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2838U -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2838U
CN210722838U CN201922441658.7U CN201922441658U CN210722838U CN 210722838 U CN210722838 U CN 210722838U CN 201922441658 U CN201922441658 U CN 201922441658U CN 210722838 U CN210722838 U CN 210722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witch
magnetic parts
switch ke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16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诺
何乾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16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2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2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2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其中,该开关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让位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开关键,所述开关键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开关键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让位口凸设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开关键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开关键具有移动至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吸的第一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简化现有开关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结构以及具有该开关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开关是控制电路导通和断开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多数消费类的电子设备使用具有阻尼手感的开关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以提高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品质。但是,现有的带阻尼手感的开关需要在开关的壳体和按键之间安装扭簧来使开关具有阻尼手感,这种结构复杂,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扭簧需预压紧在按键和壳体之间,安装过程困难,所需要的安装时间长,开光的装配效率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结构,旨在简化现有开关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开关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让位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磁性件;
开关键,所述开关键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开关键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让位口凸设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开关键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
其中,所述开关键具有移动至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吸的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后壳开设有所述让位口;
所述开关键包括:
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贯穿所述让位口;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拨动部相连,所述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让位口沿所述拨动部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
可选地,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支撑部;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侧上,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支撑部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后壳上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限位件;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侧上,并沿所述拨动部的移动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限位槽的槽壁。
可选地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后壳本体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开关键设于所述后壳本体和所述安装架之间;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与所述拨动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固定部凸设于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拨动部一侧的表面上;
其中,所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安装架抵接。
可选地,所述后壳本体凸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端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架表面开设有定位孔;
其中,所述安装架、所述后壳本体通过连接件、所述固定孔、所述定位孔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抵接部还凸设有限位柱,所述安装架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后壳的内表面凹设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底壁开设有所述让位口;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连接板,所述拨动部设于所述连接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拨动部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与滑槽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所述开关键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滑动,并使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一个,所述开关键带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在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滑动,所述第二磁性件移动至端部位置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中的一个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开关键行程的两端,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所述开关键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滑动,当所述开关键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与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中的一个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四个,所述开关键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所述开关键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滑动,当所述开关键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独立地与每端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中的一个磁性相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包括上述的开关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开关键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使用时,通过拨动开关键凸出壳体表面的部分,使这个开关键相对壳体移动,以控制电子设备电路的导通和断开。