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4156U - 锁具和带锁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锁具和带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4156U
CN210714156U CN201922501093.7U CN201922501093U CN210714156U CN 210714156 U CN210714156 U CN 210714156U CN 201922501093 U CN201922501093 U CN 201922501093U CN 210714156 U CN210714156 U CN 210714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onnecting rod
hinged
base
st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0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铮
吴志洪
谌章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s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Sgs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s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filed Critical Sgs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4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4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Hing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具和带锁设备,主要目的是实现锁具的顺利开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锁具,包括基座、锁、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锁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锁的锁舌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当所述锁开锁时,形成开锁位,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联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开锁位。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实现锁具的顺利开锁。

Description

锁具和带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具和带锁设备。
背景技术
锁具,尤其多锁多开锁具具有较高的防盗性能,被广泛应用在保管柜等领域。
目前,锁具中锁的锁舌通常与联动机构固定连接,并在锁舌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开锁,即现有技术中的锁具是由锁舌向联动机构施加开锁力,使得其开锁方向为从锁舌端至联动机构端的方向,这样的锁具结构通常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和带锁设备,主要目的是使得锁具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基座、锁、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
所述锁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
所述锁的锁舌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
当所述锁开锁时,形成开锁位,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联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开锁位。
进一步地,所述锁开锁时,能在其原锁舌位置处形成所述开锁位。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板和与所述驱动板连接的挡件,所述驱动板和挡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且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驱动板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铰接有所述挡件,所述挡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具有第一拐点,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驱动板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具有第二拐点,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第二拐点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三个挡件中的一个挡件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的限位孔铰接,另外两个所述挡件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两端的限位孔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三个锁中的任意两个锁开锁时,能在其原锁舌位置处分别形成所述开锁位;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挡件;
当所述三个锁中的任意两个锁开锁时,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三个挡件中的两个挡件分别移动至处于开锁状态的两个所述锁的所述开锁位。
进一步地,所述挡件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侧翼,所述侧翼的高度高于所述锁的锁舌底面高度;
所述三个锁中的任意一个锁闭锁时,所述三个挡件中的一个挡件的侧翼能抵顶于所述处于闭锁状态的锁的锁舌而固定不动。
进一步地,该锁具还包括:
压片和销轴;
