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8320U -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8320U
CN210748320U CN201921352034.1U CN201921352034U CN210748320U CN 210748320 U CN210748320 U CN 210748320U CN 201921352034 U CN201921352034 U CN 201921352034U CN 210748320 U CN210748320 U CN 210748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layer
air
pipelin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20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r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r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r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r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20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8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8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8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包括垫体,供风装置,供风管路,及插接连接件。垫体包括衬垫层和多孔通风层,供风管路包括供风主管道及从供风主管道分支出的若干根并联的供风支管道,供风支管道的首端与供风主管道相连通,单根供风支管道的管壁上开设若干组供风小孔;供风装置具有出风口和两侧的两个回风口,插接连接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口,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的中间开设供风通道,两侧开设回风通道;出风口与第一插接口连通,两个回风口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回风通道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垫,改善了垫体供热或供冷循环,垫体降温和加热更均匀,垫子表面的热量更均衡,用户舒适度更高,体验感更佳,且垫体结构简化,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垫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床上取暖使用最广泛的加热装置是电热毯和水暖垫。但电热毯存在漏电隐患,且容易引起局部过热、电磁辐射等不安全因素。水暖垫则存在漏水、堵塞、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并需要定期补水等诸多问题,使用和维护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CN107625338A公开了通过供风装置、插接连接件及供风管路向垫体内供冷暖风的冷暖垫。开启供风装置,自然风通过冷却或加热得到冷风或暖风,从插接连接件的一侧的供风通道进入供风管路,然后分散在垫体内,经过垫体循环后,部分风从插接连接件的另一侧的回风通道回风,并进入供风装置,使用户感受到凉快或温暖的感觉。然而,上述冷暖垫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垫体的供热或供冷循环,但垫体内部供风循环仍然有待改进。
同时,现有的冷暖垫的供风装置开启时产生的振动噪音会通过供风管路传递至整个冷暖垫,即使垫体在供风管路的上方和下方均增加缓冲层,仍然无法完全减少振动噪音,人躺在垫体上能够感觉到明显的振动噪音,使得用户体验感欠佳,且垫体的层数较多,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另外,现有的冷暖垫仅在一侧安装供风装置,当床靠墙放置时,供风装置需要安装在靠墙一侧时,导致安装、拆卸和使用都十分不便。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冷暖垫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的冷暖垫,供风和回风相辅相成,垫体内部风的循环十分顺畅,改善了垫体的供热或供冷循环,垫体的降温和加热更均匀,垫子表面的热量更均衡,用户舒适度更高,体验感更佳,且垫体结构简化,成本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包括垫体,供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垫体内的供风管路,及插接连接件,其中:
所述垫体包括衬垫层和多孔通风层,所述供风管路包括供风主管道及从供风主管道分支出的若干根并联的供风支管道,所述供风支管道的首端与供风主管道相连通,单根所述供风支管道的管壁上开设若干组供风小孔;
所述供风装置具有出风口和两个回风口,所述插接连接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口,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中间开设供风通道,两侧开设回风通道;
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通,以使所述供风装置流出的风进入供风通道,两个所述回风口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回风通道对应,以使所述回风通道流回的风进入所述回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为内凹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中间开设所述供风通道,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两侧开设所述回风通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口为凸出的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中间连通所述供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供风管路可具有多种安装情况,例如:
