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4946U -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4946U
CN210764946U CN201921344836.8U CN201921344836U CN210764946U CN 210764946 U CN210764946 U CN 210764946U CN 201921344836 U CN201921344836 U CN 201921344836U CN 210764946 U CN210764946 U CN 210764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mesh belt
slitter
belt mechanis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48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红光
毕永伟
王哲晓
肖波
易洋
包兴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48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4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4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4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其中,所述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设置有初次切条机和二次切条机,所述初次切条机用于对输入烘干室的污泥进行初次切条,所述二次切条机用于在污泥的输送过程中,对污泥进行二次切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通过二次切条,可以改善初次切条的问题,使得泥条的成型效果更好,切条更细且相互之间不再粘连,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烘干效果,而且适用于处理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可以将高含水率、高粘度泥饼一次干燥成为含水30%以下污泥颗粒。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干燥设备是干化系统中的常用设备,主要用于对湿污泥进行加热除湿,以获得干燥的污泥,在污泥处理领域应用广泛。
现有的污泥干燥设备,通常包括切条机、污泥传输带以及用于烘干污泥的热泵系统等,其中,切条机用于将输入的污泥(通常是泥饼)进行切条,以便使得污泥可以成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的污泥既有利于减小污泥的体积,以便进行干燥,又可以增大污泥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强干燥效果,切条后的污泥落在污泥传输带上,并在污泥传输带的带动下向前输送,热泵系统用于在污泥的输送过程中为污泥提供热能,蒸发污泥中的水分,达到烘干污泥的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污泥干燥设备,通常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的污泥干燥设备,通常只在污泥入口处对污泥进行切条,但由于所处理的污泥为湿污泥,含水率较高,切条后的污泥成型效果差,通常会变成块状或团状,且相互之间非常容易粘连在一起,严重影响污泥的后续干燥,导致经过一次干燥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仍然较高,达不到要求,进行多次干燥处理又会大大增加成本,降低污泥的处理效率;中国专利CN 107879594 A,公开了一种能量回收型调温除湿污泥干燥机系统,在污泥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了用于破碎污泥条的破碎装置,破碎装置的设置可以使污泥条变成颗粒状或粉末状,以便提高干燥效率同时也便于排出污泥,但破碎装置的设置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破碎装置需要在污泥的含水率比较低、污泥比较干燥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实现破碎功能,否则,破碎后的污泥会因为含水率较高而发生大面积的粘连,影响污泥的干燥。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二次切条的污泥烘干装置,通过二次切条,可以改善初次切条的问题,使得泥条的成型效果更好,切条更细且相互之间不再粘连。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设置有初次切条机和二次切条机,所述初次切条机用于对输入烘干室的污泥进行初次切条,所述二次切条机用于在污泥的输送过程中,对污泥进行二次切条。在本方案中,二次切条机用于在污泥的输送过程中,对污泥进行二次切条,以改善初次切条的问题,使得泥条的成型效果更好,切条更细且相互之间不再粘连;不仅有利于污泥的烘干和快速脱水,而且对于高含水率(含水率大于80%通常称为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烘干效果更好,可以通过一次处理使得污泥的含水率达到排放要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层用于输送污泥的网带机构,各层网带机构分别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相邻两网带机构之间相互连通。网带机构用于实现污泥的连续输送,并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污泥的烘干。
较优的,所述初次切条机设置于烘干室的污泥入口处,且各层所述网带机构分别位于初次切条机的下方,所述二次切条机设置于相邻两网带机构之间。
较优的,所述二次切条机设置于污泥含水率低于65%的网带机构及与该层网带机构相邻的下层网带机构之间。由于二次切条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高含水率、和/或高粘度的污泥在初次切条时存在的成型效果差、影响后期干燥的问题,对所输送的污泥进行二次切条,以便获得更加规整的条形结构或类似条形结构的污泥,当污泥的含水率大于80%(高含水率)时,切条的成型效果较差、粘连问题严重,当污泥的含水率较低时,污泥相对比较干燥,也不容易切成条形;通过前期的大量研究表明,当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60%左右时,进行二次切条所获得的切条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网带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污泥的网带、用于驱动网带运动的驱动部以及用于传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网带及所述驱动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与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优选的方案中,各层网带机构中的各层网带相互平行。