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6120U - 阀门 - Google Patents

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6120U
CN210716120U CN201921234235.1U CN201921234235U CN210716120U CN 210716120 U CN210716120 U CN 210716120U CN 201921234235 U CN201921234235 U CN 201921234235U CN 210716120 U CN210716120 U CN 210716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line
line channel
valve
main bod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42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根
周波
张自新
林治忠
周伟
刘赛
唐红娇
安科
李琼
张�浩
杨成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42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6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6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6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主体,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直线通道、第二直线通道及第三直线通道,第一直线通道贯通主体,以在主体上形成进水口及进油口,第二直线通道贯通主体,以在主体上形成压强检测口及排空口,第三直线通道的第一端在主体上形成一个开口,第一直线通道与第二直线通道不交叉,第一直线通道和第二直线通道通过第三直线通道连通,第一直线通道被第三直线通道分割成进水段及进油段,第二直线通道被第三直线通道分割成压强检测段和排空段,该阀门的使用可简化整体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减少不锈钢管的使用以及连接点数量,进而降低了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可降低注入流体体积的测量误差,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Description

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心驱替实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阀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岩心驱替实验时,中间容器与岩心夹持器之间多使用六楔六通阀控制管线开关及驱替管路的切换。这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六楔六通阀本身结构相对复杂,不宜加工,制作成本高,同时其重量和体积较大,且固定在箱体上,使得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不灵活;所用不锈钢管较多,管件连接点较多,增加了实验装置组装工作量,同时增加了流体泄漏的概率;流体进入岩心前的流通路径相对复杂,尤其是不同流体共用流通路径相对复杂且路径相对较长,当后一种流体进入管线并驱替残留在共用流通路径中的前一种流体进入岩心的过程中,在共用流通路径中易发生封堵前一种流体的现象(六楔六通阀内共用流通路径为环形,当注入流体时,入口和出口之间有两条流通路径,当一条路径导通后,另一条路径内流体易被封堵),因而难以测量前一种流体在共用流通路径中的残留情况,进而难以准确计算实际注入岩心中各种流体的体积;
六楔六通阀和岩心夹持器之间管路的排空为断开方式,排空后需要重新连接,增加了组装过程的复杂性,同时排空效果不好,排空后的重新连接处易发生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岩心驱替实验的阀门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主体,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直线通道、第二直线通道及第三直线通道,第一直线通道贯通主体,以在主体上形成进水口及进油口,第二直线通道贯通主体,以在主体上形成压强检测口及排空口,第三直线通道的第一端在主体上形成一个开口,第一直线通道与第二直线通道不交叉,第一直线通道和第二直线通道通过第三直线通道连通,第一直线通道被第三直线通道分割成进水段及进油段,第二直线通道被第三直线通道分割成压强检测段和排空段,进油口与进油段相对应,压强检测口与压强检测段相对应,进水段与进水口相对应,排空口与排空段相对应;第一阀楔,第一阀楔穿设在进水段中,以控制进水段的通断及流量;第二阀楔,第二阀楔穿设在进油段中,以控制进油段的通断及流量;第三阀楔,第三阀楔穿设在第三直线通道中;第四阀楔,第四阀楔穿设在排空段中,以控制排空段的通断及流量。
进一步地,进水口与压强检测口设置在主体的同一侧,进水口内部与压强检测口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进油口与排空口设置在主体的同一侧,进油口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第一直线通道与第二直线通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直线通道与第二直线通道垂直设置,开口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开口用于接岩心夹持器,第三阀楔穿设在第三直线通道的靠近开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阀楔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把手。
进一步地,第二阀楔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边缘上设置有凸柱,凸柱的轴线与第二阀楔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第三阀楔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把手。
进一步地,第四阀楔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把手。
