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7564U -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7564U
CN210737564U CN201921506507.9U CN201921506507U CN210737564U CN 210737564 U CN210737564 U CN 210737564U CN 201921506507 U CN201921506507 U CN 201921506507U CN 210737564 U CN210737564 U CN 210737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section
steel grating
branch pipe
limi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65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国凯
秦跃群
张强
冯康楠
段雅菲
胡晓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065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7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7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7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边坡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坡面段和第二坡面段,第一坡面段和第二坡面段间隔设置,第一坡面段和第二坡面段之间设置有平行过渡段,平行过渡段的一端与第一坡面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坡面段连接,第一坡面段固设有若干土钉,第一坡面段上设置有第一钢格栅,第一钢格栅与土钉固定连接;第二坡面段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注浆锚杆,注浆锚杆呈中空设置,注浆锚杆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穿设有支管,注浆锚杆穿设有用于推动支管的推动杆,第二坡面段上设置有第二钢格栅,第二钢格栅与注浆锚杆固定连接。其能够提高支护结构对边坡支护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由于综合管廊开挖可能会产生边坡失稳,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通常需要架设边坡支护结构。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79543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微型锚拉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挡结构,包括土钉墙及支护桩;土钉墙包括土钉墙砼面板及设置于土钉墙砼面板上的土钉;支护桩包括灌注桩及固定设置于灌注桩上的锚杆;灌注桩设置于土钉墙砼面板的一端。虽然该微型锚拉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挡结构通过土钉墙及支护桩相配合形成组合支挡体系,对边坡形成良好的支护体系,确保了支护效果。
但是,该微型锚拉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挡机构利用支护桩中灌注桩成孔支护软弱土层边坡,由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导致插入土钉墙土壤中的土钉以及锚杆抗拔承载力较低、变形较大,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土钉和锚杆松动的问题,进而降低该微型锚拉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挡机构对边坡支护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能够提高支护结构对边坡支护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所述边坡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坡面段和第二坡面段,所述第一坡面段和第二坡面段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坡面段和第二坡面段之间设置有平行过渡段,所述平行过渡段的一端与第一坡面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坡面段连接,所述第一坡面段固设有若干土钉,所述第一坡面段上设置有第一钢格栅,所述第一钢格栅与所述土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坡面段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注浆锚杆,所述注浆锚杆呈中空设置,所述注浆锚杆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支管,所述注浆锚杆穿设有用于推动支管的推动杆,所述第二坡面段上设置有第二钢格栅,所述第二钢格栅与所述注浆锚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先进行边坡的施工,采用逐层开挖,逐层支护的方式,将土钉打入第一坡面段,实现土钉与第一坡面段的固定连接,土钉位于第一坡面段外的一端与第一钢格栅固定连接,实现第一钢格栅与第一坡面段的固定连接,在第一钢格栅的作用下对边坡形成支挡,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注浆锚杆穿设于第二坡面段上的第二固定孔,注浆锚杆位于第二坡面段外的一端与第二钢格栅固定连接,实现第二钢格栅与第二坡面段的固定连接,在第二钢格栅的作用下对边坡形成支挡,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将推动杆推入注浆锚杆的内部,在推动杆的作用下,推动杆将支管从通孔中推出,使支管设置于边坡内部,防止注浆锚杆脱出第二固定孔,再移出推动杆向注浆锚杆内浇筑混凝土,实现注浆锚杆与边坡的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支护结构对边坡支护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固设有用于防止支管脱出所述通孔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注浆锚杆通过弹性卡扣组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杆推动支管向注浆锚杆的外部移动,当支管的限位环与注浆锚杆的内壁抵接时,通过弹性卡扣组件实现限位环与注浆锚杆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卡扣组件为多组,每组所述弹性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弹性卡扣背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保持限位环和注浆锚杆之间的连接状态,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锚杆开设有与第一弹性卡扣相适配的第一过槽;所述注浆锚杆开设有与第二弹性卡扣相适配的第二过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环与注浆锚杆的内壁抵接时,第一弹性卡扣限位于第一过槽内,第二弹性卡扣限位于第二过槽内,实现限位环与注浆锚杆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于靠近所述第一过槽底壁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卡扣靠近所述第二过槽底壁的一端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移动第一弹性卡扣限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移动第二弹性卡扣限位于第二限位槽内。