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4358U - 智能自行车鞍座 - Google Patents
智能自行车鞍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34358U CN210734358U CN201921133374.5U CN201921133374U CN210734358U CN 210734358 U CN210734358 U CN 210734358U CN 201921133374 U CN201921133374 U CN 201921133374U CN 210734358 U CN210734358 U CN 2107343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ddle
- shell
- main control
- control chip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插接固定;缓冲垫与鞍座壳体之间设有表面热电阻,鞍座壳体上设有集成电路板、电池,集成电路板与电池电连接,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主控芯片、陀螺仪,表面热电阻、陀螺仪分别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用户终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会对人体造成压迫、透气性好、能够辅助骑行者调节鞍座安装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鞍座是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用于为骑行者提供骑行时臀部的支撑。鞍座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骑行者在骑行时的舒适程度。现有的鞍座结构具有以下缺陷:1、当人坐在鞍座上时,传统的鞍座结构表面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这样容易对人体臀部造成压迫,对于长时间骑行者来说,危害性大。2、由于长时间骑行,臀部与鞍座之间长期接触而且透气性差,而导致汗液无法及时排出、蒸发,导致骑行的舒适度降低。此外,臀部与鞍座之间长期接触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若骑行者不及时进行修整,则导致臀部血管扩张,对人体造成危害。3、骑行者在参照组装说明书对鞍座进行角度调节时,一般都是凭感觉进行调节,导致角度调节误差大,影响骑行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会对人体造成压迫、透气性好、能够辅助骑行者调节鞍座安装角度的智能自行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所述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所述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所述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插接固定;
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之间设有表面热电阻,所述鞍座壳体上设有集成电路板、电池,所述集成电路板与电池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主控芯片、陀螺仪、表面热电阻和报警器,所述表面热电阻、陀螺仪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终端、报警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鞍座壳体的后部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上下两端分别扣接有保护盖和托板,所述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托板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托板的下方设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与托板之间通过卡扣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与下壳体扣接固定,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扣盖、卡柱和挡件,所述扣盖对称设置在上壳体的两侧,所述卡柱对称设置在托板的两侧,所述挡件分别固定在卡柱的一端,所述卡柱与扣盖配合连接时,所述挡件对扣盖进行限位。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滑块,所述托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滑块配合连接的滑槽。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还包括GPS天线、GPS芯片,所述GPS天线内置在安装壳内,所述GPS芯片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所述GPS芯片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通过GPS天线与用户终端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鞍座面与缓冲垫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鞍座壳体的顶部设有定位柱,所述缓冲垫上设有与定位柱配合固定的定位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通风槽为V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缓冲垫通过采用网格状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网格状结构能够将人体施加给缓冲垫上的压力进行分散,使缓冲垫各个位置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提升使用舒适度以及减小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网格状结构使缓冲垫为上下贯通的结构,保证空气流通,增加骑行散热效果。通过在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设有通风槽,使鞍座整体上下贯通,保证空气流通,能够有效带走骑行时产生的热量。
2、表面热电阻用于实时监测骑行者压迫鞍座的温度变化,并将温度值传输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将接收的温度值与其设定的上限温度值进行比较,若实际温度变化至超过上限温度值,主控芯片将信号传输给报警器,以告知骑行者温度超限,此时,骑行者进行自行调整,如站立骑行或整顿休息。
3、陀螺仪用于实时监测鞍座的安装角度,陀螺仪通过主控芯片将角度至传输至用户终端,骑行者能够直观获知鞍座的安装角度,以保证鞍座角度调节精确度,提高骑行舒适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自行车鞍座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自行车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自行车鞍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自行车鞍座的侧视图;
其中:1、鞍座面;2、缓冲垫;3、保护盖;4、集成电路板;5、天线;6、鞍座壳体;61、定位柱;62、第一插槽;63、第二插槽;7、支撑梁;8、安装壳;9、托板;91、安装柱;92、滑槽;10、上壳体;101、滑块;11、电池;12、下壳体;13、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自行车鞍座一优选实施例,包括鞍座面1、缓冲垫2、鞍座壳体6和支撑梁7,鞍座面1对称贴覆在缓冲垫2上,缓冲垫2扣接在鞍座壳体6上,缓冲垫2为网格状结构,缓冲垫2与鞍座壳体6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13,鞍座壳体6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62,鞍座壳体6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63,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槽62、第二插槽63插接固定。
缓冲垫2通过采用网格状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网格状结构能够将人体施加给缓冲垫2上的压力进行分散,使缓冲垫2各个位置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提升使用舒适度以及减小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网格状结构使缓冲垫2为上下贯通的结构,保证空气流通,增加骑行散热效果。通过在缓冲垫2与鞍座壳体6的中心设有通风槽13,使鞍座整体上下贯通,保证空气流通,能够有效带走骑行时产生的热量。
缓冲垫2与鞍座壳体6之间设有表面热电阻,鞍座壳体6上设有集成电路板4、电池11,集成电路板4与电池11电连接,集成电路板4上设有主控芯片、陀螺仪、表面热电阻和报警器,表面热电阻、陀螺仪分别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终端、报警器电连接。
其中,用户终端采用手机。