进一步地,压强检测口用于接压强传感器,开口用于接岩心夹持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设置了公用流通路径,即第三直线通道,使流通路径简单,易于加工,不存在封堵流体现象,该阀门的使用可简化整体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减少不锈钢管的使用以及连接点数量,进而降低了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可降低注入流体体积的测量误差,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体;11、第一直线通道;12、第二直线通道;13、第三直线通道;14、进水口;15、进油口;16、压强检测口;17、排空口;18、开口;21、第一阀楔;22、第二阀楔;23、第三阀楔;24、第四阀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在进行岩心驱替实验时,中间容器与岩心夹持器之间多使用六楔六通阀控制管线开关及驱替管路的切换。六楔六通阀本身结构相对复杂,不宜加工,制作成本高,同时其重量和体积较大,且固定在箱体上,使得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不灵活;流体进入岩心前的流通路径相对复杂,尤其是不同流体共用流通路径相对复杂且路径相对较长,当后一种流体进入管线并驱替残留在共用流通路径中的前一种流体进入岩心的过程中,在共用流通路径中易发生封堵前一种流体的现象(六楔六通阀内共用流通路径为环形,当注入流体时,入口和出口之间有两条流通路径,当一条路径导通后,另一条路径内流体易被封堵),因而难以测量前一种流体在共用流通路径中的残留情况,进而难以准确计算实际注入岩心中各种流体的体积;六楔六通阀和岩心夹持器之间管路的排空为断开方式,排空后需要重新连接,增加了组装过程的复杂性,同时排空效果不好,排空后的重新连接处易发生泄漏。其中,阀楔即楔式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阀门,本实施例的阀门包括:主体10、第一阀楔21、第二阀楔22、第三阀楔23及第四阀楔24,主体10内部设置有第一直线通道11、第二直线通道12及第三直线通道13,第一直线通道11贯通主体10,以在主体10上形成进水口14及进油口15,第二直线通道12贯通主体10,以在主体10上形成压强检测口16及排空口17,第三直线通道13的第一端在主体10上形成一个开口18,第一直线通道11与第二直线通道12不交叉,第一直线通道11和第二直线通道12通过第三直线通道13连通,第一直线通道11被第三直线通道13分割成进水段及进油段,第二直线通道12 被第三直线通道13分割成压强检测段和排空段,进油口15与进油段相对应,压强检测口16 与压强检测段相对应,进水段与进水口14相对应,排空口17与排空段相对应;第一阀楔21 穿设在进水段中,以控制进水段的通断及流量;第二阀楔22穿设在进油段中,以控制进油段的通断及流量;第三阀楔23穿设在第三直线通道13中;第四阀楔24穿设在排空段中,以控制排空段的通断及流量。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设置了公用流通路径,即第三直线通道,使流通路径简单,易于加工,不存在封堵流体现象,该阀门的使用可简化整体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减少不锈钢管的使用以及连接点数量,进而降低了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可降低注入流体体积的测量误差,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进水口14与压强检测口16设置在主体10的同一侧,进水口14内部与压强检测口16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以便于安装管路及压强检测器。
本实施例中的进油口15与排空口17设置在主体10的同一侧,进油口15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以便于安装管路。
为了便于加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直线通道11与第二直线通道12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直线通道13与第二直线通道12垂直设置,开口18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开口18用于接岩心夹持器,第三阀楔23穿设在第三直线通道13的靠近开口18的一端,通过将第三直线通道与第二直线通道垂直设置以便于加工。
由于实验压力较大,为了便于控制第一阀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阀楔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把手。
由于实验压力较大,为了便于控制第二阀楔,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阀楔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边缘上设置有凸柱,凸柱的轴线与第二阀楔22的轴线平行。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阀楔23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把手。本实施例中的第四阀楔24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把手。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压强检测口16用于接压强传感器,开口18用于接岩心夹持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设置了公用流通路径,即第三直线通道,使流通路径简单,易于加工,不存在封堵流体现象,该阀门的使用可简化整体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减少不锈钢管的使用以及连接点数量,进而降低了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可降低注入流体体积的测量误差,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将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一般所描述的及附图所图示说明的,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在广泛种类的不同的配置中被编排、代替、组合、分开以及设计,所有这些在本文被明确地考虑。
