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7121U - 生态植草沟 - Google Patents

生态植草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7121U
CN210767121U CN201921617280.5U CN201921617280U CN210767121U CN 210767121 U CN210767121 U CN 210767121U CN 201921617280 U CN201921617280 U CN 201921617280U CN 210767121 U CN210767121 U CN 210767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ss planting
planting ditch
drain pipe
layer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72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洋
王刚
郑晓晶
余志平
张景顺
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72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7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7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7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植草沟,属于城市排水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植草沟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砂层、级配碎石层和原始地层,耕植土层用于种植植物,级配碎石层中预埋有排水管,排水管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排水管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排水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阶段植草沟过滤不足、雨水净化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过滤效果的生态植草沟,可以在导流雨水的同时,将雨水以自然的手段进行更深程度的净化,并将雨水作为湿地或湖泊的重要补水水源之一。

Description

生态植草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植草沟,属于城市排水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伴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湿地或人工湖泊被兴建,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自家门口亲近自然。为保证湿地或湖泊的水质,补水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大气降雨是天然的补水来源,但雨水直接从地面流入湿地或湖泊中,往往也将地面的污染物带入其中,从而导致湿地或湖泊的污染。植草沟的修建可减少这个问题,植草沟可以使雨水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流动,有效地减轻了降雨对城市排涝的影响。同时,植草沟中的草可将雨水中携带的部分悬浮物过滤下来。
现阶段,雨水主要在植草沟表面流动,通过草体的过滤净化水体。由于草体间距较大,植草沟的过滤效率很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植草沟,以克服现阶段植草沟过滤不足、雨水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态植草沟,植草沟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砂层、级配碎石层和原始地层,耕植土层用于种植植物,级配碎石层中预埋有排水管,排水管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排水管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排水孔。
进一步的是:级配碎石层中的级配碎石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是:排水管为并排布置的多根。
进一步的是:排水孔设置于排水管的上半部分;沿着排水管轴线方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的排水孔为一组,排水孔沿着排水管的轴向布置多组,相邻两组排水孔交错布置。
进一步的是:排水管位于级配碎石层的中间层。
进一步的是:植草沟中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防渗垄。
进一步的是:防渗垄设置于耕植土层和砂层之间,并使得植草沟的过流通道在防渗垄位置形成凸起。
进一步的是: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植草沟在防渗垄位置的级配碎石层的底表面高程设定为高程A,植草沟在相邻两件防渗垄之间的级配碎石层的底表面高程设定为高程B,高程A高于高程B。
进一步的是:在植草沟顶端的两侧边坡设置有级配碎石层,该位置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级配碎石层和原始地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雨水依次通过耕植土层、砂层、级配碎石层渗入,雨水的过滤净化效果好,同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通向需要补水的湿地或湖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导流雨水的同时,将雨水以自然的手段进行更深程度的净化,并将雨水作为湿地或湖泊的重要补水水源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的纵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示:1-耕植土层、2-植物、3-砂层、4-级配碎石层、5-排水管、6-原始地层、7-防渗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植草沟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1、砂层3、级配碎石层4和原始地层6,耕植土层1用于种植植物2,级配碎石层4中预埋有排水管5,排水管5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排水管5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排水孔。其中,耕植土层1可采用木屑与种植土混合的方式,无需压实,渗透性较好,以便于雨水的快速渗入。同时,耕植土层1的存在利于上部植物2的生长。在耕植土层1上种植植物2,植物2可采用麦冬、鸢尾、菖蒲或香蒲等,植物2的选择与当地气候环境有关。同时植物2具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且耐淹耐旱等特点。
兼顾雨水的净化效果及渗入效率,级配碎石层4中的级配碎石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增大。
排水管5的根数可依据植草沟的大小进行布置,植草沟越宽,布置的排水管5的数目越多。排水管5可以为并排布置的多根,本实施例中为三根。排水管的末端通向需要补水的湿地或湖泊。
为有利于水的流入,排水孔的优选布置方式为,排水孔设置于排水管5的上半部分;沿着排水管5轴线方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的排水孔为一组,排水孔沿着排水管5的轴向布置多组,相邻两组排水孔交错布置。
排水管5位于级配碎石层4的中间层,以利于部分水体下渗到排水管5下方蓄存。
植草沟中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防渗垄7。防渗垄7能够防止雨水直接从表面流走,增加雨水在植草沟中的下渗时间。
为提高防渗效果,防渗垄7设置于耕植土层1和砂层3之间,并使得植草沟的过流通道在防渗垄7位置形成凸起。可采用粘性土作为防渗垄7。防渗垄7需碾压夯实,减小土体的渗水。
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植草沟在防渗垄7位置的级配碎石层4的底表面高程设定为高程A,植草沟在相邻两件防渗垄7之间的级配碎石层4的底表面高程设定为高程B,高程A高于高程B。即在相邻两件防渗垄7之间的级配碎石层4底部开挖一定的深度,以使得该部位的级配碎石层4厚度更大,便于少量的雨水蓄存,利于上部植物2的生长。
在植草沟顶端的两侧边坡设置有级配碎石层4,该位置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1、级配碎石层4和原始地层6。在植草沟的边坡设置级配碎石层4,当雨水较大时,雨水可从两侧的级配碎石层4中流走。既增加植草沟的过流能力,又提高了植草沟的过滤能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两侧边坡中的级配碎石层4所处位置应高于防渗垄7顶端位置,便于提高过流能力。
本实用新型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沟槽至原始地层6,沟槽具有一定的坡度,按照设计水体流向进行放坡,在预定的两件防渗垄7之间沟槽开挖的略深,以便于后期蓄存雨水,以供植物生长。
填筑一层大颗粒的级配碎石,埋设一半打好梅花状小孔的排水管5。其中有梅花状小孔的一侧朝上。排水管5的根数依据植草沟的大小进行布置,植草沟越宽,布置的排水管5的数目越多。排水管5的末端通向需要补水的湿地或湖泊。
铺设排水管5上部的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层4铺设完成后铺设砂层3。完成砂层3铺设后,在前期设计防渗垄7的位置铺设粘性土作为防渗垄7。防渗垄7需碾压夯实,减小土体的渗水。
在植草沟底部铺设耕植土层1,耕植土层1可采用木屑与种植土混合的方式,无需压实,以便于雨水的快速渗入。
植草沟的两侧边坡在防渗垄7顶部以上位置开挖小型沟槽,填筑级配碎石层4,上覆耕植土层1。当降雨较大超过防渗垄7时,部分水体可渗入两侧的级配碎石层4中,增加水体的过滤。
当降雨较小时,雨水流入植草沟,位于防渗垄7以下,雨水主要通过向下渗透流走,从而增大过滤效果,当降雨较大,植草沟中的水超过防渗垄7,一部分水体向下渗透排出,一部分水体从防渗垄7以上流走,由于两侧级配碎石层4的存在,即增大了雨水的排放,部分经过沟槽两侧级配碎石层4的水体也进行了一次过滤,从而增强对雨水的过滤。

