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8389U - 测压微导管 - Google Patents

测压微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8389U
CN210728389U CN201920411796.8U CN201920411796U CN210728389U CN 210728389 U CN210728389 U CN 210728389U CN 201920411796 U CN201920411796 U CN 201920411796U CN 210728389 U CN210728389 U CN 210728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body
side section
pressure
coronary artery
pressure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17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Li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117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8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8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8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测压微导管,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测压装置和导管本体。导管本体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测压装置设置在导管本体上,用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获取血管内血流压力。本实用新型中的测压微导管,可以进行FFR检测,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施术者可以根据冠脉病变自由选择合适的导丝,而且能提供给导丝额外的支撑,帮助通过病变,同时减少了导丝和其他器械反复进出血管的次数,便于施术者操作,降低了病人风险,也降低FFR检测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Description

测压微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压微导管。
背景技术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指存在狭窄病变时,血管的最大血流量比上假设不存在狭窄病变时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随着近年来以FFR为代表的冠脉血管功能学检查逐步在冠脉介入手术的诊断价值得到循证医学的不断论证,在国际权威指南中已成为Ia类推荐(最高级别推荐),中国专家共识也高度认同了这项技术的必要性和前景。因此冠脉血管功能学检查指导的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必将越来越多的开展。
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每年两位数的增长,2020年预计突破100万例,其中严重冠心病比例渐高,尤其是多支病变,糖尿病弥漫性病变,钙化扭曲病变等。目前,作为冠脉血管功能学金标准的FFR检测,通常是利用导丝附着压力芯片和导线操作来获得FFR数据的。
但是,发明人发现,附着压力芯片和导线的导丝的操作困难,给手术的成功率和便捷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使FFR检测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尤其在遇到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手术时,比如分叉,多支,弥漫长病变,钙化等,需要来回交换导丝,费时费力,导丝通过成功率下降,也容易出现并发症,增加术者体力和时间消耗,增加病人风险和经济负担,操作弊端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压微导管,可以进行FFR检测,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施术者可以根据冠脉病变自由选择合适的导丝,而且能提供给导丝额外的支撑,帮助通过病变,同时减少了导丝和其他器械反复进出血管的次数,便于施术者操作,降低了病人风险,也降低FFR检测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测压微导管,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测压装置和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所述测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上,用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获取血管内血流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再利用导丝直接附着压力芯片和导线操作,而是提供一导管本体,导管本体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而在导管本体上设置了测压装置,可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进行FFR检测。施术者可以根据冠脉病变自由选择合适的导丝通过导管本体,导管本体也能提供给导丝额外的支撑,帮助通过病变,减少了导丝和其他器械反复进出血管的次数,便于施术者操作,降低了病人风险,也降低FFR检测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另外,所述测压装置包括:芯片、导线;所述芯片固定在所述导管本体上,用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获取血管内血流压力;所述导线与所述芯片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传输信号。该测压装置结构简单,并可以将测量数据传导至外部设备。
另外,所述导管本体内设置有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导线孔位,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导线孔位与外部设备连接。防止导线与外界接触,增强测压微导管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头侧段、尾侧段;所述头侧段与所述尾侧段连接,所述尾侧段与所述头侧段连接处向所述头侧段的端部方向管径逐渐减小。由于头侧端管径较小,更有利于导管本体2的输送和通过病变,而尾侧段可以作为操作手柄。
另外,所述测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尾侧段,可以防止测压装置对导管本体的操作性产生影响。
另外,所述头侧段内外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尾侧段内壁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尾侧段外壁与所述头侧段外壁连接的一侧设置亲水涂层,设置亲水涂层处摩擦力较小,可以使导管本体更为方便地通过病变,增强操作性并降低病人风险。由于尾侧段外壁作为操作手柄,所以无需设置亲水涂层,减小摩擦力。
另外,所述头侧段长度为3至5毫米,该长度范围的导管本体实际可操作性较好。
另外,所述导管本体内壁与外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亲水涂层的设置,可以使导管内外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导管本体更方便地进出血管,增强操作性并降低病人风险,且该导管本体便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测压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测压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测压微导管,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图1所示,包括:测压装置1和导管本体2。其中,导管本体2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测压装置1设置在导管本体2上,用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获取血管内血流压力。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测压装置1包括:芯片3、导线4。其中,导管本体2具有容置芯片3的容置槽,芯片3设置在容置槽内并被固定,用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获取血管内血流压力。导线4与芯片3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传输信号。该测压装置1结构简单,并可以将测量数据传导至外部设备。导管本体2内设置有供导线4穿过的导线孔位,导线4穿过导线4孔位与外部设备连接。设置导线孔位防止导线4与外界接触,增强测压微导管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导管本体2由高分子材料组成,总长130cm,内径0.60mm,外径0.67mm,芯片3可以设置在导管本体2的中间位置。内壁与外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5,内壁整个设置亲水涂层5,外壁从一端开始共70cm设置亲水涂层5,亲水涂层5可以使导管内外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导管本体2更方便地进出血管,增强操作性并降低病人风险。