所述压片通过所述销轴连接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锁的锁舌相对;
所述挡件通过设置其上的长圆形孔套接在所述销轴上,所述长圆形孔沿所述开锁方向延伸,所述挡件处于所述压片和所述基座之间,并能在所述长条形通孔内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所述销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门栓板、第一转轴、齿轮和齿条;
所述门栓板与所述驱动板连接;
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门栓板上并沿所述开锁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传递扭矩,且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门栓板上;
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
旋转所述第一转轴时,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门栓板沿所述开锁方向运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锁设备,包括前述的锁具。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锁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基座,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且与驱动机构连接,而锁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从而实现当锁开锁,形成开锁位时,驱动机构能驱动联动机构移动至开锁位而实现开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锁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开设置,而不是与二者连接在一起,并由驱动机构向联动机构施加开锁力,使得联动机构向锁的开锁位移动实现开锁,从而使得该锁具的开锁方向为从驱动端至锁端,而不是从锁端至驱动端,这样形成的开锁方式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替换为电子锁无法开锁的问题,还可以使得锁具的结构更加简单,开锁更加方便,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一个方向的典型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锁、第二锁、第三锁均处于锁定位;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一个典型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驱动板已被拆卸,第一锁、第二锁、第三锁均处于锁定位;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又一典型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的门栓板及与门栓板连接的各组件一个典型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的门栓板及与门栓板连接的各组件又一典型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左视图;
图7为图2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的驱动板的一个典型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的第一锁、第二锁、第三锁中任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的第一档件、第二档件、第三档件中任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中任一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中任一的装配图;
图13为图12中A-A向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锁具中第一锁和第二锁处于开锁位时一个典型方向的平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涉及的锁具中应用的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基座1、锁4、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联动机构连接;锁4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基座1;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锁4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当锁4开锁时,形成开锁位,驱动机构能驱动联动机构移动至开锁位。其中,参见图9,在锁4上设有锁舌30,该锁舌30与锁4的锁舌槽之间构成移动副,使得,当锁舌30缩回至锁舌槽内部之后,锁4处于开锁位,即处于开锁状态;当锁舌30从锁舌槽伸出后,锁4处于锁定位,即处于闭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中,锁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基座,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且与驱动机构连接,而锁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从而实现当锁开锁,形成开锁位时,驱动机构能驱动联动机构移动至开锁位而实现开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锁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开设置,而不是与二者连接在一起,并由驱动机构向联动机构施加开锁力,使得联动机构向锁的开锁位移动实现开锁,从而使得该锁具的开锁方向为从驱动端至锁端,而不是从锁端至驱动端,这样形成的开锁方式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替换为电子锁无法开锁的问题,还可以使得锁具的结构更加简单,开锁更加方便,还降低了成本。
为了使得该锁具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成本,在一些示例中,锁4开锁时,能在其原锁舌位置处分别形成开锁位。
