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4451U -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4451U
CN210744451U CN201921868961.9U CN201921868961U CN210744451U CN 210744451 U CN210744451 U CN 210744451U CN 201921868961 U CN201921868961 U CN 201921868961U CN 210744451 U CN210744451 U CN 210744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unit
joint
power distribution
clamping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89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wei Yund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89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4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4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4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包括配电单元、闭合卡接装置和端接接口装置,所述配电单元上设置闭合卡接装置和端接接口装置,所述闭合卡接装置用于配电单元在母线主干体上的锁紧连接,所述端接接口装置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为配电单元提供电能;所述闭合卡接装置设置为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卡接件;所述端接接口装置设置为包括导体卡接件和汇流铜条。本实用新型采用该配电模块,简单实用,能够由母线主干体上方便获取电能,以使得配电模块进行良好馈电工作,且可保证其在母线主干体上的可靠连接,空间占用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背景技术
母线槽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配电系统中的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配电模块作为母线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是一种悬臂梁结构形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保证配电模块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的良好可靠接触导电。例如,申请日为2019.03.29,公开号为CN209419162U,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的简易母线槽配电单元”的中国专利中,即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配电单元在母线主干体上连接,并由母线主干体上获取电能,供配电模块馈电工作的结构,但是,该配电单元与母线主干体的连接可靠性不足,且容易因一组导电片损坏,影响整个配电单元的正常工作,因此,我司对此进行了研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能够由母线主干体上方便获取电能,以使得配电模块进行良好馈电工作,且可保证其在母线主干体上的可靠连接,空间占用较小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中所述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包括配电单元、闭合卡接装置和端接接口装置,所述配电单元上设置闭合卡接装置和端接接口装置,所述闭合卡接装置用于配电单元在母线主干体上的锁紧连接,所述端接接口装置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为配电单元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单元设置为包括电源开关、卡接壳和用电元器件,所述电源开关设置于卡接壳上,且该电源开关电性连接用电元器件,所述卡接壳上连接闭合卡接装置和端接接口装置,且该卡接壳内腔设置用电元器件,所述用电元器件电性连接端接接口装置,以获取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壳由上卡接壳体、下卡接壳体和两组边端盖板相连接围绕而成,所述上卡接壳体与下卡接壳体之间形成的内腔中安装用电元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单元设置为还包括电力监控装置,所述电力监控装置设置于卡接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闭合卡接装置设置为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卡接件,所述转动卡接件设置为包括拨片、卡接轴和卡接端头,所述拨片套设于卡接轴一端,所述卡接轴穿设于配电单元上,且该卡接轴的另一端设置卡接端头,所述拨片与卡接端头间形成配电单元与母线主干体的夹紧腔。