因此,便于实现限位环与注浆锚杆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于其与所述推动杆接触的一端设置为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推动杆推动支管向注浆锚杆的外部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呈六棱柱形设置,所述支管位于所述注浆锚杆外部的一端呈圆锥形设置,且所述支管开设有若干注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管设置为六棱柱形,防止支管于注浆锚杆内部周向转动,支管的一端设置为圆锥形,便于支管插入边坡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钉于其与所述第一钢格栅连接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钢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第一坡面段之间,所述第一钢格栅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片、另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一坡面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钢格栅与第一坡面段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钉于其与所述第一钢格栅连接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片抵接于所述第一坡面段,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围成矩形框,所述第一钢格栅设置于所述矩形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第一钢格栅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钉的外周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土钉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土钉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限位片或第二限位片脱出的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与土钉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建造地下综合管廊的过程中,先采用逐层开挖的方法,形成边坡,在对边坡逐层支护。在对边坡进行支护时,将土钉打入第一坡面段,土钉位于第一坡面段外的一端设置第一钢格栅,在土钉的作用下实现第一钢格栅与第一坡面段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钢格栅防止在挖掘过程中边坡失去稳定性,形成对边坡形成支挡;完成第一坡面段的支护的工作后,挖掘下一层边坡,在形成的第二坡面段开设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注浆锚杆,注浆锚杆位于第二坡面段外的一端设置第二钢格栅,在注浆锚杆的作用下实现第二钢格栅与第二坡面段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钢格栅防止在挖掘过程中边坡失去稳定性,形成对边坡形成支挡;同时在推动杆的作用下,推动杆将设置于注浆锚杆内部的支管从通孔中推出,使支管插接于边坡内部,再移出推动杆向注浆锚杆内浇筑混凝土,通过设置支管防止使用过程中锚杆松动,提高对边坡形成支挡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支护结构对边坡支护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钢格栅、土钉、第二钢格栅和注浆锚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浆锚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图中,1、边坡;11、第一坡面段;12、平行过渡段;13、第二坡面段;2、土钉;21、第一限位片;22、第二限位片;23、固定螺母;3、第一钢格栅;31、第一横向格栅条;32、第一竖向格栅条;4、注浆锚杆;41、支管;411、注浆孔;412、限位环;42、安装环;43、第一抵接片;431、第二U型框;44、第二抵接片;441、限位板;45、限位螺母;5、弹性卡扣组件;51、第一弹性卡扣;52、第二弹性卡扣;6、第二钢格栅;61、第二横向格栅条;62、第二竖向格栅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边坡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坡面段11和第二坡面段13,第一坡面段11和第二坡面段13间隔设置,第一坡面段11位于第二坡面段13的上方,且第一坡面段11和第二坡面段13之间设置有平行过渡段12,平行过渡段12的一端与第一坡面段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坡面段13连接,第一坡面段11、平行过渡段12和第二坡面段13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坡面段11、平行过渡段12和第二坡面段13呈阶梯型设置。
结合图1和图2,第一坡面段11固设有若干土钉2,第一坡面段11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以四个第一固定孔为例,四个第一固定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坡面段11的表面,土钉2与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且土钉2穿设于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设置为第一外螺纹,土钉2外周壁设置为第一内螺纹,土钉2与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
第一坡面段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钢格栅3,第一钢格栅3贴合于第一坡面段11的外表面,且第一钢格栅3与土钉2固定连接。
结合图2和图3,土钉2设置有第一限位片21和第二限位片22,第二限位片22与第一限位片21平行设置,第一钢格栅3设置于第一限位片21和第二限位片22之间。
第一限位片2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土钉2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限位片22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土钉2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土钉2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限位片21脱出的固定螺母23,土钉2顺次穿设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后与第一坡面段11连接。
第一钢格栅3的一侧抵接于第一限位片21靠近第二限位片22的一侧、另一侧抵接于第二限位片22。第一限位片21于靠近第一钢格栅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U型框,两个第一U型框的开口均朝向第一坡面段11,两个第一U型框分别设置于第一限位片21的两侧;第二限位片22于靠近第一钢格栅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设置于第二限位片22的两侧,第一U型框的一端与第一限位片21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挡板远离第二限位片22的一端。
