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7204U -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7204U
CN210767204U CN201921641177.4U CN201921641177U CN210767204U CN 210767204 U CN210767204 U CN 210767204U CN 201921641177 U CN201921641177 U CN 201921641177U CN 210767204 U CN210767204 U CN 210767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fabricated concrete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connecting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11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荣全
和超
曹计栓
王磊
谢志明
孙伯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7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7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梁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预制空心支撑件,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内腔以通过所述混凝土将所述梁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为一体。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以解决目前装配式建筑预制柱采用灌浆套筒现场施工,需采用大量模板,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在祖国大地拔地而起,传统现浇结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装配式结构取代,目前现有技术中产生了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其主要由竖向承重结构、预制柱和水平结构装配组合形成,其中,竖向承重结构设计为预制墙,预制柱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同时水平结构采用预制叠合梁及叠合楼板,但是上述预制柱采用灌浆套筒现场施工,需采用大量模板,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以解决目前装配式建筑预制柱采用灌浆套筒现场施工,需采用大量模板,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板件、梁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预制空心支撑件,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内腔以通过所述混凝土将所述梁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梁件为梁件。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先张预应力梁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
优选地,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本体和从所述本体的顶部竖直向上伸出的顶部纵向连接钢筋,所述梁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钢绞线,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与所述钢绞线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具体地,可通过后浇混凝土将钢绞线与顶部纵向连接钢筋连接到一起,当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也可采用连接件首先将钢绞线与顶部纵向连接钢筋连接为一体;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可应用于建筑的顶层、中间层以及底层,当应用于顶层时,在顶部纵向钢筋上优选地安装有机械锚头。这使得梁件与支撑件之间能够更加牢固的连接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钢绞线具有竖直向上弯折的弯头。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浇筑混凝体后,钢绞线能够与混凝土之间有更多相互限位的结构,进而提高了钢绞线与混凝土,进而与支撑件之间连接的强度。
优选地,包括与所述钢绞线和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交叉设置的横向连接钢筋,所述横向连接钢筋与所述钢绞线交叉处连接,所述横向连接钢筋与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交叉处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钢绞线、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与横向连接钢筋交叉设置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进一步通过横向连接钢筋将钢绞线与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进而使支撑件与梁件能够更牢固的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钢筋为U形。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增加了浇筑混凝土后,横向连接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使横向连接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进而使钢绞线、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与横向连接钢筋形成更加牢固的整体。
优选地,在所述梁件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钢绞线的槽体,所述槽体具有槽壁以使所述槽体能够盛装混凝土,所述横向连接钢筋延伸至所述槽体内以连接所述钢绞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浇筑混凝土时,该槽体与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连通,混凝土填满上述内腔后,就会继续灌注该槽体,并在该槽体中将钢绞线、顶部纵向连接钢筋和横向连接钢筋连接为一体,这方便在施工时一次性灌注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和槽体,使预制空心支撑件形成叠合件并使梁件与支撑件连接为一体。当然,也可以不设计槽体,或将槽体去掉,而是现场施工时采用在本应设置槽体的位置增加模板,实现通过浇筑混凝土将钢绞线、顶部纵向连接钢筋和横向连接钢筋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槽壁包括底壁,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顶部端口,所述底壁的顶面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本体的顶部端口处。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流入槽体的混凝土能够被导向至内腔中,先填满内腔后再浇灌槽体,降低混凝土在进入腔体之前滞留在槽体内的可能,保证了生产工艺的顺利尽行。
优选地,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位于所述本体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网片,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从所述本体的顶部伸出的部分形成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所述纵向受力钢筋有多个,且各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通过所述箍筋网片相互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保证了预制空心支撑件以及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叠合件的强度,而且,通过设置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增加了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与横向连接钢筋之间连接的位置,增加了顶部纵向连接钢筋与横向连接钢筋之间连接强度,进而强加了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整体的牢固性。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纵向连接套筒和上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具有本体3以及从所述本体竖直向下伸出的底部纵向连接钢筋,所述底部纵向连接钢筋用于通过所述纵向连接套筒与相邻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连接。