在一些示例中,联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板2和与驱动板2连接的挡件5,驱动板2和挡件5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且驱动板2与驱动机构连,该联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第一连杆9的中部与驱动板2铰接,第一连杆9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0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杆9的一端和第二连杆10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铰接有挡件5,挡件5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
其中,当该锁具中仅有一个锁时,第一连杆9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杆10的两端仅有一端铰接有挡件5,具体地,当该锁开锁时,驱动板2接受开锁作用力而向开锁方向移动,由于第一连杆9的中部铰接于驱动板2,因此,在驱动板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9与驱动板2的铰接销轴也向同方向移动,然后,再借助该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构成的连杆机构即可带动挡件5移动至该锁的开锁位,实现开锁。此时,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另外两个自由端可设置挡件5,也可不设置挡件5,两个自由端的其中一端需要被固定。
当该锁具中有两个锁时,第一连杆9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杆10的两端中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挡件5,具体地,当该两个锁分别处于开锁状态时,驱动板2接受开锁作用力而向开锁方向移动,由于第一连杆9的中部铰接于驱动板2,因此,在驱动板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9与驱动板2的铰接销轴也向同方向移动,然后,再借助该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构成的连杆机构即可带动两个挡件5分别移动至两个锁的开锁位,从而实现开锁。此时,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另外一个自由端可设置挡件5,也可不设置挡件5,另外一个自由端可以被固定,也可以不固定。若另外一个自由端采用不固定的方式,即可实现二开一。
本实施例中,锁4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且三个锁4中的任意两个锁4开锁时,能在其原锁舌位置处分别形成开锁位;且第一连杆9的一端和第二连杆10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挡件5;当三个锁4中的任意两个锁4开锁时,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三个挡件5中的两个挡件5分别移动至处于开锁状态的两个锁4的开锁位,从而使得该锁具形成三锁二开锁具。
对于上述一锁、二锁和三锁,可通用一套结构,实用性强,灵活性高;对于二开一或者三开二方式,可以实现一把锁具损坏的情况,在不破坏锁具或锁具锁舌设备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正常开锁,节约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杆9的中部具有第一拐点α,第一连杆9通过第一拐点α与驱动板2铰接;第二连杆10的中部具有第二拐点β,第二连杆10通过第二拐点β与第一连杆9的一端铰接,且该第一拐点α可以靠近第一连杆9与第二连杆10相铰接的一端,而远离另一端设置,三个挡件5中的一个挡件5的一端与设置在第一连杆9另一端的限位孔铰接,另外两个挡件5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二连杆10两端的限位孔铰接。
本实施例中,该锁具包括基座1、驱动板2第一锁4a、第二锁4b、第三锁4c、第一档件5a、第二档件5b、第三档件5c、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第一锁4a、第二锁4b、第三锁4c沿设定方向固定连接于基座1,且三者可以并排同向布置,使得第一锁4a与第二锁4b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锁4b与第三锁4c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三锁4c与基座1其中一边缘之间具有第三间隙。在基座1上,第一间隙设有第一长圆孔41a,第二间隙设有第二长圆孔41b,第三间隙设有第三长圆孔41c,使得第一长圆孔41a、第二长圆孔41b和第三长圆孔41c的长度方向处于设定方向。当第一锁4a处于开锁位时,第一档件5a与第一长圆孔41a构成沿设定方向的移动副;当第二锁4b处于开锁位时,第二档件5b与第二长圆孔41b构成沿设定方向的移动副;当第三锁4c处于开锁位时,第三档件5c与第三长圆孔41c构成沿设定方向的移动副。第一连杆9的一端9c通过第一限位长圆孔11同时铰接于第一档件5a和第一长圆孔41a;第一连杆9的中部铰接于驱动板2;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9d铰接于第二连杆10的中部;第二连杆10的一端10c通过第二限位长圆孔13同时铰接于第二档件5a和第二长圆孔41b;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10d通过第三限位长圆孔16同时铰接于第三档件5c和第三长圆孔41c。驱动板2与基座1之间构成沿设定方向的移动副。实践中,第一限位长圆孔11和/或第二限位长圆孔13和/或第三限位长圆孔16还可以分别应用直径较大的圆孔或者长孔替代,所不同的是,应用直径稍大的圆孔时,限位效果不稳定,容易导致对连杆自由端的限制出现偏差,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导致限位误差,例如,为了提供在长度方向足够的活动空间,需要直径稍大的圆孔的宽度方向跟其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但是,此时,由于其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其必要宽度,因此,不仅需要的连杆机构自由端处的铰接销轴的销头直径较大,而且,在连杆机构传动的时候,还会导致由于限位孔直径边缘推力不够而需要驱动板2提供更大的驱动位移。而若将限位孔设计为长孔,当连杆机构自由端的铰接销轴移动到长孔端点时,连杆机构自由端的铰接销轴与长孔的边缘接触面积较小,虽然不会造成需要驱动板2提供更大的驱动位移的问题,但是,铰接销轴在长孔端点的过渡不够平稳,容易使操作者的使用舒适度被降低。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限位孔分别包括第一限位长圆孔11、第二限位长圆孔13和第三限位长圆孔16。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具共存在三种三锁二开情形。其中:
在第一种情形下,第一锁4a、第二锁4b处于开锁位,第三锁4c处于锁定位,如图14所示,由于第一连杆9通过其拐点α铰接于驱动板2,此时,当驱动板2受到水平向左的作用力时,铰接销轴15也随之向左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杆9在跟随驱动板2向左移动的同时,还以铰接销轴15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在该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铰接销轴18逆时针旋转的的同时向下偏移,此时,第一限位长圆孔11为第一连杆9的第一端9c提供逆时针旋转的活动空间,第二限位长圆孔13为第二连杆10的第一端10c提供逆时针旋转和向下偏移的活动空间,第三限位长圆孔16为第二连杆10d提供逆时针旋转和向下偏移的活动空间,此时,由于第三锁4c处于锁定位,铰接销轴17无法向左移动,最终,使得第一档件5a和第二档件5b向左移动实现开锁。
在第二种情形下,第二锁4b、第三锁4c处于开锁位,第一锁4a处于锁定位,由于第一连杆9通过其拐点α铰接于驱动板2,此时,当驱动板2受到水平向左的作用力时,铰接销轴15也随之向左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锁4a处于锁定位,铰接销轴12无法向左移动,第一连杆9以铰接销轴15为旋转中心旋转的同时,带动铰接销轴18顺时针旋转的同时,铰接销轴18还同时向上偏移,此时,第一限位长圆孔11为第一连杆9的第一端9c提供顺时针旋转的活动空间,第二限位长圆孔13为第二连杆10的第一端10c提供顺时针旋转和向上偏移的活动空间,第三限位长圆孔16为第二连杆10d提供顺时针旋转和向上偏移的活动空间,最终,使得第二档件5b和第二档件5c向左移动实现开锁。
在第三种情形下,第一锁4a、第三锁4c处于开锁位,第二锁4b处于锁定位,由于第一连杆9通过其拐点α铰接于驱动板2,此时,当驱动板2受到水平向左的作用力时,铰接销轴15也随之向左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锁4b处于锁定位,也就是说,铰接销轴14无法向左移动,此时,第一连杆9向左平动,使得铰接销轴18随之向左移动,此时,为了平衡铰接销轴18的向左移动,第二连杆10以铰接销轴18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第二限位长圆孔13为第二连杆10的第一端10c的顺时针旋转提供活动空间,第三限位长圆孔16为第二连杆10的第二端10d的顺时针旋转提供活动空间,最终,第一档件5a和第三档件5c向左移动实现开锁。
在一些示例中,挡件5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侧翼6,该侧翼6的高度高于锁4的锁舌底面高度;三个锁4中的任意一个锁4闭锁时,三个挡件5中的一个挡件5的侧翼6能抵顶于处于闭锁状态的锁4的锁舌而固定不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档件5a上靠近第一锁舌30a的方向设有第一侧翼6a,第一侧翼6a的高度高于第一锁舌30的底面高度,使得当第一锁4a处于锁定位时,第一侧翼6a抵顶于第一锁舌30a。第二档件5b上靠近第二锁舌30b的方向设有第二侧翼6b,第二侧翼6b的高度高于第二锁舌30的底面高度,使得当第二锁4b处于锁定位时,第二侧翼6b抵顶于第二锁舌30b。第三档件5c上靠近第三锁舌30c的方向设有第三侧翼6c,第三侧翼6c的高度高于第三锁舌30的底面高度,使得当第三锁4c处于锁定位时,第三侧翼6c抵顶于第三锁舌30c。在这种情况下,当锁4的锁舌处于锁定位时,受到锁舌30的底面高度限制,档件5的侧翼6无法向左移动,从而无法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开锁。此外,当锁4的锁舌处于开锁位时,侧翼6可以置于锁舌的下方,从而能够抵挡住锁舌,防止锁4发生自动落锁。
在一些示例中,该锁具还可以包括压片7和销轴;压片7通过销轴连接于基座1并与锁4的锁舌相对;挡件5通过设置其上的长圆形孔套接在所述销轴上,该长圆形孔沿开锁方向延伸,挡件5处于压片7和基座1)之间,并能在长条形孔内沿其长度方向相对销轴移动。本实施例中,压片7包括第一压片7a、第二压片7b、第三压片7c、销轴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第一档件5a上设有沿设定方向的第七长圆孔8a,第二档件5b上设有沿设定方向的第八长圆孔8b,第三档件5c上设有沿设定方向的第九长圆孔8c。第一压片7a通过第一销轴固定连接于基座1,第一压片7a固定连接于基座1并处于第一间隙内,第一压片7a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七长圆孔8a的径向尺寸,第一档件5a通过第七长圆孔8a套锁在第一销轴上,使得第一档件5a处于第一压片7a和基座1之间。第二压片7b通过第二销轴固定连接于基座1,第二压片7b固定连接于基座1并处于第二间隙内,第二压片7b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八长圆孔8b的径向尺寸,第二档件5b通过第八长圆孔8b套锁在第二销轴上,使得第二档件5b处于第二压片7b和基座1之间。第三压片7c通过第三销轴固定连接于基座,第三压片7c固定连接于基座1并处于第三间隙内,第三压片7c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九长圆孔8c的径向尺寸,第三档件5c通过第九长圆孔8c套锁在第三销轴上,使得第三档件5c处于第三压片7c和基座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片7a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档件5a从基座1上翘起,第二压片7b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二档件5b从基座1上翘起,第三压片7c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三档件5c从基座1上翘起。此外,为了避免第一压片7a相对于第一档件5a发生旋转,第一销轴包括2个;为了避免第二压片7b相对于第二档件5b发生旋转,第二销轴包括2个;为了避免第三压片7c相对于第三档件5c发生旋转,第三销轴包括两个。