由于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吸,在开始拨动开关键的时候,用户需要对开关键施加大于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力的作用力才能克服开关键的移动的阻力,而当开关键能相对壳体移动时,说明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的位置已经错开,使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不再互相吸引,此时,用户对开关键施加的外力要比刚开始拨动开关时所使用的力要小,使得用户在控制电子设备的时候能有明显的阻尼效应,提高使用体验。并且,本方案中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固定较为方便,不需要预压紧的过程,装配方便,且装配时减少了欲压紧的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这种开关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有卡顿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开关结构的开关键和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开关结构的后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开关结构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开关结构的开关键安装于后壳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再一实施例的开关键和后壳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开关键和后壳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中的开关结构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再一实施例的开关键、后壳本体及安装架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开关键、后壳本体及安装架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41700880000041
Figure BDA000234170088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开关结构100。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开关结构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10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让位口112,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一磁性件50;开关键30,所述开关键3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开关键30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让位口112凸设于所述壳体10表面,所述开关键3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70;其中,所述开关键30具有移动至所述第二磁性件70与所述第一磁性件50的磁性相吸的第一位置(未标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10内部设置有第一磁性件50,开关键30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磁性件70,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磁性相吸。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均为永磁铁,此时,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的相同的磁极相互远离,使得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的不同的磁极相向设置,从而使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的磁力相吸;或者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其中之一为永磁铁,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的其中之另一为能被磁铁吸附的材料。
使用时,通过拨动开关键30凸出壳体10表面的部分,使这个开关键30相对壳体10移动,以控制电子设备电路的导通和断开。由于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的磁性相吸,在开始拨动开关键30的时候,用户需要对开关键30施加大于第一磁性件50与第二磁性件70磁力的作用力才能克服开关键30的移动的阻力,而当开关键30能相对壳体10移动时,说明第二磁性件70与第一磁性件50的位置已经错开,使第二磁性件70与第一磁性件50不再互相吸引,此时,用户对开关键30施加的外力要比刚开始拨动开关时所使用的力要小,使得用户在控制电子设备的时候能有明显的阻尼效应,提高使用体验。并且,本方案中的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的固定较为方便,不需要预压紧的过程,装配方便,且装配时减少了欲压紧的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开关结构100在使用的过程中,开关键30的移动特别流畅,不会出现有卡顿的情况,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前壳13和后壳11,前壳13与后壳11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后壳11开设有让位口112。所述开关键30包括拨动部33,所述拨动部33贯穿所述让位口112;固定部31,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拨动部33相连接,所述固定部31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其中,所述让位口112沿所述拨动部30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70固定于所述固定部31上。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磁性件50固定于壳体10的内部,其中,第一磁性件50可以是固定于前壳13,也可以是固定于后壳11,前壳13与后壳11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开关键30以及其他元件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壳体10设置为包括前壳13和后壳11相互分离的结构,放能方便的开关键30和内部元件的装配,提高装配的效率。并且,壳体10还能对内部的元件进行隔离保护,避免内部的元件暴露于电子设备的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也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避免用户发生触电的危险,同时,壳体10能是开关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
需要说明是,开关键30的固定部31设于容纳空间内部,拨动部33贯穿让位口112凸设于壳体10的表面,如此,用户通过拨动部33便能使整个开关键30移动,从而实现控制电子设备的电路的导通或者断开,操作方便。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3上设置有支撑部131,所述开关键30还包括卡持部351,所述卡持部351设置在所述固定部31的一侧上,所述卡持部351与支撑部131滑动配合。具体的,卡持部351滑动插接于所述支撑部131,使所述卡持部351与所述支撑部131抵接以支撑所述开关键30。
本实施例的技术按方案中,开关键30通过前壳13的支撑部131进行支撑和限位,具体的,在前壳13上设置有支撑部131,开关键30设置有卡持部351,支撑部131与卡持部351抵接。在滑动的过程中,支撑部131与卡持部351抵接并为整个开关键30提供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卡持部351为连接板37与固定部31之间形成的卡槽,该卡槽的两端为连通的结构,支撑部131为凸设于前壳13的一支撑板(未标示),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卡槽的内壁面抵接,从而为整个开关键30提供支撑,避免开关键30在滑动的过程中,使拨动部33掉落至壳体10内部,从而影响开关结构100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的位置和数量的布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磁性件5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第二磁性件7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此时,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均位于开关键30行程的一端,也就是所说,该电子设备只能在开关键30导通和断开的二者中的其中之一有阻尼手感。当然,为了确保开关结构100在导通和断开的时候都有阻尼手感,可以将第一磁性件5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第二磁性件7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二磁性件70为间隔设置。开关键30相对壳体10滑动,带动两个第二磁性件70相对一个第一磁性件50滑动,并使两个第二磁性件70的中的一个移动第一位置并与一个第一磁性件50磁性相吸。或者,第一磁性件5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两个,第二磁性件7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开关键70相对壳体10滑动,带动一个第二磁性70件于两个第一磁性件50之间滑动,当一个第二磁性件7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并与两个第一磁性件50中的一个磁性相吸。