为了使导管本体2便于制作,导管本体2的外壁也可以整个设置亲水涂层5。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再利用导丝直接附着压力芯片3和导线4操作,而是提供一导管本体2,导管本体2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而在导管本体2上设置了测压装置1,可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进行FFR检测。施术者可以根据冠脉病变自由选择合适的导丝通过导管本体2,导管本体2也能提供给导丝额外的支撑,帮助通过病变,减少了导丝和其他器械反复进出血管的次数,便于施术者操作,降低了病人风险,也降低FFR检测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测压微导管。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管本体2内径0.60mm,外径0.67mm,芯片3可以设置在导管本体2的中间位置。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导管本体2包括:头侧段6、尾侧段7。头侧段6与尾侧段7连接,尾侧段7与头侧段6连接处向头侧段6的端部方向管径逐渐减小。由于头侧端管径较小,更有利于导管本体2的输送和通过病变,而尾侧段7可以作为操作手柄。本实施方式中,测压装置1设置在尾侧段7,可以防止测压装置1对导管本体2的操作性产生影响。当然,根据实际的需求,测压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头侧段6。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头侧段6长度为5mm,头侧段开口处内径0.38mm,外径0.45mm,尾侧段内径0.80mm,外径0.87mm。当然,头侧段6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长度,为了使其实际可操作性较好,其长度范围一般为3至5毫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导管本体2上可以设置亲水涂层。本实施方式中,导管本体2的头侧段6内外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5,尾侧段7内壁设置有亲水涂层5,尾侧段7外壁与头侧段6外壁连接的一侧设置亲水涂层5,外壁从头侧段6端部开始向尾侧段7延伸,共70cm设置亲水涂层5。设置亲水涂层5处摩擦力较小,可以使导管本体2更为方便地通过病变,增强操作性并降低病人风险。而尾侧段7外壁作为操作手柄,所以无需设置亲水涂层5,减小摩擦力。当然,为了使测压微导管生产更为方便,尾侧段7外壁也可以整个设置亲水涂层。
同样地,该测压微导管不再利用导丝直接附着压力芯片3和导线4操作,而是提供一导管本体2,导管本体2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而在导管本体2上设置了测压装置1,可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进行FFR检测。施术者可以根据冠脉病变自由选择合适的导丝通过导管本体2,导管本体2也能提供给导丝额外的支撑,帮助通过病变,减少了导丝和其他器械反复进出血管的次数,便于施术者操作,降低了病人风险,也降低FFR检测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测压微导管,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压装置和导管本体;
所述导管本体用于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的导丝通过;
所述测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上;
所述测压装置包括:芯片、导线;
所述芯片固定在所述导管本体上,用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获取血管内血流压力;所述导线与所述芯片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传输信号;
所述导管本体具有容置芯片的容置槽,所述芯片设置在容置槽内并被固定,所述导管本体内设置有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导线孔位;
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与外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头侧段、尾侧段;
所述头侧段与所述尾侧段连接,所述尾侧段与所述头侧段连接处向所述头侧段的端部方向管径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尾侧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侧段长度为3至5毫米。
CN201920411796.8U 2019-03-28 2019-03-28 测压微导管 Active CN210728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1796.8U CN210728389U (zh) 2019-03-28 2019-03-28 测压微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1796.8U CN210728389U (zh) 2019-03-28 2019-03-28 测压微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8389U true CN210728389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1796.8U Active CN210728389U (zh) 2019-03-28 2019-03-28 测压微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8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7619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a multi-sensor catheter for right heart an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US10532193B2 (en) Catheter systems and methods useful for cell therapy
JP6368015B2 (ja) 解剖学的構造体の測定及び処理に関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WO2017098198A1 (en) Microcatheter apparatus
CN106388800A (zh) 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
US20180263515A1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with pressure sensors
CN212546924U (zh) 一种微导管测压装置
CN209075691U (zh) 一种血压传感器
CN215191503U (zh) 一种左心室-主动脉根部压力同步监测导管
CN210728389U (zh) 测压微导管
CN107374673A (zh) 一种集成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及使用方法
CN212365043U (zh) 基于血管图像的数据处理系统
CN206822683U (zh) 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
CN208910236U (zh) 一种无线血流储备分数测量装置
US20230372025A1 (en) Extraluminal imaging based intraluminal therapy guidance systems, devi es, and methods
CN210056010U (zh) 用于冠脉内心电图的信号测量装置
CN210784316U (zh) 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
JP2017070817A (ja) 医療システム及び医療システムに関する方法
CN209153835U (zh) 一种介入治疗心脏病的封堵器输送导管
JP7155146B2 (ja) 分散型無線腔内撮像システムに対する機能的測定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pim)
CN208769937U (zh) 一种左手桡动脉鞘延长鞘管
CN215534333U (zh) 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
WO2021134868A1 (zh) 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
CN208524905U (zh) 一种集成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
CN201691912U (zh) 一种利用微型导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储备的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7

Address after: Room 202, unit 4, No.36, hehuachitou,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 Liang

Address before: 310020 Xiaolu 5-3-401, No. 68, Qianchao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 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