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可通过一径向锁紧螺栓压紧于卡接轴上,以与卡接端头相配合,将配电单元锁紧于母线主干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上还连接弹性抵压件,所述弹性抵压件的末端抵靠于配电单元上,由弹性抵压件与径向锁紧螺栓相配合,调节拨片至配电单元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闭合卡接装置设置为两组,且两组闭合卡接装置分别布设于配电单元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端接接口装置设置为包括导体卡接件和汇流铜条,所述导体卡接件连接于配电单元上,且该导体卡接件上连接汇流铜条,由导体卡接件抱紧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将电流传递至汇流铜条,所述汇流铜条位于配电单元内,为配电单元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卡接件设置为包括外护套和导电夹片,所述外护套连接于配电单元上,且该外护套中卡设导电夹片的下端,所述导电夹片的上端穿过外护套和配电单元,与汇流铜条相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设置为包括连接部和两组包裹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配电单元上,且该连接部的底壁上相对应设置两组包裹部,所述导电夹片的上端穿过连接部,且该导电夹片的下端卡设于两组包裹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夹片设置为包括搭接部和两组弹性接触部,所述搭接部与汇流铜条相接触连接,且该搭接部的两侧相对应设置弹性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卡设于外护套中,且该弹性接触部可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弹性接触部均设置为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段、接触段和抵压段,所述安装段连接于搭接部上,两组所述接触段之间形成导电铜条夹紧腔,所述抵压段远离接触段的一侧与外护套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铜条上连接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用于连接配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配电单元、闭合卡接装置和端接接口装置的配合,能够将配电单元锁紧于母线主干体上,并由端接接口装置将电能传递至配电单元中,以实现配电单元的馈电工作。
(2)通过旋转闭合卡接装置中的拨片,调整拨片在卡接轴上的位置,并使得拨片与卡接端头相配合,形成上卡接壳体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夹紧腔,保证拨片将上卡接壳体压紧于母线主干体侧壁一侧,同时卡接端头勾紧于另一侧,以实现卡接壳体在母线主干体上的闭合卡接,且整体结构空间占用较小。
(3)通过导体卡接件和汇流铜条的配合,能够将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的电流或电压,由导体卡接件传递至汇流铜条,使得整个汇流铜条带电,从而方便配电单元的各电气元件与汇流铜条直接连接,以获取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卡接壳体与闭合卡接装置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端接接口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夹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卡接壳体、隔板和多组端接接口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拆除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配电单元1,电源开关11,卡接壳12,上卡接壳体121,卡凸1211,下卡接壳体122,挡条1221,隔板1222,边端盖板123,用电元器件13,闭合卡接装置2,拨片21,卡槽211,卡接轴22,卡接端头23,径向锁紧螺栓24,弹性抵压件25,端接接口装置3,导体卡接件31,外护套311,导电夹片312,搭接部3121,弹性接触部3122,衔接板313,汇流铜条32,接线端子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包括配电单元1、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配电单元1上设置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闭合卡接装置2用于配电单元1在母线主干体上的锁紧连接,端接接口装置3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为配电单元1提供电能,通过配电单元1、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的配合,能够将配电单元1锁紧于母线主干体上,并由端接接口装置3将电能传递至配电单元1中,以实现配电单元1的馈电工作。
进一步地,配电单元1设置为包括电源开关11、卡接壳12和用电元器件13,电源开关11设置于卡接壳12上,且该电源开关11电性连接用电元器件13,卡接壳12上连接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且该卡接壳12内腔设置用电元器件13,用电元器件13电性连接端接接口装置3,以获取电能。
进一步地,卡接壳12由上卡接壳体121、下卡接壳体122和两组边端盖板123相连接围绕而成,上卡接壳体121与下卡接壳体122之间形成的内腔中安装用电元器件13。
进一步地,上卡接壳体121一侧还设置有放置空腔,放置空腔可安装断路器,且该放置空腔的外侧壁上开设多组操作窗口,而在上卡接壳体121外壁上设置滑动槽道,滑动槽道内滑动设置有挡板,该挡板用于关闭和开启操作窗口,操作窗口的设置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
进一步地,上卡接壳体121上还开设有多组电气设备安装槽口,电气设备安装槽孔用于安装电源开关11。