或者,第一磁性件50的数量设置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磁性件50分别位于开关键30行程的两端,第二磁性件70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当开关键30相对壳体10滑动时,带动两个第二磁性件70相对两个第一磁性件50滑动,当开关键3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一个第二磁性件70与一个第一磁性件50磁性相吸。或者,第一磁性件50还可以设置为四个,开关键30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磁性件50,第二磁性件70设置为两个,开关键30相对壳体10滑动,带动两个第二磁性件70相对第一磁性件50滑动,当开关键30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一个第二磁性件70与每端的两个第一磁性件50中一个磁性相吸等等。不论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的数量如何变化,当开关结构100在导通或则是断开的时候,至少能保证有至少有一组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磁性相吸,确保开关结构100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阻尼手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壳体10与开关键30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在此不做一一限定。
参照图8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壳11上凸设有连接柱119,连接柱119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限位件119;所述开关键30还包括:限位槽352,限位槽352置在所述固定部31一侧上,并沿所述拨动部33的移动方向延伸;其中,连接柱119贯穿限位槽352,限位件118抵接所述限位槽352的槽壁以支撑开关键30。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开关键30通过后壳11进行限位支撑。具体的,开关键30形成有沿拨动部33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限位槽352,该限位槽352大致呈环状设置,限位槽352与固定部31连接,并设于所述固定部31的一侧,限位槽352还沿所述开关键30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对应地,在后壳11上凸设有连接柱119,连接柱119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1191。安装时,连接柱119贯穿限位槽352后,限位件118与连接孔1191的配合以将限位件118固定在连接柱119的端面。需要说明的,限位件118可以是螺钉,且螺钉的头部外径要大于限位槽352的内径,从而使得限位件118能卡持并抵接限位槽352的槽壁,避免开关键30的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柱119脱离了限位槽352。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19和限位件118能开关键30提供支撑,避免开关键30在滑动的过程中,拨动部33掉落至壳体10内部,从而影响开关结构100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352为环形结构,可以设置在固定部31的一侧,也可以是设置在固定部31的两侧,当限位槽352设置在固定部31的两侧时,对应地,连接柱119的数量也对应设置为两个,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开关键30的稳定性,确保开关键30在滑动过程中拨动部33不会出现部分掉入壳体10内部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后壳1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磁性件50,固定部3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磁性件70。当开关键30处于导通或者是断开的位置时,始终有一个第二磁性件70与该第一磁性件50对齐,且磁力相吸。开始拨动开关时,用户从壳体10表面拨动开关键30时,对开关键30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开关键30克服两个磁性件之间的吸附力移动,当开关键30移动时,第一磁性件50位于两个第二磁性件70之间,用户可以使用比刚开始拨动开关键30时更小的力就能实现移动开关键30,当开关键30移动另一端时,第一磁性件50将开关键30上的另一个第二磁性件70吸住,以完成电子设备的开或者关的操作。
参照图11至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1包括后壳本体(未标示)和安装架111,所述安装架111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后壳本体上,所述第一磁性件5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11上,所述开关键30设于所述后壳本体和所述安装架111之间;所述开关键30还包括与所述波动部33连接的抵接部353,所述固定部31凸于所述抵接部353的背离所述拨动部33的表面上;其中,所述抵接部353与所述安装架111的抵接,具体的,抵接部353抵接于安装架111面向抵接部353一侧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开关键30也是通过后壳11进行限位支撑。具体的,固定部31凸于所述抵接部353背离所述拨动部33的表面,以便于安装第二磁性件70,且还能确保开关键30设于后壳本体和安装架111之间抵接部353与安装架111的表面抵接,安装架111能为整个开关键30提供支撑,避免开关键30在滑动的过程中,拨动部33掉落至壳体10内部,从而影响开关结构100的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安装架111和抵接部353设置滑槽等辅助滑动的结构来辅助开关键30的滑动,提高开关键30滑动过程中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抵接部353沿开关键30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安装架111与抵接部353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一磁性件50,对应地,抵接部353的设有一个第二磁性件70。或者是安装架111与抵接部353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一磁性件50,而抵接的两端分别为固定部31,每一固定部31上设有一个第一磁性件50,如此,即能有效提高开关键30的稳定性,又能确保开关键30在滑动过程中拨动部33不会出现部分掉入壳体10内部的情况。
参照图11至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本体凸设有固定柱117,所述固定柱117的端面开设有固定孔1171;所述安装架111表面开设有定位孔1115;其中,所述安装架111、所述后壳本体通过连接件(未图示)、所述固定孔1171、所述定位孔1115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11通过连接件实现与后壳本体的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件可以是螺钉,螺栓等。使用螺钉或者螺栓固定能确保安装架111的牢固性,并且螺钉,螺栓作为常见的连接件,通用性广泛。
参照图11至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353还凸设有限位柱39,所述安装架111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111,所述限位柱39与所述限位孔1111滑动配合。具体的,限位柱39插设于限位孔1111内,并可于限位孔1111中滑动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11开设有限位孔1111,抵接部353表面还凸设有限位柱39,限位柱39与限位孔1111的配合不仅能限制开关键30的移动行程,并且还能在开关结构100装配的时候提供导向作用,提高装配的效率。
参照图5、图7、图8、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1的内表面凹设滑槽115,所述滑槽115的槽底壁开设有所述让位口112;所述开关键30还包括:连接板37,所述拨动部33设于所述连接板37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固定部31设于所述连接板37背离所述拨动部33一侧,所述连接板37与所述滑槽115滑动配合。具体的,所述连接板37插设于滑槽115内,并与所述滑槽115的槽壁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槽115,开关键30上设有连接板37,需要说明的是,开关键30的拨动部33是凸设于连接板37的表面。当连接板37与滑槽115的槽壁配合时,拨动部33贯穿让位口112凸设于后壳本体的表面。通过设置滑槽115和连接板37配合,能降低开关键30滑动的阻力,提高开关键30在控制过程中的流畅性。此外,滑槽115的设置,还具有导向作用,保证开关键30在滑动的过程中滑动方向不会出现偏移。另外,滑槽115还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限制开关键30的滑动行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1凸设有安装槽1113,所述第一磁性件50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13内;所述固定部31凸设有固定槽311,所述第二磁性件70固定于所述固定槽3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后壳11凸设有安装槽1113,安装槽1113的内壁与第一磁性件50的外轮廓相适配,安装槽1113的设置能方便第一磁性件50固定,避免在生产装配的过程中将第一磁性件50碰掉而影响开关结构100的使用。同理,在开关键30的固定部31也设置对应的固定槽311用于固定第二磁性件7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可以通过粘胶进行粘贴固定,也可以在通过在安装槽1113的槽壁和固定槽311槽壁上设置对应的固定结构分别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进行固定。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固定方式不限,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将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70分别固定于后壳11和固定部31,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100具有对应的手感即可,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未图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开关结构100,该开关结构的具体结构100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让位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
