆迭泵的方式来进行散热,其系将各泵内的冷却液体汇集的后再通过管体流出,如此不断地进行冷却液体循环散热方式,然而,此装设方式若其中一个泵毁坏时,因泵的毁坏而无法驱动内部冷却液体流动,此时内部冷却液体会造成回流问题,无法顺畅地进行液体循环散热而导致散热效率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如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的水冷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水冷模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一泵腔室的一第一泵壳体,该第一泵壳体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该第一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
一第一逆止阀,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二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二泵腔室的一第二泵壳体,该第二泵壳体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该第二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
一第二逆止阀,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一接头组,具有一第一进水部、一第二进水部及一第一出水部,该第一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逆止阀,该第二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逆止阀;及
一第二接头组,具有一第三进水部、一第二出水部及一第三出水部,该第二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进水口,该第三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进水口。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泵单元具有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二连通管,该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及第一进水部,该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二出水部。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泵单元具有一第三连通管及一第四连通管,该第三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逆止阀及第二进水部,该第四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三出水部。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头组还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具有所述第一进水部及所述第二进水部,该第二侧具有所述第一出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与该第一出水部相连通。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头组还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具有所述第二出水部及所述第三出水部,该第四侧具有所述第三进水部,所述第二出水部、第三出水部与该第三进水部相连通。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座部,该第二空间具有一第二座部,一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第一密封件,该第一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第二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座部、第二座部,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第一基部相对该第一空间的一侧,一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一杆体的第一基部及该第一阀体的内部壁面。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泵单元的第一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三空间及一第四空间,该第三空间具有一第三座部,该第四空间具有一第四座部,一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第二密封件,该第二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三延伸端及一第四延伸端,所述第三延伸端、第四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座部、第四座部,并且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第二基部相对该第三空间的一侧,一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杆体的第二基部及该第二阀体的内部壁面。
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泵单元的第二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二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空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一泵腔室的一第一泵壳体,该第一泵壳体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该第一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
一第一逆止阀,对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接;
一第二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二泵腔室的一第二泵壳体,该第二泵壳体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该第二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
一第二逆止阀,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一接头组,具有一第一进水部、一第二进水部及一第一出水部,该第一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逆止阀,该第二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逆止阀;
一第二接头组,具有一第三进水部、一第二出水部及一第三出水部,该第二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进水口,该第三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进水口;
一管体组,具有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部,该第二管体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水部;及
一散热单元,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该入口对应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出口对应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相连通,该散热单元内部形成一流通腔室供一冷却液体流通,该流通腔室与所述入口及出口相连通。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泵单元具有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二连通管,该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及第一进水部,该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二出水部。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泵单元具有一第三连通管及一第四连通管,该第三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逆止阀及第二进水部,该第四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三出水部。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座部,该第二空间具有一第二座部,一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第一密封件,该第一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第二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座部、第二座部,并且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第一基部相对该第一空间的一侧,一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一杆体的第一基部及该第一阀体的内部壁面。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泵单元的第一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三空间及一第四空间,该第三空间具有一第三座部,该第四空间具有一第四座部,一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第二密封件,该第二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三延伸端及一第四延伸端,所述第三延伸端、第四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座部、第四座部,并且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第二基部相对该第三空间的一侧,一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杆体的第二基部及该第二阀体的内部壁面。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泵单元的第二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二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空间。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还具有一储水槽,该储水槽的一侧与所述管体组相对应连通,该储水槽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单元的入口及出口相对应连通。