进一步地,下卡接壳体122的各侧壁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多组加强肋板,加强肋板的设置可加强下卡接壳体122各组成壁面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下卡接壳体12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放置空腔内还设有螺钉紧固条,边端盖板123通过螺钉固定于螺钉紧固条上,且边端盖板123将上卡接壳体121与下卡接壳体122进行封盖,使其与外界隔绝防止杂质进入。
进一步地,配电单元1设置为还包括电力监控装置,电力监控装置设置于卡接壳12上。
进一步地,闭合卡接装置2设置为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卡接件,转动卡接件设置为包括拨片21、卡接轴22和卡接端头23,拨片21套设于卡接轴22一端,卡接轴22穿设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卡接轴22的另一端设置卡接端头23,拨片21与卡接端头23间形成配电单元1与母线主干体的夹紧腔。
具体地,卡接轴22穿设于上卡接壳体121侧壁上,且该卡接轴22上垂直固定卡接端头23。
进一步地,拨片21旋配套设于卡接轴22上,以与卡接端头23相配合,将配电单元1锁紧于母线主干体上,通过旋转拨片21,调整拨片21在卡接轴22上的位置,并使得拨片21与卡接端头23相配合,形成上卡接壳体121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夹紧腔,保证拨片21将上卡接壳体121压紧于母线主干体侧壁一侧,同时卡接端头23勾紧于另一侧,以实现卡接壳12在母线主干体上的闭合卡接,且整体结构空间占用较小。
进一步地,闭合卡接装置2设置为两组,且两组闭合卡接装置2分别布设于配电单元1的侧壁上,通过两组闭合卡接装置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配电单元1在母线主干体侧壁上的可靠连接。
具体地,闭合卡接装置2可呈对角线结构布设,即一组闭合卡接装置2安装于上卡接壳体121一侧壁上方,另一组闭合卡接装置2安装于另一侧壁下方,以提高卡接壳12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卡接性能。
进一步地,端接接口装置3设置为包括导体卡接件31和汇流铜条32,导体卡接件31连接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导体卡接件31上连接汇流铜条32,由导体卡接件31抱紧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将电流传递至汇流铜条32,汇流铜条32位于配电单元1内,为配电单元提供电能,通过导体卡接件31和汇流铜条32的配合,能够将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的电流或电压,由导体卡接件31传递至汇流铜条32,使得整个汇流铜条32带电,从而方便配电单元的各电气元件与汇流铜条32直接连接,以获取电能。
进一步地,导体卡接件31设置为包括外护套311和导电夹片312,外护套311连接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外护套311中卡设导电夹片312的下端,导电夹片312的上端穿过外护套311和配电单元1,与汇流铜条32相接触连接,通过外护套311的设置,可对导电夹片312进行保护,以降低外界环境中灰尘等对其的侵蚀,提高导电夹片312的使用寿命,同时,外护套311还可进行相邻导电夹片312间的隔离,降低相邻导电夹片312间易发生电性导通的风险,以进一步保证用电安全性。
进一步地,外护套311设置为包括连接部和两组包裹部,连接部固定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连接部的底壁上相对应设置两组包裹部,导电夹片312的上端穿过连接部,且该导电夹片312的下端卡设于两组包裹部之间。
进一步地,导电夹片312设置为包括搭接部3121和两组弹性接触部3122,搭接部3121与汇流铜条32相接触连接,且该搭接部3121的两侧相对应设置弹性接触部3122,弹性接触部3122卡设于外护套311中,且该弹性接触部3122可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通过搭接部3121与汇流铜条32的接触连接,既实现对汇流铜条32的电能传递,又能保证搭接部3121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可靠连接,而弹性接触部3122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则能保证电能传递的可靠性。
具体地,连接部中开设通孔一,下卡接壳体122上相对应该通孔一开设通孔二,以使得导电夹片312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通孔一和通孔二,与汇流铜条32相接触,并通过螺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连接部上的螺纹孔、下卡接壳体122、搭接部3121和汇流铜条32,实现连接部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固定,以及导电夹片312与汇流铜条32的接触可靠性。
进一步地,两组弹性接触部3122均设置为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段、接触段和抵压段,安装段连接于搭接部3121上,两组接触段之间形成导电铜条夹紧腔,抵压段远离接触段的一侧与外护套311相接触,通过两组接触段分别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的两侧面相接触,可增大导电连接接触面积,减少连接部容易发热的情况,同时由于接触面积增大也能提供更大的电能,并且,导电夹片312的两组接触段均可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相接通的结构,可实现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其中一面出现故障时,另一面依然可以保证电路的接通。
具体地,导电夹片312可设置为易导电的弹性金属片,另外,在导电夹片312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相连接时,两组接触段在抵压段的辅助下,对插入导电铜条夹紧腔的导电铜条呈抱合夹紧之势。