表面热电阻用于实时监测骑行者压迫鞍座的温度变化,并将温度值传输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将接收的温度值与其设定的上限温度值进行比较,若实际温度变化至超过上限温度值,主控芯片将信号传输给报警器,以告知骑行者温度超限,此时,骑行者进行自行调整,如站立骑行或整顿休息。
陀螺仪用于实时监测鞍座的安装角度,陀螺仪通过主控芯片将角度至传输至用户终端,骑行者能够直观获知鞍座的安装角度,以保证鞍座角度调节精确度,提高骑行舒适度。
进一步的,鞍座壳体6的后部设有安装壳8,安装壳8的上下两端分别扣接有保护盖3和托板9,集成电路板4设置在托板9上。保护板与托板9的设置对集成电路板4以及其上的各元器件具有保护作用,延长集成电路板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托板9的下方设有电池11盒,电池11盒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12,上壳体10的上表面与托板9之间通过卡扣组件固定连接,上壳体10的下表面与下壳体12扣接固定,电池11设置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12之间。卡扣组件包括扣盖、卡柱和挡件,扣盖对称设置在上壳体10的两侧,卡柱对称设置在托板9的两侧,挡件分别固定在卡柱的一端,卡柱与扣盖配合连接时,挡件对扣盖进行限位。上壳体10的上表面设有滑块101,托板9的下表面设有与滑块101配合连接的滑槽92。
其中,上壳体10与下壳体12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固定,达到水密集级别,防止电池11进水漏电,提高安全性能。
电池11盒与托板9之间通过采用卡扣组件的连接方式,并采用滑槽92与滑块101配合连接的方式,使电池11盒与托板9之间便于拆装,便于更换电池11。此外,卡扣组件中通过设有挡件,对扣盖具有限位作用,保证电池11盒与托板9之间的安装结构,防止电池11盒脱离托板9。
进一步的,还包括GPS天线5、GPS芯片,GPS天线5内置在安装壳8内,GPS芯片设置在集成电路板4上,GPS芯片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通过GPS天线5与用户终端电连接。安装有该智能自行车鞍座的自行车具有定位功能,能够实时定位自行车的位置,若出现自行车丢失的情况,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终端提供的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鞍座面1与缓冲垫2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固定。
进一步的,鞍座壳体6的顶部设有定位柱61,缓冲垫2上设有与定位柱61配合固定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通风槽13为V形结构,在骑行时,使风向朝鞍座两边扩散,保证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采用STM32处理器,陀螺仪型号为ADXL345,表面热电阻型号为SA1-RTD。表面热电阻、陀螺仪、GPS天线5以及GPS芯片选用的都是本领域的常规部件,其自身内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软件等都是本领域已公开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所述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所述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所述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插接固定;
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之间设有表面热电阻,所述鞍座壳体上设有集成电路板、电池,所述集成电路板与电池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主控芯片、陀螺仪、表面热电阻和报警器,所述表面热电阻、陀螺仪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终端、报警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壳体的后部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上下两端分别扣接有保护盖和托板,所述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托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下方设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与托板之间通过卡扣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与下壳体扣接固定,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扣盖、卡柱和挡件,所述扣盖对称设置在上壳体的两侧,所述卡柱对称设置在托板的两侧,所述挡件分别固定在卡柱的一端,所述卡柱与扣盖配合连接时,所述挡件对扣盖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滑块,所述托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滑块配合连接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PS天线、GPS芯片,所述GPS天线内置在安装壳内,所述GPS芯片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所述GPS芯片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通过GPS天线与用户终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面与缓冲垫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壳体的顶部设有定位柱,所述缓冲垫上设有与定位柱配合固定的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为V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33374.5U CN210734358U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智能自行车鞍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33374.5U CN210734358U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智能自行车鞍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34358U true CN210734358U (zh) | 2020-06-12 |
Family
ID=70983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33374.5U Active CN210734358U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智能自行车鞍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34358U (zh) |
-
2019
- 2019-07-18 CN CN201921133374.5U patent/CN2107343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34358U (zh) | 智能自行车鞍座 | |
US20080001449A1 (en) | Seat for use in baby carriage | |
CN212675377U (zh) | 一种新型智能儿童电话手表 | |
CN218481715U (zh) | 一种智能防汗运动眼镜 | |
JP2000178805A5 (zh) | ||
CN214412718U (zh) | 一种航海救援的无线电通信搜救设备 | |
CN213423459U (zh) | 高效防水的毫米波雷达壳体 | |
JPS61103426A (ja) | 暖房便座 | |
CN213698748U (zh) | 一种儿童监护及自主报警安全泳帽 | |
CN210734359U (zh) | 新型自行车鞍座 | |
CN207773316U (zh) | 一种镂空座垫 | |
TWM545081U (zh) | 自行車座墊 | |
KR200299057Y1 (ko) | 자전거 안장 | |
CN212185895U (zh) | 一种透气阻水的水暖床垫水箱密封装置 | |
CN217844155U (zh) |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加湿器 | |
CN220595071U (zh) | 一种通风自行车鞍座 | |
CN209739221U (zh) | 一种减震透气性山地车坐垫 | |
CN210542894U (zh) | 一种智能颈椎按摩器 | |
CN213788123U (zh) | 一种内科护理用腰部加热带 | |
CN213250299U (zh) | 一种热水袋保护装置 | |
CN211203822U (zh) | 一种led灯盘 | |
CN213965046U (zh) | 具有导水功能的潜水镜 | |
CN216508745U (zh) | 防水电动车座垫 | |
CN218416614U (zh) | 一种保护听觉的头戴式降噪耳机 | |
CN211908891U (zh) | 一种高散热的手机后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