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0234U -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0234U
CN210720234U CN201921254609.6U CN201921254609U CN210720234U CN 210720234 U CN210720234 U CN 210720234U CN 201921254609 U CN201921254609 U CN 201921254609U CN 210720234 U CN210720234 U CN 210720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ic cell
sliding cover
electrode
sheet electro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46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碧霞
于化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ns Biotechnology Canada
Original Assignee
Isens Biotechnology Canad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ns Biotechnology Canada filed Critical Isens Biotechnology Canada
Priority to CN2019212546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0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0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0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包括带前凹槽的电解池主体、与前凹槽能匹配的包括内滑盖以及外滑盖的电解池互扣镶嵌式滑盖,顶盖;顶盖上形成三个孔,可分别用于放入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管状体以通气或加样,内滑盖内侧形成镶嵌固定片状电极的电极定位槽,前凹槽槽底中部形成片状电极与电化学反应池中的反应溶液的带有特氟龙O型垫圈的直接接触通道;前凹槽槽底一侧与电解池主体后侧面间形成圆柱体通道,以螺纹连接与片状电极接触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本实用新型能精确定位片状电极反应区,确保恒定的工作电极面积,并使得电化学反应体积从几毫升到几百毫升缩小至10微升到1毫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电化学实验的电解池普遍采用圆柱形的玻璃或有机玻璃制作,往往容积大(几毫升到几百毫升不等),因而需要反应试剂多,不适合对比较精贵的生物材料或生物反应进行电化学研究。这种电解池如果以生物芯片等片状电极为工作电极,还存在组装繁琐、电极反应区不能精确定位、电极受力不均、易碎、电极间位置不易固定、电极面积不易控制、反应溶液不易混匀、电解池温度不易调控等缺陷,不适合用生物芯片等片状电极为工作电极的电化学研究,尤其是片状电极表面电化学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类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以克服现有电解池体积大、片状工作电极组装繁琐、反应区不能精确定位、电极面积不易控制、电极受力不均匀、易碎等缺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前凹槽的电解池主体、与前凹槽能匹配扣合的电解池互扣镶嵌式滑盖,电解池互扣镶嵌式滑盖包括能定位在前凹槽内侧的内滑盖以及卡在前凹槽外侧并将内滑盖压住的外滑盖,电解池主体的上端有顶盖,顶盖上形成三个孔,可对应分别用于放入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管状体以通气或加样,内滑盖的内侧形成镶嵌固定片状电极的电极定位槽,所述前凹槽的槽底中部形成有所述片状电极与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中的反应溶液的带有特氟龙O型垫圈的直接接触通道;所述前凹槽槽底一侧与电解池主体的后侧面之间形成有垂直于后侧面的圆柱通道,以螺纹连接与片状电极接触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前凹槽包括相通的内侧的长方槽以及外侧的梯形槽,所述外滑盖具有与所述梯形槽配合以扣紧的梯形柱部以及与所述内滑盖叠放共同与所述长方槽配合的扁形柱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梯形柱部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实际操作时握持的操作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滑盖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卡在所述前凹槽的两端以卡住定位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直接接触通道包括同心结构的圆形台阶结构通道,小直径圆孔与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连通,该圆形台阶结构通道内安装匹配的特氟龙O 