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8189U -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8189U
CN210768189U CN201920786132.XU CN201920786132U CN210768189U CN 210768189 U CN210768189 U CN 210768189U CN 201920786132 U CN201920786132 U CN 201920786132U CN 210768189 U CN210768189 U CN 210768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dy
body shell
square steel
tongu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61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张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861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8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8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8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推拉锁体。该新型推拉锁体包括锁体外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的交叉舌、信号舌和方舌;设置在锁体外壳内的方钢转子;穿过方钢转子的方钢转动杆;设置在锁体外壳内的控制板、电机、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且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相配合,用于信号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各个部件紧密配合。区别市面上绝大多数锁体,方钢解锁无需切换方向,双向开锁,解决了门锁左、右开门需切换驱动方向的烦恼。通用性强,可装成全自动锁和,前后推拉锁,适合个性定制的开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锁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
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 是具有安全性, 便利性, 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
磁卡、射频卡(非接触类,安全性较高,塑料材质,配置携带较方便,价格低廉);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虹膜识别门禁(生物识别类,安全性高,不存在丢失损坏;但不方便配置,成本高);TM卡(接触类,安全性很高,不锈钢材质,配置携带极为方便,价格较低);在以下场所应用较多:银行,政府部门(注重安全性),以及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别墅,宾馆(注重方便管理)。
现在市面上的新型推拉锁体结构复杂,各个零件配合不够紧密,通用性弱。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新型推拉锁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推拉锁体,所述新型推拉锁体包括由上壳和下壳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锁体外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且能够伸出到所述锁体外壳外的交叉舌、信号舌和方舌;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的方钢转子;穿过所述方钢转子,且伸出于所述锁体外壳两侧面的方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锁体外壳相连接的控制板;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方舌和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的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用于驱动所述信号舌伸出至所述锁体外壳外的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方钢转子相配合,用于通过所述方钢转子来控制所述方舌和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相配合,用于信号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
所述方钢转子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方钢转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方钢转子由依次叠加的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卡槽处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上,所述第二卡槽处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上;
所述方钢旋转杆包括相互卡接的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所述方钢转子套设在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的连接处,所述门外方钢转动时能带动第一转子单元转动,所述门内方钢转动时能带动第二转子单元与第三转子单元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钢转子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方钢转子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块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一导向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的轴向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一用于方钢旋转杆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门内方钢上设置有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第三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方钢旋转杆在所述方钢转子内的轴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一设置所述门外方钢上的盲孔,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第二限位弹簧,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上的限位柱,以及一固定在所述盲孔的开口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轴向运动压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靠近所述门内方钢的一端轴向延伸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上设置有一环形的卡接槽;所述门内方钢靠近所述门外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卡接柱插入的卡接孔,以及若干固定在所述卡接孔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卡接槽内的插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的连接处均环形设置有一避空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的锁芯挑杆;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上,且无法绕所述锁芯挑杆周向转动,且与所述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与所述方舌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锁芯挑杆相配合,在所述锁芯挑杆的运动下,带动所述方舌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内的方舌传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的交叉舌驱动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叉舌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的顶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第一交叉舌挑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一端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控制其转动的第二交叉舌挑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控制其转动,且与所述交叉舌相配合的交叉舌挡板;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第一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第二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交叉舌挡板相配合的第三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交叉舌相配合的第四复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光电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信号舌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相配合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外侧,且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信号舌推出至所述锁体外壳外的压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各个部件紧密配合。