在一些示例中,该锁具还可以包括第四压片19、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驱动板2上沿设定方向设有第十长圆孔20和第十一长圆孔25。第四压片19通过第四销轴固定连接于基座1。第四压片19固定连接于基座1,第四压片19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十长圆孔20的径向尺寸,驱动板2通过第十长圆孔20套锁在第四销轴上,使得驱动板2处于第四压片19和基座1之间。第五销轴穿设于第十一长圆孔25。在这种情况下,该第十长圆孔20和该第11长圆孔25的设置能够为驱动板2在受到沿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时被导向,从而避免驱动板2在受力后运动过程中发生偏斜。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门栓板3、第一转轴52、齿轮29和齿条28;门栓板3与驱动板2连接;齿条28设置于门栓板3上并沿开锁方向延伸设置;齿轮29与第一转轴52之间传递扭矩,且第一转轴52设置于门栓板3上;齿条28与齿轮29啮合连接;旋转第一转轴52时,齿条28带动门栓板3沿开锁方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齿轮29和齿条28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其特点是向齿轮29提供的旋转动力能够借助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转换为齿条28的线性运动,此时,由于齿条28所在平面与驱动板2所在平面相对应,因此,当齿轮29受到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动力时,能够迫使与齿轮29啮合的齿条28向左移动,当齿条28向左移动到接触驱动板2后,继续给齿轮29提供逆时针旋转作用力,能够使得齿条28受到向左的作用力。
在一些示例中,该锁具还可以包括第二转轴39,第二转轴39的直径大于第一转轴52的直径,第二转轴39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52,使得第一转轴52与第二转轴39之间无相对转动。通常情况下,为了适应齿轮29的轴孔齿轮,第一转轴52的直径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力臂较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齿轮29能够旋转,在力矩一定的情况下,需要对第一转轴施加的旋转作用力较大。而在增设了第二转轴39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转轴39的直径大于第一转轴52的直径,也就是说,第二转轴52的设置增加了力臂的长度,此时,在力矩一定的情况下,需要对第二转轴39施加的作用力更小,换句话说,需要的开锁作用力更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还包括若干连接手柄40,连接手柄40沿径向设置于第二转轴39的周向。由于第二转轴39呈圆柱状,在向该第二转轴39施加旋转扭力矩的过程中,容易在第二转轴39的侧壁发生打滑的现象,连接手柄40的设置,能够减少在向第二转轴39施加旋转扭力矩过程中的打滑现象,使得旋转扭力矩的施加更加便利。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板2上设置有相对且长度方向倾斜的两个导向长圆孔21;该锁具还可以包括两组保护组件,该保护组件可以包括限位动件34和限位块31;限位动件34的一端铰接于门栓板3,限位动件34的另一端铰接于导向长圆孔21内;限位块31设置于基座1,且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导向长圆孔21的一个末端与限位凸起32的限位面33相对应,导向长圆孔21的另一个末端向外远离限位面33。
上述实施例中,锁具还包括第一限位动件34a、第一限位块31a、第一移动销体37a、第二限位动件34b,其中,第一限位动件34a与第二限位动件34b对称设置,第一限位块31a与第二限位动件31b对称设置。驱动板2上设有第一导向长圆孔21和第二导向长圆孔23。第一限位动件34a的一端铰接于门栓板3,第一限位动件34a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导向长圆孔21;第二限位动件34b的一端铰接于门栓板3,第二限位动件34b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导向长圆孔23。第一限位块31a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32a,第二限位块31b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32b。第一导向长圆孔21的长度方向倾斜,使得第一导向长圆孔21的一个末端与第一限位凸起32a的第一限位面33a相对应,第一导向长圆孔21的另一个末端向外远离第一限位面33a;第二导向长圆孔21的长度方向倾斜,使得第二导向长圆孔21b的一个末端与第二限位凸起32b的第二限位面33b相对应,第二导向长圆孔21b的另一个末端向外远离第二限位面33b。以附图15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一旦向门栓板3施加的向左的作用力超过限值,铰接销轴36受到导向长圆孔21方向的限制,使得限位动件34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还以铰接销轴36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当限位动件34运动到导向长圆孔21的一个末端时,由于该一个末端与限位凸起32的限位面33相对应,限位动件34的定点触及该限位面33后,由于该限位面33的限制作用,即可阻止门栓板3在该超过限值的向左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继续向左运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块31可以包括限位定件56、销体37、弹性件47和封堵件48;限位定件56上设有第一通孔57,封堵件48上设有第二通孔49;
