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1204U -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1204U
CN210741204U CN201920429442.6U CN201920429442U CN210741204U CN 210741204 U CN210741204 U CN 210741204U CN 201920429442 U CN201920429442 U CN 201920429442U CN 210741204 U CN210741204 U CN 210741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ystem
water cooling
water
fresh water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94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辉
王航
高冲
贺之渊
赵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4294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1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1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1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使用三循环系统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直接换热而导致出现换热器损坏时造成去离子系统冷却介质的污染,还可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温差太大导致的结垢。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及经济的发展,以IGBT为代表的电力电子器件和以CPU为代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单个晶体管的尺寸逐步减小,相应的这些发热元件的单位面积功率密度越来越大,由于晶体管结温限制,还要求越来越低的冷却剂温度,传统的自然风冷、强制风冷技术受制于大气的环境温度及极低的比热已经难以对这些发热元件进行高效经济的冷却,迫切需要探索新型的适应高功率密度散热的冷却方式,液体冷却技术应运而生。在液体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的同时,还需要将液体从受热元件带出的热量最终散失到自然热阱中,以保证液体以稳定的温度持续从发热元件吸热。一般情况下,由于大气无处不在,大部分发热元件的热量将被冷却液带到大气中。
目前已有将自然水源作为发热设备最终热阱的应用案例。例如,将海水作为最终热阱的船用冷却系统。这种冷却系统的典型特点为冷却系统有两个循环:冷却发热元件的内部液体循环和冷却内部循环液体的自然水源循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双循环的冷却系统面临两循环温差过大导致容易出现结垢以及外循环水质差导致容易将热交换器堵塞或腐蚀引起内循环运转不良等问题,导致虽然自然水源为热阱有着良好的散热效果,但却由于冷却系统设计及运行问题导致发热设备无法及时、可靠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
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
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
优选的,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4);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和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入端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冷侧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一端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直接连接。
优选的,还设有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
所述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另一端与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5);
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包括:中央空调系统(6);
所述中央空调系统(6)安装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的冷侧连接,形成中央空调循环回路,用于为中央空调系统(6)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包括: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和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和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依次连接,形成淡水主循环回路;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热侧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用于第三次换热。
优选的,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辅助循环回路;
所述淡水辅助循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和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形成;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的输出端与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的第一端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16);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依次连接,形成去离子水循环主回路;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与第三热交换器(16)热侧相连,用于第二次换热。
优选的,所述去离子水循环主回路,还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的第一端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16)连接,第三端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连接。
优选的,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还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还包括: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
所述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的输出端分别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方式均采用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还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设置在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和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间,用于缓蚀阻垢防生物;
所述自然水源为海水或淡盐水,通过电解制取次氯酸钠溶液,放入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入口处;
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用于进行生物杀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使用三循环系统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直接换热而导致出现换热器损坏时造成去离子系统冷却介质的污染,还可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温差太大导致的结垢。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自然水源这一天然冷源,自然水源作为最终热阱冷却这种高传热效率的冷却方式可实现冷却设备节约大量的运行耗能及设备占地面积,且自然水源没有蒸发损失,可降低发热设备的投资及运营成本。自然水源蓄热能力大,在夏季高温时期自然水源温度低于空气温度,采用自然水源作为最终热阱可以降低设备的运行温度,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经过处理的净化的自然水源还可以为消防系统提供消防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2-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4-第二热交换器;5-第一热交换器;6-中央空调系统;7-自然水源净化装置;8-净化水/淡水储水罐;9-消防系统储水罐;10-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2-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3-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5-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6-去离子冷却系统包括第三热交换器;1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8-连接的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9-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20-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2-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3-液冷式发热设备;24-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6-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
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
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
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4;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和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入端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冷侧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一端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直接连接。