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包括四层网带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网带机构、第二层网带机构、第三层网带机构以及第四层网带机构,其中,所述二次切条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网带机构与所述第三层网带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用于将粘连在网带上的污泥刮落到下层网带上或二次切条机内。对于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在初始的输送过程中(如第一层网带机构上),污泥的粘连性较强,容易粘在网带上而不掉落,刮泥装置的设置,可以刮除粘连在网带上的污泥,使得网带可以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避免污泥停滞在网带上造成堵塞。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烘干室设置有由保温板构成的保温墙,所述保温墙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可以在不打开保温板的情况下,方便的观察到每层网带上污泥的状态。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烘干室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热风入口、第二热风入口以及回风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热风入口分别设置于最下层网带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热风入口分别设置于网带机构的中间位置处或对应所述二次切条机的位置处,所述回风出口设置于最上层网带机构的上方。通过在烘干室的不同位置处导入热风,更有利于污泥的快速烘干,有利提高烘干效率。
一种污泥烘干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和前述污泥烘干装置,其中,所述热泵机组和所述污泥烘干装置分别安装于同一底座。更有利于本污泥烘干系统在现场的快速安装和集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设置有二次切条机,通过二次切条,可以改善初次切条的问题,使得泥条的成型效果更好,切条更细且相互之间不再粘连,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烘干效果,而且适用于处理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可以将高含水率、高粘度污泥(或称为泥饼)一次干燥成为含水30%以下污泥颗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污泥烘干装置的主视图(横截面)。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烘干室101、初次切条机102、二次切条机103、第一层网带机构105、第二层网带机构106、第三层网带机构107、第四层网带机构108、刮泥装置109、保温墙110、第一热风入口111、第二热风入口112、回风出口113、
网带201、驱动部202、传动机构203、
出料提升机301、
热泵机组401、底座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101,所述烘干室101设置有初次切条机102和二次切条机103,其中,
所述初次切条机102用于对输入烘干室101的污泥进行初次切条,以便使得输入烘干室101的污泥(通常为泥饼)可以成为条状或类似条状的结构,条状或类似条状的结构的泥条,厚度较薄、表面积大,与烘干室101内热风的接触面积大,更有利于污泥的烘干和快速脱水;
所述二次切条机103用于在污泥的输送过程中,对污泥进行二次切条,以改善初次切条的问题,使得泥条的成型效果更好,切条更细且相互之间不再粘连;不仅有利于污泥的烘干和快速脱水,而且对于高含水率(含水率大于80%通常称为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烘干效果更好,可以通过一次处理使得污泥的含水率达到排放要求,且现有市政污泥脱水设备出泥的含水率通常介于65%-85%之间,且其中含水率为80%-85%的污泥在市场上占有较大比例,而采用现有的污泥干燥设备处理这些污泥时,干燥效果差、且成本高,通常需要多次干燥处理才能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30%以下;而对于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利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使得污泥在烘干室101内干燥一段时间,污泥的含水率降低之后(通常低于80%后即可),再次对污泥进行切条(二次切条),此时,污泥的含水率相对较低,切条的成型效果好,且随着污泥含水率的降低,污泥的粘度也逐步降低,进行二次切条后,条状结构的污泥之间不容易相互粘连,同时,也不容易粘连到输送污泥的网带201上,从而大大增强后续的烘干效果,使得污泥的含水率快速降低,因此,本污泥烘干装置还能一次性完成对高含水率、高粘度的污泥处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所述初次切条机102和二次切条机103,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切条机,这里不再赘述。作为举例,切条机可以由上部的料斗、搅拌叶片、两根带凹槽的切条轴以及下部的污泥刮刀组成,料斗用于装污泥,通过搅拌叶片的搅拌力作用将料斗内的湿污泥送入两根相切的切条轴凹槽内,在每个凹槽下部设有刮泥条将凹槽内的污泥刮下形成小条形状,并且均匀下落,这里不再赘述。
本污泥烘干装置中的烘干室101内,还包括至少两层用于输送污泥的网带机构,各层网带机构分别沿竖直方向分布,即各层网带机构沿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布置于烘干室101内,且相邻两网带机构之间相互连通,以便污泥可以在各层网带机构上实现连续传输。
所述网带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网带201传输机构,作为举例,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网带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污泥的网带201、用于驱动网带201运动的驱动部202以及用于传动的传动机构203,所述传动机构203分别与所述网带201及所述驱动部202相连。作为举例,所述驱动部202可以为电机,如减速电机等,所述传动机构203为齿轮传动机构203、链传动机构203、带传动机构203、蜗轮蜗杆传动机构203中的与一种或多种的结合,电机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203传递给对应的网带201,并驱动网带201转动,从而实现对污泥的输送,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层网带机构中的各层网带201相互平行,且相邻两层网带201的转动方向相反。
较优的方案中,所述初次切条机102设置于烘干室101的污泥入口处,即设置在污泥进入烘干室101的位置处,污泥首先通过初次切条机102的初次切条后才能落入下方的网带机构上,如图1及图2所示,各层所述网带机构分别位于初次切条机102的下方,所述二次切条机103设置于相邻两网带机构之间。