封堵件48封堵于第一通孔57的一端;销体37的一端穿出第一通孔57的一端,所述销体37的另一端穿出第二通孔49,弹性件47被封堵件48封堵于第一通孔57内;销体37接触并支撑限位动件34。一般状态下,由于弹性件47的限制作用,销体37处于悬浮状态而对限位动件34起到支撑作用,能够避免限位动件34意外滑落至导向长圆孔21的一个末端而在没有收到超过限值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阻止门栓板3的向左运动。在该超过限值的作用力已施加的情况下,限位动件34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动件34还以铰接销轴36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即下压销体37,并使弹性件47处于受压状态,此后,一旦该超过限值的作用力被解除后,借助弹性件47的倔强作用力,限位动件34即可轻松复位。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7是圆柱弹簧。本实施例中,销体37与限位动件34的触点38呈半球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触点38各向同性的性质减少触点38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销体37的服役寿命。此外,以附图15为例进行说明,限位动件34的左接触面从顶点35向右上方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限位动件34的顶点已经接触到限位面33,对门栓板3施加的向左的作用力仍然在增加的情况下,由于限位动件34的左接触面从顶点35向右上方倾斜,其还能够继续以铰接销轴36为旋转中心继续逆时针旋转一个很小的角度,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提高限位动件34的服役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通孔57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向内的第一环状肩台46,销体37上设有向外的第二环状肩台51;第一环状肩台51的内径等于销体37的直径等第二通孔49的内径;弹性件47的外径等于第一通孔57的内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等于”可以理解为相适配,从而使得第一环状肩台46、销体37和第二通孔49能够装配可靠,以及弹性件47与第一通孔57能够装配可靠。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销体37在第一通孔57内沿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受到第一环状肩台46的内径、销体37的直径、第二通孔49的内径的限制作用下,始终呈直线运动而不发生偏斜,能够避免因为销体37运动过程中因偏斜产生的难以复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锁设备,其包括上述的锁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设备,包括锁具,该锁具中的锁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基座,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且与驱动机构连接,而锁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从而实现当锁开锁,形成开锁位时,驱动机构能驱动联动机构移动至开锁位而实现开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锁的锁舌分别与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开设置,而不是与二者连接在一起,并由驱动机构向联动机构施加开锁力,使得联动机构向锁的开锁位移动实现开锁,从而使得该锁具的开锁方向为从驱动端至锁端,而不是从锁端至驱动端,这样形成的开锁方式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替换为电子锁无法开锁的问题,还可以使得锁具的结构更加简单,开锁更加方便,还降低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锁(4)、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
所述锁(4)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1);所述联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
所述锁(4)的锁舌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离;
当所述锁(4)开锁时,形成开锁位,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联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开锁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4)开锁时,能在其原锁舌位置处形成所述开锁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板(2)和与所述驱动板(2)连接的挡件(5),所述驱动板(2)和挡件(5)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且所述驱动板(2)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
所述第一连杆(9)的中部与所述驱动板(2)铰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铰接有所述挡件(5),所述挡件(5)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4)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三个锁(4)中的任意两个锁(4)开锁时,能在其原锁舌位置处分别形成所述开锁位;
所述第一连杆(9)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挡件(5);
当所述三个锁(4)中的任意两个锁(4)开锁时,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三个挡件(5)中的两个挡件(5)分别移动至处于开锁状态的两个所述锁(4) 的所述开锁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9)的中部具有第一拐点(α),所述第一连杆(9)通过所述第一拐点(α)与所述驱动板(2)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中部具有第二拐点(β),所述第二连杆(10)通过所述第二拐点(β)与所述第一连杆(9)的一端铰接;
所述三个挡件(5)中的一个挡件(5)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9)另一端的限位孔铰接,另外两个所述挡件(5)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10)两端的限位孔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件(5)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侧翼(6),所述侧翼(6)的高度高于所述锁(4)的锁舌底面高度;