根据本申请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的本公开将不受限制,其被意图作为各种方面的图示说明。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作许多修改和变更。在本公开范围内,功能上等同的方法和设备,除了本文所列举的那些之外,从前述说明书来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这样的修改和变更意图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公开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以及这样的权利要求所给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限制。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特定的方法、试剂、化合物、组成或生物系统,其当然可以变化。也将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的目的,而并非意图是限制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所述主体(10)内部设置有第一直线通道(11)、第二直线通道(12)及第三直线通道(13),所述第一直线通道(11)贯通所述主体(10),以在所述主体(10)上形成进水口(14)及进油口(15),所述第二直线通道(12)贯通所述主体(10),以在所述主体(10)上形成压强检测口(16)及排空口(17),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的第一端在所述主体(10)上形成一个开口(18),所述第一直线通道(11)与所述第二直线通道(12)不交叉,所述第一直线通道(11)和所述第二直线通道(12)通过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连通,所述第一直线通道(11)被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分割成进水段及进油段,所述第二直线通道(12)被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分割成压强检测段和排空段,所述进油口(15)与所述进油段相对应,所述压强检测口(16)与所述压强检测段相对应,所述进水段与所述进水口(14)相对应,所述排空口(17)与所述排空段相对应;
第一阀楔(21),所述第一阀楔(21)穿设在所述进水段中,以控制所述进水段的通断及流量;
第二阀楔(22),所述第二阀楔(22)穿设在所述进油段中,以控制所述进油段的通断及流量;
第三阀楔(23),所述第三阀楔(23)穿设在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中;
第四阀楔(24),所述第四阀楔(24)穿设在所述排空段中,以控制所述排空段的通断及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4)与所述压强检测口(16)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同一侧,所述进水口(14)内部与所述压强检测口(16)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5)与所述排空口(17)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同一侧,所述进油口(15)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通道(11)与所述第二直线通道(12)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与所述第二直线通道(12)垂直设置,所述开口(18)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开口(18)用于接岩心夹持器,所述第三阀楔(23)穿设在所述第三直线通道(13)的靠近所述开口(18)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楔(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楔(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边缘上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阀楔(22)的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楔(23)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楔(24)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强检测口(16)用于接压强传感器,所述开口(18)用于接岩心夹持器。
CN201921234235.1U 2019-07-31 2019-07-31 阀门 Active CN210716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4235.1U CN210716120U (zh) 2019-07-31 2019-07-31 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4235.1U CN210716120U (zh) 2019-07-31 2019-07-31 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6120U true CN210716120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4235.1U Active CN210716120U (zh) 2019-07-31 2019-07-31 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6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8977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システム用の生体適合性管
JP5940179B2 (ja) 接続組立体
CN206378411U (zh) 一种在线分析仪器中的校准系统
CN210716120U (zh) 阀门
CN210716121U (zh) 阀门
CN102818679B (zh) 用于卫星总漏率测试检漏仪的取样装置
CN104353364B (zh) 中空纤维膜丝放置装置以及膜丝性能测试装置
CN208000241U (zh) 一种样品自动稀释装置
CN205298767U (zh) 一种气体在线取样四通三通阀门系统
CN209997649U (zh) 一种样品检测分液器
CN105065919A (zh)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装置
CN206290871U (zh) 飞机液压系统液压油液采样装置
CN204233981U (zh) 中空纤维膜丝放置装置以及膜丝性能测试装置
CN210954070U (zh) 样本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和样本分析仪
KR20150023083A (ko) 배관용 샘플채취장치
CN203929446U (zh) 一种烟气均流取样装置
CN208999424U (zh) 标准油样切换装置
US9891144B2 (en) Fluid sampler with confirmation feedback
CN209841455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密闭取样器
CN207636153U (zh) 一种流体试验设备用夹紧装置
CN211669083U (zh) 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检测设备
CN215985993U (zh) 一种泄露气体类型判断设备
CN208780694U (zh) 一种多通道试剂流通池装置
CN209959623U (zh) 一种用于测量流量的测量装置
CN103922509B (zh) 在线自动监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