进一步地,汇流铜条32上连接有接线端子321,接线端子321用于连接配电单元1。
具体地,用电元器件13可包括断路器、电流/电压互感器、以及电力监控装置,用电元器件13的具体组成可根据该配电单元1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选择,将各用电元器件13通过接线端子321连接于汇流铜条32上,以获取电能,电源开关11可电性连接断路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拨片21可通过一径向锁紧螺栓24压紧于卡接轴22上,以与卡接端头23相配合,将配电单元1锁紧于母线主干体上。
进一步地,拨片21上还连接弹性抵压件25,弹性抵压件25的末端抵靠于配电单元1上,由弹性抵压件25与径向锁紧螺栓24相配合,调节拨片21至配电单元1的间距,通过弹性抵压件25,既可使得拨片21沿卡接轴22上移以远离上卡接壳体121,方便上卡接壳体121由母线主干体侧壁上的拆卸,又能由弹性抵压件25的弹性力、拨片21与径向锁紧螺栓24产生的锁紧力,将上卡接壳体121压紧于母线主干侧壁上,保证两者的连接紧密性。
进一步地,弹性抵压件25套设于卡接轴22上。
进一步地,弹性抵压件25可设置为弹簧。
具体地,拨片2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沉头孔、卡台和弹簧放置腔,沉头孔中可相配合穿设径向锁紧螺栓24,且径向锁紧螺栓24的末端旋配连接于卡接轴22中,以将拨片21锁紧于卡接轴22上,保证拨片21与卡接端头23间的夹紧腔结构;卡接轴22上设置挡肩,拨片21下移过程中,挡肩能够限制拨片21的下移距离,以避免其过位移对上卡接壳体121和母线主干体的压损;弹簧位于弹簧放置腔中,且该弹簧套设于卡接轴22上,弹簧的末端可抵靠于上卡接壳体121上,且该弹簧的另一端可固定于拨片21上。
实施例三
如图1-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拨片21上开设卡槽211,配电单元1上设置卡凸1211,转动拨片21,以将卡槽211相配合罩设于卡凸1211上,增大拨片21与配电单元1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拨片21与上卡接壳体121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拨片21远离卡接轴22的一端底壁上开设卡槽211,上卡接壳体121上固定卡凸1211,卡槽211的结构与卡凸1211的结构相配合,在将拨片21转动至上卡接壳体121上,进行上卡接壳体121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卡紧时,可使得卡槽211卡紧于卡凸1211上,对拨片21进行卡紧限位,降低因外界振动等因素导致的拨片21转动,易使得拨片21与卡接端头23间距增大,从而影响卡紧效果的问题,以进一步保证上卡接壳体121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可靠锁紧。
实施例四
如图1-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导体卡接件31设置为还包括一衔接板313,衔接板313连接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衔接板313的底部连接外护套311,由衔接板313增加外护套311与配电单元1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衔接板313可一体成型于下卡接壳体122上。
进一步地,衔接板313上固定连接部。
具体地,通过螺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连接部上的螺纹孔、衔接板313、导电夹片312的搭接部3121和汇流铜条32,实现连接部在衔接板313上的固定,以及导电夹片312与汇流铜条32的可靠接触。
实施例五
如图1-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导体卡接件31可相间隔设置两组,通过两组导体卡接件31的设置,以保证导体卡接件31的弹性接触部3122进行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电能的可靠传递,既使得配电单元与母线主干体良好连接,又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中一组导体卡接件31出现故障无法进行电能传递时,另一组导体卡接件31仍然可实现电能传递,使得配电单元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该端接接口装置3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六
如图1-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多组端接接口装置3相邻布设于配电单元1的下卡接壳体122上,形成配电单元1的电力单元,为其内腔安装的各用电元器件13提供电能,通过配电单元1的下卡接壳体122上的多组端接接口装置3的布设,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一损坏时,仅进行相应端接接口装置3的更换,有效节省成本,并保证配电单元1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配电单元1的下卡接壳体122上开设多组汇流铜条32容置腔,汇流铜条32容置腔内相配合容置端接接口装置3中的汇流铜条32,且相邻汇流铜条32容置腔间设置挡条1221。
具体地,挡条1221一体成型于配电单元1的下卡接壳体122上,且该挡条1221上开设螺纹孔。
进一步地,多组端接接口装置3中的汇流铜条32上方罩设隔板1222,且隔板1222通过螺栓固定于挡条1221上,通过挡条1221即可进行相邻汇流铜条32间的隔开,既能降低相邻汇流铜条32间易导通的风险,又能方便多组汇流铜条32上罩设的隔板1222的安装,以由隔板1222防止汇流铜条32的大面积裸露,提高用电安全。
