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1943U -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1943U
CN210711943U CN201921724518.4U CN201921724518U CN210711943U CN 210711943 U CN210711943 U CN 210711943U CN 201921724518 U CN201921724518 U CN 201921724518U CN 210711943 U CN210711943 U CN 210711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knitting machine
outer lane
way wheel
inner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45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丽双
汪情
陈美娟
江雪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hi Baosheng Needle Cylind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hi Baosheng Needle Cylind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hi Baosheng Needle Cylind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hi Baosheng Needle Cylind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45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1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1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1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包括内圈和细针,所述内圈的内部固接有多个细针,所述内圈的内部上方外侧安装有触发组件,所述内圈的外壁下方通过轴承与外圈转动相连,所述外圈的内部安装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的中心安装有限位组件。该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通过内圈、外圈、轴承、单向轮、第一弹簧、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二弹簧、横杆、通孔和油槽之间的配合,使在针织机带动内圈进行转动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单向轮处的离型力处于相互平衡,待转速下降时通孔即可向内移动与油槽的位置对应实现油槽内部的润滑油可对轴承进行补油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针筒长期转动后进行润滑保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背景技术
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发明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在针织机的使用中,针筒占有较重的地位,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实现针筒的正常使用,但是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在针筒长期转动后进行润滑保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在针筒长期转动后进行润滑保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包括内圈和细针,所述内圈的内部固接有多个细针,所述内圈的内部上方外侧安装有触发组件,所述内圈的外壁下方通过轴承与外圈转动相连,所述外圈的内部安装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的中心安装有限位组件。
优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单向轮、第一竖板、横杆、油封、通孔和第一弹簧,多个所述单向轮均位于内圈的上方外侧内部,所述单向轮与内圈间隙配合,所述单向轮的内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内圈和单向轮固定相连,所述单向轮的外侧设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左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油封,所述油封与横杆均相互贴合,且油封的外侧与外圈固定相连,所述横杆的左侧内部加工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槽、封堵和斜块,所述油槽加工在外圈的上方内部,所述油槽的内部上方设有斜块,所述斜块与外圈固定相连,所述外圈的上方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封堵。
优选的,所述斜块的斜度为25-30度。
优选的,所述油槽的下方与轴承的中心滚珠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弹簧、螺杆、第二竖板、竖杆和螺母,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均与横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第二竖板和外圈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左侧下方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外圈间隙配合,所述螺杆的外壁设有螺母,所述螺杆与螺母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通过内圈、外圈、轴承、单向轮、第一弹簧、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二弹簧、横杆、通孔和油槽之间的配合,使在针织机带动内圈进行转动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单向轮处的离型力处于相互平衡,待转速下降时通孔即可向内移动与油槽的位置对应实现油槽内部的润滑油可对轴承进行补油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针筒长期转动后进行润滑保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圈、竖杆和第二弹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圈、横杆和第一弹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圈,2、触发组件,201、单向轮,202、第一竖板,203、横杆,204、油封,205、通孔,206、第一弹簧,3、限位组件,301、第二弹簧,302、螺杆,303、第二竖板,304、竖杆,305、螺母,4、润滑组件,401、油槽,402、封堵,403、斜块,5、外圈,6、轴承,7、细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包括内圈1和细针7,内圈1的内部固接有多个细针7,内圈1可带动细针7进行移动和转动,内圈1的内部上方外侧安装有触发组件2,内圈1的外壁下方通过轴承6与外圈5转动相连,外圈5可通过轴承6对内圈1进行转动支撑,外圈5的内部安装有润滑组件4,润滑组件4的中心安装有限位组件3。
触发组件2包括单向轮201、第一竖板202、横杆203、油封204、通孔205和第一弹簧206,多个单向轮201均位于内圈1的上方外侧内部,限制单向轮201和内圈1的相对位置,单向轮201与内圈1间隙配合,单向轮201可在内圈1的内部进行移动,单向轮201的内侧均设有第一弹簧206,第一弹簧206的弹性系数K为500N/m,第一弹簧20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内圈1和单向轮201固定相连,单向轮201向外移动即可拉伸第一弹簧206,单向轮201的外侧设有第一竖板202,第一竖板202的左侧固接有横杆203,第一竖板202可带动横杆203进行移动,横杆203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油封204,油封204与横杆203均相互贴合,横杆203可在油封204的内部进行移动且保证移动股从而航能够中的相对密封,且油封204的外侧与外圈5固定相连,外圈5可对油封204进行支撑,横杆203的左侧内部加工有通孔205,通孔205用于横杆203上下的油流通。