还设有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
所述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另一端与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连接。
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5;
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包括:中央空调系统6;
所述中央空调系统6安装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的冷侧连接,形成中央空调循环回路,用于为中央空调系统6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包括: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和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和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依次连接,形成淡水主循环回路;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热侧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用于第三次换热。
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辅助循环回路;
所述淡水辅助循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和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形成;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的输出端与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的第一端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
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16;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依次连接,形成去离子水循环主回路;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与第三热交换器16热侧相连,用于第二次换热。
所述去离子水循环主回路,还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的第一端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16连接,第三端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连接。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还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还包括: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
所述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的输出端分别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连接方式均采用管道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还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设置在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和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间,用于缓蚀阻垢防生物;
所述自然水源为海水或淡盐水,通过电解制取次氯酸钠溶液,放入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入口处;
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用于进行生物杀灭。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根据目前使用的风冷冷却系统及液冷双循环回路冷却系统,提供了一种以自然水源为热阱的液冷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天然的自然水源作为热阱,取代传统的空气冷却器、闭式冷却塔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的方式,并可改善双循环液冷系统存在的腐蚀、结垢等问题。与热量散失到空气中的技术相比,三循环液冷系统节约了初投资及占地面积,使整个系统更加的集成化;与双循环液冷系统相比,三循环冷却系统通过添加一级淡水循环降低了与发热设备直接接触的内循环液冷系统面临的脏污腐蚀导致的污染以及温差过大引起的易结垢问题,实现整个系统的及时、可靠散热。
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其中自然水源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通过换热器相连,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通过换热器相连。换热器为间壁式结构,按换热面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管壳式、板式、板壳式、板翅式换热器。自然水源包括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江河水、湖水、海水等。液冷发热设备包括水冷式大型数据机房、水冷式高压电力设备等。水冷式高压电力设备包括高压直流换流阀、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高压直流断路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采用晶闸管、IGBT等采用晶闸管或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电能变换的设备。
所述第三交换器16、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9、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20、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液冷式发热设备组成去离子水冷却系统23、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其中第三交换器16热侧、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液冷式发热设备23、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去离子水主循环回路;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9、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20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去离子水辅助循环系统,并与去离子水主循环回路连接。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第三交换器16组成淡水冷却系统。其中第二和交换器4热侧、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第三交换器16冷侧、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淡水主循环回路;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淡水辅助循环系统,并与淡水主循环回路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第二交换器4、第一交换器5、自然水源净化装置形成自然水源冷却系统7。其中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第二交换器4、第一交换器5、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通过管道连接形成自然水源冷却系统主循环回路,为防止不同用途的自然水源相互干扰,第二交换器4、第一交换器5、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为并联连接。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为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辅助循环,并与自然水源主循环回路连接,将经过处理的部分自然水源注入自然水源入水口侧,实现自然水源的缓蚀阻垢防生物目的。
所述中央空调系统6与第一交换器5形成中央空调循环回路。
所述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可将自然水源精华为纯净的淡水供淡水冷却系统、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及消防系统补水。
所述消防系统储水罐9可以为整个设备室消防系统提供水源,储水罐的水源主要来自于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当自然水源净化装置发生故障无法补水时,可直接从海水冷却系统紧急取水。
采用三循环系统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直接换热而导致出现换热器损坏时造成去离子系统冷却介质的污染,还可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温差太大导致的结垢问题。
为提高可靠性,上述所有的部件均有冗余。
将自然水源冷却系统与设备室的液冷发热设备、中央空调系统通过换热器连接,还可将自然水源的一部分用来制取纯净淡水用于淡水冷却系统及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的补水,提高了自然水源的利用率。
如果自然水源为海水或淡盐水,则自然水源的一部分还可被用于电解制取的次氯酸钠溶液,用于投加到自然水源入口处进行生物灭杀,投加的次氯酸钠浓度为(连续操作1~1.5ppm),连续投加(3ppm)和冲击投加(5ppm);如果自然水源为河水、湖水等淡水,则可在抽取自然水源的一部分用于添加药品,然后注入到冷却水入口处,起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防结垢和防生物的功能。
自然水源净化装置为闪蒸式或反渗透式或超滤式之一或其组合式结构,废水可直接排入或经处理再排入自然水源。
其中,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的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第二热交换器4、第一热交换器5、中央空调系统6、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消防系统储水罐9、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第三交换器16、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9、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20、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液冷式发热设备组成去离子水冷却系统23、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都有冗余部件,当其中的部件发生问题时,可以备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实施例3: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可以对液冷式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具体方法包括:
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中的低温离子水与液冷式发热设备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形成高温离子水;
所述高温离子水与淡水冷却系统的低温淡水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形成高温淡水;
所述高温淡水与自然水源冷却系统从自然环境得到的低温自然水进行第三次热交换,得到高温自然水,并将所述高温水排到大自然。
所述高温淡水与自然水源冷却系统从自然环境得到的低温自然水进行第三次热交换,得到高温自然水,并将高温水排到大自然,还包括:
将从自然环境得到的低温水通过进行过滤后分别排放到大自然、净化水/淡水储水罐和消防系统储水罐;
所述净化水/淡水储水罐处理后得到低温淡水和低温离子水;
所述低温淡水对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中的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进行补水;
所述低温离子水对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中的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进行补水。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还包括:
自然水源系统的低温自然水与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换热,形成高温自然水,并将所述高温自然水排到大自然。
所述高温离子水与淡水冷却系统的低温淡水进行第二次热交换,还包括:
当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的液冷式发热设备温度不需要进行换热时:
关闭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的第二端以及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的第二端;
基于关闭后的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和淡水冷却系统进行内部循环。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
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
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4);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和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入端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冷侧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一端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直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
所述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另一端与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5);
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包括:中央空调系统(6);
所述中央空调系统(6)安装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的冷侧连接,形成中央空调循环回路,用于为中央空调系统(6)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包括: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和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和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依次连接,形成淡水主循环回路;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热侧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用于第三次换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辅助循环回路;
所述淡水辅助循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和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形成;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的输出端与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的输入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6)的第一端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16);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21)、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5)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依次连接,形成去离子水循环主回路;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与第三热交换器(16)热侧相连,用于第二次换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循环主回路,还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电动三通阀(27)的第一端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7)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16)连接,第三端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2)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还包括: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还包括: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
所述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的输出端分别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管道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还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设置在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和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间;
所述自然水源为湖水或河水,将缓蚀阻垢防生物药品注入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缓蚀阻垢防生物装置(3),用于缓蚀阻垢防生物;
所述自然水源为海水或淡盐水,通过电解制取次氯酸钠溶液,将所述次氯酸钠溶液注入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入口处,用于进行生物杀灭。
CN201920429442.6U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Active CN210741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9442.6U CN210741204U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9442.6U CN210741204U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1204U true CN210741204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9442.6U Active CN210741204U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1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7223A (zh) * 2019-04-01 2019-07-2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7223A (zh) * 2019-04-01 2019-07-2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6214B2 (ja) 使用済燃料の熱回収システム
EA028070B1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с узлом конденсатоочистки
JPH0791361A (ja) 温度差発電装置
CN110087437A (zh) 一种换流阀冷却系统及其方法
CN210741204U (zh)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CN110057223A (zh)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及方法
US20200045857A1 (en) Datacenter geothermal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8264540U (zh) 一种船舶游艇冷却系统
CN201953578U (zh) 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
CN215011244U (zh) 一种液冷散热及余热回收供暖设备和液冷供暖机柜
CN210900080U (zh) 一种换流阀冷却系统
CN206371046U (zh) 一种分体式发电机组散热器
JP6828195B2 (ja) パージ運転およびドレネージとの二重回路原子炉の蒸気発生装置
CN109712726B (zh) 一种海洋核动力平台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CN107708388A (zh)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2116079U (zh) 用于大功率变频器海水冷却管路的防腐杀菌装置
CN105576943A (zh) 一种高压直流换流阀热回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4060892U (zh) 可高效运行的船用发电机组
CN211527182U (zh) 一种热超导散热结构循环水冷却节能装置
CN204177243U (zh) 一种节水型闭式工业循环水干湿联合冷却塔
CN104131876A (zh) 可高效运行的船用发电机组
CN217358237U (zh) 一种冷却塔不间断供水系统
JP2005148659A5 (zh)
CN218679749U (zh) 一种机房用散热节能系统
CN202614081U (zh) 换热设备的二次冷却除垢防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