型垫圈以构成片状电极与反应溶液的直接接触通道,以使反应溶液密封无泄漏以及固定的电极反应区面积符合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内滑盖在外侧的厚度呈梯度变化,与外滑盖内侧厚度梯度变化趋势刚好相反,使得外滑盖内侧压着安放片状电极的内滑盖沿前凹槽从左侧向右侧镶嵌滑动时,随着外滑盖和内滑盖的接触面积增大和叠加厚度增加,滑动阻力增加,片状电极受力均匀增加直至停止,此时片状电极与特氟龙O型垫圈紧密结合,使所形成的片状电极反应区精确定位,电极有效电极工作面积恒定。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池主体的内部自上而下到中部形成一个锥形台空间,该锥形空间的底部为圆柱空间结构的所述的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中部为可填充惰性气体的锥形台空间,上部为圆柱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池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有与所述顶盖匹配的圆柱体,形成有所述前凹槽的四角切割成圆弧状的方柱体,以及与恒温水浴槽匹配的圆盘底,通过该圆盘底而安装在小型水浴锅,以便控制反应温度所述方柱体左侧形成有左凹槽以方便所述内滑盖的定位扣合所述前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圆柱通道与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的形状相匹配,且在后侧面的端口内侧形成内螺纹,以与所述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包括实心螺杆、弹簧、空心螺杆和六角螺母;所述实心螺杆的后段有外螺纹,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实心螺杆上,所述空心螺杆套在所述弹簧外侧,所述六角螺母与实心螺杆的后端螺纹连接;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从圆柱通道后侧口穿入后从前凹槽穿出,拧动空心螺杆能调节空心螺杆与圆柱通道的位置以及六角螺母与实心螺杆的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从前凹槽穿出的程度,保证以触压方式接触片状电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尤其是表面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利用锥形台电解池和互扣镶嵌式滑盖的设计,通过机械精加工有效地消除了普通电解池体积大,片状电极反应区无法精确定位、有效电极面积不确定、电极受力不均匀、易碎、片状电极组装繁琐等缺陷,使得电化学反应体积从几毫升到几百毫升缩小至10微升到1毫升,大大节省研究材料,并可以精确定位片状电极、确定有效电极面积,操作简单。
另外,本实用新型同时可以通过结合外加的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槽、惰性气体储罐、水泵等,方便地根据需要混合电解池溶液、调控反应液温度、控制反应区氧含量、自动化加样排废液等,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化学体系。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电解池反应区的特氟龙O型垫圈、导电黄铜链接螺杆、片状电极、内滑盖、外滑盖以及电解池前凹槽之间空间结构位置固定,设计上紧密互扣镶嵌、相互匹配,相辅相成,使得片状电极安装拆卸简单易操作,无需辅助工具,片状电极受力均匀,电极反应区定位精确,电极有效工作面积固定,片状电极可以反复使用,电化学反应体积可小至10微升到1毫升。
附图说明
图1-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池主体轴测图、俯视图、前视图、侧视图以及 A-A线剖面图;
图6-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池内滑盖的俯视图、轴测图、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10-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池外滑盖的俯视图、轴测图、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14-17分别为电解池顶盖的俯视图、轴测图、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18-19分别为导电黄铜链接螺杆的轴测图及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池的组装连接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内滑盖与片状电极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不含电解池顶盖的组装成形的电解池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所述的片状电极包括生物芯片、丝网印刷电极、叉指电极、半导体金属片、金属薄膜或网状电极等,其电极支撑材料可以是纸、塑料、玻璃、陶瓷、硅片等。