通用性强,可装成全自动锁和,前后推拉锁,适合个性定制的开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推拉锁体省略掉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推拉锁体省略掉方舌传动杆和方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推拉锁体省略掉方舌传动杆和方舌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推拉锁体省略掉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推拉锁体中方钢转子和方钢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推拉锁体中方钢转子和方钢旋转杆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方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方钢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避空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推拉锁体,所述新型推拉锁体包括由上壳11和下壳12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锁体外壳1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且能够伸出到所述锁体外壳10外的交叉舌20、信号舌30和方舌4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的方钢转子50;穿过所述方钢转子50,且伸出于所述锁体外壳10两侧面的方钢转动杆6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锁体外壳10相连接的控制板7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控制板70相连接的电机8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电机80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方舌40和交叉舌20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10的第一驱动装置9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用于驱动所述信号舌30伸出至所述锁体外壳10外的第二驱动装置10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方钢转子50相配合,用于通过所述方钢转子50来控制所述方舌40和交叉舌20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10的第三驱动装置110;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控制板70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90、第二驱动装置100和第三驱动装置110相配合,用于信号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120、第一微动开关130和第三微动开关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90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上的锁芯挑杆91;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91上,且无法绕所述锁芯挑杆91周向转动,且与所述电机80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92;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上,与所述方舌40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锁芯挑杆91相配合,在所述锁芯挑杆91的运动下,带动所述方舌40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10内的方舌传动杆93;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2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叉舌20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10的交叉舌驱动装置94。
电机80转动时,其输出端带动第一驱动齿轮92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驱动齿轮92和所述锁芯挑杆91周向无法转动,在第一驱动齿轮92的转动下,带动锁芯挑杆91转动,当锁芯挑杆91顺时针转动时,将方舌传动杆93向上顶起,从而带动方舌40缩回至锁体外壳10内,同时,锁芯挑杆91转动后,触发第三微动开关140,第三微动开关140将信号反馈至控制板70,控制板70得到该锁芯挑杆91的位置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方舌传动杆93上端设有与侧向开口的凹槽931,其上中间位置还设有一竖向设置的长条形凹槽932,长条形凹槽932内设有一固定连接在锁体外壳10上的供方舌传动杆93上下运动的方舌滑动杆933;该凹槽931正好与锁芯挑杆91相对应,在两者的配合下,使得方舌传动杆93能够沿着长条形凹槽932上下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交叉舌驱动装置94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2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94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941上的顶杆942;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顶杆942相配合的第一交叉舌挑杆943;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943一端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943控制其转动的第二交叉舌挑杆944;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944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944控制其转动,且与所述交叉舌20相配合的交叉舌挡板945;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943相配合的第一复位装置946;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944相配合的第二复位装置947;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交叉舌挡板945相配合的第三复位装置948,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交叉舌20相配合的第四复位装置949;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2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941上,且与所述控制板70相连接的光电开关9410。
当第一驱动齿轮92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驱动齿轮941逆时针转动,在第二驱动齿轮941逆时针转动时,带动顶杆942也逆时针转动,当其转动过程中,顶杆942与第一交叉舌挑杆943相接触,第二驱动齿轮941继续逆时针旋转,在该过程中,对第一交叉舌挑杆943施加一个力,在该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交叉舌挑杆943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交叉舌挑杆943与第二交叉舌挑杆944连接处被顶起,使得第二交叉舌挑杆944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交叉舌挑杆944外侧壁与交叉舌挡板945外侧壁接触,且两者的外侧壁皆为圆弧面,当第二交叉舌挑杆944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交叉舌挡板945顺时针转动,从而交叉舌挡板945对交叉舌20的限位解除,交叉舌20在第四复位装置949的驱动下,向上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交叉舌挑杆943远离第一交叉舌挑杆943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944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第一复位装置946,当顶杆942与第一交叉舌挑杆943分离时,此时,在第一复位装置946的作用下,第一交叉舌挑杆943恢复到原来位置。
当第一交叉挑杆恢复到原位置时,第二交叉舌挑杆944在第二复位装置947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恢复到原始位置。