Claims (9)

1.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植草沟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1)、砂层(3)、级配碎石层(4)和原始地层(6),耕植土层(1)用于种植植物(2),级配碎石层(4)中预埋有排水管(5),排水管(5)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排水管(5)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排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级配碎石层(4)中的级配碎石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排水管(5)为并排布置的多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排水孔设置于排水管(5)的上半部分;沿着排水管(5)轴线方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的排水孔为一组,排水孔沿着排水管(5)的轴向布置多组,相邻两组排水孔交错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排水管(5)位于级配碎石层(4)的中间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植草沟中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防渗垄(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防渗垄(7)设置于耕植土层(1)和砂层(3)之间,并使得植草沟的过流通道在防渗垄(7)位置形成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沿着植草沟的长度方向,植草沟在防渗垄(7)位置的级配碎石层(4)的底表面高程设定为高程A,植草沟在相邻两件防渗垄(7)之间的级配碎石层(4)的底表面高程设定为高程B,高程A高于高程B。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在植草沟顶端的两侧边坡设置有级配碎石层(4),该位置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耕植土层(1)、级配碎石层(4)和原始地层(6)。
CN201921617280.5U 2019-09-26 2019-09-26 生态植草沟 Active CN210767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7280.5U CN210767121U (zh) 2019-09-26 2019-09-26 生态植草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7280.5U CN210767121U (zh) 2019-09-26 2019-09-26 生态植草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7121U true CN21076712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0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7280.5U Active CN210767121U (zh) 2019-09-26 2019-09-26 生态植草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7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9237B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2071697B (zh) 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
US20220056684A1 (en) Regenerative stormwater conveyan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6192938A (zh)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2011379A (zh)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8379724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雨水花园
CN205205608U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102383408B (zh) 高水位不透水盐碱地的绿化方法和绿化体系
CN105804033B (zh)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7553247U (zh) 下凹绿地雨水利用与收集系统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08643118A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岸结构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209114270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生态树池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CN112112172A (zh) 一种分段式拦截净水生态护坡系统
CN209941826U (zh) 基于起伏地形条件下的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管网
CN108915063B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具有截污净化功能的植浅草沟
CN101886424B (zh) 渗透井保水系统
CN210767121U (zh) 生态植草沟
CN105544340A (zh) 一种透水路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