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7834U - 一种吸音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音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7834U
CN210737834U CN201920615115.XU CN201920615115U CN210737834U CN 210737834 U CN210737834 U CN 210737834U CN 201920615115 U CN201920615115 U CN 201920615115U CN 210737834 U CN210737834 U CN 210737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und
woven fabric
needle
punched 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51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丽萍
梁东
童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Qixi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xi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xi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xi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51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7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7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78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音墙体,该吸音墙体包括基层、抹灰层、吸音层、加固层和装饰层。其中,抹灰层涂抹于基层的表面。吸音层包括针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抹灰层的表面。加固层包括钢丝网和界面剂层,钢丝网外罩固定于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界面剂层涂覆于钢丝网的表面。装饰层涂抹于界面剂层的表面。由于针刺非织造布的内部纤维排列呈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噪音的吸收。该吸音墙体的降噪系数NRC>0.8,大大提升了墙体的吸音降噪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吸音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音墙体。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噪音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同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一起被列为全球三大污染。由于环境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噪音的控制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建造吸音墙是控制噪音的有效手段之一。吸音墙的作用是将噪音隔绝开,并且消减掉部分噪音。目前,吸音墙已采用的吸音材料包括吸音板、吸音棉和隔音毡等,但吸音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制作繁琐、费工费时、不够美观或易变形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音墙体,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音墙体,所述吸音墙体包括基层、抹灰层、吸音层、加固层和装饰层。所述抹灰层涂抹于所述基层的表面。所述吸音层包括针刺非织造布,所述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所述抹灰层的表面。所述加固层包括钢丝网和界面剂层,所述钢丝网外罩固定于所述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所述界面剂层涂覆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所述装饰层涂抹于界面剂层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针刺非织造布为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5~3mm。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孔径范围为0.02~0.2mm。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中纤维的直径范围为3~7μm。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为80%~87%。
优选地,所述针刺非织造布和所述钢丝网通过射钉固定于所述抹灰层。
优选地,所述界面剂层的厚度范围为1.5~2.5mm。
优选地,所述基层由加气混凝土砌块构成。
优选地,所述装饰层还包括腻子层和装饰面层,所述腻子层涂抹于所述界面剂层的表面,所述装饰面层涂抹于所述腻子层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吸音墙体,该吸音墙体包括基层、抹灰层、吸音层、加固层和装饰层,其中,吸音层包括针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抹灰层的表面。而加固层包括钢丝网和界面剂层,钢丝网外罩固定于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由于针刺非织造布的内部纤维排列呈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噪音的吸收。该吸音墙体的降噪系数NRC>0.8,大大提升了墙体的吸音降噪性能。此外,针刺非织造布质量轻便,能够轻易固定到墙体上,有效简化了吸音墙体的施工制作步骤。另外,钢丝网外罩于针刺非织造布上,能够加固针刺非织造布,防止针刺非织造布变软而影响饰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音墙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吸音墙体中针刺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音墙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045900040000021
Figure BDA000204590004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音墙体,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吸音墙体1包括基层10、抹灰层20、吸音层30、加固层40和装饰层50。其中,抹灰层20涂抹于基层10的表面。吸音层30包括针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抹灰层20的表面。加固层40包括钢丝网41和界面剂层42,钢丝网41外罩固定于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界面剂层42涂覆于钢丝网41的表面。
应说明的是,针刺非织造布是干法非织造布中一种。将短纤维经过开松、梳理、铺成纤维网,然后将纤维网反复穿刺,倒钩穿过纤网时,将纤维网表面和局部里层纤维强迫刺入纤维网内部。由于纤维之间的摩擦作用,原来蓬松的纤维网被压缩。经过多次的针刺,相当多的纤维束被刺入纤维网,使纤维网中的纤维互相缠结,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针刺非织造布。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针刺非织造布不仅具有很好的强韧度,还包含大量的孔隙。
在现有技术中,吸音墙已采用的吸音材料包括吸音板、吸音棉和隔音毡等,但吸音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制作繁琐、费工费时、不够美观或易变形等缺点。比如吸音板,吸音板由于硬度高、穿孔不易,所包含的孔隙非常有限,因此,吸音效果并不明显。另外,由于吸音板的质量较重,也就决定了安装到墙体上的工序较为繁琐,并且吸音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难以贴合为一个整体,如此,噪音的声波会从较大缝隙逸出,而不是进入到吸音板的孔隙中,那么吸音墙体的吸音效果也会不理想。
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吸音墙体,该吸音墙体包括基层、抹灰层、吸音层和装饰层,其中,吸音层包括针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抹灰层的表面。而加固层包括钢丝网和界面剂层,钢丝网外罩固定于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由于针刺非织造布的内部纤维排列呈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噪音的吸收。该吸音墙体的降噪系数NRC>0.8,大大提升了墙体的吸音降噪性能。此外,针刺非织造布质量轻便,能够轻易固定到墙体上,强化吸音效果的同时,也简化了吸音墙体的施工制作步骤。另外,钢丝网外罩于针刺非织造布上,能够加固针刺非织造布,防止针刺非织造布变软而影响饰面。
进一步地,所述针刺非织造布为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针刺非织造布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包括棉、羊毛、化纤和剑麻等。本实施例中,针刺非织造布的材质采用玻璃纤维,是考虑到玻璃纤维具有防火、防腐、防霉和抗冲击的优异性能。将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应用到建筑墙体中,如此,墙体在起到吸音降噪作用的同时,还兼具防火、防腐和抗冲击的作用。
进一步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5~3mm。吸音材料的吸音效果与其厚度有关。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吸音材料的吸声系数随厚度的增加而增长。其中,多孔吸音材料对中高频的吸音更敏感,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是典型的多孔吸音材料,因而,其吸声系数会随声频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当针刺非织造布的厚度不大时,增加厚度相当于延长看入射声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时间,使得声波与材料内部的纤维和孔隙中空气相互作用的机会更多,耗散也更多;而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吸声系数逐渐稳定在一定值,此时再增加厚度对吸声性能的提高非常明显。特别是,如果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过厚,会不利于其与墙体的粘连,从而影响吸音墙体1的吸音效果和外观。