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当所述水冷模块开始进行运作时,首先散热单元内的冷却液体会通过该出口流到该第二管体内再流进所述第三进水部,接着凭借该第二接头组的第三进水部后将冷却液体进行分流,一部分液体会由该第二出水部流至该第二连通管后,再由所述第一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泵单元的第一泵腔室中,接着,第一泵腔室内的冷却液体会通过第一出水口后流至该第一逆止阀的第一空间内,而该第一空间内设置的第一密封件会因为冷却液体的压力而令该第一密封件向前推移开启,以令该冷却液体可顺畅地流入该第二空间内后接着进入该第一连通管再流入该第一接头组的第一进水部;
而冷却液体被分流的另一部分液体则会由该第三出水部流至该第四连通管后,再由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泵单元的第二泵腔室中,接着,第二泵腔室内的冷却液体会通过第二出水口后流至该第二逆止阀的第三空间内,而该第三空间内设置的第二密封件会因为冷却液体的压力而令该第二密封件向前推移开启,以令该冷却液体可顺畅地流入该第四空间内后接着进入该第三连通管再流入该第一接头组的第二进水部后,并与由该第一进水部流入的冷却液体进行汇集后,再一并排出至该第一出水部,接着,该冷却液体会通过该第一管体流回到所述散热单元的流通腔室内,如此来回不断地循环,以完成所述水冷模块的液冷循环。
通过前述第一、二逆止阀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二出水口处的设计,当其中任一的泵单元毁坏不能运作而无法流出冷却液体时,通过该第一逆止阀(或第二逆止阀)内部的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阻挡所述冷却液体回流至第一泵腔室(或第二泵腔室),进以达到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且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逆止阀的立体分解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逆止阀的立体组合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逆止阀的剖视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逆止阀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2;第一泵单元20;第一泵壳体201;第一泵腔室2011;第一进水口202;第一出水口203;第一逆止阀21;第一阀体211;第一空间212;第一座部2121;第二空间213;第二座部2131;第一杆体214;第一延伸端2141;第二延伸端2142;第一基部2143;第一密封件2144;第一弹性元件215;第二泵单元22;第二泵壳体221;第二泵腔室2211;第二进水口222;第二出水口223;第二逆止阀23;第二阀体231;第三空间232;第三座部2321;第四空间233;第四座部2331;第二杆体234;第三延伸端2341;第四延伸端2342;第二基部2343;第二密封件2344;第二弹性元件235;第一接头组24;第一侧241;第一进水部2411;第二进水部2412;第二侧242;第一出水部2421;第二接头组25;第三侧251;第二出水部2511;第三出水部2512;第四侧252;第三进水部2521;第一连通管26;第二连通管27;第三连通管28;第四连通管29;管体组3;第一管体31;第二管体32;散热单元4;入口41;出口42;流通腔室43;冷却液体5;储水槽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A、图1B,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2,包括一第一泵单元20、一第一逆止阀21、一第二泵单元22、一第二逆止阀23、一第一接头组24及一第二接头组25,该第一泵单元20具有一第一泵壳体201形成一第一泵腔室2011,并于该第一泵壳体201上开设一第一进水口202及一第一出水口203,所述第一泵腔室2011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202及第一出水口203,该第一出水口203对应与所述第一逆止阀21相连接;
续请一并参阅图2A、图2B、图2C所示,是所述第一逆止阀的内部结构,所述第一逆止阀21还具有一第一阀体211,第一阀体211的内部形成一第一空间212及一第二空间213,该第一空间212具有一第一座部2121,该第二空间213具有一第二座部2131,一第一杆体214具有一第一基部2143及一第一密封件2144,该第一杆体214两端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端2141及一第二延伸端2142,所述第一延伸端、第二延伸端2141、2142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座部、第二座部2121、2131上,并且该第一密封件2144设置在该第一基部2143相对该第一空间212的一侧,一第一弹性元件215的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一杆体214的第一基部2143及该第一阀体211的内部壁面,前述第一泵单元20的第一出水口203对应与所述第一空间212相互连通;
前述的第二泵单元22具有一第二泵壳体221形成一第二泵腔室2211,并于该第二泵壳体221上开设一第二进水口222及一第二出水口223,该第二泵腔室221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222及第二出水口223,该第二出水口223对应与所述第二逆止阀23相连接;
续请一并参阅图2D所示,所述第二逆止阀23系直接以剖视图进行说明,其外观与所述第一逆止阀21相同(请参阅图2A、图2B),故不另以图式表示,所述第二逆止阀23还具有一第二阀体231,第二阀体231的内部形成一第三空间232及一第四空间233,该第三空间232具有一第三座部2321,该第四空间233具有一第四座部2331,一第二杆体234具有一第二基部2343及一第二密封件2344,该第二杆体234两端延伸形成一第三延伸端2341及一第四延伸端2342,所述第三延伸端、第四延伸端2341、2342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座部、第四座部2321、2331上,并且该第二密封件2344设于该第二基部2343相对该第三空间232的一侧,一第二弹性元件235的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杆体234的第二基部2343及该第二阀体231的内部壁面,前述第二泵单元22的第二出水口223对应与所述第三空间232相互连通;
其中,前述的第一泵单元20具有一第一连通管26及一第二连通管27,该第一连通管26的一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21的第二空间213,该第二连通管27的一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泵单元20的第一进水口202;
其中,前述的第二泵单元22具有一第三连通管28及一第四连通管29,该第三连通管28的一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逆止阀23的第四空间233,该第四连通管29的一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泵单元22的第二进水口222;
所述第一接头组24具有一第一侧241及一第二侧242,于该第一侧241形成一第一进水部2411及一第二进水部2412,于该第二侧242形成一第一出水部2421,并且该第一出水部2421与所述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2411、2412相连通,该第一进水部2411连接该第一连通管26相对连接该第一逆止阀21的另一端,该第二进水部2412连接该第三连通管28相对连接该第二逆止阀23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接头组25具有一第三侧251及一第四侧252,于该第三侧251形成一第二出水部2511及一第三出水部2512,于该第四侧252形成一第三进水部2521,并且该第三进水部2521与所述第二出水部、第三出水部2511、2512相连通,该第二出水部2511连接该第二连通管27相对连接该第一进水口202的另一端,该第三进水部2521连接该第四连通管29相对连接该第二进水口222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二接头组24、25于本实施例中系以一三通接头做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也可为四通接头或者多通接头,其系依照使用者的水冷泵结构的数量多寡而定,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系以所述第一、二泵单元20、22(即,两个泵单元)做说明,凭借三通接头的结构及原理可令内部的冷却液体5于通过所述第一、二接头组24、25时具有分流或汇集冷却液体5的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3A、图3B、图3C、图3D,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实施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水冷模块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与前述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2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而该水冷模块除包括前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2之外,还进一步包括了一管体组3及一散热单元4,该管体组3具有一第一管体31及一第二管体32,该第一管体31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接头组24的第一出水部2421,该第二管体32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组25的第三进水部2521;