所述供风管路直接铺设在所述衬垫层与多孔通风层之间;或,
所述供风管路嵌入安装在管道安装槽内;所述管道安装槽开设在所述衬垫层上;此时,可适当增厚所述衬垫层的厚度。或,
所述垫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垫层和多孔通风层之间的管路安装层,所述管路安装层上开设所述管道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与所述供风管路的结构相对应,所述管路安装层上分别开设主管道安装槽和支管道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衬垫层示例性地,但不限制地选自海绵层、立体网布层、乙烯辛烯共聚物等聚烯烃弹性体(POE)高分子3D粉丝层和硬质棉层中的一种;
所述管路安装层示例性地,但不限制地选自海绵层、立体网布层、POE高分子 3D粉丝层和硬质棉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衬垫层或所述管路安装层为海绵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通风层示例性地,但不限制地选自立体网布层、海绵层和POE高分子3D粉丝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孔通风层为立体网布层。立体网布层的耐高温性能最佳,使得冷暖垫的可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使用,更适用于冬天天气较冷地区的使用。且立体网布层具有优良的回弹性能,通风孔道结构十分利于冷风和热风的循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供风主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所述插接连接件,其中一端的所述插接连接件与所述供风装置连接,另一端的所述插接连接件通过一个封闭件可拆卸地封闭,以堵住所述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
所述封闭件可以为与所述插接连接件的第一插接口匹配的塞子。当所述第一插接口为内凹的凹槽结构时,所述封闭件嵌入所述凹槽结构中,将所述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堵住。
在所述供风主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插接连接件。当床摆放在房间中间时,可选择任一插接连接件安装供风装置。当床靠墙摆放时,不方便在靠墙的一侧安装供风装置时,可选择远离墙的一侧的插接连接件安装供风装置。上述设置,提供了两种用户选择,使用更加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暖垫还包括减振接头,所述减振接头的两端分别具有接头插接口,所述减振接头的内部贯通以通风;所述减振接头的一个接头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插接口连接,另一个接头插接口与所述供风主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振接头为硅胶接头,所述硅胶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插接口插入所述硅胶接头的一个接头插接口中,所述供风主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接头的另一个接头插接口中。
上述结构的硅胶接头,能够有效实现所述冷暖垫的减振降噪,所述供风装置产生的振动噪音无法通过所述供风管道传递至整个垫体,显著提高了冷暖垫的减振降噪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感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垫体还包括外罩,所述衬垫层、供风管路和多孔通风层整体被所述外罩包裹;或,
所述垫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垫层下的底层,设置在所述多孔通风层上的面层,及包边带,所述底层、衬垫层、供风管路、多孔通风层和面层的外周边沿被所述包边带包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的冷暖垫,供风装置具有中部的出风口,及设置在出风口两侧的两个回风口,插接连接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口,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的中间开设供风通道,两侧开设回风通道;出风口与第一插接口连通,以使供风装置流出的风进入供风通道,两个回风口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回风通道对应,以使回风通道流回的风进入回风口。冷风、暖风通过供风管路上的供风小孔进入垫体内,通过多孔通风层均匀分布在垫体内部,少部分从多孔通风层透渗出垫体,起到除湿、干燥垫体的作用,大部分从插接连接件的两侧的回风通道流出垫体并从供风装置的两侧的回风口进入供风装置。供风和回风相辅相成,垫体内部风的循环十分顺畅,进一步改善了垫体的供热或供冷循环,垫体的降温和加热更均匀,垫子表面的热量更均衡,用户舒适度更高,体验感更佳,且由于改善了垫体的供热或供冷循环,因此可简化垫体结构,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二)、供风主管道与插接连接件通过减振接头连接,有效降低了垫体的振动感和噪音感,人躺在垫体上完全感觉不到振动噪音,用户体验感佳,且无需在供风管路的上下增加其他的垫体层以减振降噪,也使垫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三)、在供风主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插接连接件。当床摆放在房间中间时,可选择任一插接连接件安装供风装置。当床靠墙摆放时,不方便在靠墙的一侧安装供风装置时,可选择远离墙的一侧的插接连接件安装供风装置。即提供了两种用户选择,使得供风装置的安装、拆卸和使用都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冷暖垫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外罩和多孔通风层)。