进一步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孔径范围为0.02~0.2mm。对于具有相同孔隙率、孔隙形貌以及厚度的多孔材料来说,孔径越小,高频吸声性能越高,低频吸声性能没有很大变化。孔径尺寸对吸声性能在高频时影响较大是因为高频时声波能量较大,当孔隙较小时,声波进入后,可以与孔隙壁发生二次或多次非弹性碰撞,再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后,声波的能量损失较多,吸声性能较好。
进一步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中纤维的直径范围为3~7μm。由较细纤维制成的针刺非织造布的吸声性能要优于较粗的纤维。这是因为对于具有相同孔隙形貌以及厚度的多孔材料来说,较细纤维制成的材料含有的纤维数量要多于较粗纤维制成的材料。那么声波进入材料后与纤维界面发生摩擦的机率也会更高,声能耗散增多,吸声性能自然也会提高。但相对厚度、孔径等其它因素,纤维的直径大小对吸声性能的影响不大。
进一步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为80%~87%。孔隙率定义为材料中孔隙体积和材料总体积的比值,总体来说,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吸声系数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孔隙度越大,孔隙就越多或者孔隙的曲折度越大,内部通道越复杂,当声音进入材料的内部后,声波与孔隙壁的摩擦或与孔隙中空气作用的机会也就越多,声波的能量损失越多,吸声性能也就越好。但是,孔隙率过大,也会影响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机械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针刺非织造布和钢丝网41通过射钉43固定于抹灰层20上。具体的,将钢丝网41外罩于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后,通过射钉枪将射钉43依次贯穿钢丝网41和针刺非织造布后进入抹灰层20,以将钢丝网41和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抹灰层20上。除了能够加固针刺非织造布,防止针刺非织造布变软而影响饰面,钢丝网41还能有效防止墙体出现裂缝、空鼓、表皮脱落等现象。
进一步地,界面剂层42的厚度范围为1.5~2.5mm。具体地,形成界面剂层42的界面剂由干粉型界面剂和水按4: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而成。值得注意的是,界面剂层42要完全包覆钢丝网41,以防钢丝网41突出于界面剂层之外,以使钢丝网41与装饰层50更好地粘接,从而使得吸音层30、加固层40和装饰层50更好地连结为一整体,加强吸音效果的同时,保证墙面平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层10由加气混凝土砌块构成。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和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因此非常适合用以构建轻质墙体的基层1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饰层50还包括腻子层51和装饰面层52,腻子层51涂抹于界面剂层42的表面,装饰面层52涂抹于腻子层51的表面。其中,腻子是平整墙体表面的一种装饰性质的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装饰层50可以仅由腻子层51构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层;
抹灰层,所述抹灰层涂抹于所述基层的表面;
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针刺非织造布,所述针刺非织造布固定于所述抹灰层的表面;
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包括钢丝网和界面剂层,所述钢丝网外罩固定于所述针刺非织造布的表面,所述界面剂层涂覆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
装饰层,所述装饰层涂抹于界面剂层的表面;其中,
所述针刺非织造布为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5~3mm,所述界面剂层的厚度范围为1.5~2.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孔径范围为0.02~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中纤维的直径范围为3~7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为80%~8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非织造布和所述钢丝网通过射钉固定于所述抹灰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由加气混凝土砌块构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还包括腻子层和装饰面层,所述腻子层涂抹于所述界面剂层的表面,所述装饰面层涂抹于所述腻子层的表面。
CN201920615115.XU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吸音墙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37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5115.XU CN210737834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吸音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5115.XU CN210737834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吸音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7834U true CN210737834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0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511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37834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吸音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7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83463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облицовка
RU2561389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RU2608408C2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ее настенное покрытие
RU2561393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четова для облицовк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х помещений
CA2400725A1 (en) A dual layer acoustical ceiling tile having an improved sound absorption value
US9309666B2 (en) Wall covering for thermal and acoustic comfort
AU2012288730B2 (en) Acoustic absorbent wall coating
RU2583434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четова кольцевого типа
CN210737834U (zh) 一种吸音墙体
RU2649681C2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облицовка кочетова
RU2547529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очетова
JP2001316961A (ja) 吸音構造体
RU2583442C2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JPH09228506A (ja) 吸音体
RU2583438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ий элемент кочетова
RU2646252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облицовка
CN212689278U (zh) 一种高阻燃吸音降噪砂岩复合板
RU2646238C1 (ru) Акус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3130431B2 (ja) 吸音体
CN217998468U (zh) 一种带装饰层的气凝胶保温防火隔音板
CN212446563U (zh) 环保型阻燃吸音砂岩复合板
RU2651985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ий элемент
CN217079210U (zh) 一种宽频吸音降噪复合板
RU2652003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х помещений
RU2622934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облицов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8000 1501, 1601 and 1701, building 18 (complex building), Baile village, No. 718, Yuxiu East Avenue, north of the city, Yushui District, Xiny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Qixi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1 floor 12-16, block B, Haina Baichu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6, Baoxing Road, Haiw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xin Group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