第一U型框、挡板和第二限位片22围成矩形框,第一钢格栅3设置于矩形框内。第一钢格栅3包括若干第一横向格栅条31和若干第一竖向格栅条32,若干第一横向格栅条31和若干第一竖向格栅条32相互交错设置,相邻第一竖向格栅条32分别穿设于两个矩形框内。
结合图1和图2,第二坡面段13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以四个第二固定孔为例,四个第二固定孔均匀分布于第二坡面段13的表面,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注浆锚杆4,注浆锚杆4与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
结合图4、图5和图6注浆锚杆4呈中空设置,注浆锚杆4于其位于第二坡面段1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支管41,支管41的轴线与注浆锚杆4的轴线垂直设置,支管41呈六棱柱形设置,注浆锚杆4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呈六边形设置,支管41穿设于通孔,且支管41与通孔一一对应。支管41位于注浆锚杆4外部的一端呈圆锥形设置,且支管41的外周壁开设有若干注浆孔411。
注浆锚杆4穿设有用于推动支管41的推动杆(推动杆在图中未示出),支管41于其与推动杆(推动杆在图中未示出)接触的一端设置为第三斜面,第三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当推动杆(推动杆在图中未示出)远离支管41时,支管41位于注浆锚杆4的内部;当推动杆(推动杆在图中未示出)与支管41接触时,支管41穿设于通孔。
支管41一体成型有用于防止支管41脱出通孔的限位环412,限位环412与注浆锚杆4通过弹性卡扣组件5可拆卸连接,弹性卡扣组件5为多组,本实用新型对弹性卡扣组件5的数量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以三组弹性卡扣组件5为例,三组弹性卡扣组件5沿限位环412的圆周均匀分布。
每组弹性卡扣组件5包括第一弹性卡扣51和第二弹性卡扣52,第一弹性卡扣51和第二弹性卡扣52背向设置。
第一弹性卡扣51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第一弹性部和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第一弹性部的端部;第二弹性卡扣52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第二弹性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第二弹性部的端部。
注浆锚杆4于靠近限位环412的一侧焊接有安装环42,第一弹性部于远离第一限位部的一端焊接于限位环412上,限位环412开设有与第一弹性卡扣51相适配的第一过槽,第一过槽的底壁开设有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第一弹性部穿设于第一过槽后第一限位部限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二弹性部于远离第二限位部的一端焊接于限位环412上,限位环412开设有与第二弹性卡扣52相适配的第二过槽,第二过槽的底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第二弹性部穿设于第二过槽后第二限位部限位于第二限位槽内。第一限位部于靠近第一过槽底壁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第二限位部于靠近第二过槽底壁的一端设置为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
结合图1和图2,第二坡面段1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钢格栅6,第二钢格栅6贴合于第二坡面段13的外表面,且第二钢格栅6与注浆锚杆4固定连接。
结合图4和图5,注浆锚杆4设置有第一抵接片43和第二抵接片44,第一抵接片43与第二抵接片44平行设置,第二钢格栅6设置于第一抵接片43和第二抵接片44之间。
第一抵接片43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抵接片44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注浆锚杆4顺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注浆锚杆4于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开设有与注浆锚杆4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注浆锚杆4分别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
注浆锚杆4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抵接片43脱出的限位螺母45,注浆锚杆4顺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与第二坡面段13连接。
结合图2和图5,第二钢格栅6的一侧抵接于第一抵接片43的下表面、另一侧抵接于第二抵接片44的上表面。第一抵接片43于靠近第二钢格栅6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U型框431,两个第二U型框431的开口均朝向第二坡面段13,两个第二U型框431分别设置于第一抵接片43的两侧;第二抵接片44于靠近第二钢格栅6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个限位板441,两个限位板441分别设置于第二抵接片44的两侧,限位板441于远离第二抵接片44的一端抵接于第二U型框431。
第二U型框431、限位板441和第二抵接片44围成矩形限位框,第二钢格栅6设置于矩形限位框内。第二钢格栅6包括若干第二横向格栅条61和若干第二竖向格栅条62,若干第二横向格栅条61和若干第二竖向格栅条62相互交错设置,相邻第二竖向格栅条62分别穿设于两个矩形限位框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在地下建造综合管廊时,采用先采用逐层开挖的方法从地表向下挖掘,在挖掘过程中形成边坡1,再对边坡1逐层支护。当需要对第一层边坡1进行支护时,将土钉2打入第一坡面段11,并在第一坡面段11的外表面安装第一钢格栅3,第一钢格栅3的第一竖向格栅条32限位于第一限位片21和第二限位片22之间,第一限位片21和第二限位片22均与土钉2螺纹连接,实现土钉2与第一钢格栅3的固定连接,使第一钢格栅3与第一坡面段11的表面贴合,通过设置第一钢格栅3防止在挖掘过程中边坡1失去稳定性,形成对边坡1形成支挡;完成第一层边坡1的支护后,继续向下挖掘形成第二层边坡1,在第二坡面段13安装注浆锚杆4,在注浆锚杆4的作用下实现第二钢格栅6与第二坡面段13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钢格栅6防止在挖掘过程中边坡1失去稳定性,形成对边坡1形成支挡;支管41在推动杆(推动杆在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插入第二坡面段13的内部,支管41在弹性卡扣组件5的作用下实现支管41与注浆锚杆4的相对位置固定,移出推动杆(推动杆在图中未示出),向注浆锚杆4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通过支管41的注浆孔411进入第二坡面段13的土层中,实现注浆锚杆4与第二坡面段13的固定连接,防止使用过程中锚杆松动,提高对边坡1形成支挡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支护结构对边坡1支护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所述边坡(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坡面段(11)和第二坡面段(13),所述第一坡面段(11)和第二坡面段(1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坡面段(11)和第二坡面段(13)之间设置有平行过渡段(12),