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包括采用锥形台结构的电解池24,可简单安装拆卸的互扣镶嵌式滑盖,片状电极的黄铜链接螺杆19,电解池顶盖16,电解池互扣镶嵌式滑盖由内滑盖17与外滑盖18两部分组成,两者的厚度互补,内滑盖用于片状电极21的附着固定,而外滑盖通过与电解池前凹槽8的互扣镶嵌式滑动,将附着片状电极的内滑盖受力均匀地固定在电解池前侧,黄铜链接螺杆19用于导电连接片状电极,安装在电解池主体上形成有的圆柱通道14中。电解池顶盖16可开三个小孔,一个孔161用于放参比电极,一个孔162用于放对电极,另一个孔163可用于通入氩气、氮气等惰性气体以便除去溶液中氧气,如果需要孔163也可用于加样。如有需要,电解池可坐落在特制的恒温水浴槽以调节反应体系的温度。
所述的互扣镶嵌式滑盖可以采用有机玻璃类材料按设计经过机械精加工,可以使片状电极简单地附着在电解池滑盖固定位置上,并利用互扣镶嵌式滑盖原理,将片状电极受力均匀地固定在电解池前侧边。操作简单,反复拆卸组装并不影响工作电极反应区的精确定位,反应面积恒定。其中,锥形台的电解池和互扣镶嵌式滑盖的新颖设计使得反应可以在10微升和1毫升之间进行,大大缩小电化学反应体积。
其中,所述电解池主体24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外径37.5毫米、高 12毫米的圆柱体1,与电解池顶盖16匹配;中部为46毫米×46毫米×28毫米 (长×宽×高)的方柱体2;下部为直径56毫米、厚1.5毫米的圆盘3,与恒温水浴槽匹配;中间段方柱体的四个直角切割成圆弧(弧度与下部的圆盘一致),既美观又方便实际手持操作。
其中,具体的,所述电解池主体从上部到中部形成一个深度为31毫米的锥形台空间5。锥形台上端开口处为内径22.5毫米、外径37.5毫米、深5毫米;锥形台中部深度16毫米、由内径22.5毫米向下逐渐缩小为内径11毫米,形成一个可充填氩气,氮气等惰性气体的锥形台空间6;锥形台下端为内径11毫米、深10毫米的圆柱空间7,形成体积近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
进一步,在所述电解池主体方柱体的左侧边从前往后全程开一个高14毫米、侧边内凹深度3毫米的左凹槽15,左凹槽距方柱体底边7毫米、上边6.5毫米,以便与内滑盖互扣结合。
所述的前凹槽8,开设在电解池主体方柱体前侧中部,从左到右全程开设,为一个高10毫米、前侧内凹深度15毫米的凹槽,前凹槽的外观看起来分内外两结构,内侧为高10毫米深7.5毫米的长方槽9,外侧为内边20毫米、外边12 毫米、深7.5毫米的梯形槽10。前凹槽的设计与互扣镶嵌式滑盖匹配,以便固定片状电极。
其中,所述电解池主体的前凹槽正中开一小径圆孔12和一大径圆孔13(两同心圆圆孔中心距方柱体左右侧边各23毫米),其中小径圆直径3.5毫米、深度 1.5毫米,与上述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联通;大径圆直径7毫米、深度1毫米,两同心圆形成的空间可安置内径4-5毫米、外径7毫米的特氟龙O型垫圈21,构成片状电极与反应溶液的直接接触通道,并确保反应溶液密封无泄漏以及固定的电极反应区面积。其中,同心圆的尺寸可以根据特氟龙O型垫圈的规格和片状电极的大小调整。
上述的设计,使得片状电极的组装和拆卸简单方便,而且片状电极定反应区位精确,有效工作面积保持一致,前凹槽正中的小径圆孔和大径圆孔所构成的两同心圆,配合特氟龙O型垫圈,构成片状电极与反应溶液的直接接触通道,并确保反应溶液密封无泄漏以及电极面积的稳定。
其中,圆柱通道14,是在电解池主体前凹槽两同心圆正右侧距方柱体右侧边13毫米处从前凹槽到方柱体后侧面打通而形成(该圆柱通道14与后侧面垂直),此通道全长31毫米、通道从前凹槽处的直径3毫米、长7毫米扩大到方柱体后侧面的直径4毫米、长24毫米,方柱体后侧圆通道开口处含螺纹,用于固定接触片状电极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19。
上述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包括实心螺杆191、弹簧192、用于将黄铜链接螺杆固定在电解池上的空心螺杆193和拧在实心螺杆上用于控制实心螺杆前端穿出的长度的六角螺母194,其中的实心螺杆长42毫米,前端光滑无螺纹,直径 3毫米、长12毫米;中段光滑无螺纹,直径2毫米、长19毫米;后端外围含螺纹,直径2毫米、长11毫米。从后端可套入外径3毫米、长7毫米的弹簧,再套上内径3毫米、外径4毫米、长14毫米的外围含螺纹的空心螺杆,最后在实心螺杆后端拧上内径3毫米的六角螺母,由此构成圆柱黄铜链接螺杆。