润滑组件4包括油槽401、封堵402和斜块403,油槽401加工在外圈1的上方内部,油槽401的内部上方设有斜块403,斜块403与外圈1固定相连,外圈1可对斜块403进行支撑,外圈1的上方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封堵402,封堵402可实现油槽401与外界连通的封堵,斜块403的斜度为25-30度,便于斜块403上方的润滑油流通,油槽401的下方与轴承6的中心滚珠位置对应,使油槽401流油的位置针对轴承6的滚珠。
限位组件3包括第二弹簧301、螺杆302、第二竖板303、竖杆304和螺母305,第二竖板303的内侧均与横杆203固定相连,横杆303可带动第二竖板303进行移动,第二竖板303的外侧设有第二弹簧301,第二弹簧301的弹性系数K为800N/m,第二弹簧301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第二竖板303和外圈1固定相连,第二竖板303向左移动即可挤压第二弹簧301,第二竖板303的下端固接有竖杆304,竖杆304可带动第二竖板303进行移动,竖杆304的左侧下方固接有螺杆302,螺杆302与外圈1间隙配合,螺杆302可在外圈1的内部进行移动,螺杆302的外壁设有螺母305,螺杆302与螺母305螺纹相连,转动螺母305即可控制螺杆302的位置。
当需要此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使用时,可将针筒的外圈5安装在针织机上,并将针筒的内圈1与针织机的升降旋转装置进行安装,使内圈1可带动细针7进行转动并升降,在使用过程中,针织机可带动内圈1进行转动,由于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可实现单向轮201向外移动,随之内圈1的转动实现单向轮201可通过第一竖板202带动横杆203向外移动,实现通孔205与油槽401的位置相互错开,保证油槽401的内部润滑油不会向下流动,此时可拧松螺母305实现紧靠第一弹簧206、第二弹簧301和单向轮201之间的离心力实现相互平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轴承6的润滑性越来越差,导致内圈1的转速下降,此时单向轮201的离心力变小,受第一弹簧206的弹力即可向内移动,此时第二弹簧301即可通过第二竖板303推动横杆203向内移动,使油槽401与通孔205之间的位置对应完成对轴承6的涂油润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包括内圈(1)和细针(7),所述内圈(1)的内部固接有多个细针(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的内部上方外侧安装有触发组件(2),所述内圈(1)的外壁下方通过轴承(6)与外圈(5)转动相连,所述外圈(5)的内部安装有润滑组件(4),所述润滑组件(4)的中心安装有限位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2)包括单向轮(201)、第一竖板(202)、横杆(203)、油封(204)、通孔(205)和第一弹簧(206),多个所述单向轮(201)均位于内圈(1)的上方外侧内部,所述单向轮(201)与内圈(1)间隙配合,所述单向轮(201)的内侧均设有第一弹簧(206),所述第一弹簧(20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内圈(1)和单向轮(201)固定相连,所述单向轮(201)的外侧设有第一竖板(202),所述第一竖板(202)的左侧固接有横杆(203),所述横杆(203)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油封(204),所述油封(204)与横杆(203)均相互贴合,且油封(204)的外侧与外圈(5)固定相连,所述横杆(203)的左侧内部加工有通孔(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件(4)包括油槽(401)、封堵(402)和斜块(403),所述油槽(401)加工在外圈(5)的上方内部,所述油槽(401)的内部上方设有斜块(403),所述斜块(403)与外圈(5)固定相连,所述外圈(5)的上方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封堵(4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块(403)的斜度为25-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401)的下方与轴承(6)的中心滚珠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第二弹簧(301)、螺杆(302)、第二竖板(303)、竖杆(304)和螺母(305),所述第二竖板(303)的内侧均与横杆(203)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303)的外侧设有第二弹簧(301),所述第二弹簧(301)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第二竖板(303)和外圈(5)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303)的下端固接有竖杆(304),所述竖杆(304)的左侧下方固接有螺杆(302),所述螺杆(302)与外圈(5)间隙配合,所述螺杆(302)的外壁设有螺母(305),所述螺杆(302)与螺母(305)螺纹相连。
CN201921724518.4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Active CN210711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4518.4U CN21071194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4518.4U CN21071194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1943U true CN210711943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63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4518.4U Active CN21071194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1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9127U (zh) 一种纺丝组件拆装装置
CN111594065A (zh) 一种油田用复合型抽油杆扶正装置
CN210711943U (zh)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的针筒
CN104593926A (zh) 一种提花机
WO2011140861A1 (zh) 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
CN215110155U (zh) 一种辊压机用内嵌式可拆卸导向键
CN208643428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清洗装置
CN104593927B (zh) 一种摇杆的摆动机构
CN102407273A (zh) 一种铆钉铆接装置
CN114382441A (zh) 一种基于塔架式抽油机
CN205590209U (zh) 一种可移动式吊运车
CN214063558U (zh) 一种可拆卸式轴承
CN205166927U (zh) 一种智能提升机械手
CN204508500U (zh) 滚轮罐耳的组合式滚轮支撑部件
CN211366867U (zh) 一种旋转、升降式空调外机安装设备
CN113146331A (zh) 一种机械加工中心用摇臂机构
CN207316003U (zh) 变行程凸轮机构及自动化机械设备
CN218561750U (zh) 一种提花机的滑轮装置
CN209039554U (zh) 一种辊面清洁的机架与作业刮刀连接平台
CN215720268U (zh) 高强度电梯门轴承
CN215676386U (zh) 一种耐高温耐磨大型窑炉回转窑托轮组件
CN215628529U (zh) 塑料圆织机
CN109826872B (zh) 一种轴承钢球等分机构
CN219529599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轴承结构
CN213085477U (zh) 一种可调节的制碱用热化转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