进一步地,隔板1222上开设槽孔,通过隔板1222上槽孔的设置,既便于各电气元件的电线穿过,又使得各电气元件在与汇流铜条32电性接通工作时,由槽孔进行汇流铜条32工作时的散热,以保证用电安全,同时降低发热对汇流铜条32和电气元件的损坏。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简单实用,能够由母线主干体上方便获取电能,以使得配电模块进行良好馈电工作,且可保证其在母线主干体上的可靠连接,空间占用较小。该配电模块的装配过程如下,以实施例六为例:
1、导体卡接件31安装:使得导电夹片312的弹性接触部3122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汇流铜条32容置腔,以及一体成型于下卡接壳体122上的衔接板313,保证导电夹片312的搭接部3121搭放于汇流铜条32容置腔中,实现两组导电夹片312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相对应安装;
2、汇流铜条32放置:完成上述步骤1后,将汇流铜条32放置于汇流铜条32容置腔中,保证汇流铜条32与两组导电夹片312的搭接部3121相接触;
3、外护套311安装:将外护套311由衔接板313下方装入,使其包裹部套设于导电夹片312的弹性接触部3122上,保证弹性接触部3122的接触段与抵压段穿过外护套311连接部中的通孔一,抵压段与包裹部相接触,再通过螺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连接部上的螺纹孔、衔接板313、导电夹片312的搭接部3121和汇流铜条32,实现外护套311连接部在衔接板313上的固定,以及导电夹片312与汇流铜条32的接触可靠性,从而完成两组外护套311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安装;
4、多组端接接口装置3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组装:重复上述步骤1-3,根据实际配电单元1的规格,进行多组端接接口装置3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依次相邻布设,以形成配电单元1的电力单元,将各用电元器件13的电线与汇流铜条32上的接线端子321连接,从而为各电气元件提供电能;
5、罩设隔板1222:完成上述步骤4后,再将隔板1222罩设于多组汇流铜条32上,使得各用电元器件13的电线由隔板1222槽孔穿出,并通过螺栓依次穿过隔板1222和挡条1221上的螺纹孔,实现隔板1222在挡条1221上的固定,完成多组端接接口装置3在下卡接壳体122上的安装;
6、卡接壳12组装:在下卡接壳体122上通过螺栓固定断路器,在再其上扣设上卡接壳体121,使得断路器穿设于放置空腔中,通过螺栓进行两者的紧固连接,然后,在上卡接壳体121的电气设备安装槽孔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源开关11,使得电源开关11电性连接断路器,电力监控装置穿过一组电气设备安装槽孔,最后,由两组边端盖板123将上卡接壳体121与下卡接壳体122进行封盖,并通过螺栓紧固,完成配电单元1的装配;
7、配电单元1在母线主干体导电铜条上的夹持:使得上述步骤6中组装完成后的配电单元1,通过导电夹片312中弹性接触部3122的两组接触段,以及抵压段的辅助,保证配电单元1的端接接口装置3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从而实现由导电铜条经导电夹片312,将电能传递至汇流铜条32上,使得整个汇流铜条32带电,为各用电元器件13提供电能,保证配电单元1的工作;
8、配电单元1在母线主干体侧壁上的闭合锁紧:将卡接轴22由上卡接壳体121侧壁穿出,使得卡接端头23勾紧于母线主干体侧壁一侧上,再下压拨片21,直至上卡接壳体121与母线主干体侧壁另一侧相接触,使得拨片21上的卡槽211卡于卡凸1211上,最后旋拧径向锁紧螺栓24,进行拨片21在卡接轴22上的压紧,以使得弹性抵压件25的弹性力、拨片21与径向锁紧螺栓24产生的锁紧力,将上卡接壳体121压紧于母线主干侧壁上,完成一组转动卡接件对上卡接壳体121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锁紧,重复前述过程,进行一组闭合卡接装置2于上卡接壳体121一侧壁上方的安装,另一组闭合卡接装置2于上卡接壳体121另一侧壁下方的安装,以提高卡接壳12与母线主干体侧壁的卡接性能,实现配电单元1在母线主干体侧壁上的闭合锁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包括配电单元(1)、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所述配电单元(1)上设置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所述闭合卡接装置(2)用于配电单元(1)在母线主干体上的锁紧连接,所述端接接口装置(3)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为配电单元(1)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1)设置为包括电源开关(11)、卡接壳(12)和用电元器件(13),所述电源开关(11)设置于卡接壳(12)上,且该电源开关(11)电性连接用电元器件(13),所述卡接壳(12)上连接闭合卡接装置(2)和端接接口装置(3),且该卡接壳(12)内腔设置用电元器件(13),所述用电元器件(13)电性连接端接接口装置(3),以获取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卡接装置(2)设置为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卡接件,所述转动卡接件设置为包括拨片(21)、卡接轴(22)和卡接端头(23),所述拨片(21)套设于卡接轴(22)一端,所述卡接轴(22)穿设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卡接轴(22)的另一端设置卡接端头(23),所述拨片(21)与卡接端头(23)间形成配电单元(1)与母线主干体的夹紧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21)可通过一径向锁紧螺栓(24)压紧于卡接轴(22)上,以与卡接端头(23)相配合,将配电单元