所述散热单元4具有一入口41及一出口42,该入口41与所述第一管体31相对连接该第一接头组24的第一出水部2421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出口42与所述第二管体32相对连接该第二接头组25的第三进水部2521的另一端相连通;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还具有一储水槽6,该储水槽6一侧与所述管体组3相对应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散热单元4的入口41及出口42相对应连通,而所述储水槽6于本实用新型也可不需设置(如图4所示),同样可达到本案的功效,合先叙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系以具有第一、二泵单元20、22(即,两个泵单元)的水冷模块做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其可依照使用者的设计配置方式进行三组(或三组以上)的泵单元的堆迭设置(如图5所示),当然进一步可理解地,三通接头则系依照配置的泵单元的数量对应变换为四通接头(或多通接头),而其相对应的连通管及逆止阀的数量也须加装以形成一完整的水冷模块。
通过该水冷模块的结构设计,当该水冷模块的散热单元4一侧与一发热元件相接触(图中未示)开始进行运作时,首先散热单元4内的冷却液体5会通过该出口42流入该储水槽6后接着流至该第二管体32内,再流进所述第三进水部2521,接着,凭借该第二接头组25的第三进水部2521后将冷却液体5进行分流,一部分液体会由该第二出水部2511流至该第二连通管27后,再由所述第一进水口202进入所述第一泵单元20的第一泵腔室2011中,接着,第一泵腔室2011内的冷却液体5会通过第一出水口203后流至该第一逆止阀21的第一空间212内,而该第一空间212内设置的第一密封件2144会因为冷却液体5的压力而令该第一密封件2144朝该第二空间213处推移开启,以令该冷却液体5可顺畅地流入该第二空间213内后接着进入该第一连通管26再流入该第一接头组24的第一进水部2411;
而冷却液体5被分流的另一部分液体则会由该第三出水部2512流至该第四连通管29后,再由所述第二进水口222进入所述第二泵单元22的第二泵腔室2211中,接着,第二泵腔室2211内的冷却液体5会通过第二出水口223后流至该第二逆止阀23的第三空间232内,而该第三空间232内设置的第二密封件2344会因为冷却液体5的压力而令该第二密封件2344朝该第四空间233处推移开启,以令该冷却液体5可顺畅地流入该第四空间233内后接着进入该第三连通管28再流入该第一接头组24的第二进水部2412后,并与由前述第一进水部2411流入的冷却液体5于第一接头组24处进行汇集后,再一并排出至该第一出水部2421,接着,该冷却液体5会依序通过该第一管体31及该储水槽6后流回至所述散热单元4的一流通腔室43(该流通腔室43可由复数流道所组成)内,如此来回不断地循环,以完成所述水冷模块的液冷循环。
通过前述第一、二逆止阀21、23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二泵单元20、22的第一、二出水口203、223处的设计,当其中任一的泵单元(即为所述的第一泵单元20或第二泵单元22其中任一,本实施例对照的图3C、图3D的元件符号说明系以第一泵单元20为代表说明)毁坏不能运作,而导致无法驱动冷却液体5流动时,此时会造成冷却液体5产生回流的问题,而当该冷却液体5回流时会导致该水冷模块内部的循环流向变得不顺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逆止阀21(或第二逆止阀23)内部的第一密封件2144(或第二密封件2344)结构设置可阻挡所述冷却液体5回流至所述第一泵腔室2011(或第二泵腔室2211),进以达到可完全防止冷却液体5回流的问题(由图3D明显可知),并且还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
另外,为达到更佳散热效果,可在该散热模块之中加入至少一散热元件(如散热鳍片、水排等),以对冷却液体5进行热交换散热。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具有下列优点:
1.防止冷却液体回流;
2.大幅提升散热效率。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创作构思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一泵腔室的一第一泵壳体,该第一泵壳体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该第一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
一第一逆止阀,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二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二泵腔室的一第二泵壳体,该第二泵壳体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该第二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
一第二逆止阀,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一接头组,具有一第一进水部、一第二进水部及一第一出水部,该第一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逆止阀,该第二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逆止阀;及
一第二接头组,具有一第三进水部、一第二出水部及一第三出水部,该第二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进水口,该第三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进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单元具有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二连通管,该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及第一进水部,该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二出水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单元具有一第三连通管及一第四连通管,该第三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逆止阀及第二进水部,该第四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三出水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组还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具有所述第一进水部及所述第二进水部,该第二侧具有所述第一出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与该第一出水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组还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具有所述第二出水部及所述第三出水部,该第四侧具有所述第三进水部,所述第二出水部、第三出水部与该第三进水部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座部,该第二空间具有一第二座部,一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第一密封件,该第一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第二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座部、第二座部,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第一基部相对该第一空间的一侧,一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一杆体的第一基部及该第一阀体的内部壁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单元的第一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三空间及一第四空间,该第三空间具有一第三座部,该第四空间具有一第四座部,一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第二密封件,该第二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三延伸端及一第四延伸端,所述第三延伸端、第四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座部、第四座部,并且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第二基部相对该第三空间的一侧,一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杆体的第二基部及该第二阀体的内部壁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单元的第二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二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空间。