使用时,所述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从上述方柱体后侧圆柱通道口穿入,从上述前凹槽穿出,拧动空心螺杆,通过调节空心螺杆与上述方柱体后侧圆柱通道的位置和六角螺母与实心螺杆的位置,从而调节黄铜链接螺杆从前凹槽穿出的程度,刚刚好以触压方式接触片状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为导电杆,从电解池主体方柱体后侧穿入,穿越圆柱通道,从前凹槽穿出,其前端与片状电极通过触压方式接触,末端可与外界电化学工作站(如恒电位仪)相连,从而使得外界电化学工作站能通过导电黄铜链接螺杆监测片状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或由生物、化学等其它反应导致的电化学反应)。通过以上导电黄铜链接螺杆的设计,能实现通过调整空心螺杆和六角螺母,并结合弹簧的弹力,可以方便地控制螺杆前端与片状电极间的接触压力,既不太轻太松(接触不良,不导电),也不太大太紧(毁坏片状电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解池主体的前凹槽与互扣镶嵌式滑盖相匹配,互扣镶嵌式滑盖的内滑盖17的长50毫米、宽10毫米、厚度从最左边的4毫米逐渐增厚至最右边的5毫米(外测有一均匀斜波),经过机械加工切割,内滑盖内测正中开有一长44毫米、宽10毫米、深1毫米的大浅槽172(内滑盖卡合定位槽),大浅槽用于内滑盖与电解池主体方柱体前凹槽内侧的左右边相扣,并在大浅槽正中开一个长26毫米、宽10毫米、深1毫米的小浅槽171(片状电极定位槽),用于将片状电极镶嵌、附着、固定在内滑盖上并确定内滑盖在上述前凹槽中的固定位置。
其中,所述小浅槽的长宽深度可根据具体的片状电极具体材料和尺寸调整。便于片状电极的镶嵌、附着、固定、和拆卸。如有需要,小浅槽内可以喷涂增加片状电极与内滑盖附着力的材料。根据各类片状电极的材料、规格、大小可以制作相应的内滑盖,其中每个电解池和外滑盖可以配备多个内滑盖,方便对各类片状电极进行不同电化学研究。
所述的外滑盖18与上述的前凹槽为互扣匹配关系,分为三部分,最外测为长47毫米、宽14毫米、厚10毫米的长方形柱183,为方便手持操作,用于实际操作时握持;中间为长47毫米、宽外边12毫米、宽内边20毫米、宽斜边8.5 毫米、厚7.5毫米的梯形柱182,对应于前凹槽中的梯形槽,用于与前凹槽中的梯形槽镶嵌互扣;最内侧为长47毫米、宽10毫米、厚度从最左边的3毫米逐渐减少至最右边的2毫米的扁形柱181,与内滑盖合为一体,共同对应与前凹槽中的长方槽,用于与内滑盖的厚度变化相匹配。
其中,加工时内滑盖在外侧厚度呈梯度变化,其总厚度从左侧往右侧逐渐增厚1毫米,而外滑盖在内侧厚度呈梯度变化,总厚度从左侧往右侧逐渐减少1 毫米。实际操作时,先将片状电极镶嵌到内滑盖的小浅槽中,然后将镶嵌片状电极的内滑盖(左薄右厚)放入电解池前凹槽,扣住方柱体的左右两边,此时所镶嵌的片状电极压住同心圆上的特氟龙O型垫圈和黄铜链接螺杆前端,将外滑盖内侧(左厚右薄)压着内滑盖沿前凹槽左右从左侧向右侧滑动,随着外滑盖和内滑盖接触面积的增大和叠加厚度的增加,滑动阻力增加,片状电极受力均匀增加,直至停止,此时片状电极与特氟龙O型垫圈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固定的电极工作面积,可与反应溶液直接接触。由于O型垫圈、片状电极、内滑盖、外滑盖、前凹槽之间的空间结构位置固定,相辅相成,紧密互扣镶嵌,溶液中片状工作电极可以精确定位,面积恒定,而且片状电极的拆卸安装简单,可重复操作,不需要任何其它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凹槽(含特氟龙O型垫圈)以及内滑盖和外滑盖的的设计可以将片状电极受力均匀地定位于反应液体中,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使用其它工具,如螺丝刀等)、片状电极反应区定位精确、反应面积恒定、反应体积小,节省材料(10微升-片状电极拆卸后直接在电极反应区上反应或1毫升-片状电极组装后在电解池中反应)。
所述的电解池顶盖16,是一个内径38.5毫米、外径45.5毫米、内壁高12 毫米、外壁高20毫米、壁厚4毫米、盖厚8毫米的扣合式的圆形有机玻璃盖,以确保一个密闭稳定的电化学反应体系。
其中,在所述圆形有机玻璃盖的正中间的孔161为6毫米,用于放参比电极;距中间孔中心8毫米处一侧为直径2毫米的孔162,用于放入对电极;另一侧为直径2毫米的孔163,可用于放入塑料管以便通入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控制溶液中氧含量;如果需要,孔163也可用于加入样品。其中,各个孔的孔径的大小可根据所采用的参比电极、对电极、通气管和加样管的尺寸要求改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市场供应的参比电极结构,参比电极也可以安放在电解池侧边,经过机械加工固定安装在片状电极的右侧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市场所供应的对电极结构,其对电极也可以安在电解池后边,经过机械加工打孔固定安装在片状电极的对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化学反应池里可放入直径2毫米长7毫米的微型磁力搅拌子,配合小型磁力搅拌机以助反应液快速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各类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如有需要,其圆形底盘可以安装在特定设计的小型水浴锅,以便控制反应温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各类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微加工连接外置小水泵或微型水泵,从而实现自动排除废液、自动加反应液体或自动清洗电解池。