图2为供风管路、插接连接件及供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冷暖垫的局部剖视图(具有外罩)。
图4为插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暖垫的局部剖视图(具有底层、面层和包边带)。
图6为冷暖垫的局部剖视图(具有管路安装层)。
图7为冷暖垫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外罩和多孔通风层,插接连接件与供风装置通过弯接头连接)。
图8为硅胶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冷暖垫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外罩和多孔通风层,供风主管道的两端均安装有插接连接件)。
图中:10-垫体、20-供风装置、30-供风管路、40-插接连接件、50-外罩、60-减振接头;11-衬垫层、12-多孔通风层、13-底层、14-面层、15-包边带、16-管路安装层; 31-供风主管道、32-供风支管道、33-供风小孔、34-塞子、41-第一插接口、42-第二插接口、43-供风通道、44-回风通道、45-弯接头;111-管道安装槽、112-主管道安装槽、 113-支管道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垫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多孔通风层为具有多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层,示例性地,但不限制地选自立体网布层、海绵层和POE高分子3D粉丝层中的一种。
POE高分子3D粉丝层是由POE塑料设备挤出生产线生产制备得到的弹性材料层,其内部具有十分丰富的孔道结构,且具有优异的回弹性能,通常用于制备弹性床垫。
立体网布层是一种双针床经编网布,由上下双层经编网眼布和中间连接它们的涤纶单丝组成的三维立体的网布结构。通常,上下两面是涤纶,中间连接丝为涤纶单丝,厚度一般为2~20mm。其独特的双面网孔及中间三维“X-90度”单丝支撑结构形成的上百万个支撑点,呈现内部空气可以自由流动的镂空状立体结构及良好的支撑和回弹性能。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通风层为立体网布层。
衬垫层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衬垫层,主要起到均衡热量的作用,示例性地,不限制地选自海绵层、立体网布层、POE高分子3D粉丝层和硬质棉层中的一种。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衬垫层为海绵层。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包括垫体10,供风装置20,安装在所述垫体10内的供风管路30,插接连接件40和外罩50,其中:
所述垫体10包括衬垫层11和多孔通风层12,所述供风管路30包括供风主管道31及从供风主管道31分支出的若干根并联的供风支管道32,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首端与供风主管道31相连通,末端用塞子34堵住,单根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管壁上开设若干组供风小孔33。
所述供风装置20具有出风口和两个回风口,所述插接连接件40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口41,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42,所述第一插接口41的中间开设供风通道43,两侧开设回风通道44。
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插接口41连接,以使所述供风装置20流出的风进入供风通道43,两个所述回风口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回风通道44对应,以使所述回风通道44流回的风进入所述回风口。
所述衬垫层11、供风管路30和多孔通风层12的整体被所述外罩50包裹。
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垫,所述供风装置20具有中间的出风口,及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两侧的两个回风口,插接连接件40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口41,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42,第一插接口41的中间开设供风通道43,两侧开设回风通道44;出风口与第一插接口41连通,以使供风装置20流出的风进入供风通道43,两个回风口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回风通道44对应,以使回风通道44流回的风进入回风口。冷风、暖风通过供风管路30上的供风小孔33进入垫体10内,通过多孔通风层12均匀分布在垫体内部,少部分从多孔通风层12透渗出垫体,起到除湿、干燥垫体的作用,大部分从插接连接件40的两侧的回风通道44流出垫体10并从供风装置20的两侧的回风口进入供风装置20。供风和回风相辅相成,垫体内部风的循环十分顺畅,进一步改善了垫体的供热或供冷循环,垫体的降温和加热更均匀,垫子表面的热量更均衡,用户舒适度更高,体验感更佳,且由于改善了垫体的供热或供冷循环,因此可简化垫体结构,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如图5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垫体10也可包括包边带15,此时在所述衬垫层11下设置底层13,所述多孔通风层12上设置面层14,所述底层13、衬垫层11、供风管路30、多孔通风层12和面层14的外周边沿被所述包边带15包裹。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底层13和面层14为本领域常规的面料层。