10.一种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一泵腔室的一第一泵壳体,该第一泵壳体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该第一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
一第一逆止阀,对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接;
一第二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二泵腔室的一第二泵壳体,该第二泵壳体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该第二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
一第二逆止阀,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一接头组,具有一第一进水部、一第二进水部及一第一出水部,该第一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逆止阀,该第二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逆止阀;
一第二接头组,具有一第三进水部、一第二出水部及一第三出水部,该第二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进水口,该第三出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进水口;
一管体组,具有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部,该第二管体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水部;及
一散热单元,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该入口对应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出口对应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相连通,该散热单元内部形成一流通腔室供一冷却液体流通,该流通腔室与所述入口及出口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单元具有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二连通管,该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及第一进水部,该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二出水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单元具有一第三连通管及一第四连通管,该第三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逆止阀及第二进水部,该第四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三出水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座部,该第二空间具有一第二座部,一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第一密封件,该第一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第二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座部、第二座部,并且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第一基部相对该第一空间的一侧,一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一杆体的第一基部及该第一阀体的内部壁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单元的第一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逆止阀还具有一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内部具有一第三空间及一第四空间,该第三空间具有一第三座部,该第四空间具有一第四座部,一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第二密封件,该第二杆体两端延伸一第三延伸端及一第四延伸端,所述第三延伸端、第四延伸端呈可轴向活动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座部、第四座部,并且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第二基部相对该第三空间的一侧,一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杆体的第二基部及该第二阀体的内部壁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单元的第二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二进水部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储水槽,该储水槽的一侧与所述管体组相对应连通,该储水槽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单元的入口及出口相对应连通。
CN201921348530.XU 2019-08-19 2019-08-19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Active CN210769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530.XU CN210769187U (zh) 2019-08-19 2019-08-19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530.XU CN210769187U (zh) 2019-08-19 2019-08-19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9187U true CN210769187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7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8530.XU Active CN210769187U (zh) 2019-08-19 2019-08-19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91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123A (zh) * 2019-08-19 2019-12-2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123A (zh) * 2019-08-19 2019-12-2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9841B2 (en) Liquid cooling radiation system and liquid radiator thereof
US7204299B2 (en) Cooling assembly with sucessively contracting and expanding coolant flow
JP4551261B2 (ja) 冷却ジャケット
CN214102190U (zh) 散热装置
KR20080041980A (ko) 컴퓨터 모듈
US20220173014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210769187U (zh)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US20210195794A1 (en) Novel mechanical pump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CN107787157B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US20210088287A1 (en) Water-cooling pump structure with check valves and water-cooling module thereof
TWM586040U (zh) 具有逆止閥的水冷泵浦結構及其水冷模組
CN213991458U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
US11026346B2 (en) Water-replenishing and gas-removing structure for water cooling device
US20200185306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00401507C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JP4697171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M442535U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CN110594123A (zh) 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JP3103678U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冷却装置
CN217787721U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TWI708037B (zh) 具有逆止閥的水冷泵浦結構及其水冷模組
TW202334598A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KR101462188B1 (ko) 냉난방 시스템
KR101897931B1 (ko) 전자 장치의 프로세서 냉각 시스템
CN213991525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