当第二交叉舌挑杆944恢复到原始位置后,也带动交叉舌20挡块恢复到原始位置,同时第三复位装置948会向下施加一个压力,在两者的配合下,将交叉舌20也顶出到锁体外壳10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还设计了光电开关9410,该光电开关9410用于判断第一驱动齿轮92和第二驱动齿轮941的位置关系,将该信号反馈至控制板70。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0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信号舌30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20相配合的连接杆101;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连接杆101相配合的限位块102;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01外侧,且与所述限位块102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信号舌30推出至所述锁体外壳10外的压簧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01上端直径小于压簧103的内径,所述连接杆101下端直径大于所述压簧103的内径,所述连接杆101直径大于压簧103内径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943相配合的按压块104。
该信号舌30用于开门信号和关门信号的判断,当关门时,信号舌30被压缩在锁体外壳10内,此时的连接杆101上端与第一微动开关130接触,第一微动开关130反馈至控制板70的信号就可以判断为是关门状态,当们打开时,信号舌30在压簧103的作用下,伸出至锁体外壳10外,同时,连接杆101上端与第一微动开关130分离,此时的第一微动开关130反馈至控制板70的信号就判断为开门状态,同时信号舌30被顶出到锁体外壳10的状态时,连接杆101外侧壁上的按压块104代替顶杆942对第一交叉舌挑杆943进行按压,使得第一交叉舌挑杆943不会在第一复位装置946的作用下,向右上角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944和所述交叉舌挡板945通过外侧壁接触,在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944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交叉舌挡板945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10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10内,与所述方钢转子50相配合的方钢连动挑杆111;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方钢连动挑杆111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91上的第一扭簧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20和所述锁芯挑杆91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锁芯挑杆91的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动开关130和所述连接杆101上端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连接杆101的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微动开关140和所述方舌传动杆93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锁芯挑杆91的位置状态。
请参见图5-图10,所述方钢转子150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54,所述方钢转子15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55;所述方钢转子150由依次叠加的第一转子单元151、第二转子单元152和第三转子单元153组成,所述第一卡槽154处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51、第二转子单元152和第三转子单元153上,所述第二卡槽155处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15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51、第二转子单元152和第三转子单元153是贴合叠加连接的,可以相互的独立的转动;
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方钢应用在推拉锁体时,所述第一卡槽154用于控制推拉锁体中交叉舌的运动,所述第二卡槽155用于控制推拉锁体中方舌的运动,需说明的是,当方钢转子150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并带动第一卡槽154运动时,都可控制推拉锁体中交叉舌的运动;当当方钢转子150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并带动第二卡槽155运动时,都可控制推拉锁体中方舌的运动。
所述方钢旋转杆160包括相互卡接的门外方钢161与门内方钢162,所述门外方钢161与门内方钢162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所述方钢转子150套设在所述门外方钢161与门内方钢162的连接处,所述门外方钢161转动时能带动第一转子单元151转动,所述门内方钢162转动时能带动第二转子单元152与第三转子单元153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161与门内方钢162是相互独立运动的;当门外方钢161运动时,带动第一转子单元151运动,其中门内方钢162、第二转子单元152与第三转子单元153不会联动;当门内方钢162运动时,带动第二转子单元152与第三转子单元153运动,其中门外方钢161与第一转子单元151不会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方钢转子15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170,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70用于所述方钢转子150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70包括限位块171与第一限位弹簧172,所述限位块171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一导向块17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双向方钢是应用在推拉锁体内的,所以,所述第一限位弹簧172的一端是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171上,另一端是抵接在所述推拉锁体外壳的上端内表面;此外,所述导向块173则可活动设置在所述推拉锁体外壳的一个腰形孔上,该腰型孔是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51、第二转子单元152和第三转子单元153的轴向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一用于方钢旋转杆160穿过的开口156,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51、第二转子单元152和第三转子单元153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门外方钢16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163,所述门内方钢16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装置164,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63与第三限位装置164用于限制所述方钢旋转杆160在所述方钢转子150内的轴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63包括一设置所述门外方钢161上的盲孔1631,放置在所述盲孔1631内的第二限位弹簧1632,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1632上的限位柱1633,以及一固定在所述盲孔1631的开口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1633轴向运动压块16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63可通过按压,使第二限位装置的上表面与所述门外方钢161的上表面平齐,此时,所述门外方钢161可在方钢转子150内继续的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门外方钢161靠近所述门内方钢162的一端轴向延伸设置有卡接柱165,所述卡接柱165上设置有一环形的卡接槽166;所述门内方钢162靠近所述门外方钢161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卡接柱165插入的卡接孔167,以及若干固定在所述卡接孔167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卡接槽166内的插销16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161与门外方钢162通过上述防水进行卡接,并且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门外方钢161与门内方钢162的连接处均环形设置有一避空槽169。