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为第一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位于下方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为第二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底部纵向连接钢筋通过所述纵筋连接套筒连接于的顶部纵向连接钢筋。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采用了预制空心支撑件,现场施工时,可以向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中浇灌混凝土,与此同时通过该内腔中浇灌的混凝土实现将所述梁件与预制空心支撑件连接为一体,通过上述梁件和预制空心支撑件现浇筑连接即可形成所需的预制叠合柱,在此过程中舍弃了传统灌浆套筒现场施工的办法,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减少了模板用量;且预制空心支撑件重量轻,运输及吊装施工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应用于中间层中间节点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应用于中间层边节点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应用于顶层中间节点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应用于顶层边节点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纵向连接套筒; 2-底部纵向连接钢筋;
3-本体; 4-箍筋网片;
5-顶部纵向连接钢筋; 6-槽体;
7-梁件; 8-钢绞线;
9-横向连接钢筋; 10-板件;
11-混凝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6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板件10、梁件7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预制空心支撑件,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内腔以通过所述混凝土将所述梁件7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该预制空心支撑件可为预制空心柱或预制空心墙等结构;板件10优选为叠合板。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采用了预制空心支撑件,现场施工时,可以向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中浇灌混凝土,与此同时通过该内腔中浇灌的混凝土实现将所述梁件与预制空心支撑件连接为一体,通过上述梁件和预制空心支撑件现浇筑连接即可形成所需的预制叠合柱,在此过程中舍弃了传统灌浆套筒现场施工的办法,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减少了模板用量;且预制空心支撑件重量轻,运输及吊装施工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梁件7为先张预应力制梁。采用先张预应力梁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
优选地,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本体3和从所述本体3的顶部竖直向上伸出的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所述梁件7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钢绞线8,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与所述钢绞线8连接。具体地,可通过后浇混凝土将钢绞线8与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连接到一起,当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也可采用连接件首先将钢绞线8与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连接为一体;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可应用于建筑的顶层、中间层以及底层,当应用于顶层时,在顶部纵向钢筋上优选地安装有机械锚头。这使得梁件7与支撑件之间能够更加牢固的连接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钢绞线8具有竖直向上弯折的弯头。这使得浇筑混凝土后,钢绞线8能够与混凝土之间有更多相互限位的结构,进而提高了钢绞线8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梁件与支撑件之间连接的强度。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包括与所述钢绞线8和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交叉设置的横向连接钢筋9,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与所述钢绞线8交叉处连接,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与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交叉处连接。通过钢绞线8、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与横向连接钢筋9交叉设置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进一步通过横向连接钢筋9将钢绞线8与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进而使支撑件与梁件7能够更牢固的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为U形。这增加了浇筑混凝土后,横向连接钢筋9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使横向连接钢筋9与混凝土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进而使钢绞线8、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与横向连接钢筋9形成更加牢固的整体。
优选地,在所述梁件7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钢绞线8的槽体6,所述槽体6具有槽壁以使所述槽体6能够盛装混凝土,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延伸至所述槽体6内以连接所述钢绞线8。浇筑混凝土时,该槽体6与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连通,混凝土填满上述内腔后,就会继续灌注该槽体6,并在该槽体6中将钢绞线8、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和横向连接钢筋9连接为一体,这方便在施工时一次性灌注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和槽体6,使预制空心支撑件形成叠合件并使梁件7与支撑件连接为一体。如图6所示,当然,也可以不设计槽体6,或将槽体6去掉,而是现场施工时采用在本应设置槽体6的位置增加模板,实现通过浇筑混凝土将钢绞线8、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和横向连接钢筋9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槽壁包括底壁,所述本体3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顶部端口,所述底壁的顶面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本体3的顶部端口处。这使得流入槽体6的混凝土能够被导向至内腔中,先填满内腔后再浇灌槽体6,降低混凝土在进入腔体之前滞留在槽体6内的可能,保证了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优选地,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位于所述本体3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网片4,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从所述本体3的顶部伸出的部分形成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所述纵向受力钢筋有多个,且各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通过所述箍筋网片4相互连接。这保证了预制空心支撑件以及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叠合件的强度,而且,通过设置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增加了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与横向连接钢筋9之间连接的位置,增加了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与横向连接钢筋9之间连接强度,进而加强了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整体的牢固性。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纵向连接套筒1和上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具有本体3以及从所述本体3竖直向下伸出的底部纵向连接钢筋2,所述底部纵向连接钢筋2用于通过所述纵向连接套筒1与相邻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连接。
当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装配时,位于上方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为第一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位于下方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为第二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底部纵向连接钢筋2通过所述纵向连接套筒1连接于第二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