开关键,所述开关键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开关键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让位口凸设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开关键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
其中,所述开关键具有移动至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吸的第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后壳开设有所述让位口;
所述开关键包括:
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贯穿所述让位口;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拨动部相连,所述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让位口沿所述拨动部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支撑部;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侧上,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支撑部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限位件;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侧上,并沿所述拨动部的移动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限位槽的槽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后壳本体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开关键设于所述后壳本体和所述安装架之间;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与所述拨动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固定部凸设于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拨动部一侧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安装架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本体凸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端面开设有固定孔;
所述安装架表面开设有定位孔;
其中,所述安装架、所述后壳本体通过连接件、所述固定孔、所述定位孔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还凸设有限位柱,所述安装架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内表面凹设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底壁开设有所述让位口;
所述开关键还包括:
连接板,所述拨动部设于所述连接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拨动部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与滑槽滑动配合。
9.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所述开关键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滑动,并使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一个,所述开关键带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在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滑动,所述第二磁性件移动至端部位置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中的一个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开关键行程的两端,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所述开关键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滑动,当所述开关键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与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中的一个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四个,所述开关键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所述开关键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滑动,当所述开关键移动至端部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独立地与每端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中的一个磁性相吸。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
CN201922441658.7U 2019-12-27 2019-12-27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722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1658.7U CN21072283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1658.7U CN21072283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2838U true CN210722838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1658.7U Active CN21072283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2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5582B2 (ja) 電気かみそりと充電器との保持構造
CN212395375U (zh) 心肺复苏机
CN210722838U (zh) 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970918B (zh) 便于拆装的电路板固定装置
CN109379466B (zh) 卡托弹出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612057B (zh) 快拆机构和腕戴设备
US79884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206361B (zh) 连接器模组
CN219206119U (zh) 一种磁吸配件插拔结构及智能终端设备
CN209761062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
CN211237581U (zh) 显示屏
CN217409715U (zh) 游戏机
CN219892593U (zh) 组装装置
CN213186964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插装式儿童相机用pcba板
CN116939979B (zh) 印刷电路板承载治具
CN21612307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6818783U (zh) 导电柱不易脱落的磁吸充电结构
CN212784855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8939477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20770995U (zh) 一种设置磁吸结构的泛光轨道灯
CN220424515U (zh) 游戏手柄
CN219040791U (zh) 接线端子及电源
CN212409876U (zh) 一种红外热像仪小型切换器装置
CN220172016U (zh) 永磁驱动模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
CN21564426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开关面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