方钢转子分三层最上面和最底部的那层都只可以驱动解锁交叉舌(双向转动都可以解锁,普通锁体只能单向转动左开门顺时针,右开门逆时针),只有中间层才可以驱动解锁方舌(双向转动都可以解锁,普通锁体只能单向转动左开门顺时针,右开门逆时针)。所以方钢旋转杆在方钢转子中的时候是分两段可以相对独立转动的,方钢旋转杆上有相对的限位。门外部分只能套方钢转子最外面那层,门内部分套两层,两段相对独立门外部分不能解锁方舌,提高锁体的安全性。门内部分可机械解锁和电动解锁,提高室内解锁开门的效果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各个部件紧密配合。通用性强,可装成全自动锁和,前后推拉锁,适合个性定制的开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推拉锁体包括由上壳和下壳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锁体外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且能够伸出到所述锁体外壳外的交叉舌、信号舌和方舌;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的方钢转子;穿过所述方钢转子,且伸出于所述锁体外壳两侧面的方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锁体外壳相连接的控制板;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方舌和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的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用于驱动所述信号舌伸出至所述锁体外壳外的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方钢转子相配合,用于通过所述方钢转
子来控制所述方舌和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相配合,用于信号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
所述方钢转子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方钢转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方钢转子由依次叠加的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卡槽处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上,所述第二卡槽处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上;
所述方钢转动杆包括相互卡接的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所述方钢转子套设在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的连接处,所述门外方钢转动时能带动第一转子单元转动,所述门内方钢转动时能带动第二转子单元与第三转子单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转子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方钢转子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块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一导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的轴向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一用于方钢转动杆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外方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门内方钢上设置有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第三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方钢转动杆在所述方钢转子内的轴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一设置所述门外方钢上的盲孔,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第二限位弹簧,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上的限位柱,以及一固定在所述盲孔的开口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轴向运动压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外方钢靠近所述门内方钢的一端轴向延伸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上设置有一环形的卡接槽;所述门内方钢靠近所述门外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卡接柱插入的卡接孔,以及若干固定在所述卡接孔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卡接槽内的插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的连接处均环形设置有一避空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的锁芯挑杆;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上,且无法绕所述锁芯挑杆周向转动,且与所述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
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与所述方舌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锁芯挑杆相配合,在所述锁芯挑杆的运动下,带动所述方舌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内的方舌传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的交叉舌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舌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的顶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第一交叉舌挑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一端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控制其转动的第二交叉舌挑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控制其转动,且与所述交叉舌相配合的交叉舌挡板;设置在所述锁体
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第一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第二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交叉舌挡板相配合的第三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交叉舌相配合的第四复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光电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推拉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信号舌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相配合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外侧,且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信号舌推出至所述锁体外壳外的压簧。
CN201920786132.X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Active CN210768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6132.XU CN21076818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6132.XU CN21076818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8189U true CN210768189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6132.XU Active CN21076818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8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6471B (zh) 一种高强度安全智能锁芯
CN106013960B (zh) 一种防止通过猫眼开锁的门锁装置
CN206256758U (zh) 智能面板锁
CN109681035B (zh) 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
CN108193940A (zh) 用于防盗门中的锁结构
CN110541625A (zh)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
CN108868359B (zh) 智能锁体
WO2019007392A1 (zh) 电子锁
CN210768189U (zh) 一种新型推拉锁体
CN201763077U (zh) 人性化反锁智能锁
KR102313116B1 (ko) 래치볼트 자동 해정형 도어락 모티스
CN210768167U (zh) 一种推拉锁体
CN209976222U (zh) 一种具备锁舌自锁功能的全自动电子防盗锁
CN108118961A (zh) 智能面板锁、解锁方法和闭锁方法
CN208236141U (zh) 一种电子锁芯
CN108193941B (zh) 一种智能防盗门
CN216841054U (zh) 一种锁具装置及具有其的门锁
CN108412325B (zh)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锁
CN110130738B (zh) 一种智能锁
CN211201466U (zh)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
CN204663169U (zh) 复合防盗锁
CN111485767A (zh) 电子机柜锁
CN206513120U (zh) 智能面板锁
CN206785148U (zh) 一种便于更换安装的智能锁
CN104831996A (zh) 复合防盗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