具体地,支撑件与其下方的混凝土板11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用于建筑的底层时,混凝土板为在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纵向筋,该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底部纵向连接钢筋2通过纵向连接套筒1与该纵向筋连接;当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用于建筑的中间层或顶层时,混凝土板11为混凝土楼板。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结构体系,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采用了预制空心支撑件,现场施工时,可以向预制空心支撑件的内腔中浇灌混凝土,与此同时通过该内腔中浇灌的混凝土实现将所述梁件与预制空心支撑件连接为一体,通过上述梁件和预制空心支撑件现浇筑连接即可形成所需的预制叠合柱,在此过程中舍弃了传统灌浆套筒现场施工的办法,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减少了模板用量;且预制空心支撑件重量轻,运输及吊装施工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纵向连接套筒1实现相邻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的钢筋之间的机械连接,不但提高了保证了相邻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梁件(7)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预制空心支撑件,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内腔以通过所述混凝土将所述梁件(7)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本体(3)和从所述本体(3)的顶部竖直向上伸出的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所述梁件(7)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钢绞线(8),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与所述钢绞线(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8)具有竖直向上弯折的弯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钢绞线(8)和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交叉设置的横向连接钢筋(9),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与所述钢绞线(8)交叉处连接,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与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交叉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件(7)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钢绞线(8)的槽体(6),所述槽体(6)具有槽壁以使所述槽体(6)能够盛装混凝土,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延伸至所述槽体(6)内以连接所述钢绞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包括底壁,所述本体(3)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顶部端口,所述底壁的顶面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本体(3)的顶部端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钢筋(9)为U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件(7)为先张预应力制梁。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空心支撑件具有位于所述本体(3)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网片(4),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从所述本体(3)的顶部伸出的部分形成所述顶部纵向连接钢筋(5),所述纵向受力钢筋有多个,且各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通过所述箍筋网片(4)相互连接。
10.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连接套筒(1)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组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具有本体(3)以及从所述本体(3)竖直向下伸出的底部纵向连接钢筋(2),所述底部纵向连接钢筋(2)用于通过所述纵向连接套筒(1)与相邻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组件连接。
CN201921641177.4U 2019-07-18 2019-09-27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Active CN2107672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71490 2019-07-18
CN201921127149 2019-07-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7204U true CN21076720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7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1177.4U Active CN210767204U (zh) 2019-07-18 2019-09-27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7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8684A (zh) * 2019-07-18 2019-12-03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8684A (zh) * 2019-07-18 2019-12-03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8218B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76619B (zh) 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生产方法
KR101086222B1 (ko) 세트화된 배근구조를 갖는 건축 구조물용 피씨 슬래브
CN113136943B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13026993B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连接梁窗洞构件、结构及制作施工方法
CN113832907A (zh) 一种高桩码头桩顶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61443A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管混凝土键连接结构及其拼装方法
CN210767204U (zh) 装配式混凝土组件及混凝土结构体系
CN212656384U (zh) 高强混凝土连接件、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支撑架
CN113356370A (zh) 剪力墙及框架柱与混凝土梁牛腿互锚连接施工方法
CN106894544B (zh) 内嵌单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5670408U (zh) 出筋叠合楼板与现浇梁的节点连接构造
CN215053928U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215977672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
CN215484082U (zh) 成型钢筋骨架及应用其的楼板、无梁楼盖和桩基承台
CN214884632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复合墙
CN211229041U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管混凝土键连接结构
CN11281420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97881U (zh) 免支模带装饰框架柱及框架柱梁体系
CN209163035U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框架梁柱结构
CN210767213U (zh) 一种新型公共建筑转换梁柱节点结构构造
CN209780081U (zh) 钢砼组合平底板加填充物轻型装配式楼梯
CN112281635A (zh) 一种新型轨道全装配式集成工业化体系
CN206591624U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216428794U (zh) 一种装配式多腔复合混凝土框架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0 1st floor, building 6, No.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Sany industrial city, Sany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