例如无纺布层。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插接口41为内凹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中间开设所述供风通道43,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两侧开设两个所述回风通道44。如此设置,在确保插接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使得所述插接连接件40的结构更加简单,且能够保障供风和回风的顺利循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口42为突出的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42的中间连通所述供风通道43。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所述衬垫层11上开设有管道安装槽111,所述供风管路30嵌入安装在所述管道安装槽111内。与所述供风管路30的结构相对应,所述衬垫层11上分别开设主管道安装槽和支管道安装槽。
当然,如图6所示,所述垫体10还可单独增加一层设置在所述衬垫层11和多孔通风层12之间的管路安装层16,所述管路安装层16上开设所述管道安装槽111,所述管道安装槽111包括主管道安装槽112和支管道安装槽113。
为简化垫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供风管路30也可直接铺设在所述衬垫层11与多孔通风层12之间。上述结构更加简化,可通过必要的固定结构将所述供风管路30固定在所述衬垫层11上,以确保所述供风管路30不会相对所述垫体10移动。
优选地,所述管路安装层16示例性地,但不限制地选自海绵层、立体网布层、 POE高分子3D粉丝层和硬质棉层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衬垫层11和所述管路安装层16为海绵层。相比立体网布层,在所述海绵层上开设所述管道安装槽111十分方便,更易加工成型,且海绵层价格更低。
优选地,多孔通风层12为立体网布层。立体网布层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空气对流导热功能,独特的内部结构使得其内部形成顺畅的无数个立体网孔道,作为散热及回风通道,风阻小,能耗低,且可减小垫体表面不同区域间的温差,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的同时保障了垫体表面的整体热量均衡,且能长期保温。同时当人躺在所述垫体上时,其内部的孔道不容易被挤压而影响通风。
优选地,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33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供风支管道32上不均等分布,越靠近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末端,前后两组所述供风小孔33之间的距离越短。
优选地,靠近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末端的第一组所述供风小孔33离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末端的距离为15~50mm,其余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33和前一组所述供风小孔33间的距离为50~2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供风小孔33的通风总面积,所述供风主管道31的通风面积,所述通风孔的通风总面积和所述回风口的通风面积,及所述供风口的通风面积的关系满足:
供风小孔的通风总面积>供风主管道的通风面积≧(通风孔的通风总面积+回风口的通风面积)≧供风口的通风面积。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有助于部分冷暖风从所述多孔通风层12的表面透渗及冷暖风在所述垫体10内部的流动分布更加均匀,并能够有效降低供风阻力,提高供风效率。
所述供风支管道32末端的所述塞子34,可有效避免冷暖风直接从所述供风支管道32末端流出,进一步保障所述垫体1内的冷暖风的流动更加均衡,从而保障所述垫体10的表面温度的均衡。
根据本实用新型,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33具有一个以上的供风小孔,单个所述供风小孔内径Φ为1~6mm,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分布在离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同一个垂直面前后10mm范围以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单根所述供风支管道32的长度为400mm~1600mm,相邻的所述供风支管道32之间的距离<1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垫体的实际尺寸、供热的需求,可灵活这只所述供风主管道和供风支管道的尺寸、长度、及所述供风支管道上的供风小孔的组数,每一组供风小孔的个数。可参考CN107625338A中具体实施例部分对所述供风管路的具体设计实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不限定所述供风支管道的形状和材料。例如,可采用硅胶软管作为供风支管道,单根双腔管支管道或双根贴合并排的单腔管支管道。
以单根双腔管支管道(单腔内径10×6.4mm)为例,对实施例1的冷暖垫和CN107625338A所公开的冷暖垫的垫体内热量均衡进行比较。
所述垫体10的表面铺盖被子,测试环境温度为29.2℃,所述供风主管道21的进风端供入75℃的热风,供风30分钟后,检测所述垫体10表面的温度,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供风支管道进风端、中端和末端区域相应的垫体表面的温度及相邻区域间的温差
检测位置 实施例1冷暖垫 CN107625338A冷暖垫
进风端温度 47.4 47.6
中端温度/温差 44.9/Δ2.5 44.2/Δ3.4
末端温度/温差 44.6/Δ0.3 43.3/Δ0.9