所述三个锁(4)中的任意一个锁(4)闭锁时,所述三个挡件(5)中的一个挡件(5)的侧翼(6)能抵顶于所述处于闭锁状态的锁(4)的锁舌而固定不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片(7)和销轴;
所述压片(7)通过所述销轴连接于所述基座(1)并与所述锁(4)的锁舌相对;
所述挡件(5)通过设置其上的长圆形孔套接在所述销轴上,所述长圆形孔沿开锁方向延伸,所述挡件(5)处于所述压片(7)和所述基座(1)之间,并能在所述长圆形孔内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所述销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门栓板(3)、第一转轴(52)、齿轮(29)和齿条(28);
所述门栓板(3)与所述驱动板(2)连接;
所述齿条(28)设置于所述门栓板(3)上并沿开锁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齿轮(29)与所述第一转轴(52)之间传递扭矩,且所述第一转轴(52)设置于所述门栓板(3)上;
所述齿条(28)与齿轮(29)啮合连接;
旋转所述第一转轴(52)时,所述齿条(28)带动所述门栓板(3)沿开锁方向运动。
10.一种带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锁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锁具。
CN201922501093.7U 2019-07-31 2019-12-31 锁具和带锁设备 Active CN2107141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29573 2019-07-31
CN201921232957 2019-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4156U true CN210714156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661304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420.9U Active CN212295934U (zh) 2019-07-31 2019-12-31 挡件和联动机构
CN201922501328.2U Active CN210714157U (zh) 2019-07-31 2019-12-31 三锁二开锁具和带锁设备
CN201922501093.7U Active CN210714156U (zh) 2019-07-31 2019-12-31 锁具和带锁设备
CN201922501453.3U Active CN210563818U (zh) 2019-07-31 2019-12-31 联动机构和锁具
CN201922501473.0U Active CN211342156U (zh) 2019-07-31 2019-12-31 保护结构和保护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420.9U Active CN212295934U (zh) 2019-07-31 2019-12-31 挡件和联动机构
CN201922501328.2U Active CN210714157U (zh) 2019-07-31 2019-12-31 三锁二开锁具和带锁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453.3U Active CN210563818U (zh) 2019-07-31 2019-12-31 联动机构和锁具
CN201922501473.0U Active CN211342156U (zh) 2019-07-31 2019-12-31 保护结构和保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1229593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3410A (zh) * 2021-09-09 2021-11-16 山东圣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锁联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5934U (zh) 2021-01-05
CN210563818U (zh) 2020-05-19
CN211342156U (zh) 2020-08-25
CN210714157U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7703B (zh) 锁具的开锁方法
US5901989A (en) Multi-point inactive door lock
US20130025095A1 (en) Enhanced Safety Hook
CN210714156U (zh) 锁具和带锁设备
CN102889026B (zh) 一种卡位式机械防盗锁
US11572706B2 (en) Handle-locking mechanism and door lock using such mechanism
EP4174260A1 (en) Panel lock
CA2776088C (en) Passive door lock device
US20120326455A1 (en) Lock structure
TW202303335A (zh) 可分離式的電子裝置、及其對接座
US20040000794A1 (en) Laborsaving latch
CN216893842U (zh) 一种门锁及其门
CN107218273B (zh) 一种锁扣
JP6228249B2 (ja) ドアガード
CN220979116U (zh) 一种锁具用主锁传动装置及锁具
CN213838069U (zh) 锁体及门锁
CN219885552U (zh) 一种举升机及其锁件装置
CN212672218U (zh) 销轴锁紧装置以及铰接结构
CN110113907B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服务器盖板锁
CN214996755U (zh) 一种双舌锁锁死机构
CN212336930U (zh) 防猫眼开锁装置
CN213245310U (zh) 一种防盗门锁
CN218164616U (zh) 一种机柜及储物柜
KR101417841B1 (ko) 도어락용 푸쉬-풀 구조의 완충구조체
KR200288734Y1 (ko) 도어록용 상자앗세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