(1)锁紧于母线主干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21)上还连接弹性抵压件(25),所述弹性抵压件(25)的末端抵靠于配电单元(1)上,由弹性抵压件(25)与径向锁紧螺栓(24)相配合,调节拨片(21)至配电单元(1)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卡接装置(2)设置为两组,且两组闭合卡接装置(2)分别布设于配电单元(1)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接接口装置(3)设置为包括导体卡接件(31)和汇流铜条(32),所述导体卡接件(31)连接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导体卡接件(31)上连接汇流铜条(32),由导体卡接件(31)抱紧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将电流传递至汇流铜条(32),所述汇流铜条(32)位于配电单元(1)内,为配电单元提供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卡接件(31)设置为包括外护套(311)和导电夹片(312),所述外护套(311)连接于配电单元(1)上,且该外护套(311)中卡设导电夹片(312)的下端,所述导电夹片(312)的上端穿过外护套(311)和配电单元(1),与汇流铜条(32)相接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片(312)设置为包括搭接部(3121)和两组弹性接触部(3122),所述搭接部(3121)与汇流铜条(32)相接触连接,且该搭接部(3121)的两侧相对应设置弹性接触部(3122),所述弹性接触部(3122)卡设于外护套(311)中,且该弹性接触部(3122)可抱紧于母线主干体的导电铜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铜条(32)上连接有接线端子(321),所述接线端子(321)用于连接配电单元(1)。
CN201921868961.9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Active CN210744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8961.9U CN210744451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8961.9U CN210744451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4451U true CN210744451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8961.9U Active CN210744451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4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8261B (zh) 模块化、轨道式的配电母线单元
WO2013052366A1 (en) Terminal unit having fused combiner/distribution bus bar assembly
US9466961B2 (en) Generator connection box for photovoltaic installations
CN103856164A (zh) 接线盒、太阳能电池以及在接线盒中安装汇流条的方法
CN210744716U (zh) 单芯电缆接地箱
CN110829186A (zh) 一种轨道式末端供配电母线单元
CN113173087B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10744451U (zh)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CN110752512A (zh) 一种新型的轨道式末端母线配电模块
CN209748146U (zh) 一种轨道式小母线配电设备
CN2136611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节能母线槽
CN210744687U (zh) 一种供配电模块与轨道式母线主干体闭合卡接装置
CN210744370U (zh) 供配电模块与轨道式末端母线主干体的端接接口装置
CN220753889U (zh) 一种线束连接器
CN218827743U (zh) 防护座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20510363U (zh) 一种高压电气用电连接器
CN109818179B (zh) 配电模块与轨道式母线内部导电铜条的端压接口装置
CN210744450U (zh) 一种轨道式末端供配电母线单元
CN219917697U (zh) 一种单个载流连接器及并网系统
CN219018768U (zh) 一种条形光伏接线盒
CN112563777B (zh) 组装式安全防护型接线端子
CN215527986U (zh) 线束的连接装置
CN217086952U (zh) 一种带防护功能的紧凑型连接器
CN217182501U (zh) 一种快插式电缆连接器
CN110797722A (zh) 供配电模块与轨道式末端母线主干体的端接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Room 302-8, 3rd Floor, Building 5, No.1 Nongda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wei Yund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Unit G, 19th Floor, Maoye Times Square, No. 288 Haide Second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enh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