所述平行过渡段(12)的一端与第一坡面段(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坡面段(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面段(11)固设有若干土钉(2),所述第一坡面段(11)上设置有第一钢格栅(3),所述第一钢格栅(3)与所述土钉(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坡面段(13)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注浆锚杆(4),所述注浆锚杆(4)呈中空设置,所述注浆锚杆(4)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支管(41),所述注浆锚杆(4)穿设有用于推动支管(41)的推动杆,所述第二坡面段(13)上设置有第二钢格栅(6),所述第二钢格栅(6)与所述注浆锚杆(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1)固设有用于防止支管(41)脱出所述通孔的限位环(412),所述限位环(412)与所述注浆锚杆(4)通过弹性卡扣组件(5)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组件(5)为多组,每组所述弹性卡扣组件(5)包括第一弹性卡扣(51)和第二弹性卡扣(52),所述第一弹性卡扣(51)和第二弹性卡扣(52)背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杆(4)开设有与第一弹性卡扣(51)相适配的第一过槽;所述注浆锚杆(4)开设有与第二弹性卡扣(52)相适配的第二过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51)于靠近所述第一过槽底壁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卡扣(52)靠近所述第二过槽底壁的一端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1)于其与所述推动杆接触的一端设置为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1)呈六棱柱形设置,所述支管(41)位于所述注浆锚杆(4)外部的一端呈圆锥形设置,且所述支管(41)开设有若干注浆孔(4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钉(2)于其与所述第一钢格栅(3)连接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片(21),所述第一钢格栅(3)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片(21)与所述第一坡面段(11)之间,所述第一钢格栅(3)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片(21)、另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一坡面段(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钉(2)于其与所述第一钢格栅(3)连接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片(22),所述第二限位片(22)与所述第一限位片(2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片(22)抵接于所述第一坡面段(11),所述第一限位片(21)和第二限位片(22)围成矩形框,所述第一钢格栅(3)设置于所述矩形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钉(2)的外周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2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片(22)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土钉(2)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土钉(2)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限位片(21)或第二限位片(22)脱出的固定螺母(23)。
CN201921506507.9U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Active CN210737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6507.9U CN210737564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6507.9U CN210737564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7564U true CN210737564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6507.9U Active CN210737564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75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0457A (zh) * 2021-01-22 2021-06-04 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边坡加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0457A (zh) * 2021-01-22 2021-06-04 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边坡加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75824B1 (ko) 흙막이 판부재
JP2009516109A (ja) 仮設土留め装置
KR100659599B1 (ko) 폭 조절과 배수기능이 구비된 조립식토류판
KR100642341B1 (ko) 흙막이 토류벽 보강용 파일부재
KR100599245B1 (ko) 건축기초 공사용 측토압 버팀용 토류판 구조
CN210737564U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112411572A (zh)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体系
KR100467170B1 (ko) 보강토옹벽 축조공법
KR200409942Y1 (ko) 용이한 설치구조를 갖는 가설 흙막이 공사용 스트러트받침부재
KR101414155B1 (ko) 선반을 이용한 자립식 가시설 흙막이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KR100869764B1 (ko) 건축물 조립식 흙막이 구조
JP2000265458A (ja) PCa杭地中壁による地下構造物の床版連結構造
CN211646635U (zh) 截污栈道悬挑支架结构
KR101633729B1 (ko) 옹벽 구조
JP2000220150A (ja) 束石状体と耐圧盤式基礎の形成方法
JPS58164825A (ja) クライミングクレ−ン基礎用床板
CN113737811A (zh) 一种狭小基坑内装配式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28528B1 (ko) 흙막이용 토류판 어셈블리
KR100417487B1 (ko) 쇄석 채움 옹벽
KR100659728B1 (ko) 건축물 흙막이 구조
KR200273547Y1 (ko) 보강토옹벽 축조구조
CN213867858U (zh) 一种更换地下管道的可拆卸式沟槽支护装置
CN215926046U (zh) 一种组合式装配式板式基础
KR200437674Y1 (ko) 구조물 친환경 지지구조
CN217204236U (zh) 连拱型装配式生态挡土墙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