本实用新型电解池整体为分体可拆卸式结构,其组装顺序如下,先将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从后侧穿越电解池主体方柱体的圆通道安装在电解池主体上(除非特殊清洗,组装好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平时不用拆卸);将特氟龙O型垫圈嵌入到电解池主体前凹槽的大小同心圆之间;将片状电极21镶嵌到互扣镶嵌式滑盖内滑盖的小浅槽中,然后将镶嵌好片状电极的内滑盖(左薄右厚)放入电解池主体的前凹槽,扣住电解池主体的方柱体左右两边,同时轻轻压着导电黄铜链接螺杆和特氟龙O型垫圈;手持互扣镶嵌式滑盖的外滑盖,将其内侧(左厚右薄) 右边压着内滑盖的左边,沿着电解池主体的前凹槽从左侧向右侧镶嵌推动,随着深入推动,电解池主体和外滑盖的接触面积增加,叠加厚度增厚,推动阻力增加,直至停止;此时滑盖盖严实,片状电极的各个部位受力均匀,片状电极与特氟龙O型垫圈紧密结合无泄漏,片状电极与导电黄铜链接螺杆触压式结合,此时形成的无泄漏电解池可加入1毫升待研究的反应溶液,盖上电解池顶盖,从电解池顶盖的小孔中放入参比电极22、对电极23就可构成组装好的电解池 100,整个组装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其它辅助工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前凹槽的电解池主体、与前凹槽能匹配扣合的电解池互扣镶嵌式滑盖,电解池互扣镶嵌式滑盖包括能定位在前凹槽内侧的内滑盖以及卡在前凹槽外侧并将内滑盖压住的外滑盖,电解池主体的上端有顶盖,顶盖上形成三个孔,可对应分别用于放入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管状体以通气或加样,内滑盖的内侧形成镶嵌固定片状电极的电极定位槽,所述前凹槽的槽底中部形成有所述片状电极与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中的反应溶液的带有特氟龙O型垫圈的直接接触通道;所述前凹槽槽底一侧与电解池主体的后侧面之间形成有垂直于后侧面的圆柱通道,以螺纹连接与片状电极接触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凹槽包括相通的内侧的长方槽以及外侧的梯形槽,所述外滑盖具有与所述梯形槽配合以扣紧的梯形柱部以及与所述内滑盖叠放共同与所述长方槽配合的扁形柱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柱部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实际操作时握持的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盖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卡在所述前凹槽的两端以卡住定位的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接触通道包括同心结构的圆形台阶结构通道,小直径圆孔与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连通,该圆形台阶结构通道内安装匹配的特氟龙O型垫圈以构成片状电极与反应溶液的直接接触通道,以使反应溶液密封无泄漏以及固定的电极反应区面积符合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滑盖在外侧的厚度呈梯度变化,与外滑盖内侧厚度梯度变化趋势刚好相反,使得外滑盖内侧压着安放片状电极的内滑盖沿前凹槽从左侧向右侧镶嵌滑动时,随着外滑盖和内滑盖的接触面积增大和叠加厚度增加,滑动阻力增加,片状电极受力均匀增加直至停止,此时片状电极与特氟龙O型垫圈紧密结合,使所形成的片状电极反应区精确定位,电极有效电极工作面积恒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池主体的内部自上而下到中部形成一个锥形台空间,该锥形空间的底部为圆柱空间结构的所述的1毫升的电化学反应池,中部为可填充惰性气体的锥形台空间,上部为圆柱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池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有与所述顶盖匹配的圆柱体,形成有所述前凹槽的四角切割成圆弧状的方柱体,以及与恒温水浴槽匹配的圆盘底,通过该圆盘底而安装在小型水浴锅,以便控制反应温度;所述方柱体左侧形成有左凹槽以方便所述内滑盖的定位扣合所述前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通道与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的形状相匹配,且在后侧面的端口内侧形成内螺纹,以与所述的导电黄铜链接螺杆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包括实心螺杆、弹簧、空心螺杆和六角螺母;所述实心螺杆的后段有外螺纹,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实心螺杆上,所述空心螺杆套在所述弹簧外侧,所述六角螺母与实心螺杆的后端螺纹连接;所述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从圆柱通道后侧口穿入后从前凹槽穿出,拧动空心螺杆能调节空心螺杆与圆柱通道的位置以及六角螺母与实心螺杆的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导电黄铜链接螺杆从前凹槽穿出的程度,保证以触压方式接触片状电极。