较优的,所述二次切条机103设置于污泥含水率低于65%的网带机构及与该层网带机构相邻的下层网带机构之间。由于二次切条机103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初次切条存在的成型效果差、影响后期干燥的问题,并对所输送的污泥进行二次切条,以便获得更加规整的条形结构或类似条形结构的污泥,故二次切条机103的设置比较关键,根据前期的试验研究表明,当污泥的含水率大于80%(高含水率)时,切条的成型效果较差、粘连问题严重,当污泥的含水率较低时,如污泥的含水率低于40%时,污泥相对比较干燥,也不容易切成条形;故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将二次切条机103安装在污泥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且高于40%的位置处,进行二次切条,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型效果,而通过前期的大量研究表明,当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60%左右时,进行二次切条所获得的切条效果较好,故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较优方案中,二次切条机103可以优先设置于污泥含水率低于65%的网带机构及与该层网带机构相邻的下层网带机构之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烘干室101中网带机构的数目、各网带机构的长度、污泥的输送距离、烘干温度等参数不同时,二次切条机103的设置位置通常不同,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污泥通过最上层网带机构的过程中或之后,污泥的含水率可以降低到60%左右,此时,二次切条机103可以设置该层网带机构的下方;又如,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污泥通过第三层网带机构107的过程中或之后,污泥的含水率可以降低到60%左右,此时,二次切条机103可以设置该层网带机构的下方,从而可以实现良好的切条效果,更有利于污泥的烘干,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其中,污泥被输送到什么位置处时含水率可以降低到60%左右,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烘干室101进行具体计算或检测,通常可以在设备的研发阶段或设备出厂前,通过输入含水率为85%的污泥,并在输送过程中检测各位置处污泥的含水率,即可找到污泥含水率为60%左右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二次切条机103的安装位置,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烘干室101内设置有四层网带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网带机构105、第二层网带机构106、第三层网带机构107以及第四层网带机构108,其中,污泥通过第二层网带机构106后,含水率可以降低到60%左右,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切条机103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网带机构106与所述第三层网带机构107之间。
对于高含水率、高粘性的污泥,在初始的输送过程中(如第一层网带机构105上),污泥的粘连性较强,容易粘在网带201上而不掉落,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刮泥装置109,所述刮泥装置109用于将粘连在网带201上的污泥刮落到下层网带201上或二次切条机103内。作为举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网带机构105中网带201的下方以及第二层网带机构106中网带201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刮泥装置109,刮泥装置109采用的是刮泥条,所述刮泥条固定于烘干室101,并与网带201相接触,实现刮泥的功能。
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烘干室101由钢架或钢板围成,同时钢架或钢板之外还设置有由保温板构成的保温墙110,以便对烘干室101进行封闭和保温,所述保温墙110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可以在不打开保温板的情况下,方便的观察到每层网带201上污泥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烘干室101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热风入口111、第二热风入口112以及回风出口113,其中,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11分别设置于最下层网带机构的下方,第一热风入口111用于连通供热系统的热风出口,如采用热泵机组401供热时,第一热风入口111与热泵机组401的热风出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热风入口112分别设置于网带机构的中间位置处或对应所述二次切条机103的位置处,同理,第二热风入口112用于连通供热系统的热风出口,如采用热泵机组401供热时,第二热风入口112与热泵机组401的热风出口相连通;
所述回风出口113设置于最上层网带机构的上方;回风出口113用于连通供热系统的回风口,如采用热泵机组401供热时,回风出口113与热泵机组401的回风口相连通,以便使烘干室101内顶部的饱和水空气可以通过回风出口113进入热泵机组401,并在热泵机组401内进行热回收和降温除湿析出水分,获得干燥的空气,所述干燥的空气经过加热后再通过第一热风入口111和第二热风入口112进入烘干室101,从而实现循环流动,以实现对烘干室101内污泥的烘干。
本污泥烘干装置的烘干流程为:污泥经由初次切条机102切条后输入烘干室101的第一层网带机构105,并通过第一层网带机构105和第二层网带机构106将含水率为80%-85%的污泥烘干为到60%(含水率)左右,再经过二次切条机103对60%含水率的污泥进行二次切条处理,处理后的污泥成型效果好,切条细且不再相互粘连,二次切条后的污泥落入第三层网带机构107,并通过在第三层网带机构107和第四层网带机构108上的输送过程,继续进行烘干,最后使污泥的含水率达到10%-40%的干化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供热系统通过第一热风入口111向烘干室101内输入热风,该热风依次经过第四层网带机构108、第三层网带机构107、第二层网带机构106以及第一层网带机构105后,并通过回风出口113返回到供热系统中进行热回收和降温除湿;同时,供热系统通过第二热风入口112向烘干室101内输入热风,该热风依次经过第二层网带机构106和第一层网带机构105后,并通过回风出口113返回到供热系统中进行热回收和降温除湿;如此不断循环,实现对污泥的连续烘干。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污泥烘干装置中的烘干室101内还设置有用于破碎泥条的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设置于第三层网带机构107与第四层网带机构108之间,用于破碎泥条,使得泥条成为颗粒状,并使破碎后的泥条落在第四层网带机构108上继续输送,破碎装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同时也便于将排出污泥烘干室101。