由表1中数据可知,由于实施例1的回风效果更好,因此,在进风端冷热交换效果更好,因此实施例1的冷暖垫在进风端温度稍低于CN107625338A的冷暖垫进风端的温度。实施例1的冷暖垫中端温度与CN107625338A的冷暖垫相同,温差较小。实施例1的冷暖垫末端温度较CN107625338A的冷暖垫稍高,温差较小。由此可见,采用实施例1的冷暖垫可提高均衡的热传递效率,同时垫体结构更加简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优选地,在所述多孔通风层12中插设有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所述多孔通风层中的温度,便于温度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供风装置20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风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相连通,与两个所述回风口对应的所述外壳的内部分别安装回风过滤网。所述风机的出口处安装制冷/制热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源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或PTC发热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温度传感器由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供风装置20和所述接插连接件40直接对插连接,此时,所述供风装置20平置安装在所述垫体10的一侧,以便于在榻榻米或地炕上使用。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连接件40可配备有弯接头45,所述弯接头45具有90°弯头的形状,所述供风装置20通过弯接头45与所述接插连接件40 和垫体10相连接时,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垫可以铺在常规的床面上,此时,所述供风装置30则垂直挂靠并固定在床面的一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例,所述冷暖垫还包括减振接头60,所述减振接头60的两端分别具有接头插接口,所述减振接头60的内部贯通以通风;所述减振接头60的一个接头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插接口42连接,另一个接头插接口与所述供风主管道31连接。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减振接头60为硅胶接头,所述硅胶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插接口42插入所述硅胶接头的一个接头插接口中,所述供风主管道 31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接头的另一个接头插接口中。
上述结构的硅胶接头,能够有效实现所述冷暖垫的减振降噪,所述供风装置产生的振动噪音无法通过所述供风管道传递至整个垫体,显著提高了冷暖垫的减振降噪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感佳。且由于垫体的振动和噪音减少,所述垫体无需增设缓冲层,明显简化了垫体的结构,冷暖垫成本降低。
本实施例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工作时:开启所述供风装置,热量或冷量从所述供风口进入所述插接连接件的供风通道,并进入所述供风管路内,从供风小孔出来,通过多孔通风层均匀分布在垫体内部,少部分从多孔通风层透渗出垫体,起到除湿、干燥垫体的作用,大部分从插接连接件的两侧的回风通道流出垫体并从供风装置的两侧的回风口进入供风装置,可有效实现热量的传送和循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改进型的冷暖垫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供风主管道3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所述插接连接件40,其中一端的所述插接连接件40与所述供风装置20连接,另一端的所述插接连接件40通过一个封闭件可拆卸地封闭,以堵住所述供风通道43和回风通道44。
所述封闭件可以为与所述插接连接件40的第一插接口41匹配的塞子。当所述第一插接口41为内凹的凹槽结构时,所述封闭件嵌入所述凹槽结构中,将所述供风通道43和回风通道44堵住。
在所述供风主管道31的两端分别安装插接连接件40。当床摆放在房间中间时,可选择任一插接连接件安装供风装置。当床靠墙摆放时,不方便在靠墙的一侧安装供风装置时,可选择远离墙的一侧的插接连接件安装供风装置。上述设置,提供了两种用户选择,使用更加便捷。
结合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垫具有多种使用模式:
(一)、正常模式,可自由设定舒适温度,温度设定范围在15~55℃,风机转速 2000转/分钟。
(二)、睡眠模式,温度自动设定为33℃,垫体温度保持在32~34℃间,风机转速降为1800转/分钟,以降低噪音。
(三)、除湿模式,温度自动设定为55℃,垫体温度保持在54~56℃间,风机转速升为2200转/分钟,以提高除湿效率。
当中,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多孔通风层12中的温度,进而反应出所述垫体10的温度,当检测到温度高出设定的温度1℃,或低于设定的温度1℃时,控制系统发出反馈信号,并及时停止/回复降温或加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供风装置,装在所述垫体内的供风管路,及插接连接件,其中:
所述垫体包括衬垫层和多孔通风层,所述供风管路包括供风主管道及从供风主管道分支出的若干根并联的供风支管道,所述供风支管道的首端与供风主管道相连通,单根所述供风支管道的管壁上开设若干组供风小孔;
所述供风装置具有出风口和两个回风口,所述插接连接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口,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中间开设供风通道,两侧开设回风通道;