CN201921254609.6U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Active CN210720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4609.6U CN210720234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4609.6U CN210720234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0234U true CN210720234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2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4609.6U Active CN210720234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0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6742A (zh) * 2020-12-16 2022-06-17 海南大学 一种用于提高测试精度的电极面积固定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6742A (zh) * 2020-12-16 2022-06-17 海南大学 一种用于提高测试精度的电极面积固定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8042581B4 (de) Mikrofluidische Extraktions- und Reaktionsvorrichtung
US9371508B2 (en) Clamping insert for cell culture
CN105344404B (zh) 微流控芯片夹具
CN105457695A (zh) 可逆微流控芯片夹具
CN210720234U (zh) 一种适用于片状电极电化学研究的电解池
US11680233B2 (en)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biochemical molecul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device
US10884008B2 (en) Device for storing biochemical reagents, and biochemical analyzer
EP3296019A1 (en) Chip used for sample detection and packag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60051247A1 (en) Multi-well container processing systems, system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4100712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孔注液装置、及其注液方法和用途
CN201622227U (zh) 食品接触材料模拟迁移试验池
CN109030369B (zh) 一种与比色皿联用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US11964272B2 (en) Detection chip,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method thereof, and detection device
CN205182783U (zh) 微流控芯片夹具
CN107694651A (zh) 可逆微流控芯片夹具
CN108051598B (zh) 一种可预装载试剂的即用型液滴生物分析芯片及其应用
CN217341434U (zh) 一种多层全封闭微流控芯片
CN208373116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微流控芯片
CN109030368B (zh) 一种与比色皿联用的微流控芯片使用方法
CN211697479U (zh) 一种组合式生化分析仪用比色杯
CN216826241U (zh) 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试剂盒
CN215884703U (zh) 一种用于连接瓶塞的装置及具有其的容纳瓶组件
CN217809410U (zh) 一种pcr八联排管
DE102006010959A1 (de) Vorrichtung zum Nachweis biochemischer Zielmolekü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Vorrichtung
CN113941384B (zh) 一种可应用于快速无损分析的胶囊式二次离心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