在更完整的方案中,还包括出料提升机301,所述出料提升机301与所述烘干室10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料提升机301的入口设置于第四层网带机构108的下方,通过第四层网带机构108后的污泥可以直接进入出料提升机301中,出料提升机301用于将通过烘干后的干泥排出烘干室101,并输入后续的干泥收集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烘干系统,包括用于供热和除湿的热泵机组401、以及实施例1中所述污泥烘干装置,其中,所述热泵机组401和所述污泥烘干装置相连通,并分别安装于同一底座402,如图2及图3所示,更便于本污泥烘干系统在现场的安装和集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热泵机组40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污泥干燥领域常用的热泵机组401,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设置有初次切条机和二次切条机,所述初次切条机用于对输入烘干室的污泥进行初次切条,所述二次切条机用于在污泥的输送过程中,对污泥进行二次切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层用于输送污泥的网带机构,各层网带机构分别沿竖直方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切条机设置于烘干室的污泥入口处,且各层所述网带机构分别位于初次切条机的下方,所述二次切条机设置于相邻两网带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污泥的网带、用于驱动网带运动的驱动部以及用于传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网带及所述驱动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切条机设置于污泥含水率低于65%的网带机构及与该层网带机构相邻的下层网带机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层网带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网带机构、第二层网带机构、第三层网带机构以及第四层网带机构,其中,所述二次切条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网带机构与所述第三层网带机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用于将粘连在网带上的污泥刮落到下层网带上或二次切条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设置有由保温板构成的保温墙,所述保温墙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热风入口、第二热风入口以及回风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热风入口分别设置于最下层网带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热风入口分别设置于网带机构的中间位置处或对应所述二次切条机的位置处,所述回风出口设置于最上层网带机构的上方。
10.一种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机组、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污泥烘干装置,所述热泵机组和所述污泥烘干装置分别安装于同一底座。
CN201921344836.8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0764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836.8U CN210764946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836.8U CN210764946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4946U true CN21076494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4836.8U Active CN210764946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49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423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南京中盛宏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污泥减量化的两段处理方法
CN113776314A (zh) * 2021-11-11 2021-12-10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423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南京中盛宏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污泥减量化的两段处理方法
CN113776314A (zh) * 2021-11-11 2021-12-10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4946U (zh)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及系统
CN106630539B (zh) 一种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CN109836472B (zh) 一种大豆浓缩蛋白制取系统
CN101642222A (zh) 脱水蔬菜生产线
CN107224780A (zh) 一种油泥污水快速处理设备
CN106422974A (zh) 组合式造粒机
EP2160558B1 (de) Schachttrockner mit spezieller luft-dachanordnung
CN110372172A (zh) 一种用于高含水率、高粘度污泥的低温烘干设备
CN107445448B (zh) 多层转鼓式热泵电磁场污泥干燥机
CN201702142U (zh) 卡片清洗机
CN103964663A (zh) 带水平抄板的污泥闪蒸干燥装置及方法
DE3013722C2 (de) Vorrichtung zur Trockenkühlung von glühendem Koks
CN207422843U (zh) 一种高温和低温滤饼干燥机
CN107782115A (zh) 封闭式高温和低温滤饼除湿干燥机
AP1008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rushing sugar cane.
CN106495429B (zh) 一种污泥干燥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污泥干燥机
CN215405012U (zh) 一种利用回收聚酯纺制阻燃短纤维用废料处理装置
CN214095402U (zh)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的多层带式污泥烘干装置
CN104826857B (zh) 边角料纸塑分离机
CN109293191A (zh) 一种高效节能深度污泥脱水装置
CN209445730U (zh) 热泵除湿干燥箱体
CN207253910U (zh) 一种油泥污水快速处理设备
CN115164560A (zh) 一种面料烘干装置
CN217351156U (zh) 连续式污泥干燥箱
CN111228939A (zh) 废气自循环旁路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