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通,以使所述供风装置流出的风进入供风通道,两个所述回风口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回风通道对应,以使所述回风通道流回的风进入所述回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口为内凹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中间开设所述供风通道,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两侧开设所述回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口为凸出的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中间连通所述供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路直接铺设在所述衬垫层与多孔通风层之间;或,
所述供风管路嵌入安装在管道安装槽内;所述管道安装槽开设在所述衬垫层上;或,所述垫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垫层和多孔通风层之间的管路安装层,所述管路安装层上开设所述管道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层选自海绵层、立体网布层、POE高分子3D粉丝层和硬质棉层中的一种;所述管路安装层选自海绵层、立体网布层、POE高分子3D粉丝层和硬质棉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通风层选自立体网布层、海绵层和POE高分子3D粉丝层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主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所述插接连接件,其中一端的所述插接连接件与所述供风装置连接,另一端的所述插接连接件通过一个封闭件可拆卸地封闭,以堵住所述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振接头,所述减振接头的两端分别具有接头插接口,所述减振接头的内部贯通以通风;所述减振接头的一个接头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插接口连接,另一个接头插接口与所述供风主管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接头为硅胶接头,所述硅胶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插接口插入所述硅胶接头的一个接头插接口中,所述供风主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接头的另一个接头插接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还包括外罩,所述衬垫层、供风管路和多孔通风层整体被所述外罩包裹;或,
所述垫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垫层下的底层,设置在所述多孔通风层上的面层,及包边带,所述底层、衬垫层、供风管路、多孔通风层和面层的外周边沿被所述包边带包裹。
CN201921352034.1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Active CN210748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2034.1U CN210748320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2034.1U CN210748320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8320U true CN21074832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9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2034.1U Active CN210748320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8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5338A (zh) 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
CN102497844B (zh) 用于医疗床的气候受控的顶层部件
KR20110132025A (ko) 냉방 및 난방 기능을 갖는 매트리스
TWM550087U (zh) 空調床墊
CN210748320U (zh) 一种改进型的冷暖垫
CN208725264U (zh) 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
CN206079097U (zh) 具有导风层和蓄水材料的空调服
CN206043509U (zh) 防晒透气降温服
CN106263130A (zh) 一种防晒透气降温服
KR102434727B1 (ko) 온풍 순환 매트용 송풍 장치 및 온풍 순환 매트
CN211177013U (zh) 一种暖风循环垫用供风装置及暖风循环垫
KR101453916B1 (ko) 메쉬형 사계절 냉온수매트
CN206025790U (zh) 床垫
CN2274450Y (zh) 冷暖床垫
CN212279315U (zh) 一种抗菌透气宠物窝垫
CN211533566U (zh) 一种内置水平通风层的床垫
CN210643401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榻榻米坐垫
CN101574209A (zh) 一种水控温床褥
CN207707629U (zh) 一种分离式可调温透气垫
CN212591242U (zh) 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及暖风循环垫
CN207744924U (zh) 一种凝胶垫体
CN211186693U (zh) 一种新型铜离子抗菌分区立体羽绒被
CN210561063U (zh) 一种舒适型3d材料
CN214547277U (zh) 一种恒温针织服装
CN219594167U (zh) 一种可调温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